三国之天下精兵谁最强
字体: 16 + -

第二十三回 访陈群却遇鬼才

    书接上回

    田辰与麴义达成了协议,心中非常高兴。而麴义则是对于田辰的信任,非常的感激。整个齐郡的兵力,不过三千人而已。但田辰居然轻描淡写的给了麴义千人的私兵名额。要知道,麴义的先登死士,战力非凡。在《三国志》这本惜字如金的典籍中,能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其能力之强,就连陈寿都非常的认可。如此一支精兵,不管在任何地方,都会成为王牌部队。

    可田辰,却放心大胆的交予麴义自专,若麴义稍有点小心思,恐怕齐郡就会出大问题。

    正是这种相互的信任,使得在今后的日子里,双方产生了谁也看不懂的默契,当然这是后话。

    麴义对于田辰的做派,也给予了回应。只见麴义神秘的对田辰道,“博远可要尽快掌控青州。因为,公孙瓒已成末路,袁绍拿下幽州之日,恐怕就是对青州下手之时。况且,青州刺史田楷,素来与袁绍交厚,吾恐其会献青州以自保。”

    田辰点了点头,实际上,不需要麴义说明,田辰也知道历史上的情况就是如此发生的。

    不过,他还是感激的道,“多谢将军提醒,吾自有主张。”然后又吩咐道,“自今日起,将军不管去哪里,做什么事情,都悉听尊便。”

    麴义听罢,眼神中流露出激动之色,但却并未说话,只是后退三步,朝着田辰,非常郑重的拱手施礼。

    田辰见状,也同时回礼,两人心照不宣的呵呵笑了起来。

    话分两头。

    安抚好麴义这边,田辰就不再多管了,他现在要考虑的是,如何在最短时间内把青州完全控制住。

    东汉末年的青州,所辖地区并不很大,仅仅包括了东莱郡、北海国(郡)、齐国(郡)、乐安国(郡)、济南国(郡)和平原郡。如果按照后世的地理区划来说,就是山东省的中部以北的地区。也就是说,此时的青州,也就相当于后世山东省的一半那么大。其南部的琅琊郡,西南部的鲁国(郡)、济北国(郡)和泰山郡,居然分属于徐州和兖州。

    对于青州而言,如今的刺史田楷,只能算名义上的长官,根本没有任何的实权。可田辰要想控制青州,又不可能绕过这个朝廷钦命的“封疆大吏”。

    田辰目前最郁闷的,是不知道该找谁商量。他的手下,除了太史慈和纪灵、管亥二人以外,都不能算是心腹。特别是田辰缺少一个能给他今后的发展,做出统一规划的谋主。

    似乎现在张昭、张纮、陈群这几位大才都在这里,就连诸葛亮、诸葛瑾也在管宁那里学习。但是,这几位都是田辰以翻译诸子百家经典为由而弄来的,自己敢不敢向他们表露野心呢?

    田辰非常的纠结,不知如何办才好。他认真地考虑了一下,终于下定了决心。

    找陈群!

    田辰之所以把陈群作为突破口,是基于他对历史的了解。

    陈群的能力,毋庸置疑。这可是确定了魏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并与司马懿同为托孤大臣,历经四朝而不倒的大神级人物。

    田辰认为,陈群需要的,就是彻底的放权,让他有绝对的发挥空间,这样才能让陈群觉得自己得到重视,从而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才学。一郡之地,实在不能显示出这些大才的本事,他们需要更大、更广阔的平台。

    于是乎,入夜时分,田辰在黄豹的陪同下,悄悄的来到了陈群的府邸。

    敲门后,小厮前来引路,却远远听到正堂内传来喧闹之声。

    田辰问道,“长文先生家中有客?”

    小厮低眉顺眼的道,“回将军的话,我家老爷正在宴请颍川旧友。”

    “哦?”田辰闻言,心头一亮。

    颍川。汉末大神的齐聚之地,从这里走出了多如牛毛的各式人才。颍川书院的大名,更是如雷贯耳。

    能让陈群如此开怀大笑,放声高论的,绝非一般俗人能与之相比。

    田辰不觉对厅中的这位陈群的颍川旧友,产生了浓浓的兴趣。

    来到大堂门口,小厮进去通报。不一会,就听到里面传来了大喊声,“博远快快进来,何须如此俗礼?”

    田辰也不矫情,便笑便进门道,“长文先生如此高兴,实乃罕见哦?”

    进入厅堂,只见灯火通明。陈群正和一个文士围坐在桌子边,每个人身旁还各坐着两位美婢,朝着自己这边张望。

    见到田辰进门,陈群晃晃悠悠的起身招呼道,“博远快来~来~,坐下~喝酒~!”

    田辰看着满面通红的陈群,不觉莞尔。他迈步走到桌子前,拱手道,“长文先生,在下冒昧前来,失礼了。”

    陈群伸手扶住田辰的胳膊,呵呵笑着道,“相请不如偶遇,今日博远来的正是时候!”

    言罢,转头对那个文士说道,“你这鬼才,不是一直想见见作出《将进酒》的大才吗?这就是!”

    那文士听完陈群的话,转头望向田辰,眯着醉眼看了一会,忽然哈哈大笑道,“就他?长文欺我矣!”言罢,继续调笑美女去了。

    田辰冷静的看着那文士,忽然脑子里面闪过一个人名。

    猛然间,田辰拱手对那文士行礼道,“原来是郭嘉先生,在下有礼了。”

    陈群和那文士相视一眼,都看到对方的惊异之色。

    田辰也不多说,顺手拿过陈群的酒盏,把酒倒满,对那文士恭敬的道,“久闻先生大名,今日得见,是乃三生有幸。在下借花献佛,敬先生一杯。请~”

    言罢,田辰一饮而尽,毫不做作。

    等田辰喝完,陈群急声问道,“你怎知他为何人?”

    田辰耸了耸肩,洒然道,“猜的。因为颍川大才里面,除了你陈长文,吾只知道一个郭奉孝了。”

    陈群听完,哭笑不得,“哦,难道就因为你只知道郭嘉的名字,所以就看谁都像他吗?”

    田辰呵呵一笑道,“奉孝先生为人洒脱,嗜酒如命。每饭必有佳酿作伴,方能吃喝。又有浪子之名,冠于颍川诸贤。敢在旁人家中,亦能如此放纵的,某猜测,除了郭奉孝,实无他人了。”

    此时的郭嘉,心中的震撼难以言表。他推开了两个美婢,整理了一下衣服。

    陈群则挥了挥手,让那些美婢全部离开,这才招呼田辰坐下,道,“博远真神人也,目光如炬,参透人心。”

    郭嘉则收敛了自己的嬉笑之色,拱手对田辰道,“素闻齐郡田博远阅人无数,知人善任。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

    田辰摆了摆手道,“吾今日唐突而来,得见尊荣,已是幸运的很了。正好,在下有事请教长文先生,不知奉孝先生可愿一听?”

    陈群听罢田辰的话,脸上陡变郑重之色,道,“博远有何事,但讲无妨。”

    郭嘉看这俩人说话,根本就不提防自己。他很清楚,这是心中坦荡的表现,故而也就点了点头。

    田辰亲自为两人斟满酒,又给自己倒了一盏,这才道,“在下本为布衣,狩猎于山林。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然则造化弄人,突遇惊变。为民请命于北海,寻祖得士于东莱。本欲平淡一生,却难消志士之念。故愿以三尺长剑,领祖训,平乱世。上报天地,下安黎民。可吾虽有此念,却无人谋划。故而想请长文先生屈尊示教,以助吾成事。还望先生不吝赐教!”

    言罢,田辰朝陈群举杯示意,先干为敬。

    在座的两位都是聪明人,而且是聪明到极点的人,自然对于田辰的意思非常的明白。

    俩人相视一眼,都没有说话。而是默默的喝着酒。

    田辰立马明白了,这是在试探自己,同时也在看自己开出的价码,是不是够让他们效命的。

    可问题是,田辰现在啥也没有啊,仅凭几句空洞的话,就能让这俩人倾心辅佐?这话,连田辰自己都不相信。

    沉默良久,田辰忽然道,“长文兄,请借笔墨一用!”

    陈群楞了一下,继而吩咐下人,前去取来。

    等到小厮拿来笔墨,田辰让黄豹进来,托住砚台。自己则执笔蘸墨,然后走到大厅的东墙处。略加思索,开始在墙上挥毫书写起来。

    陈群和郭嘉,并未观看,还是不紧不慢的喝着小酒,但是心中都在暗自盘算。

    不知过了多久,只见田辰拿着笔墨,回到了桌前,将笔墨放于桌上,继而朝二人拱手施礼道,“告辞!”

    说罢,根本不等两人回应。如那首诗写的一样,“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陈群和郭嘉,从没想到田辰会来这么一手,皆是一愣。

    此时陈群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拉着郭嘉就来到了那面墙前面。看着上面所写的一首词!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商汤周武,略输文采;秦皇汉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冒顿单于,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两人盯着这首千古绝唱,久久无法从震撼中清醒过来。

    终于,郭嘉仰天长啸一声道,“此人真吾主也!”

    此正是:以退为进欲还家,本意不愿露锋芒。谁料沁园春雪出,却叫鬼才亦成狂。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