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天下精兵谁最强
字体: 16 + -

第二十回 借诗文田辰扬名

    书接上回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已经快到年末。天子下诏,明年起使用新的年号,兴平。

    曹操一如历史上一般,与吕布围绕着兖州的归属问题,展开了激战。但终因蝗灾,粮草不足,而不得不暂时罢兵。双方都在积蓄力量,准备来年的决战。

    青州刺史田楷,也因为辖下各郡的严词拒绝,而无力发兵攻打曹操,只得偃旗息鼓。这也使得袁绍想要混乱中原局势,借机与公孙瓒争夺幽州的战略计划,稍微遇到了一些麻烦。不过,袁绍还是依靠强大的实力,把公孙瓒逼的节节败退。幽州易主,只在旦夕之间。

    而刘备,也终于的拿到了期盼已久的豫州牧印信,正式的成为了一方诸侯。只可惜,他这个诸侯有点寒掺人。统兵不过两千,御民仅只十万。就连田辰这边的一郡之地,都比他强的多。

    再说说咱们的田大人。救援北海后,紧跟着又力排众议拒绝了袁绍的无理要求,这几件事情都让孔融对于田辰越发的依赖。但同时,对于田辰的能力也越发的忌惮。因为现在的北海郡,兵权几乎被田辰一系完全掌握。除了‘正归军’的主将为太史慈外,又新增了纪灵的‘锐锋营’。名义上这些兵马都是北海的,可实际上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田辰才是两军的灵魂核心。

    不过,孔融默认了这种事情的存在。要说做学问,安百姓,孔融尚有心得。可这领兵的事情,实在让孔融无力操持。就连伤愈但却残废的武安国,也只不过是匹夫之勇。但孔融还是非常有人情味的把武安国安排在了身边,充当侍卫首领,稍作宽慰吧。

    而田辰,则彻底摘掉了从事的头衔,正式成为了北海郡的都尉。大家不要小看了这个都尉的头衔,北海郡的都尉,相当于现在的警备区司令加公安局长。除了太守之外,一郡之中专管武装力量的首脑人物。东汉末年的都尉相对而言地位还比较高,但是魏晋之后慢慢降低,后来干脆都不是武职了。

    这样一来,田辰就名正言顺的掌握了北海郡的军事大权,与主管政事的王修,并称孔融的左膀右臂。

    在此期间,田辰组织北海郡的高、中、下级军官,进行了每半个月一轮的军事理论学习,并且进行了考试。凡是没有通过的,就降级。高降为中,中降为下,下降为兵。

    这种新颖但又残酷的考核机制,完全摒弃了此时的以家族推荐式的选人方法,使得北海郡的兵员及将领素质大幅提高。

    当然,无形之中也伤害了一些士家大族的权益。不过,现在的北海兵马,大多为新招募的。其中又有相当一部分,是管亥当年所带来的近十万黄巾中的人。这些大族在里面没有根基,也就掀不起多少风浪了。况且,士族大家多习文治,对于武事并不太感冒。因此,双方暂时相安无事。

    为了严格制度,田辰不得不对自己人下手,其中最倒霉的就是管亥了。

    作为‘正归军’的二把手,管亥本以为自己不用考核。但没想到,第一次轮转学习,田辰就点了他的名。虽然管亥不是目不识丁之辈,但对于系统而专业的兵家知识,确实没有过多的学习过。结果就是,第一轮考核过后,管亥被降为了百人将。这下,可把那些心存侥幸的兵油子给镇住了。就连管亥自己,都觉得丢人。

    为了不让自己丢人丢到姥姥家,管亥开始不厌其烦的到管宁那里求教。

    开始的时候,管宁还能用‘摇头礼’予以拒绝。但几天后,管宁就彻底被打败了。

    因为,管亥每次都是赶着饭点去,等饭菜刚刚端上去,管亥就开始甩开腮帮子进行突击消灭。这个大肚汉,一次就能把管宁等五个人的饭菜吃掉。

    没办法,田辰派去专门照顾管宁等人的侍从们,只能再次烧火做饭,一通忙活。可这样一来,管宁等人就得再饿半个时辰的时间。中午还好,可到了晚上,天都黑了,想要再做顿饭可是相当麻烦的。

    一来二去,管宁终于投降了,同时也被这个憨大个的毅力给打动了。双方约定,白天管亥在营中跟着田辰、太史慈、纪灵等人练兵、学习。晚上,则来管宁处接受补习、特训。

    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次考核时,管亥终于没有降级,保住了百人将的位置。

    而一个半月后,临近年根,被田辰称为‘期末考试的’年终考核上,管亥终于重新担任了‘正归军’副将。

    管亥这个五大三粗的莽汉,居然在得到消息的时候,差点哭出来。

    就这样,在田辰的力主,和孔融得支持下,北海郡兵,由田辰等人来之前的不足两千,增长到了现在的接近六千。虽然数量并不太多,但其质量却有了非常大的提高。以太史慈的话而言,北海如今,可堪一战了。

    在招募大贤上面,田辰也没闲着。

    首先,他请孔融修书一封,致信于徐州牧陶谦,请其看在北海救援的面子上,释放不肯出仕为陶谦效命的徐州彭城人,名士张昭张子布。(《三国志·卷五十二·吴书七·张顾诸葛步传第七》:昭少好学,善隶书,从白侯子安受左氏春秋,博览众书,与琅邪赵昱、东海王朗俱发名友善。弱冠察孝廉,不就,与朗共论旧君讳事,州里才士陈琳等皆称善之。刺史陶谦举茂才,不应,谦以为轻己,遂见拘执。昱倾身营救,方以得免。)

    其次,田辰又请管宁修书一封,致信于广陵名士张纮、张子纲。请其前来北海,一同翻译诸子百家经典,共襄学问。

    最后,田辰请陈群修书于颍川学院,以诸子百家之经典为‘诱饵’,延请颍川名士入来此,重现‘百家争鸣’。

    汉初平四年(公元193年)的最后一天,时间终于无法避免的来到了东汉末年诸侯割据的前夕。

    北海郡治剧县,北海太守府内,高朋满座,气氛热烈。孔融正在宴请北海郡的一众属下,以及最近刚刚才赶来的两位重要人物。

    陶谦感孔融救徐州之恩义,释放了张昭。而张昭则收拾行囊,与得到消息的张纮一起,以管宁之邀请为由,同往剧县。

    田辰听闻此消息,高兴的差点没从马上跳起来。原来这些所谓的大贤,都是抵挡不住自己那些孤本经典的诱惑的。

    堂内众人,皆不再跪坐席间,反而是都坐在了田辰命人制作的椅子上面,围坐在了一起,更显亲近。

    孔融高兴的道,“今日年关,能见两位大贤。吾甚为高兴。又得博远制此桌椅之物,令吾等腿脚不再多受约束,实乃好事成双。来,诸位,吾先干为敬。”言罢,举酒盏,一饮而尽。

    众皆称善,都喝完了。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真正的重头戏,这才开始。

    先是管宁把这段时间的翻译工作大致同众人介绍了一下。经过他们不懈的努力,诸子百家的经典,已经译出了五十六部。管宁亲自注释详解的,有二十二部。当然了,管宁的翻译也是有侧重点的。他首先就是把兵家的数部经典给翻译了出来,包括了《黄帝阴符经》、《六韬》、《三略》、《孙子兵法》、《司马法》、《孙膑兵法》、《吴子》、《尉缭子》等。

    而田辰也没闲着,他凭借着记忆,单独写了一个所谓的兵法速成小册子,题名为《三十六计》。这让众人皆啧啧称奇,大为叹服。

    张昭和张纮听到管宁所说,确实有绝版的诸子百家经典,莫不心向往之。不等田辰劝服,就直接要求去管宁那里一起帮忙。

    可问题是,管宁那里现在已经有不少人了,地方不太够用。

    田辰干脆道,“诸位总是挤在幼安先生处,也不是办法。依在下看来,不如重开一处地方,专供众位精研,并且收受学徒,著书立说,青史留名。”

    众人听罢,皆表示同意。但至于在什么地方,却有些无法选择。

    田辰想了想道,“诸位,日前得知,齐郡有黄巾余孽作乱,因齐郡官员皆弃民而走,所以青州刺史田楷大人,发来表文,要求北海出兵协助齐郡剿贼。吾意请太守大人向田刺史说明,待我军平乱后,由北海暂时代管齐郡。不知可否?”

    孔融想了想道,“郡县守备若是擅离职守,依大汉律,则不得再行职权,并押赴有司论处。本郡与齐郡互不从属,恐怕田刺史不会答应的。”

    众人听罢,都默不作声。

    此时张昭忽然呵呵一笑,道,“大汉律,确实不能如此。但我军可在平贼之后,以安民之名驻扎齐郡,等候朝廷委派新任官员前来。”

    田辰闻言,眼光一亮,瞅了瞅张昭,大笑道,“子布先生此计甚妙啊。”

    孔融则考虑一番,斟酌着道,“即便可以暂时驻扎,也不能长留不走啊。”

    田辰道,“大人,此时的朝廷乃李傕、郭汜之辈把持,命托汉臣,实为汉贼!他们所委任的齐郡官员,又怎能作数?”

    王修听罢,点头拍手道,“原来如此啊。齐郡官员既然四散而走,则不能再主政一方;而朝廷后来的官员又是二贼所任命,我们当不认可。呵呵,这样一来,北海驻兵理所当然可以长留齐郡了。”

    众人听闻,这才明白张昭的谋划居然如此用心,皆对张昭刮目相看。

    孔融又问道,“拿下齐郡又当如何?”

    田辰这才道,“大人,齐郡乃青州之中,交通便利,四通八达,人杰地灵。我们便在齐郡重建稷下学宫,既可招纳有识之士,大贤良臣;又能于此地开放研究之所,尽展诸位所学。岂非一举两得?”

    众人这才明白,田辰为啥要把地方选在齐郡了。因为北海相对比较远离中原之地,消息各方面不算特别的灵通。

    但田辰选择齐郡,并不完全是这个原因。还有他对齐郡的了解。作为后世的淄博人,齐郡本就是他的老家。对于那里的一山一水都非常的熟悉。特别是对于齐郡的各种矿产资源,田辰更是闭着眼都知道。田辰所在的这个时代,必须的一些战略物资,齐郡都有出产,比如,盐、铁。而且,田辰还想要发展另外一种资源,煤!如果有了这个,那么对于制铁业的发展,将会起到不可估量的辅助作用。

    既然计划已定,众人就轻松多了,自然开怀畅饮,笑论天下。

    田辰不多喝,很快就准备起身告辞。

    管宁此时却拉住了田辰,阴险的笑着道,“博远啊,想走,可以!但你必须答应吾两个条件。”

    田辰看着已经喝的满脸通红,一身酒气的管宁,苦笑不得的道,“幼安先生,不知是何条件啊?”

    管宁自觉阴谋得逞的道,“要么你满饮此杯,要么,哼哼~,你作诗一首!”

    众人听闻,皆大呼称善,起哄喊叫,一点大贤的样子都没有。

    田辰知道,自己想跑也跑不了了,不觉呵呵一笑道,“好!那在下就献丑了!”

    言罢,田辰请管宁先坐下,然后右手抽出宝剑,左手拿起桌上的一个酒盏,缓步走到大厅中间,长身而立。

    待得众人慢慢停止了喧闹之声,忽见田辰举起酒盏一饮而尽,然后持剑起舞,朗声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管夫子,张先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冠军昔时宴虎骑(ji四声),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诗停、舞止,摔杯,收剑,拱手施礼,洒然而去。

    此正是:乱世将至本无忧,诸侯皆战互有仇。管宁席间忽挑衅,田辰醉舞《将进酒》。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