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天下精兵谁最强
字体: 16 + -

第十三回 留徐州始见雄虎

    书接上回

    话分两头,且看田辰同陈登一同出来,在门口却碰到了一位等候许久的大人物。陈群、陈长文。

    最近一段时间热播的《军师联盟》里面,对于陈群的描绘比较多了,相信大家也都有所了解。陈群在政治上的最大贡献,莫过于提出了九品官人法,这对于曹魏势力的兴起,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也是曹魏及其以后的西晋,能够统一全国,结束乱世的一个重要的政治条件。

    而且,陈群享高寿,历经汉末一直到曹魏初期的时代,先后仕于陶谦、刘备、吕布、曹操等势力,可谓经历颇丰。可以说,这个人不光智商高,而且情商高。大家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陈群的资料,学习借鉴。

    言归正传。

    田辰见陈群等在门口,非常意外。不过还是以礼相见,互致问候。陈群似乎对于陈登在旁边,毫不介意。开门见山的说道,“元龙、博远,吾在此等候多时,有事欲同二位商议。”

    田辰欲陈群不熟悉,所以没说话。陈登则是很痛快的道,“既然长文兄相邀,我自无话。不知博远如何?”

    陈群和陈登此时都等待着田辰的回答。而田辰也非常清楚,这是想推都推不掉的,故而道,“既然长文先生盛情,在下自然不敢推辞。”

    三人心照不宣的互相看了看。田辰又派了一个亲卫回营通报,这才随着陈群、陈登一起上马同行。。

    只见陈群对田辰道,“听闻博远与幼安(管宁)先生交厚?”

    田辰道,“不敢说交厚,只是在下敬重幼安先生的学问,故而多往请教。”

    陈群点头道,“吾素知管先生德行为世人的表率,学识足以成为人师,清廉俭朴足以荡去污浊,坚贞端方足以匡正时弊。奈何,幼安先生无意出仕,真乃天下憾事也。不知现在,幼安先生作何学问?”

    田辰坦然的道,“不瞒二位,在下得先人遗物,多为先秦时诸子百家之著作。小子学问不济,故而请幼安先生译之。如今,幼安先生正在做此事。”

    “哦?!”

    陈登、陈群听罢,莫不眼光一亮。对于读书人而言,这些著作绝对是他们的软肋。

    只听陈群急声道,“却不知那些著作有多少?”

    田辰想了一下,估计道,“具体数字,吾亦不清楚。大约上千册。”

    这下,两人不淡定了,陈登感叹道,“当年始皇焚书坑儒,诸子百家之经典,多被焚毁,只有极少残本存世。如今,博远能得此重宝,真乃天赐也。”

    田辰认真的道,“若是二位先生欲观之,可随时去往幼安先生处自行观看。”

    “当真如此?”陈群听罢,都快等不及了。

    田辰呵呵一笑道,“既为经典,必应让天下人都能习之,方能不枉先人厚德。若能造福众生,才更显价值。”

    陈群和陈登相视一眼,默默点头。

    田辰见两人不语,便问道,“不知长文先生,有何事相商?”

    陈群这才从刚才的激动中平复下来,郑重道,“吾得到消息,陶公欲举荐刘备为豫州牧,以为强援。刘玄德致书于我,欲以别驾之职邀我辅之。吾思来想去,不得要领。故而想请元龙兄指点迷津。今日听博远所言,对时事洞若观火。所以,欲请二位于我谋断。”

    田辰没说话。开玩笑,这么一个大才给刘备,他才不会做这种有害无益的事情呢。况且,历史上,刘备对于陈群的建议似乎也不太感冒。特别是陶谦请刘备主政徐州的时候,陈群就劝刘备不要那么着急。但刘备不听劝,只看到了既得利益,而没有考虑自身的能力。所以,最后还是被赶出了徐州。而陈群也看清了刘备的为人,从而最终倒向了曹操。

    陈登此时道,“尝闻刘备有枭雄之姿,为人宽厚,待民甚善。若其能有用武之地,吾料想可与诸侯一较高下。只不过,长文兄与刘备并无交集,难说此人会否对长文兄之谋,言听计从啊。”

    陈群考虑了一下,看田辰并未言语,故而道,“博远可有何策教我?但说无妨。我与幼安先生以及孔文举尽皆相熟。博远自可直言。”

    田辰听罢,就知道这是陈群在和自己拉关系了,斟酌着道,“既然长文先生这么说了,在下也只好略说一些浅见。刘备此人如何,吾等皆道听途说。听闻其与关羽张飞誓同生死,而其身边的简雍也是他的乡邻好友,关系太过紧密。不知长文先生这个外人若是前去,能有多少发挥的余地。不过俗话说的好,百闻不如一见。若吾所料不差,三日内,刘备当率军抵达。到时,可看此人表现,再做定夺不迟。”

    陈群思索着道,“恐怕也只能这样了。”言罢,对田辰和陈登拱手道,“劳烦二位。特别是让博远劳累至此,实在抱歉。改日,吾自当设宴酬谢。”

    陈登和田辰忙说不必,施礼告辞后,陈群先离开了。而此时,距离太史慈驻军的地方业已不远。

    陈登看了看不远处的军营,对田辰道,“博远,在下有一事请教。”

    田辰忙道,“元龙先生这么说,可就折煞小子了,实在当不得请教。请先生明言便是。”

    陈登看了看周围,发觉并无旁人,这才小声道,“博远是否与刘备有嫌隙?”

    田辰愣了,疑惑道,“元龙先生此话怎讲?吾与刘玄德从未碰面,更无交集,何来嫌隙之说?”

    陈登认真的看着田辰,发觉其目光清明,不似作伪,这才道,“那博远为何对长文欲言又止。实际上,陶公想要让人代领徐州已不是秘密,但是吾发现,你并不看好刘备?”

    田辰惊住了,这陈登的观察力太牛了,果然是智谋超群之人。既然这样,田辰也就没什么可隐藏的了,很自然的低声道,“元龙先生应该明白。陶公时日不多,又兼二子懦弱,不成气候。徐州若无雄主统领,怕是要遭大难。刘备虽有枭雄之表,然则羽翼未丰。”若与徐州大族交好,尚能暂时落脚。但觊觎徐州的又岂是他一家?”

    陈登听罢,沉声道,“愿闻其详。”

    田辰整理了一下语言,这才道,“徐州富庶,易攻难守。此番曹操举兵,看似报仇,实为扩张。其欲吞并徐州之心,昭然若揭。不过,吾已说过,吕布定会偷袭曹操后方,所以曹操回兵之时不远,与吕布之战不可避免。不过,依双方实力,龙争虎斗至少一年上下,方能看出结果。但吾料定,吕布绝非曹操对手,势必败逃。若是刘备接掌徐州,那吕布定会找投靠刘备。这徐州便成了一山二虎之局,凶险异常。而寿春袁术,早对徐州虎视眈眈,十万大军枕戈待旦,只等时机成熟,便会蜂拥而至。如此一来,徐州又有三方争夺。若是再加上曹操,则风云诡谲,局势混乱。依元龙先生看来,刘备真能稳坐徐州吗?”

    陈登听罢,神情严峻,眉头紧锁。

    田辰见状,又接着道,“听闻令尊陈大夫(陈珪)足智多谋,老成持重。先生不妨将在下今日之言说与令尊,看令尊如何想法。”

    陈登缓缓点了点头,然后看着田辰,一字一句的道,“博远见识非凡,真乃奇才也。不知可愿来徐州共襄大事?”

    田辰微微一笑,既不答应,也不拒绝,轻声道,“先生谬赞了。若无事,在下先行告辞。多谢先生相送。”言罢,朝陈登拱手一礼。

    陈登回礼,两人道别。

    陈登一路之上都在思索田辰的话,到家后,立刻原封不动的告知其父陈珪。老头听罢,沉吟许久,方道,“此子若能独当一面,则吾陈氏当辅之。”

    话不多说,且看田辰这边。

    回营后,田辰把刚才的事情简略与太史慈等人说了一番,众皆深以为然。太史慈直接道,“今后之事,凡博远所指,某绝无二话。”

    田辰暗道惭愧,不过他终于开始有了自己最初步的班底了。

    ————————

    三日后,也就是第四天,果然如田辰预料的一样,刘备率领四千精兵,前来徐州救援。不过,他并未入城,而是休书一封,送于曹操处,称之为调解。而曹操此时已经接到了吕布偷袭兖州的通报,正在准备撤军之事。看到刘备的书信,也就顺水推舟的卖个人情,复信刘备,撤兵而走。

    这一下,刘备觉得志得意满,心中窃喜不已。

    但他并不知道,已经有个人把这一切都预言了。

    而曹操,则是在离开之前,给田辰也写了一封信。内容是感谢田辰提醒,还希望他能择木而栖,择主而事,尽显招揽之意。

    但田辰没有回信,或者说,他不知道该如何回复曹操。

    就这样,刘备率领麾下大军,气势昂然的进入郯城。自然的,陶谦也要有所表示,在府内摆宴酬谢。

    实际上,陶谦已同手下诸人商议好了,这次的饮宴就是为了试探刘备的。因此,陶谦也派人通知田辰一行,前来参加,以证真伪虚实。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三方都认识的差不多了。陶谦此时对刘备拱手道,“玄德公,吾已向朝廷保荐,希望玄德能领豫州一地,但朝廷迟迟未能回复。既如此,老朽有一不情之请,还望玄德公勿要推辞。”

    刘备听罢,长身而起,道,“陶公此言差矣。想我得陶公之请,方来徐州相助。如今曹操已退,吾自当回归辖地,岂能久留在此?”

    陶谦沉声道,“唉,不瞒玄德公。老朽已然命不久矣。然则徐州乃四战之地,急需英雄之人统领,方能保百姓无虞。今玄德公刚领军来此,便逼退曹操,此正为英雄也。故而还请玄德公顾念百姓疾苦,接领徐州吧。”

    刘备正色道,“陶公此言真折煞吾也。如今前来救援的非某一家。孔大人麾下兵马,出力更多,且比备之兵马来的更早。若论功勋,自是太史将军为第一等。备岂敢贪功。”

    刘备这话是客气,但旁边的张飞就不懂了,大咧咧的道,“大哥此言差矣。北海兵马虽比我们早来,但是曹操并没有撤兵。若不是咱们的兵马到此,别说只有徐州一地之兵,即便加上北海兵马,也难当曹操大军。更何况,哼~我军之精锐,岂是土狗瓦犬之流可相提并论的?”

    张飞这话一出口,别说太史慈等人脸色一变,就连徐州的武将脸上也非常不好看。特别是统帅丹阳劲卒的曹豹,更是目有怒色。

    不知是不是天生和张飞不对付,田辰这边的纪灵也是非常不爽。只见纪灵冷笑道,“厉害,厉害。玄德公四千兵马,就能逼退曹操五万大军,这以后定可成为一段佳话啊。”

    张飞听到纪灵的冷嘲热讽,勃然大怒,冲着纪灵道,“好匹夫,焉敢逞口舌之快?敢与燕人张翼德大战三百回合吗?”

    还没等纪灵说话,田辰先道,“张将军武艺之高,连吕布都颇为忌惮,我等怎可相比。不过,徐州丹阳精兵,乃是陶公亲领,多热血死士。若非他们坚守,恐怕也等不到玄德公诸位到来,徐州便陷落了吧。”

    张飞冷笑道,“即便陷落,也是他们无能,关我等何事?”

    “住口!”刘备怒喝一声,制止了张飞,然后起身朝着众人一拱手道,“义弟口无遮拦,性格粗狂,不识礼数,还望诸公见谅。”

    陶谦呵呵一笑道,“尝闻张将军善工笔仕女图,却未想这脾气倒是直率的狠啊。”

    刘备连忙道,“惭愧惭愧。舍弟就是这样,让陶公见笑了。”

    田辰一直悄悄打量着刘备,观其言谈举止。不得不说,这个长相俊朗的人,确是有一番风采。大家可不要被《三国志》和《三国演义》所误导,什么双耳垂肩,两臂过膝,那tm是大猩猩。

    不过,田辰既然知道刘备的野心,自然对他非常的警惕。刚才对张飞的言语相激,已经达到了目的,他也乐得不再多言。起身道罪更衣(上厕所)。

    等田辰来到茅厕,可巧不巧的发现,里面还有一位正在蹲大号。田辰不是偷窥狂,对男人更没什么想法。自顾自的嘘嘘起来。

    舒服完之后,田辰整理衣装准备离开,就听里面那位忽然道,“兄台留步。”

    田辰听罢,心道,“在这里面留步,可真是颇有‘味道’了”。不过,他还是停住后,问道,“不知兄台何事?”

    那人有些尴尬的道,“那个~,可否请兄台借些草纸,在下,在下~~”

    田辰一听就明白了,他并不觉得好笑,因为谁还没有个无奈的时候呢。田辰朗声道,“请兄台稍待。”

    言罢,出去,找到一名小厮,让他去拿草纸。东汉末年确实有了纸,比如蔡侯纸。但是无法书写,确实只能擦那啥。

    不一会,小厮回来,递过草纸。田辰拿到后,二次“进宫”,然后隔着木门下方把草纸递进去,道,“兄台自便。”然后出去了。废话,谁愿意在里面多待呢。

    但是,田辰并没有立刻离开,他脑子里面忽然想到了一件事情。纸!

    这个想法一出现,田辰立刻无法自拔了。其实,造纸的方法很简单,大约分为四步,第一是原料的分离,就是用沤浸或蒸煮的方法让原料在碱液中脱胶,并分散成纤维状;第二是打浆,就是用切割和捶捣的方法切断纤维,并使纤维帚化,而成为纸浆;第三是抄造,即把纸浆渗水制成浆液,然后用捞纸器(篾席)捞浆,使纸浆在捞纸器上交织成薄片状的湿纸;第四是干燥,即把湿纸晒干或晾干,揭下就成为纸张。而原料恰恰是最主要的问题。不过这难不倒田辰,因为他后世曾专门看过《天工开物》一书,对于里面的造纸工艺颇有了解。至于原料,桑皮、藤皮、竹、檀皮、麦杆、稻杆等,都可造纸。

    田辰本想赶快记下来,但苦于手上没有工具,便捡了根树枝,在地上画了起来。

    正在他认真绘制的时候,忽然有一人说道,“这倒是前所未闻啊。”

    田辰抬头望去,只见一人着白袍,穿战靴,头扎纶巾,面庞英俊,目若朗星,英气逼人,风流倜傥。“真帅!”

    那人见田辰看着自己,拱手施礼道,“在下赵云赵子龙,多谢兄台,呃~递纸解烦。”

    “我凑!赵云!”

    田辰听罢,脑子一个激灵,噌的站了起来。不对啊,赵云不是白袍银甲吗?怎么?哦,对了,刚才在里面上大号呢,谁还穿着盔甲啊。

    赵云看田辰发呆,接着道,“兄台,兄台?”

    田辰好不容易回过神来,连忙回礼道,“久闻将军大名,甚为仰慕。今日一见,足慰平生,真乃三生有幸。”田辰激动的都有点词不达意了。

    赵云听罢,尴尬的道,“在下仅为公孙将军账下白马义从之小小统领,却不知兄台从何而知吾名?”

    田辰这时候才想起来,这时的赵云还不显山露水呢。但在后世,赵云的名声太大了,粉丝太多了,拥趸太疯了。

    不过,此时的田辰稳定了一下情绪,郑重道,“听闻赵将军初出茅庐,便与袁绍手下四庭柱之一的文丑大战数十回合,不分胜负。并于界桥之战,单枪匹马,助公孙太守反败为胜。所以,在下对将军大名早已如雷贯耳。”

    赵云面色一红,谦虚的道,“此皆世人夸大,不足为证。”然后又拱手道,“敢问兄台名讳是?”

    “在下齐郡田辰,字博远!”田辰平静的道。

    “你就是田辰?!”

    此正是:二陈连番寻助想,田辰无奈费思量。枭雄终来徐州地,未想厕中遇虎将。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