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天下精兵谁最强
字体: 16 + -

第一回 重生三国穿越忙

    “穿越穿越,别人都穿越到牛人身上,为啥我穿越回来,还是个底层老百姓?”笑谈无奈的看着眼前的茅草屋,狠狠地跺了跺脚。

    也难怪他生气,毕竟他这么一个在二十一世纪都默默无闻的自营职业者,梦想的穿越事件发生在自己身上时,却是这么个结果,实在是有点找抽的感觉。

    笑谈自嘲的摇了摇头,从附身的这位仁兄记忆里,寻找着所有对自己有用的线索。他叫田辰,今年十九岁,生活的时代正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也最出名的东汉末年,三国前期。而此时,恰是东汉初平二年(公元191年)。此时的大汉王朝,已经被黄巾之乱弄得千疮百孔,距离最后的轰然倒塌,仅剩最后的数十年时间了。

    田辰是一个土生土长的青州临淄人,这和他穿越前所生活的地方,倒是惊人的一致。只不过,在这个时代,他家境败落,父母双亡。唯一留给他的遗产,就是两间茅草房,和一个据说是祖传的已经发绿的青铜盒子。可惜的是,盒子上的锁已经锈住了,即便有钥匙也打不开,何况连钥匙都没有。

    “唉~!”田辰瞅了一眼这个让自己完全陌生的家,伸手拿过墙边的弓箭和一把在他看来只能劈柴的锈铁刀,准备去做他每隔几日就要去做的事,打猎。

    要说这个田辰有什么特长,恐怕也只有自己的这身所谓的家传武艺了。还好,这个时代比后世强的地方,就是青山绿水,动物繁多,不会有什么污染。田辰每数日去山上打点野味,吃的也还不错。唯一不足的,就是这个时代的调味品实在太贫乏了。

    “也罢,世外桃源般的安静生活,不正是自己后世梦寐以求的吗?”作为一个信佛之人,后世生活的各种压力,让他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时间和精力。但是现在,他可以了。

    田辰一边百无聊赖的想着,一边溜溜达达的朝村外走去。

    待他快到村口的时候,忽然听到有人喊,“博远,博远~”

    田辰回头望去,却发现一个穿着短打劲装,腰挎环刀之人正冲着自己跑过来。

    “天,怎么又来了!”田辰腹诽道。

    等来人近的跟前,田辰平静的道,“连山兄,又有何事?”

    被称为连山的人,本名纪冷,算得上是田辰的发小,不谙文事,多习武艺。用他自己的话讲,天下大乱,连自己都保护不了,何谈生存。

    不过,田辰不喜欢他,因为纪冷太闹腾了。打猎时带上他,基本不会有多少收获了。但是纪冷却喜欢和田辰在一起,因为纪冷觉得这个曾经的发小,自一月前从山上滚下昏迷,醒来后就似乎变成了另一个人。时不时的会冒出一两句自己听不懂的话,还会对天下大事发表别具一格的看法。这些都让纪冷对田辰刮目相看。

    纪冷丝毫没有感觉到田辰的不快,而是笑着道,“博远,又去打猎吗?我同你一起,也好有个照应?”

    田辰白了他一眼,心道,“只要你不添乱就谢天谢地了,何谈帮忙照应啊。”不过,嘴上却道,“先说好,上了山一切听我的,否则,别想再吃叫花鸡了!”

    纪冷听罢,眼睛一亮,跟着差点连哈喇子都流下来,小鸡吃米般的点头道,“博远放心,全都你说了算!”

    没办法,谁让纪冷从没吃过田辰那种做法的鸡呢。吃了一回,就让纪冷完全的陶醉其中了。可他并不知道,若是调料管足,田辰能做的更美味。

    田辰心中暗笑,“原来不管是古人还是后人,吃穿住行四大件,吃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

    “走吧!”田辰说罢前行而去,后面跟着用手擦着口水的纪冷。

    二人沿着道路往山上而行,就在马上进入林中之时,变故陡生!长期与猎物的周旋中,让田辰本能的对危险有所预知。而这次,他居然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身后的纪冷虽然憨厚,却不是傻瓜。多年的练武经历,也足以使得纪冷条件反射似的抽出了腰刀,与田辰背靠背贴在了一起。

    两人警惕的注意着周围的动向,全身的肌肉都绷的紧紧的。

    不多时,林中一阵悉悉索索的声音,继而从里面缓步走出一个大汉,身材魁梧,皮肤黝黑,左脸颊上一道疤痕让他看起来有些狰狞。最关键的是,他的发髻上绑着一条黄巾!

    田辰并未说话,但是也紧张起来。传闻黄巾贼杀人不眨眼,四处抢掠,所到之处,鸡犬不宁。虽然田辰很明白,这是统治阶级为了迷惑大众而作的宣传。不过,在田辰来到这个时代后,也渐渐了解,此事并非空穴来风。

    “你们要干什么,为何要伏击我们?”纪冷却没有丝毫畏惧,大声的质问道。

    那大汉上下打量了他们一番,忽而哈哈大笑道,“有点胆色,不过没有脑子!就凭你们两个,也值得大爷埋伏?”

    田辰盘算了一下,觉得对方的目标不是己方,觉得还是尽早脱身的好,便主动的还刀入鞘,拱手道,“既如此,那就不打扰好汉了。连山,我们走!”

    说罢,就要和纪冷离开。

    “等一下!”那大汉叫住了他们,道,“你们叫什么名字?”

    田辰没说话,因为他觉得没有必要。可纪冷却满不在乎的道,“大丈夫行不改名坐不改姓,老子纪冷,字连山!”

    “哦?纪冷?”大汉仔仔细细的打量着纪冷,忽而眼睛一亮,略显激动的道,“你爹是不是叫纪成?你家住在村东大杨树边上?”

    “你怎么知道?”纪冷大吃一惊。

    大汉惨然一笑道,“你仔细看看我是谁?”

    纪冷瞪大了双眼,仔细的看了看大汉,想了半天也没想起来,只好摇了摇头。

    大汉默然了,慨叹一声道,“小冷,我是你管大哥!”

    “啊???”纪冷闻言僵住了,他又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打量了一番眼前之人,忽然兴奋的道,“管大哥~管亥大哥!!,真的是你???!!!”言罢,扔下手中刀,直扑向大汉。

    大汉伸手扶住纪冷,哈哈大笑道,“好小子,都长这么高了。数年不见,我差点没认出来,变化太大了!”

    纪冷也激动的道,“自从大哥离开村子,我们都想的紧!不曾想如今还能再见!”

    田辰淡然的看着两人的表现,无喜无怒。但管亥这个名字,却深深震动了他。若是没猜错,这位就是演义中那个率黄巾残余围攻北海城,从而引出一代名将太史慈,同时也成就刘关张三兄弟北海解围义举的“酱油男”了。

    不过,田辰觉得和自己没什么关系,所以就那这么静静的站着,旁若无事。

    可纪冷却在与管亥相认后,朝着田辰激动的道,“博远,快过来啊,你不认识管大哥了?”

    田辰可真懵了。因为他本体的残存记忆并不多,实在想不起同这个黄巾大头目有什么交集。不过,听到纪冷这么说,他也知道,自己应该和管亥认识。便移步来到管亥面前,拱手道,“管大哥。”

    管亥并不知道,现在的田辰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人了。他惊诧于眼前这个曾经的笑跟屁虫,如今对自己的冷漠。但生性豁达的管亥,并不以为然。他觉得是自己现在的模样吓到田辰了。于是仍然呵呵笑着道,“原来是小辰啊。没想到,一别数年,你也变成帅小伙了。呵呵,不知哪家的闺女看上咱们博远了?”

    田辰并未觉得有趣,淡淡的道,“管大哥说笑了,我这么个穷小子,谁会看的上。”

    管亥闻言神色一暗,无奈的叹道,“是啊,这么个吃人的世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有钱人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穷苦人要么饿死,要么被杀,哪还有我们的活路啊。”

    田辰听罢管亥的话,忽然觉得眼前这个大汉并非目不识丁之人,居然连曹操的名句都知道。他心中慨叹,正史也好,野史也罢,恐怕对于这些匆匆过客,都不会介绍的太过清晰啊。

    看着天辰似乎有些失落,管亥岔开了话题,朗声道,“瞧我这张嘴。今日遇到二位贤弟,本应开怀畅饮的。走,去我的营地,喝酒去!”

    田辰没说话,纪冷先道,“管大哥,既然都到家门口了,为啥不回村呢?”

    管亥怔住了,转头看了看不远处的村子,黯然道,“哪还有什么家啊!自我被逼加入黄巾,朝廷早就将我列为通缉之人。吾家中上下六十余口,皆被官府屠戮。我~~~我恨啊~~!”

    纪冷听罢,脸色也不好看。实际上,管亥的家族在村里还是有些势力的。作为当年齐国名相管仲的后人,管氏一门家学深厚。再加上急公好义,名声颇佳。而且,管亥的爹还是村正。但当黄巾之乱爆发时,为了不让村子遭殃,管亥这个管氏的长子,被迫作为人质加入黄巾。谁曾想,官府知道后,却以谋反罪殃及管氏满门。这也让管亥死心塌地的跟着张角造反,直到失败。

    田辰本不想多事,但看到纪冷已经跟着管亥走了,也只好一同进入了密林深处。果然,密林中有不少黄巾军埋伏在此。走了不多时,就看到了更多穿着五花八门,但头上皆系着黄巾的人。不像造反的义军,倒像逃难的百姓。

    所有人看到管亥回来,都起身致意。而管亥也微笑着向众人点头。可见,管亥在这群人心目中的地位非常高。

    几人来到一个简陋的帐篷前,管亥吩咐手下去准备吃食,自己则和田辰、纪冷席地而坐,聊了起来。

    通过对话,田辰知道了这群人的大概情况。

    原来,自从黄巾失败后,管亥带着一众残兵到处流浪。见到小的城池就劫掠一番,遇到多的官军就赶紧逃跑。不过,管亥御下很有一手。决不允许滥杀无辜,即便抢掠也只是抢掠官府,并不为难百姓。所以,沿途有不少活不下去的穷苦人,自发的跟随着管亥的队伍,也是的他现在已经成为了九万多人的主心骨了。此番回乡,也是因为实在找不到更好的去处了,想带人先回来看看。毕竟这一片地界,他非常的熟悉。本来想在路上打个伏击,找些补给,没想到却碰到了田、纪二人。

    田辰听完管亥的话,心中也不好受。什么黄巾贼啊,都是一些官逼民反的普通百姓。后世的历史课本也清楚的说是东汉末年黄巾大起义,根本不是什么黄巾之乱。按这个说法,管亥的身份实际上是农民起义军的领袖,而非贼首。忽然,田辰想到了管亥的下场,突然有了恻隐之心,琢磨着该帮一下自己的这个老乡。

    “管大哥,”田辰斟酌着道,“不知大哥下一步准备去哪里?”

    管亥看着一直不作声的田辰,居然主动和自己说话了,心中也是一暖,他思索了一下道,“我也不知道,现在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如今家乡并不景气,临淄城恐怕也没有什么油水。我意东进北海,听闻那里相对富庶,而且北海太守孔融,不通武事。带人过去吓唬吓唬他,可能会有收获。不然,这近十万老小可就没活路了。”

    “果然~”田辰听罢,明白管亥仍是要走历史上的老路,但这可是一条不归路啊。田辰仔细想了想,道,“管大哥,北海孔融素有贤名,威望甚高。若是其不答应,据城死守,吾怕管大哥手下多有伤亡。再说,万一有官军增援,仅凭管大哥手下这老弱病残,未必能抵挡的住吧。”

    纪冷听完,也点头道,“博远所言有理,这孔北海乃圣人子孙,与民多惠,士甘效死。诸侯讨董之时,他手下偏将武安国,明知不敌,也要与吕布一拼,可谓忠义之士。观孔融之为人,若管大哥真以兵威压之,恐怕不会有所好报。”

    管亥听了两人的话,神色黯然,过了一会才道,“愚兄怎会不知啊,。可这一众老小,眼看就要断炊了。我只能冒险一试!”

    田辰看了看周围,发现没有其他人在侧,压低声音道,“管大哥,你有没有想过,~嗯~~~招安?”

    管亥闻言一惊,抬头望向田辰,发现其神色从容,这才思索了一番道,“我与朝廷有不共戴天之仇,况且手下这些兄弟,有不少与我境遇相同。一来,吾怕官府不予接收;二来,这些兄弟是否愿意也是个问题。”

    田辰叹口气,认真的道,“近十万百姓,每日消耗甚巨,况且老弱病残皆在此间。长期居无定所,一路哀鸿遍野,试问谁愿如此生活啊?闻孔太守待民甚厚,若管大哥执意前往北海,不如择时与之议和,受其招安。如此,管大哥与众百姓,便不必再流离失所,也算有个归宿。”顿了一下,田辰又道,“方今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以管大哥的身手,加上麾下精壮之士,未必不能扬名海内。到那时,重振家门,青史留名,也未可知啊。”

    田辰说完,不光管亥愣住了,就连纪冷都有些发懵。作为田辰的发小,纪冷可是非常清楚田辰的底细。他俩都是从小不谙文史,喜舞刀弄枪之辈。可刚刚那番话,着实让纪冷对田辰刮目相看。

    管亥仔细的思索了一下,沉声道,“事关重大,我要与手下商议一番。若是真能如博远所言,也算为百姓找到一条出路。”言罢,又道,“可是,吾等现在皆为匪贼,谁能与孔北海联络啊?”

    田辰没说话,因为他实在不想趟这摊浑水。可纪冷此时却笑着道,“这有何难?”说罢伸手指了指田辰道,“博远出的主意,自然让他去联络啊。”

    管亥没说话,但却用恳求的眼光看着田辰。

    田辰被两人盯得有些发毛,许久后长叹一声道,“也罢。为了这些百姓,吾愿勉力一试!”

    此正是:未想穿越名天下,偶遇机缘助众生。既在乱世应雄起,身为豪杰不独行!

    预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题外话:看书的多,评论的少;于情于理,都不太好。请君推荐,劳君收藏;愿得诸君,倾心帮忙。)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