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权宦
字体: 16 + -

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行皇帝遗诏

    没儿子就是这般不是,千头万绪,无数的事情等着顾命大臣们去处理,桩桩件件,就没有一件是不重要的。

    比如光是丧仪的项目便有沐浴,饭含,小殓,衰服,设几筵,作梓宫,大殓,奉纳梓宫,成服,安神帛,立铭旌,上尊谥,下葬……这一大套光是听下来就让人觉的头大,据说要持续好几个月的时间才能一一完成。

    沐浴就是死后洗脸啥的,饭含就是往死者嘴里塞点饭,也是周礼,延续到后来就改成塞宝贝了,玉啊宝石之类,然后小殓,活着的人改穿衰服,也就是丧服,这些是已经完成的,接下来就是停柩,设几筵奉安神主,内外文武人等穿丧服早晚至思善门哭泣。

    魏斌别的不行,这些事情还是能干的,再加上礼部有经验的官员帮助,处理起来倒也有条不紊。

    至于设几筵属于比较重要的仪式,所以得由内阁申请,报张太后批准放可进行。

    还有一件最为重要的事情亟待处理,那就是迎立新君。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主,既然皇帝已然宾天,那么新皇嗣位自然就成了头等大事。

    这些都不用白玉京操心,杨廷和他们跟魏斌很快便定出了负责去安陆迎接朱厚熜的人选,谷大用赫然在列,其余内阁大学士梁储,定国公徐光祚,驸马都尉崔元,礼部尚书毛澄等等,只待太后批准,便可持金符赶往安陆。

    一直忙乎到快中午,杨廷和与魏斌白玉京三人离开内阁赶往慈宁宫,一来汇报迎驾人选,请其定夺,二来进呈遗诏,由其裁决。

    遗诏内容是在白玉京和魏斌的参与下写成的,除了引《皇明祖训》兄终弟及定兴王朱厚熜为皇位继承人以外,还明确了新君即位之前由太监张永武定侯郭勋定边伯许泰兵部尚书王宪各选兵马官军防守京城九门及卢沟桥等处,东厂锦衣卫五城兵马司各自督率下属巡逻京师不得怠玩。裁汰威武营的各团练部队;周边部队入卫京师的都给以重赏,然后各归本镇;废除皇家商店和军门办事官校,原办事人员全部遣回家乡所在的卫所;哈密、吐鲁番、佛郎机各国进贡使臣都给以奖励,送他们回国;豹房的番僧及少林僧、教坊的乐队、南京的快马船等,凡不是经常例设置的,一切都被裁撤、解散。又按照武宗遗诏,释放南京被逮捕、关押的囚犯;送回各地进献的女子;停止京城里不急需的工程建设;收回了宣府行宫中的金银宝贝,放回到内库中——当然了,辅政的名分也得定下。

    这些内容好多其实并非朱厚照遗命,但却依旧堂而皇之的写进了遗诏之中,无它,不过是内阁首辅约定俗成的特权而已——明朝遗诏虽秉承大行皇帝遗愿,但其行文却大多出自当时柄国大臣手笔,期间自然免不了要掺杂些起草者或者地位最高后妃的意图,最简单的例子,杨廷和所起草的这份遗诏当中,最后边就有一句:“嗣君未到京之日,凡有重大紧急事情,该衙门具本,暂且奏知皇太后而行。”朱厚照当然没有说过这样的话,张太后也没表达过这样的意思,之所以进入了草拟的遗诏,无非是杨廷和向太后示好的一个信号,同时也是在向世人表达太后有权批准此遗诏颁行的权利,强行将其变成政治上的利益共同体。

    至于定边伯许泰也参与到京师防务当中也好解释,无非安江彬等国姓义子之心而已。

    魏彬虽然不是特别的聪明,毕竟在司礼监掌事多年,政治智慧并不缺,自然明白杨廷和他们打的什么心思,却并未提出任何反对意见。原因很简单,一旦遗诏通过,便意味着在新君入京继位之前,太后娘娘便是整个帝国最有权利的人,而这显然更附和他的利益——此刻太后只是地位最尊贵,名义上的统治者,接受遗诏之后,便如同垂帘听政的后世慈禧那般,在法理上拥有了合法的统治权——虽然是有时效性的。

    张太后的眼睛红红的,有些肿,仔仔细细的看过遗诏的草本,状似随意的挥了挥手:“你们都是大行皇帝亲自定下的辅政大臣,本宫相信大行皇帝的眼光,批红用印,布告天下吧!”

    杨廷和接过遗诏跪倒答应,又将赴安陆迎驾的人选汇报了一遍,张太后仍旧不反对,说道:“大行皇帝遗命兴王朱厚熜继位,这话咱们全都在场,国不可一日无主,可派武定候郭勋驸马都尉崔元先行告祭宗庙,咸使众祖闻之此事,然后便尽快出发赴安陆接驾吧!”

    三人再次叩首,以示受命。

    “本宫是个命苦的女人,先皇三十六便撒手西去,如今儿子又是如此,寿数甚至还赶不上先皇……逝者已矣,大行皇帝生前或许有这般那般的不是,你们毕竟和他君臣一场,不要心有怨懑。”

    “老臣不敢,娘娘言重了。”

    “老奴不敢,娘娘折煞老奴了。”

    “内臣不敢。”

    三人同时说道,齐齐叩下头去。

    张太后轻叹口气:“都起来吧,魏彬白玉京,作梓宫一定要找最好的人选,用最好的寿材,白玉京不是精通术数嘛,挑个良辰吉日,务必不能出丝毫的差错。”

    梓宫就是棺材,以前白玉京一直以为大明皇帝的棺材应该和陵寝一样,生前就得做好,后来才知道,原来并非如此,而是要等宾天之后,挑良辰吉日再作。这是丧仪的一部分,依照惯例,这一天是要记载进实录的,马虎不得。

    “太后娘娘放心,老奴一定找最有经验的全可人儿来给大行皇帝作梓宫,以保咱大明风调雨顺国祚绵长。”魏彬说道,所谓全可人,指的是父母兄弟姊妹都有的人。

    张太后望向白玉京,白玉京忙道:“请太后娘娘放心,内臣一定竭尽所能。”

    “很好,你二人办事本宫还是放心的。杨廷和,新君一时也难到京,外廷的事儿你多操心,有需要本宫帮助的,尽管入宫来见本宫便是。”

    这算是逐客令了,杨廷和谢恩之后,见张太后再无别的吩咐,便辞别出了慈宁宫。

    魏彬没走,被张太后单独留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