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的药不能停
字体: 16 + -

第三十三章 偷鸡不成蚀把米

    郑秃子眯着眼睛,“跟着我的兄弟,都是九死一生的主儿,现在突然间没了,每个人至少要两百贯的安置费,这钱一分都不能少!”

    “好说!好说!”齐宣威连忙答应下来。

    郑秃子冷声道:“既然在杨家折了人手,那就在这户人家身上找回来,我兄弟的血不能够白流,我要让这户人家鸡犬不留,把他们的脑袋都带回去,摆在我兄弟的坟前……”

    “没问题!没问题!我肯定帮你做掉杨争,不会让任何一位兄弟死不瞑目!”齐宣威这时候,哪里有不肯答应的道理,即便是郑秃子提出再过分的要求,他也会一并的答应下来。

    这么多年来,他和郑秃子没少打交道,知道这就是一个心狠手辣的角色,要是被这么一个人盯上,晚上想要睡觉都睡不安稳。

    “张管事,赶紧去把杨争给我找出来,我要让他碎尸万段!”齐宣威转过身,气急败坏的怒吼道。

    张管事微微拱手,眼神中满是讥讽,他早就知道齐宣威两兄弟都是烂泥扶不上墙的主儿,平日里狐假虎威还算不错,但真正遇到大事的时候连狗都不如。

    齐家家主是个人物,齐芊荨也算是有些本事,但是这两兄弟就是两个窝囊废,若是平日里寻花问柳还不错,做起事来跟两个草包没什么分别。

    “依照我的猜测,杨争在城内没什么亲属,想来应该去了城外的庄子!杨家现在最在意的便是城外的那块地,想来他一定在城外看着呢!”张管事略微沉吟道。

    “对对对!他肯定在城外,明天郑大侠带着人去城外,能够将他们一窝端了,到时候那块地我也能够弄到手!”齐宣威眼前一亮,急忙说着:“郑大侠先在这里住下,我让后厨给您准备好酒菜,等明日让人带着你们去城外,彻底的解决了杨家小儿!”

    郑秃子眼色一冷,“那某家先在这里住下,明日我便去会会那杨家小儿!”

    “是!是!”齐宣威点头哈腰的答应了下来,急匆匆的出了屋子。

    屋子外的夜风冷冽,吹过了齐宣威的额头,这才让齐宣威发现,自己额头上早已经布满了冷汗。

    “赶紧吩咐后厨,做一些好酒好菜,把最好的东西都带上来,听清楚了没有?”

    齐宣武在一旁答应了下来,急匆匆的向着后厨跑去。

    齐宣威心底松了口气,感觉自己的双腿有些发软,好在郑秃子没有和他清算那么多,自己这条命算是保住了。

    一路回了自己屋子,齐宣威越想越来气,这件事情要怪便只能够怪杨争,都是这个王八蛋搞的鬼,否则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心底嫉恨杨争的同时,齐宣威还不忘记叫了酒菜,自己一个人在屋子里喝着闷酒。

    第二天,天色刚亮,雄州城内便有人在臭水沟里发现了两具尸体。

    这两具尸体的发现,要归功于早起的商贩,如果没有这两个商贩的话,可能尸体还会浸泡在臭水沟里不知道多久。

    州府方面立即派了人过来,在现场勘查了一下之后,转身将两具尸体抬回了州府。

    人命案子从来不是小事,无论在历史中的任何一个时期,都算得上是大案,尤其是在北宋时期的雄州城。

    雄州城本是州城,下辖两县归元县域容城县,然而因为雄州城特殊的地理位置,这两县对于雄州百姓来说,没有太多存在感,因为州府便是这里最具有话语权的地方。

    在北宋的历史与官阶上,一州知府向来是文人担当,但雄州城却是武官在位。也正因为武官担任知州,所以两县的权利才会相对的集中一些,知州的权利便会更大。

    这与雄州的地理关系有关,同样也与北宋对待边境的态度有关。

    虽然大宋在外战上处于被动地位,但同样需要防备北地的烽火,所以这雄州知州一职,不但由武官担任,还能够统领整个雄州全局。

    当两具尸体抬进了州府之后,知州和诜便在第一时间赶到。

    几名衙役将盖着尸体的白布拉开,恭敬的站在了一侧。

    和诜目光闪烁,盯着两具尸体看了良久,这才沉吟道:“可曾验过伤势?”

    “回禀大人,已经验过了,这两人的尸体上有被利器扎伤的痕迹,根据属下多年的经验来看,应该是猝不及防之下,被木刺贯穿了身体……”

    和诜眉头一皱,“木刺?怎会有木刺?”

    “这个……属下实在不知,不过依照属下的经验来看,这倒像是中了某些捕兽的陷阱!”仵作在一旁拱手说着。

    和诜脸色沉了下来,轻声吩咐道:“城内戒严,严查凶手,再派衙役到处勘查线索,同时在城内悬赏,若有知情人提供线索的话,可赏钱一百贯!”

    “属下领命!”另外一侧,梁捕头躬身答应了一声,转身急匆匆的离开。

    和诜站在原地,沉吟了好长时间,转身向着后院走去。

    这虽然是人命案子,但和诜从来都不将雄州的人命案子,当做简单的人命案子来看,因为雄州地理位置的特殊,再加上雄州榷场的关系,使得整个雄州城的情况,照比一般州城要复杂了许多。

    回到了后院之后,和诜洗漱了一番,便站在了院子里,目光似乎望着雄州城外的天空,不知道在思虑着什么。

    “和大人起的早啊!”

    这时,和诜身后传来了一声轻笑,声音中带着些许爽朗。

    和诜转过头,哈哈一笑,拱着手说:“李大人,昨夜睡得可还安稳?”

    “若是在州府衙内睡得还不安稳,那下官便没有安稳之处了!这些日子一路风餐露宿,能够好好的睡上一觉,还是要感谢李大人的照拂!”李纲拱手,脸色如常。

    如果杨争在此,必然会发现此人,便是有过两面之缘的李姓人。

    和诜笑着,“走,一同吃过早餐,这雄州的茶饭粗鄙一些,不如汴梁那么精致,也不知道合不合李大人的胃口!”

    李纲爽朗笑着,“茶饭而已,不过是人之所需,只要能够解决肚子问题,又何必那么精致!”

    和诜听到李纲这般说,心头也是高兴。

    雄州必然不如汴梁那般繁华,不过因为榷场的关系,雄州城也算是繁荣一些,照比北地一般的州府,要强出了很多。

    面前这位李大人平易近人,性格爽朗,看样子很好打点。

    不过和诜内心却知道,面前这位李大人可非同寻常。

    这位李大人乃是政和二年的进士及第,今年初的时候刚刚提为监察御史,虽然只有八品的官阶,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京官儿,有着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的职责。

    在当今朝廷之中,监察御史的权利被分散,不如盛唐时期那般大,而且依据大宋条例规定,州府郡县长官由监司弹奏,而监司恰恰由监察御史监督。

    雄州城隶属边关,边地长官却又与其余的州府郡县不同,而是由走马承受公事奏闻。

    看起来与李纲这位监察御史没什么交集,但他依然出言温和。

    和诜知道,自己虽是雄州知州,位居六品官员,但在这位李大人的面前,仍要保持着自己应有的礼仪,不至于讨好恭维,却也不会恶了对方的好感,好在这位李大人也不是那种斤斤计较的人。

    两人入了席,和诜示意。

    李纲从善如流,并未有推脱之意。

    吃过了早饭,和诜叫来茶水,两人虽是喝着茶,却并没有太多交谈。

    “和大人,下官年初升为监察御史,有着监察天下的责任,今日走着一遭北地,还希望和大人不要介意,实在是因为心系我大宋边疆啊!”李纲感叹一声。

    和诜尴尬一笑,“怎会?和某高兴还来不及,怎么心生反感呢?”

    李纲笑笑,内心也知道自己这监察御史的身份,让很多官员反感,但毕竟自己身在这个位置,也该要做些事情。

    “李大人,这次来到雄州,可有特殊使命?”和诜小心询问道。

    李纲叹了口气,“并无特殊使命,只是听闻完颜阿骨打建国了,所以想要来北地走一遭……”

    和诜脸色一沉,压低声音说:“完颜阿骨打建国,对我大宋可有好处?”

    “暂且不知,不过朝堂上已经吵成一片了,这种事情谁也把握不好,所以下官才走了一趟雄州,看看这北地局势!而且有人风闻,金国好像会有会人过来……”李纲压着嗓子说了一句。

    “金国派人过来?什么时候?”和诜一怔。

    “还不知道,只是有人在疯传,而且朝廷并未接到国书,下官只是颇有兴趣的走一趟而已,否则以下官的身份地位,怎么可能会到这里接触金国使者?”李纲感叹。

    和诜的目光有些闪烁,沉吟了好久,才轻声道:“今日清晨,有人报了案,在城内的水沟里发现了两具尸骸,李大人觉得这事,与金国来人有没有什么关系?”

    李纲愣了一下,脸色有些变化,“这么巧?会不会是奸细?”

    “现在还不清楚,不过和某还会继续追查下去,这如果与金国的事情有了关联,那必然是大事!”和诜沉吟道。

    李纲点着头,举起了茶碗。

    “李大人稍后,和某去取来卷宗,您既然在这里,帮着和某分辨一下!”和诜拱了拱手,转身出了门。

    李纲轻轻的应了一声,眉头也皱了起来,若是这两人的死,与金辽两国有了瓜葛,那对事态的发展,必然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片刻之后,和诜已经转了回来,手中提着几张卷宗,显然是仵作刚刚书写完毕,上面的墨迹还没有干涸。

    李纲取过卷宗,目光在上面扫了两眼,心中也是拿不定主意,随后翻开了卷宗后页,李纲一下子愣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