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朝直播间
字体: 16 + -

第三十四章 人生态度

    王正宇只考虑了片刻,就打算上前试试了。

    的确,他没有弹古筝的经验,不过作为学过钢琴的人,他对古筝很自然地也感兴趣。虽然他习惯于低调,但那仅限于不爱张扬,不出风头。而这件事怎么看都不是出风头。而且现在店里客人稀少,除了罗隐,其他人他一个也不认识。

    想到这里,王正宇便询问了下跑堂。跑堂感到有些怪异,不过在收到王正宇一两小费后,当即乐开了花,不再说什么。王正宇于是走了过去,跪坐在古筝前。

    罗隐看着王正宇这举动,忍不住嗤笑一声。这家伙还真是个愣头青,这种事居然真的做得出来。男子在青楼里弹奏,这可是很掉身价的事情。

    不过,王正宇天生脸皮厚惯了,再加上他那现代人的价值观,对这种事完全没有抵触心理。他现在只是想着亲身体验一把货真价实的古筝,而且他相信直播间有相当一部分观众也想看看老祖宗留下的文化瑰宝有多么神奇。

    “噔…噔…”

    王正宇戴上玳瑁指甲,便胡乱拨拉了几下,罗隐像看傻子一样看着他,想知道他究竟能耍什么花样。

    然而,王正宇这时候已经丝毫不理会旁人的存在了,居然忘我地自己玩了起来。他又开始毫无章法地拨拉,杂音一时间响彻了整个金凤楼。

    他一直摸索着各种音阶的位置,对比着钢琴的不同。

    就这样过去了十多分钟,罗隐终于失去了耐心,连不屑的表情都懒得做出,埋头吃着王正宇方才点的酒菜,看来吃饱喝足就打算走人了。

    店里寥寥几个客人,听着这刺耳的杂音,顿时也是兴致全无,嘴里骂咧着些话,一下子走了一半。老鸨见状这才紧张了起来,赶紧跑来劝王正宇收手。不过正在兴头上的他可不愿这么结束,当即摸出二十两白银,老鸨这才笑容满面,甚至派了两个丫头坐在他两侧。

    二十两银子,相当于现代的十几万块钱,也属于不小的一笔数目了。像这种二流青楼,三四天都不一定有贵人会打赏这么一笔钱。

    “小静,能帮我找下直播间里会古筝的人吗?让他上麦。”

    不过老鸨过来提醒,倒也让王正宇反应过来了,不能这么肆无忌惮。他当即偷偷地吩咐道。

    “嗯。”小静应道,便开始在弹幕里寻找。

    这时候的王正宇虽然还弄不太清古筝的弹法,但弹一些简谱已经不在话下了。他思来想去,选择了现代流行度颇高,而且容易弹奏的《欢乐颂》。

    欢乐颂,虽然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甚至成了欧盟和津巴布韦的国歌。但是欢乐颂的简谱,那真是简单得一塌糊涂,任何一个没有音乐经验的初学者,花上十多分钟就能够流畅弹出。更别提已经有了相当钢琴底蕴的王正宇。

    “等等等噔……”

    王正宇不疾不徐地弹了起来,虽然不算紧凑,但那富有节奏感的韵律却与弹钢琴时的感觉完全一样。

    “咦。”

    罗隐这时候才饶有兴致地停下了动作,望了他一眼。

    这首曲子跟刚才的杂音完全不同,虽然曲调简单,却带着一种浓烈的个人风格,与他此前听过的所有曲子都不太一样。别的曲子虽然都有轻重缓急,但主题都是悠扬自然,而这曲子虽然听起来简单,却总让所听之人感觉铿锵有力。

    不过,罗隐毕竟是个见多识广的人,当他发现这曲子不过是四个节拍的循环后,便很快失去了兴趣。甚至对王正宇更加地看不起,认为这年轻人故弄玄虚。

    其他客人听了这颇有节奏的音乐,总算安静了下来,搂着身边的伴侣继续欢笑起来,不再抱怨。只要不影响他们玩乐,王正宇想怎么样都行。

    但是好景不长,没过一会,杂乱的声音又出现了。只不过这次的杂音,因为王正宇已经积累了对古筝初步的经验,所以始终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抱怨的声音也小了许多。

    小静已经找来了会古筝的观众,并让其上麦。听声音是个妹子。

    “咦?这不是白教主吗?她也在看直播?”

    “白教主好。”

    直播间里忽然出现了不少这样的弹幕。

    白教主,b站的古筝第一大up主,首创的自残式弹奏法吸粉无数,目前有近百万的粉丝关注,相当厉害的一个妹子。

    王正宇这时候没有机会掏出手机看弹幕,自然不知道这妹子的身份。他简单寒暄了下后,直接让妹子实时教他弹奏古筝的各种技巧。

    于是在妹子的教导下,他不断地去探索弹奏古筝的各种指法,如何按抑筝弦,以及如何快速拨动等等。

    只不过,这毕竟不是手把手的教学,王正宇的指法与正经弹法有着相当程度的偏差,外表看上去不太雅观。

    就这样,又过去了一个多小时。他总算弄懂了每个音的位置。

    “跳梁小丑。”

    罗隐已经完全对他失去了兴趣,抹了抹嘴站了起来,就往二楼走去。店里的其他人,也几乎把他忽略掉了。

    王正宇闭上眼睛,将妹子说过的话都回味了一遍,将刚才弹奏的每个细节都捋好,点了点头,觉得并无什么问题。

    “噔…”

    王正宇同时拨动了四根筝弦,弹出了第一个音。

    “噔…”

    不一会儿,第二个音也弹了出来。

    这时候,现场忽然安静了下来,屈指可数的几双眼睛,这时候纷纷侧目过来。这种音调,他们此前可很少听过。

    就连酒侍也被这不同寻常的声音所吸引,停下了手中的动作,倒出的酒溢出了杯外也浑然不知。

    正在上楼梯罗隐也停住了,轻轻眨了眨眼,回过头来朝下俯视着。

    王正宇弹的,是学钢琴的人基本都弹过的经典曲子,帕赫贝尔的《卡农》。这首曲子,用古筝弹奏,的确别有一番味道。

    显然,他只是在用古筝弹练习曲,并不意在向周围的人炫耀。他的弹法也与传统动作大不一样,或者说不算雅观,当中最明显的区别就是,他祛除了江小怜那种略显矫揉造作的手臂的大起大落,手腕的起伏弯曲,以及头部的微微俯仰。

    他的手肘以上几乎不怎么动,头更是僵化如石,只有眼睛左右转动,看着两边的筝弦。若是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就像个在敲键盘写代码的程序员。

    那些动作,都是弹筝之人已有了造诣,投入情感,不自觉表现出来,应和弦声的。而王正宇曾经学钢琴时,卡农弹了不下百遍,感觉早已变淡。再加上作为筝的初学者,他自然以熟练为目的,这种多余动作肯定是要被他过滤掉的。

    正在实时教学的妹子,即b站的白教主这时候已经十分震惊了,这王正宇不到两个小时,就能从一个从未有弹筝经验的初学者,到现在能够弹出卡农这种难度颇高的曲子,用天才来形容恐怕都不为过。

    王正宇也觉得自己学习能力变强了许多,从之前学习发射燧发枪的时候就感觉到了。这也归功于他那异于常人的临场应变能力,在遇到困难时,可以快速做出反应。很多指法,他都是在半摸索的状态下,通过这种能力马上给出对策的。

    随着曲子的循序渐进,众人也终于慢慢感受到了卡农的味道。

    这韵律听起来颇为平凡,却脉动着瞬息万变的生命力。仿佛有仙气渺渺,在一个场景中,变幻着春夏秋冬的气息,让人莫名感到迷醉和沉静。

    卡农,这是首曲调单纯的曲子。没有哗众取宠,没有哀怨凄婉,也没有激昂澎湃。只是平淡而单调的重复。高潮与低潮,过渡得恰如其分,让人几乎无法察觉。

    平淡的重复,却隐含着一种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正如一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疲惫一天回到家中,品尝妻子做好的一桌热菜,所带的那种淡淡的喜悦。正如彼此暗恋的少年少女,在每一次上课、放学路上的偶然相遇。

    默然,相爱。寂静,欢喜。

    正在西厢里休息的江小怜,听到这不同寻常的筝声,竟也从屋中走出,掀起珠帘朝里望着,想看看弹筝之人是谁。不止她,西厢里又走出了许多青楼女子,纷纷站在她的身后。

    卡农弹到一半,罗隐终于忍不住了,他这时候居然退了回去,重新坐下听了起来。

    金凤楼内,几乎所有伎人都在侧耳倾听,除了筝声,听不到其它任何声响。就连五十多岁的老鸨也沉默了。

    那些青楼女子,听着筝声,脸上忽然浮现出了一种痴迷之色,王正宇的弹奏,给她们架构了一个平淡而幸福的世界,让她们无比憧憬。

    她们作为风月场的女子,虽然时常会陪伴高官显贵,然而这些人的内心深处,却深知自己不过是个社会地位地下的妓女,与无数男子谈情说爱,却无一人敢明媒正娶。

    繁华终会落幕,寂寞无人知晓。

    她们最大的梦想,便是找个老实人嫁了,相夫教子,平凡地过完一生。王正宇筝声里描绘出的这个平凡的世界,应和了她们的心声。

    老鸨这时候不知不觉,眼角垂下两行清泪,陷入到回忆当中。年轻时,她也曾与一位情郎私定终身,却因父母之命,情郎另娶她人,她便独身到了现在。王正宇的筝声,让她回想起了曾经的幸福。

    然而与青楼女子不同的是,罗隐却是在另一个维度品味着王正宇的筝声。曲调当中,表达出的积极乐观的态度,与罗隐的自暴自弃,寻欢作乐的人生态度迥然不同,让他有种如梦初醒的感觉。

    他怎会不知道大唐朝廷朝不保夕,岌岌可危。可他不愿接受这个现实,加上仕途失意,只能在风月场里迷醉人生。王正宇给他的,是一记当头棒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