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王侯
字体: 16 + -

第四零四章 旗鼓相当的对手

    如今的大楚,正处春耕时节。为了那秋季的收获累累,所有的农人正辛苦耕耘着。

    而此时,在大楚北方青绿的大草原之上,那青草长得异常的茂盛。

    由于在一年之前吞并了回纥,这突厥所统治的地域一下了扩充了好几倍。可是这统治地域的扩大是一件大好事,但这也意味着从今以后,将有更多的事情要这些突厥人去做。

    面对着这日益繁重的事情,一些突厥人已经开始有怨言了。虽然这突厥国师禄东赞智冠天下,也是感到头疼不已。

    如果是这突厥的奴隶抱怨,简单,只要将那马鞭战刀亮出来,看他们谁敢不服?可问题是,如今抱怨的人却正是突厥人,而其中更有不少的突厥贵族,用这种粗暴蛮横的方式肯定不行。

    可就在这禄东赞一筹莫展的时候,却无意间得到了那大楚的消息:据说那大楚的顺平候为了提高农人的积极性,为了使得大楚那些高高在上的朝廷官员了解农者的辛苦,不再轻视农人,不惜顶着骂名,也让那大楚皇帝下令让朝廷的那些官员亲自下田去务农。

    禄东赞感慨不已:“这方铮不愧是天下奇才,如此一来的话,这天下人谁还敢说这农者低贱?谁还敢说这农事太苦?”

    小可汗裴罗眨着自己的眼睛:“国师,那大楚既然是我大突厥的敌人,那方铮当然也是我突厥的敌人。可本汗却瞧国师却屡屡称赞自己的敌人,国师难得也不怕堕了自己的威风?”

    “堕了自己的威风?”禄东赞笑了:“可汗,这方铮作为大楚人,的确是我大突厥的敌人不假。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他方铮也是一个大大的英雄。”

    “尊贵的汗,尊敬自己的对手并不意味着害怕,因为只有真正地尊敬自己的对手,才能真正审视我们和敌人之间的长处和短处,才能真正找到打败对方的办法。”

    讲到这的禄东赞停顿了一下:“而那种无视敌人的强大自而盲目自大的蠢货,只会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

    裴罗小可汗点点头:“国师所言甚是,本汗知错了。”

    见这大突厥最为尊贵的可汗也能落落大方地认错,禄东赞的心中也是感到一阵欣慰。

    想想方铮在大楚的所作所为,禄东赞的眼睛突然一亮:“可汗,禄东赞觉得那方铮让大楚的高官体验民间疾苦的方式非常的不错,禄东赞也想……”

    裴罗小可汗也笑了:“国师也想让我们突厥的贵族学那些牧民一样,去放牛牧马?”

    “正是。”禄东赞点头:“可汗,如果突厥对方贵族都能放下身份,去放牛牧马的话,那些突厥百姓还会抱怨什么?”

    “国师果

    然厉害。”裴罗小可汗冲禄东赞挤挤眼睛:“不过国师,本汗突然之间来了兴致,想和国师一起去放马,不知国师能否答应?”

    禄东赞先是一愣,然后哈哈大笑:“既然可汗都这么说了,禄东赞岂敢违命?”

    ……

    每天面对着繁重的事情,即使是最为勤劳的突厥人也是牢骚不断。

    可当这些人看到这突厥最为尊贵的可汗和国师,居然也拿起鞭子去牧马放羊的时候,所有的突厥人都惊呆了。

    而在惊呆的之余,上至突厥贵族,下至突厥平民,皆是是感动不已。我大突厥最为尊贵的可汗和国师都能去放羊牧马,我们这些人还怎么好意思去偷懒?

    ……

    这大楚的方铮为了让大楚的那些高官真正了解百姓的疾苦,为了真正调动农人的积极性,不惜冒着无数骂名,让大楚的这些高官去做一下农夫。

    而禄东赞为了使得突厥人不再因为繁重的事物而抱怨,甚至和小可汗亲自去牧马放羊。

    这二人的做法虽不尽相同,但却有着那异曲同工之妙。

    对于抄袭方铮的做法,同样是智冠天下的禄东赞一点也不感到羞愧。他禄东赞不但聪明,而且是一个真正的聪明的人。

    只有那种真正有着大智慧之人,才从不耻于向对方学习,哪怕这个对方是自己的敌人。

    ……

    这方铮在大楚躬身而为,那禄东赞在突厥事必躬为。在这堪为天下人楷模的二人的带领之下,这大楚和突厥的国力越发地强大起来。

    岁月无情,时光匆匆,转眼又是一年之秋。

    这秋季向来是收获的季节,是值得高兴庆祝的季节。这百姓们高兴,为那累累的收获感到高兴,而他方铮的高兴却远不止于此。

    因为这短短一个月不到的时间里,既林仙儿给他产下一女之后,他的其余三个老婆同样为他诞下了子嗣。说得不雅点,这如今的顺平候已经有了俩位大小姐和俩位大公子,这小日子可不要过得太爽。

    可是这样的幸福却没有持续多久,因为不久,一封告急的公文大楚陕西飞送到京。

    公文上说:今年,这大楚陕西四州郡今夏遇到了百年难得一见的旱灾,那农人辛苦种下的庄稼已经枯死在田中,今秋已经是颗粒无收,恳请朝廷免除陕西四州郡今年的秋赋。

    项骏看向阶下:“诸位爱卿,我大楚陕西四州郡今夏遇到了百年难得一见的干旱,所以朕决定顺应这陕西四州郡的要求,免除今年的秋赋。”

    “不知诸位爱卿意下如何?”

    “陛下所言甚是。”众文武官员齐齐点头。

    项骏抱歉地看向方

    铮:“顺平候,这西方四州郡今夏恰逢大旱,乃至于这秋收之际,居然颗粒未得。朕为百姓着想,决定免除那四州郡的秋赋,恐怕这样一来,你户部的税收要少上一块了。”

    “不妨事的,陛下!方铮微微一笑:“臣敢问陛下,陛下可知我大楚今天的秋赋已经收上来多少?”

    “这个……”项骏沉吟了一会:“顺平侯,自朕登基以来,我大楚群臣齐心协力,兴农兴商,一扫先皇时的颓势,这国势蒸蒸日上。”

    “顺平候,朕以为我大楚今年的秋赋,怎么也得有千万两纹银吧?”

    “陛下,您猜错了。”

    项骏的脸上闪过一丝微不察的失望:“恐怕是朕太心急了。不错,自从朕继位以来,大楚国势的确蒸蒸日上,但是这秋赋要从先皇一朝的六百万两到到千万两,还是不大可能的。”

    方铮微微摇头:“陛下乃一代明君,怎可如此小瞧自己?陛下,让微臣来告诉你,我大楚今秋收到的赋银已经达到了一千五百万两。”

    一千五百万两?项骏先是一愣,然后狂喜:“顺平候,告诉朕,真有这么多?”

    方铮点点头:“陛下,方铮乃陛下的臣子,如何敢欺君?陛下,我大楚今秋所收的赋银的确有一千五百万两。”

    当确定了这样的消息之后,大楚君臣无不扬眉吐气,意气风发。昔日,他们对方铮的所作所为颇有微词,甚至想着办法去违抗。

    可是今日面对这赫赫的收获,所有的抱怨,所有的不满一扫而空。

    这样的消息的确是振奋人心,可是方铮给大家的惊喜却远不止于此。

    “陛下,诸位大人,据方铮估计,明年我大楚的春赋将很可能超过两千万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