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渊录
字体: 16 + -

第九十三章 佛门八宝(一)



片刻之后,萧衍睁开双眼,此刻他的眼睛当中闪露出道道韵味玄奥的金光,这道金光让人几乎感觉到置身于情景祥和的幻境当中。

萧衍长身而起,微微一抖,一道玄光扫过,便将身上破损的衣物以及乱糟糟发饰仪表自动恢复整理完毕。随后萧衍长身而起,恭恭敬敬对着萧天雄行了一礼,这一礼稳稳当当颇有佛家的禅意。

萧天雄望着此时的萧衍,眉头微皱,似有不解,他细细观察,越看越费解,他想不明白,为什么在萧衍的身上他能感受到佛家的影子,萧衍明明就是萧家中人,修习的也是修罗的功法,这种独特的功法所产生的力量与佛家的佛力完全是格格不入,一种是血煞凝结的战力,一种是自在修心的佛元,两者之间相生相克,完全就不可能融合在一起,而此刻的萧衍完全就是一个异类,因为通过萧天雄的观察,他身上竟然没有半丝血色战气的存在,而且周身都闪烁着佛力独有的金光,难道……萧天雄无法再想像下去,因为此刻的他已经感觉到了一个惊天的阴谋,这个阴谋几乎可以颠覆整个萧家,甚至影响到仙渊修真界。

“嘶”空间碎裂,萧天厉的身影出现在空中,此刻的他面无表情的望着下面的额一切,凶厉的目光唯有扫视到萧剑南和萧天雄时方能微微的变得些许柔和起来。

当萧天厉的目光扫到萧衍时,眼中的凶厉之气大涨,死死的盯着面前一副淡然形象的萧衍,怒喝道:“你究竟是谁,萧衍在哪里。”萧衍神色复杂的看着面前众人,眼中闪过几丝挣扎,随后金光闪过,便恢复平静。

萧衍对着萧天厉行了一礼平淡的说道:“启禀施主,老衲定心,至于施主口中所说的萧衍,已经不存在了。”“不存在是什么意思,难道说你们佛门将我们萧家大好儿郎给谋害了,还是说,这一直都是你们佛门的阴谋。”萧天雄手中血气翻腾,竟似一言不合就要动手。

萧衍淡淡一笑,望着远处萧悦的玉碑,叹道:“萧衍已然远去,这里没有萧家子弟,只有佛门的定心,阿弥陀佛,施主多心了。”

“定心”萧天厉眼睛微微一咪,一道杀意隐隐透出,挺拔的身体散发出逼人的气势犹如长江黄河一般滚滚而至,血色的战气瞬间便覆盖在萧衍四周,是他不得妄动半分。

萧衍面露慈悲,单手成佛礼,口中淡淡念叨:“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该。”话语刚落,头顶之上白发自然脱落,一道淡淡的金色光晕闪现出来,在光晕之中隐隐蕴含着佛门八宝、佛像等等。

萧剑南微微细看,这才发现这佛门八宝各个蕴含着无穷的法力和玄奥,每一件皆有斩妖除魔的佛大神通,更兼之其中的佛力尽然拥有勘破轮回,消除孽障,渡送彼岸的功效。此刻的他不由赞叹佛门大法的神奇,细细思量,开始回忆佛门

八宝的传说和力量起来。

佛门八宝:又称八吉祥,藏语称“扎西达杰”,是佛教中象征吉祥的、圆满、幸福八件法物。

法轮,俗称轮。可以译作正法之轮。轮是佛教词汇,在藏传佛教中又称金轮。在古印度,“轮”既是一种农具,也是一种兵器,佛教借用“轮”来比喻佛法无边,具有摧邪显正的作用。据传说,当转轮圣王出世之时,轮宝自然出现在圣王之前,轮宝引导圣王转向全世界,诸小国王,无不心悦诚服,故能兵不血刃而统一天下,实施轮王的仁政。释尊取作比喻,以亲自实证的佛法为轮宝,他以法中之王的身份,转动正法之轮,行化天下,利益全世界的一切众生,并且,凡是法轮转动之处,一切的邪恶思想,无不为其摧破。当佛陀以教法化度了五位比丘之时,便为佛教的主体,奠定了最初的基础,此所谓佛教的主体,即是构成佛教的三大要素,总称之为“三宝”:彻悟了宇宙人生之真理的圆满正遍知“佛宝”;佛所亲证的成佛之道,是“法宝”;依佛法修行的出家弟子们,是“僧宝”。法轮图案成为佛教的教徽。法轮由毂,八个轮辐和外圈组成。图案意义为:整个团是一个圆形,代表了佛教教义的完满。毂代表了戒律,戒律是冥想修炼的本质核心。八个轮辐代表了八正道,八正道据说是破除无明的利器。外圈是指把所有东西汇聚在一起的正念或三昧。古代的法轮有二十多个轮辐,现在的法轮也有四个轮辐或十个轮辐的。中心部的图案有莲花宝座形,也有带“卍”字图案的。佛之说法,能摧破众生之恶,犹如轮王之轮宝,能辗摧山岳岩石。故谓之法轮。又佛之说法,不停滞于一人一处。展转传人,如车轮然。故譬为法轮。行宗记一上曰:‘法轮者,摧业惑故。’维摩经佛国品曰:‘三转法轮于大千,其轮本来常清净。’智度论八曰:‘佛转法轮,或名法轮,或名梵轮。’同二十五曰:‘佛转法轮,如转轮圣王转宝轮。转轮圣王手转宝轮,空中无碍。佛转法轮,一切世间天及人中无碍无遮,其见宝轮者诸灾恶害皆灭。遇佛法轮,一切邪见疑悔灾害皆悉消灭。王以是轮治四天下,佛以法轮治一切世间天及人。’嘉祥法华疏二曰:‘无生正观,体可楷模,故名为法。流演圆通不系于一人,故称为轮。又无生正观无累不摧,亦是轮义。’维摩经慧远疏曰:‘名四谛以为法轮,从喻名之。如转轮王所有轮宝能摧刚强,转下众生上升虚空。四谛如是,能摧众生恶不善法,转下众生上入圣道,故以为轮。佛所说之法,能够辗碎众生的一切烦恼,好像巨轮能够辗碎一切的岩石和沙砾一样。宝螺,也叫右旋海螺,法螺,俗称螺。法螺为佛教法器,为密宗必备之法器、供器。法螺之梵文为dharma-sankha,汉译为商、珂贝,又称为法赢、宝螺、金刚螺、蠡、蠡贝、螺贝等。法螺为佛教“八吉祥”之一

,《佛教器物简述》载:相传释迦牟尼诞生时,天上献上种种供品,此八吉祥即为天人所供,故密乘行人常用此来装饰佛坛。其中,白色法螺代表佛陀的三条颈纹,表征着佛陀的法音如法螺一般广大悠扬,使一切有情入于解脱、究竟涅槃。《佛学大辞典》载:法螺其声远闻,以喻佛之说法广被大众;其声勇猛,以表佛法之雄猛;又吹螺而号令三军,以譬说法降魔。

《佛学大辞典》载:法螺为无量音佛顶尊之三昧耶形,云:“为密教徒用之。其说谓螺贝,乃无量音佛顶尊之三昧耶形,佛之法音标帜,吹之则诸天善神欢喜而影向,且闻之者灭诸罪障。”

据佛经记载:闻法螺声可灭诸重罪。《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中说:“若加持螺,诸高处望,大声吹之,四生之众生,闻螺声灭诸重罪,能受身舍已,等生天上。”

法螺可用于召呼天神,《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则说:“若为召呼一切诸天神,当用宝螺手。”

法伞,也称宝伞,华盖,俗称伞皇族传统的象征物和保护伞,伞下的阴影使人免受热带阳光的暴晒之苦。阴凉象征着保护人们免受酷热之苦,避开欲、障、疾病和邪恶力量。作为皇族或世俗财富的象征,根据规定,国王可以撑用十三把宝伞,早期印度佛教徒把这个数字看成化身为转轮王的佛陀之权利的象征。宝伞撑在头部上方,因此,它自然象征着荣誉和尊崇。正是出于这一原因,宝伞在早期佛教艺术中变成明显的、非偶像的象征符号。大龙神敬献给国王的宝伞是用黄金制成的,上面缀满珠宝,伞圈还缀有散发甘露香气的珠宝。伞上挂有迎风时叮当作响的玲珑可爱的铃铛,还有一根青玉手柄。佛像头顶上常画有一把精致的巨型白伞,而这把“大白伞”后来成为辨认金刚乘女神大白伞盖佛母20的标志。大白伞盖佛母是金刚乘所有神灵中最为复杂的一个,她长有千手千足千首和“十亿”只眼睛。双臂大白伞盖佛母常常画在结跏趺坐之佛陀的上方,十分恬静地手持一把白伞。

有一根白色或红色檀香长手柄或轴杆。其柄端饰有一朵金色小莲花、一个宝瓶和一个珠宝缀。在其圆顶状的伞架上绷着白色或黄色丝绸。伞骨圆边挂着一块多褶的帘饰,上面缀有众多的各色丝绸悬饰和围幔。宝伞圆檐的分界处钉有一根装饰华丽、饰有摩羯21尾的金轴,上面一般挂有丝绸帐幔,也可以装饰以孔雀翎、珠宝链饰和牦牛尾的挂饰。在传统上,在仪礼上使用的丝绸宝伞的直径约四英尺,长轴杆可以使伞在头顶上方撑至至少三英尺高。方形和八角形宝伞也十分常见,但在住持喇嘛宝座上方或寺院宝殿主供神像头顶上方经常悬挂的是黄色或红色巨型丝绸宝伞。白色或黄色宝伞是至高无上权力的宗教象征。而孔雀翎宝伞则更具体地体现了世俗的权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