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崇祯皇帝
字体: 16 + -

第102章武备学堂开始!

    重文轻武,弊端很多!

    大家都不是傻子,自然是能看清楚了。

    可优点,也很明显!

    重文轻武,最坏的局面,不过是文臣专权,出了一个权臣,架空皇帝,可还是大明江山,还是大明皇帝;可若是重武轻文,可能造成藩镇割据,造成大明江山倾覆。

    在后世军人政变,军人政权等等,可谓是危险无穷。压制武将,是国家稳定的必由之路。

    天下太平时间长了,必然是重文轻武。

    在后世,华夏若是没有r本,m国威胁,也照样是走上了。

    若是没有八旗军的危险,一直重文轻武,也是无所谓,可现在外部威胁之下,必然要武,哪怕是为此付出巨大代价,比如藩镇割据,也是在所不辞。

    或者说,在辽东地区,已经形成了藩镇割据!

    “召见孙承宗……不对,召见杨镐!”朱信说道。

    忽然思索了起来,在诸多的臣子当中,朱信最信任的不是两位老师,而是杨镐。因为孙承宗、袁可立固然是中间派,不是阉党,也不是东林党,可毕竟学生一大堆,弟子一大堆,亲人一大堆,形成了严密的关系网!

    什么叫士林?

    这就是士林,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编制成了严密的关系网,彼此互为表里,互相掩护,化为了整体。动一个人,局势动一群人。得罪了皇帝,不过是罢官,不过是致仕;可得罪了士林,就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孙承宗也好,袁可立也罢,他们可能爱国爱民,可也要考虑士林;唯有杨镐是例外。

    杨镐住牢,已经十年了,昔日的很多关系网已经断了,即便是现在连接上了,也是不牢靠,唯有依靠他这个皇帝……这就是孤臣,也就是奸臣。

    恍惚之间,朱信有些明悟,为何李林甫、秦桧、严嵩等能陆续上台了。第一,因为他们有才能,能处理好各个事情,给皇帝省掉无数的麻烦;第二,他们将皇帝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了皇帝可以舍弃一切。

    至于所谓的忠臣,总是将自身的名誉放在第一位,至于皇帝只是刷存在感的工具。

    “卿家,朕要筹备武备学堂,可是学堂没有人?”朱信说道:“卿家,你说该如何?”

    “陛下,为何招收儒生?”杨镐反问道。

    “朕欲要建立新军,新军当中训练我第一,阵型第一。接着,要侧重中低级军官培养,以儒生为骨干……文武双全,才是王道,正所谓出将入相。文臣空有报国之心,却无报国之力,八旗军杀来,只是上吊自杀,或是投水!”

    “至于武将,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愚蠢的军队是无法战胜敌人的愚蠢的军队。不懂的忠君爱国,可能明天八旗军打到了北京城,就是投降皇太极,杀戮我大明百姓!”

    朱信说道:“建立武备学堂有两个目的,一个是提升中低层军官战斗力,一个是思想教育,忠于我大明!”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好似人的两条腿,正所谓出将入相,此方为士!”杨镐说道:“如今,大明江山也不稳。有王莽篡位,有曹操夺权,有杨坚篡位,有李渊篡位……他们能篡位,就是因为文武双全,上马可打仗,下马可牧民,有了篡位的本钱!”

    “可宋朝之后,文武殊途,文武之争争夺不断。岳飞能征战,可不会牧民,若是造反,文臣们反对;秦桧能牧民,可不会打仗,篡位也是武将反对。故而秦桧,岳飞皆不会造反,即便造反了,也必然是失败!”

    “就好似我朝张居正,看似大权在握,一代权臣,可也只是在文臣当中。当权臣,众多臣子皆是默认他;可若是张居正篡位,戚继光俞大猷等人必然反对,率先入京,清君侧!”

    朱信听着沉默了,心中恍然。

    穿越到了这个时代,他一直有种优越感,觉得见识比现代人高,可事实上很多问题,不是古人看不到,看不清……而是看得很清楚,很明白,故而这样选择。

    “重武轻文,可能造成藩镇割据,拥兵自重,社稷崩溃,重演五代十国;可重文轻武,却是造成了兵弱将弱,宋朝打不过金国,打不过蒙古,故而有崖山之辈。我朝也打不过后金,有着覆灭的危险!”

    “可我还是选择前者,重武轻文,最坏的结局,也不过是藩镇割据而已。藩镇割据又如何,至少是汉人的天下,曹操篡权了,可还是汉人的天下;可若是八旗军当权了,我等只是四等汉而已!”

    思索了许久,朱信似乎下定了决心:“大明立国已经两百多年了,现在灭亡了,也不亏了!”

    “陛下,若是想要招生,当提高武备学堂的标准……正所谓,得不到才是只好的!”杨镐似有所指道。

    …………

    “非武备学堂学员,不得不从事千户之上军官!陛下,将亲自担任山长,孙承宗、袁可立、张维贤等担任祭酒!”

    招生广告打出去了,可谓是高大上,有着各种限制,比如秀才学历是最低标准,当然某些人可以特招;此外,一旦毕业,毕业证上将有皇帝的亲笔签名。

    一旦毕业,就是九品官员,在地位上等同于举人。

    此外,设置了操练科、战略科、战术科、绘图科、兵器科、数学科等诸多科目,其中数学科、兵器科、操练科、绘图科目为基础科目,其他为选修。其中招收炮兵科一百人,步兵科五百人,骑兵科三百人。

    年纪在十三岁之上,三十岁之下!

    很快的招生广告贴了出去,立刻北京城轰动了,在某些人宣传之下,立刻有大量的秀才,甚至是举人,纷纷进入了武备学堂。

    想要击败八旗军,至少要训练十万大军,其中伍长两万人,什长一万人,百夫长一千人,千夫长一百人。在他的预想当中,武备学堂毕业了,多数在伍长,或是什长的位置。

    故而,每期需要半年时间,每期大约是一千人,至少需要十期,大约是五年时间,若是估算上战损……

    朱信想着想着,忽然想到了一个瓦解文人阶层的手段。

    明朝末年,文人其实并不排斥从军,比如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孙传统等等,皆是传统的文人,只可惜他们比不上曾国藩、张之洞、李鸿章、左宗棠等人。

    很多文人,心有报国之心,可没有报国之力。

    比如历史上,史可法是爱国将领,可在扬州大战当中,指挥水平垃圾到了极致。

    同样的,袁崇焕也是爱国将领,可是在辽东战场上,战绩也是够可以的!

    而此刻,能够用武备学堂,提升文人的军事水平,提升他们的战斗水平。同样的可以分化文人,将文人瓦解开来,相互内斗。若是过去,是东林党和阉党内斗;现在,就要化为科举派与武备派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