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崇祯皇帝
字体: 16 + -

第98章反击

    朱信怒喝道,言语当中,带着愤怒。

    愤怒到了极致,手都是发抖!

    天下臣子皆是不可靠,这一刻,他有些理解了崇祯皇帝,为何喜怒无常,为何经常发怒。

    因为失望,更多是绝望!

    历史上,崇祯皇帝登基后,铲除了阉党,对于文臣信任至极,对于东林党信任至极,可东林党是如何回报他的,内斗不断,贪污不断,就是不干事,嘴炮不断。

    崇祯皇帝重用着袁崇焕,想要让他平定后金,给予了各个大权。可袁崇焕是如何回报的,杀了毛文龙让边疆局势崩坏,甚至让辽东军军阀化,中央指挥不动军队了,这就是你的辽人守辽土。

    崇祯皇帝又是任用孙承宗,想要靠着这位老先生力挽狂澜,可孙承载再度战败,损兵折将无数。一次次重用某些人,信任某些人,又是一次次失望,一次次绝望。

    “天下只有亡国的君王,没有亡国的臣子……尔等若是觉得我大明不行了,识时务者为俊杰,现在就可以前去投靠后金,说不定是开国功臣,能配享太庙!”

    朱信冷冷道:“至于朕,朕不当宋徽宗,最差不过是纣王一般,自焚而死!”

    说着,拍马离去,根本懒得理会。

    至于上前辩论,前去讲道理,前去说服他们,根本不可能。

    接受你的人,不说也接受;不接受你的人,说得再多,也是无用。

    恍惚之间,朱信想到了历史会如何评价他,若是满清胜利了,他可能又是一个桀纣!

    “该为纣王平反了!”

    朱信叹息道:“历代亡国的君王当中,唯有纣王死的最为刚烈!”

    历代帝王当中,亡国的时刻,多数苟活着,如刘禅,如李煜,他们投降后,受尽了侮辱。唯有三人是例外,纣王亡国的时刻宁远自*焚,也不投降;宋朝末代皇帝,宁可跳海自杀,也不投降;而崇祯皇帝,宁可上吊,也不当俘虏。

    …………

    哗然!

    立刻诸多臣子们,皆是惊呆了,甚至忘记了反驳。

    没有想到,这样绵软的皇帝,也有愤怒的时刻,也有霸道的时刻。

    有权利杀人不算什么,有权利杀人,却不滥用杀人的权力,这才是关键!

    新皇等级后,给人绵软的感觉,只是处理了魏忠贤和崔呈秀,却对其他阉党轻轻放下;又是废除了诏狱,废除了廷杖,给世人明军君的感觉。奏对时,又是赐座。

    种种迹象,给予臣子们一种皇帝好欺负的感觉。

    于是,一个个臣子们,纷纷上前,有些蹬鼻子上脸的感觉。

    可现在,新皇却是怒而反击,尤其是那种,你们认为朕是桀纣,可前去投靠皇太极,更是震慑了人心。

    黄立极顿时更是惊呆了,手脚冰凉,若是今天的事情传出去,那他可就名声臭了。至于其他臣子,也是惊呆了。若是今天的话传出去,他们的名声也是仇了。

    呼啦啦!

    立刻一个个臣子上前,跪倒在马下,说道:“臣等有罪!”

    “臣等有罪!”

    “臣等有罪!”

    诸多臣子纷纷跪倒在地上,请罪不已。

    在场的的文臣,皆是十年寒窗,在科举场上和千万人拼杀,运气好考个庶吉士。然后再在翰林院学习几年,下放到六部观政几年,最后做个郎中或者主事,慢慢熬资历。有生之年,说不定会熬到部院大臣,甚至入阁为相。又或者,到地方上从知县作起,到一生巡抚。

    几十年光景,熬到头发白了,才能杀到中央为官。

    可以说到了侍郎。尚书、内阁大学士级别,皆是四十多岁,乃至是五十多岁了。在古代,很多人寿命不长的情况下,都属于老爷爷级别了。

    “老臣无能,请求致仕!”

    黄立极说道。

    立刻,又是有几个臣子纷纷开口,说要致仕。

    朱信淡淡,说道:“人有生老病死,王朝也有生老病死,没有那个王朝能熬过三百年。唐朝不行,宋朝不行,汉朝倒是熬过了三百年,可东汉不是西汉。天下君王无数,可只有一个光武帝,朕虽然有些才略,可还是不如光武帝!”

    “大明立国二百多年了,已经迈入了老年,而今天命不再大明,而是在建奴!”

    “建奴,好似八九点初生的太阳;而大明,好似夕阳西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大明灭掉建奴,那是侥幸,那是老天爷保佑,那是逆天而行;可若是建奴灭掉大明,却是理所当然,顺应天命!尔等想要致仕,那就去吧。正好去投建奴,说不定又是一个耶律楚材,说不定能配享太庙!”

    顿时,无人敢于说致仕!

    …………

    咚咚咚!

    战鼓在响动着,十万京营大军汇聚在一起,排列在一起,看起来气势威武!

    京营在不断变迁着,曾经的三千营改命为神枢营,现在三大营,分别为五军营、神枢营,神机营。

    三大营的营房在京城德胜门、安定门外,营房蔓延达到了20里地,而营房边上是一个大校场,足以容纳10万人的军队在此操练。

    三大营额定的兵员为二十五万人,但是到了他这个时代,,还在领取粮饷的大约为十一、二万人。不过以他不断的调查了解,三大营的人数勉强也就七、八万人左右。真正能上阵打仗的,估计不会超过一万人。

    抵达大校场的时候,五万士兵身着铠甲,旌旗霍霍,这景象比电视上的场面壮观多了。

    人上一万,无边无沿;人上十万,彻地连天。

    五万京营士兵在各色旌旗的映衬下,倒也看起来像是一只雄壮威武的大军了。

    这时,孙承宗介绍着各个军队的情况。

    台下左手的是五军营:分“中军”、“左哨”、“右哨”、“左掖”、“右掖”五军,又有十二营、围子手营、幼官舍人营、殚忠营、效义营依附。设提督内臣一人,武臣二人,掌号头官二人,大营坐营官一人,把总二人。各军营设坐营官一人,马、步军队把总各一人。

    台下右手的是神枢营,分为:战兵营、车兵营、守兵营各3,执事营1;设左右副将各1,练勇参将、参将、游击将军、佐击将军各2,分领10个营,账册上总兵力包括备兵约7万人。现在在校场的约莫就1万多人。

    台下中间的是神机营:主管操练火器及战时随驾护卫马队官兵,营编提督内臣2人、武官2人、掌号头官2人;营下编中军、左掖、右掖、左哨、右哨五军,各设坐营内臣1人、武臣1人,除中军下领四司外,其余各领三司;每司设监枪内臣1人、把司官1人、把牌官2人。

    可谓是人数众多,朱信看的都是头大了

    孙承宗说道:“陛下可是想要看军士操练?不知陛下想要看哪方面的操练?或是哪只军队的操练?”

    “平时如何训练!”朱信问道。

    “主要是武技训练,搏杀训练,巨石锁,弓马骑射,还有队列训练!”孙承宗说道。

    朱信微微皱眉。

    近代军队,最为重视队形训练,耐力训练,至于力量训练反倒是不重视至极,对于个人武力训练也不太重视,注重集体配合;可在这个时代,却是恰恰相反,重视骑射,重视个人武力,至于队形不重要。

    “问问,下面这些部队,吃饱饭了吗?”朱信说道。

    问题有些莫名其妙,传令兵快速的传递着。

    立刻士兵们纷纷叫道,吃饱了。

    只是叫喊起来,参差不齐。

    “问问他们,可有谁有残疾,或是身体不适。可到点将台左侧空地上!”朱信又是问道。

    传令下去,可还是无人出列。

    “士兵们可能跑一跑,以各营为单位,绕着营房跑一圈,然后返回原来的位置!”朱信淡淡道:“锦衣卫前去督查,看每个营掉队多少,情况如何?”

    袁可立硬着头皮进谏道:“陛下,这校场上各营人数如此之多,要是跑起来,各部难以分辨。回到校场时,部队将混乱不堪了。”

    “就是要看多乱!”朱信淡淡道:“就好似现在,我大明击败了敌人,追杀而去,若是在追杀当中,还能队形完整,自然能顶住敌人反扑;可若是追击时刻,队形散乱了,那时敌人反击而来,胜仗也会变为败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