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之元
字体: 16 + -

第1章 大夏的命运

    这一年是“大夏帝国”立国200年的日子,虽然已经过去了200年,但是表面上看“大夏帝国”似乎并没有遵循传统的规律走向衰败,相反却走向了鼎盛。三十年前,“大夏帝国”的军队彻底打败了曾经横扫北方草原的“匈国”以及雄霸东南沿海的“聊国”的联军。“匈国”和“聊国”这两个“大夏”周边最大的强国,也不得不俯首称臣,而且派出他们的皇室弟子到“大夏”首都“常安”来充当人质。

    至此,“大夏帝国”真正实现了四方臣服,这是百年前那个光耀汗青,堪称伟大的“大夏”武皇帝梦想做到但也不曾做到的事情:他只是打败了“匈人”,却并不能让他们臣服,但这个梦想却在宣帝朝实现了。除了“匈国”和“聊国”以外,其他周边众多的农耕国家,草原部落都奉“大夏帝国”为宗主国,并且给“大夏帝国”的皇帝供上了一顶“天单于”的帽子,从此“大夏帝国”的皇帝已经不仅是中原大陆的皇帝,也是北方草原,西方沙漠,东方海岸,南方高原的“共主”。

    “大夏”和周边国家相比是一个迥然不同的国家,其他国家要不过分强调神权的至高无上。比如西边的“羌国”,所有人生活的意义都在于告慰神灵而不是实现自身;要不过分强调皇权的神圣不可侵犯。比如东方的“聊国”,千百年来国王都只是来自一个姓氏——“木村”。“大夏”当然也以皇权为核心,但却提出皇权的根本在于人心,治理的关键在于道德。得人心者得天下,得道德者维天下。所以“大夏皇室”打出了“以民为本,以德治国”的旗号。

    在这个旗号感召下,“大夏人”都愿意为国家效忠,乃至可以无私奉献和无畏牺牲。正基于此,“大夏帝国”才拥有了横扫八荒的国力,带来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这些胜利让“大夏人”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虚荣心本身并不是个坏品质,就像某个哲人所说的那样:“没有虚荣心的伴随,德行走不了很远。”但是虚荣总要付出代价,为了打败强敌,皇家的权力在不断扩张,税赋在不断增加,徭役兵役占用的时间更是让普通“大夏人”喘不过气来。国家似乎越来越强盛,但是“大夏人”的生活则越来越走向困顿。

    “大夏人”是现实和理想的结合体。人与人的交往,首先要看有没有利益,但是同时必须打着理想主义的幌子,比如“以民为本,以儒治国”。有的时候,现实利益会占上风,武皇帝之前的“大夏帝国”基本维持着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皇帝的归皇帝,百姓的归百姓。彼此的权利与利益都得到了尊重与满足。有的时候,理想虚荣会占上风,武皇帝以来的一百年,基本都实施了强权政策,凡事以国家利益为先导,以皇家权威为优先。

    虚荣可以产生一时的快感,理想却不能当饭吃。不少困顿中的“大夏人”希望回到武皇帝以前的轻徭薄赋的状态。而有的人则希望维持现状。因为现状能给国家带来荣耀,给某些群体带来特权,给特定个人带来好处。这两股势力似乎是水火不容的。表面上他们相安无事,可在看似平静的幕布下,有无数势力在跃跃欲试。

    “大夏人”还特别相信神秘主义。越是神奇的东西越能被人相信。因为“大夏人”觉得,所有的权力和力量的来源都来自于天,来自于天道。而天道的表现形式就是各种神秘主义的方式,比如“谶语”,比如“河图”,比如“洛书”。“大夏”国建立的过程,就伴随着一句“谶语”——“苍天已死,夏天当立”。所以“大夏人”对于“谶语”不仅相信,更加敬畏。

    但在今天,在“大夏”的国土上正广泛流传着一个预示着“大夏”走向衰亡的“谶语”,这个“谶语”有两个版本,一个很简单,一个很复杂。最初流传的是简单的版本。这个版本比“大夏”200年前崛起时的“谶语”还要简单,就八个字:“三七之数,大夏之暮。”

    这个“谶语”传播得很广,很快,谁也说不清到底是哪些人,在哪里最初传出了这个“谶语”。但这个“谶语”隐含的意思却很清楚,就是“大夏帝国”在经过了三七之数——二百一十年以后,就气数已尽,走向末路。而现在离这个数字只差了十年,难道这个看上去无比强大的“大夏帝国”竟然只有十年的寿命了吗?

    “大夏帝国”内的各股势力,虽然政见立场完全不同,但对于这个“谶语”的态度却惊人的一致,他们似乎都相信这个“谶语”所预示的前景。“大夏帝国”的肌体看上去还很健康,甚至光鲜,无以伦比的光鲜,但是它的内脏和精神却已经开始衰败,开始腐烂。皇家及其核心的权贵正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贵族们找不到向上进阶的路径,而普通老百姓终日只能为填饱肚子而奔忙。在光鲜和平静的外衣下,人们都对现实不满,仿佛都在等待或者期待什么事情发生。

    “大夏人”对这个“谶语”深信不疑,除了对现实不满以外。还因为最近10年间发生的天灾异象,比如地震,日食比过去100年发生的总和还要多。“大夏”唯一的官方学派——“仁学”一直强调所谓“天人合一,天人互动”。天灾异象正是人间动荡的前兆。而且,“大夏”当朝的皇帝成皇帝已经称帝十多年,年纪也过了30岁,终日沉溺于女色,但居然还没有生出一个儿子来。在人治社会,没有继承人,就是最大的危机。

    所以这个“谶语”越来越深入人心,而最近一年间,在“大夏帝国”的东北部开始流传一个新的复杂版本的“谶语”。这个“谶语”是一首诗:“东方木连露,百万饿鬼出,代夏者当涂,木连巨人捕”。伴随着这个“谶语”,还同时流传着一个故事。故事的主角就是在帝国的东部有一个叫木连的人,为了救误入地狱的母亲,打开了地狱之门,在救出母亲的同时,放出了地狱里面上百万个饿鬼,这些饿鬼吃光了人间的粮食,让人间变为了地狱,“大夏帝国”也走向了灭亡。“大夏”的替代者一个巨人在路上抓住了木连,将他和他放出来的饿鬼重新打入了地狱之中,人间得以重生,新朝得以建立。

    这个越来越具体的“谶语”真的会是来自于天道的呐喊吗?还是纯粹就是一场人间的阴谋?无论是呐喊还是阴谋,强大的“大夏帝国”真的会应验这个“谶语”而一蹶不振吗?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