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道凛然
字体: 16 + -

第9章 狼烟起,镇南破,血成河。(一)

    神童遇刺后第三天,大庆国都,邺城,皇宫,金銮殿。

    “有本启奏,无本退朝。”站在龙椅旁的太监喊道。

    “臣有本启奏!”有一位大臣从列队中站了出来。

    “讲!何事?”大庆皇帝说道。

    “今年炎日夏天,已有三个月没有下雨了,小河流干枯,导致剑城,翼城,虎城四周的村庄农作物收成不好,已然有饥荒趋势,望陛下念天灾之祸,体恤百姓疾苦,免除今年三城四周村庄赋税。”

    “准!命三城城主开仓放粮,赈灾救民!”

    “圣上英明!”众臣齐乎道。

    “呃!”突然殿外传来一声鹤鸣,只见一只大鹤从殿外飞了进来,大鹤背上还站着一个人。他身穿白色长袍,头戴白玉发冠,白玉发簪丛中穿过,长发飘飘挂于肩头,手拿一把折起来的纸扇,腰带一块碧绿龙形玉佩,脚穿白色长靴,年龄约二十来岁。

    大鹤挥动翅膀,慢慢落了下来,停落在金銮殿大殿之上,年轻人脚尖轻轻一点大鹤,便向前飘去,稳稳地落在大鹤身前,而大鹤用喙梳理着自己的羽毛,不看他一眼。

    “吾等拜见国师!”众臣行礼道。

    “诸位大人,无须动礼。”国师回礼道。

    “拜见陛下,陛下万福!”国师又向大庆皇帝行礼。

    “国师免礼。国师今日怎上早朝了?”皇帝疑问道。

    “回禀陛下,臣收到雪儿急报!大事已成!”

    “哈哈哈哈!天助朕也!传朕谕令!至今日起,除我国将士外,其他人不准出国,但敢擅自出国者,斩!命陈季礼为先锋,率一万神箭营,三万铁骑兵,五万步甲兵,五千后勤兵,五千预备兵,共十万大军先行驶向镇南关!”

    “是!臣领旨!”有一位年轻将军从群臣中站了出来半跪领旨。

    “授虎符!”

    “是,陛下。”有位太监恭敬地从龙案上拿起虎符,递给了陈季礼。

    “谢陛下!”陈季礼拜谢,站起回到群臣中。

    “大将军李玄何在?”

    “禀陛下!老臣在此!”一位眼睛上有深深的一道疤老将军从群臣中站了出来,准备行礼。

    “李老将军,不必行礼。”皇帝急道。

    “谢陛下!”

    “李老将军一生从军,军功无数,赫赫威名,此次命你为征武大元帅,统领三军,率五十万兵马,踏破大武京都!”

    “是!老臣领旨!”抱拳行礼。

    “授帅印!”

    “是!”那位太监恭敬地从龙案上拿起帅印,递给了李老将军。

    李老将军拿起帅印向皇帝一拜,回到了群众中。

    “国师,朕想命你为军师,随李老将军出征,助老将军一马,你可愿意?”

    “陛下,臣才疏学浅,对于领兵打仗一道一窍不通,若让臣当军师,怕是有辱老将军常胜将军之威名,臣愧不敢当。”

    “那……那就算了。爱卿可有人才推荐?”

    “臣府上有一侍者,酷爱兵道,熟读兵法,对于行军打仗甚是向往,臣向陛下推荐此人,让他在李老将军那里学习,多年后必能成为一员智将!为我大庆开疆扩土!”

    “哦?那位表弟姓甚名谁?”

    “姓周单名一个毅字,字明。”

    “好!好名字!李老将军,麻烦你了。”

    李老将军眼神里闪过一丝暗淡,也闪过一丝杀机,但很快被隐去,没人发现。

    “老臣领旨。国师,你让他来我军营报告即可。”

    “好。”

    “朕想干一场千古大业,逐鹿中原,灭九国,一统天下,众卿当勉力!”

    “臣等自当尽心尽力!为陛下的千古大业奉上一份力!”

    “朕先在这里拜谢各位。”大庆皇帝向群臣行礼。

    “陛下万万不可啊!臣等……臣等……”众群臣惶恐。

    “无妨。”大庆皇帝眼神示意旁边的太监。

    “退朝~”

    ……

    邺城,将军府。

    “父亲,陛下在圣殿上此为何意啊?”有一粗壮汉子问李玄。

    “我老了,估计也没几年可以活了。待我死后,陛下是要放弃我们家了。”李玄叹气道。

    “父亲此言何意啊?我们家权倾朝野,手握天下兵马,各职高官将领都是我们家的人,即使父亲那时候不在了,陛下也不可能如此啊?”

    “还不是你们这群败家子!我堂堂大庆大将军!!竟然生了你们这群争权小人!只知道扩张势力,铲除异己,不知道为国家分忧!为社稷分忧!为陛下分忧!说真的,我都想打死你的冲动!”

    “嘿嘿,父亲,儿子也就这点出息……您消消气~消消气~我可是您唯一的儿子,您把我打死了,谁养你啊?”

    “哼!要不是圣上念在我的面子上,早就收拾我们家了!待我死后,你们好之为之!不要把祖宗基业毁于一旦!至少留个血脉!还有不要跟国师争!你们必败!”

    “父亲,儿子我知道了。”粗壮汉子脸色阴晴不定,貌似在想些什么。

    ……

    一个月后,镇南关外五十里处,先锋营扎营处。

    “报!”一个探子从帐外疾跑进来,半跪行礼见陈季礼。

    “讲!”

    “镇南关暂无情况,跟往常一样,应该尚未发现我军到来!”

    “好!再探!”

    “是!”探子退走。

    “报!”不一会又有一个探子来报。

    “讲!”

    “李老将军说离此地还有半个月路程,将军可自行判断。”

    “好!下去领赏。”

    “谢将军!”探子退下

    “报!”营卫从帐外走了进来。

    “何事?”

    “营外有一戴面纱女子,说是大庆之人,求见将军,这还有她给的令牌,说是给了将军看了,将军便知道她是谁了。”营卫从怀里掏出一块刻有陈字的令牌。

    陈季礼从营卫那里接过令牌,看了看,脸色一变。

    “她在哪里?”

    “就在营外。”

    “请她进来!”

    “是!”营卫退走。

    不一会儿,营卫带着戴着面纱的女子走进帐篷,营卫退走。

    “你怎么会在这?而且你怎么知道我会在这?”

    “我刚从镇南关出来没多久,路过齐城,本想进城休息,结果看到全城戒严。我就料定陛下肯定已经出兵,而镇南关方圆百里内,就只有这一处山谷适合藏兵,其余山谷环境太过苛刻,不适合藏兵;绿丛森林虽然是一个很好藏兵的地方,但是太大,容易迷路,还有未知猛兽,当然不会首选。我也不是很确定,只是来看看这处山谷是否有兵,果然你们在此呀。”

    “不愧为陈国师四大侍者之首,这份聪明称的上这个称号。”

    “呵呵,陈将军过谦了。”李雪儿笑道。

    “现在大武如何?”

    “我走之前一团乱麻,叶东岳生死不知,叶家也有造反的意向,大武皇帝也是头疼,应该还没注意我大庆出兵情况。我走十几天之后,我的暗线传给我消息,叶东岳小命保住了,但叶家和皇室的关系还是那么紧张。”

    “嗯,兵贵神速!若我现在直接领兵攻城,我有八成把握!”

    “那是下策。我给你一计,变十成,还不怎么损兵折将!”

    “计将安出?”陈季礼兴奋道。

    “你先派一百名精兵,精通暗杀之术之人,乔装打扮一个个潜入镇南关,三天后晚上袭杀那些值班守卫,为我大军打开城门,踏破镇南关!”

    “好!我立刻去挑选精兵!你先歇息。来人!带李小姐去歇息!”

    “是!”

    “李小姐请!”

    “小女子先行告退。”两门卫带走了李雪儿。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