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悠悠两千载
字体: 16 + -

第六十二章 兵伐

    丰收的田地堆旁,目光炯炯的卫鞅手持一件青铜色的推把状量器,顺势往谷堆中一铲,堆砌起一把谷堆,卫鞅手心向下,手背着苍天,平铲而过,划下满阵的谷粒,太阳照射下,粒粒饱满,显示出谷物的光辉。

    卫鞅将量器填满的谷粒到在另一件同样造型,同样规格的量器上,多次反复,最后将视线定在左壁的刻痕上的字样。

    “十八年,齐率卿大夫众来聘,冬十二月乙酉,大良造鞅,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为升”。

    “大良造,王上要你去见。”

    身后,绉文拱手相见,卫鞅点了点头,他俯身拿起他第一次盛乘谷粒的青铜器,缓缓抚摸着上面点点的青斑。

    “你可知大王召我何事?”

    “多半是为了魏国的战事吧,毕竟因为大良造你的计划,魏国现在正处在四面作战的情况,如今可是收复河西之地的大好机会,我相信王上是不会放弃这一大好机会的。”

    绉文将心中的猜测托出,卫鞅拍了拍自己的衣袖,将手上的青铜器别插在后面的衣带间。

    “走吧,莫让王上等急了。”

    …………………………

    再次来到这熟悉的宫殿,卫鞅显得无比坦然,比之壮年的意气风发,步伐走的也是越来越稳当,有条不紊的走入这自从十多年前踏入后就再也刮割不开缘分的大殿。

    双鬓发白的秦孝公坐在席后等待着他的到来,他虽衣冠工整,却也掩盖不住脸上疲劳的神色,眼底昏沉,却也抵不过其中正在涌涌攀升的火热,这位有着雄心壮志,欲变法图强的君王,不过四十余年的光景,便以如此苍老,但他并不是老眼昏花,而是越发睿智。

    “王上,不知寻我何事?”

    卫鞅拱手行礼,见到卫鞅此状,一直在外人面前都是严声厉色的秦孝公竟然露出了苦笑,回道。

    “卫鞅啊,这里也没有别人,也就不必如此了罢,那么多年下来,我们一直都在外人面前都是一副铁血冷兽的模样,家人,朋友,下属,可不是为了这法的威严啊!”

    秦孝公由衷的感叹却不能引来卫鞅的共鸣,卫鞅依旧拱手,言道。

    “法若无威严,必然无法震慑宵小,以重刑相罪,自可维系君与臣与民的关系,我,不敢逾矩!”

    “重刑,连其罪,则民不敢试。(《商君书.赏刑》)为了这句话,也不知道究竟走到了什么地步,流了多少血呀!”

    孝公唏嘘,但脸上却看不出任何动容,作为一个主宰一国兴亡的君王,这些根本不可能让他所动容,他的内心其实比所有人想象中的还要冰冷,他当初选择了卫鞅法家的霸道,而不是儒家的王道时,他就已经选择了自己的道路。

    “唉,寡人说这些作甚呢,诶,卫鞅,你身后那青铜器是什么,怎么如此眼熟,让寡人瞧瞧。”

    孝公感叹着,忽然瞅见了卫鞅身后衣带插着的青铜量器,指着其说道,卫鞅递过,孝公看着手上的方升,笑道。

    “我还记得此物,你还亲自命名为卫鞅方升,是十多年前来着的时候,那时你带着你那位小书童竟然携着美酒来灌醉寡人,从寡人这里可是活生生的敲走了许多工匠制成的那件,寡人记性还不赖吧,哈哈哈!”

    秦孝公指着方升朗声说道,却又语调一弱,幽幽道。

    “你可还记得是几年前。”

    “是十七年前,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