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悠悠两千载
字体: 16 + -

第二十八章 那双眼睛的主人

    又到了春天,这个万物躁动的季节,栎阳城外出于最原始的本能的麋鹿撒欢儿腿的奔跑在一望无际的旷野上寻找美丽的异性,农夫们又开始了新一年的工作,瑞雪兆丰年,年后的鹅毛大雪给大地带来充足的养分,为今年的丰收埋下蓬勃生长的力量。

    只不过今年和以往明显有些不同,每个从栎阳城南城门口经过的人都能够看到,一支三丈木杆立在那里,两个壮汉把守着这根非同寻常的长木,周围的平民议论纷纷,在一旁阴凉的角落里,卫鞅翘着二郎腿坐着,洛君正站在他的身后。

    “你说会有人去挪这么一根木杆吗?”

    洛君幽幽地问道,卫鞅点了点头,后又摇头。

    “什么意思?”

    见到卫鞅模凌两可的态度,洛君追问着,卫鞅摸了摸下巴的胡须,说道。

    “总会有人去做的,但不会是现在。”

    “为什么你要在那里放这么一根木杆?闲的没事做?”

    洛君话虽如此,但他心里清楚,卫鞅不是那种无的放矢的人,此举也不过是为了激起卫鞅的回答,只可惜深谙洛君的卫鞅并没有上套,而是露出了高深莫测的笑容,起身伸了一个懒腰,又说道。

    “天机不可泄露,时间到了你自然会明白的。”

    说完,卫鞅用手挡在眉梢之上,眯着眼看了一眼已经爬到三竿之上的太阳,打着手势要洛君跟上。

    “走吧,走吧,一时半会怕是不会有人吃这只螃蟹的,我已经吩咐了那几位壮汉,有人来将这根木头徙到南门的时候我再亲自来嘉奖。”

    卫鞅哼着卫风小曲走在前头,洛君暗骂了卫鞅一句老不正经的东西,看了一眼那些挤在长木前讨论的热火朝天,就差没有将木头徙到北门这一步的平民们,想起了卫鞅在亲手将这只木头放在北门时许下的承诺。

    “我乃秦王亲自任命的左庶长卫鞅,很高兴第一次和大家见面,我在这里树了一根木杆,我话放在这里了,只要你们肯将这只木头搬到北门,我就将给你支付十金作为奖励。”

    想到了这里,洛君摇了摇头,将这些琐事抛之脑后,跟上了卫鞅的脚步,看到卫鞅摇着他的酒袋,低头不知道思索着什么?

    “以前倒不觉得,现在喝着喝着,发现没有酒友一起畅饮,总觉得不太习惯呢。”

    洛君不语,自从列子和庄周在那次离开后,洛君可以感觉到卫鞅似乎落寞了不少,最少在洛君看来,他喝酒的时候不像以前那般快活了,偶尔还会坐在窗台边看着外面栎阳城的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民,却总是忘记火炕旁烫的发红的酒樽。

    “你不喜欢喝酒,而景监却是一喝酒就身体发痒。”

    卫鞅晃着酒袋,忽然想起了什么,拍了一下自己的手掌,哈哈大笑起来。

    “我知道要找谁喝酒了。”

    于是,在卫鞅的带领下,洛君再次来到了秦王宫里,不过与之前商讨正事不同,这次卫鞅的入宫单纯的就是想找秦孝公喝酒。

    得知卫鞅突然进宫的原因仅仅只是为了找自己喝酒,秦孝公有些哭笑不得,但他倒是没有拒绝,反而是吩咐景监,将他多年陈酿的好酒给抬了上来,是有种一醉方休的感觉。

    卫鞅不着边际之余倒是没有把洛君给忘在脑后也算是出乎意料,卫鞅将自己左庶长的腰牌丢给了洛君,说是让他自己去秦王宫的图书馆里找想看的书籍,然后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继续和秦王畅饮起来,目睹了全程的秦王多看了洛君一眼,然后吩咐来景监,具体吩咐了什么洛君不知道,但可以看到景监在来找自己的时候脸色更加敬重了些许。

    秦王宫看起来很大,但其实很小,毕竟秦国对于中原其他国家而言并不是什么超级大国,而迁都栎阳也不过五十年,所以除了正殿,后宫,御花园外,秦王宫占地面积最大的反倒是保存着自当年舜帝赐姓“赢”以来的赢家史书的“金匮石室”。①

    金匮指的是金的箱子,石室则是代指保存着藏书典籍的房间,换句话说,金匮石室就是皇家的专属图书馆。

    在景监和看门的官吏打了招呼后,洛君便进入了整个秦国最大的藏书点,各式各样的秦国史书,学派典籍,巫医秘闻,陈年秘幸都可以在这里找得到,相对应的,这间石室是如此的庞大,大到走上一个小时都不一定能够走通石室的所有小道。

    洛君自然不会像一只无头苍蝇一样无头乱撞,他向跟从在他身后的文官询问道家典籍的存放点,没错,即使是有秦孝公的首肯,洛君身后还跟随了一个在这里工作了多年的文书官吏,他既能第一时间告知洛君想要书籍地点引路,还能防备顺手牵羊的事件发生。

    对文吏的这一手,洛君并没有什么不满,国家图书馆能够对自己这个没有一官半职的黔首已经是非常不可思议了,哪能奢求那么多其他的便利,而且有这么一位跟班也是求之不得,一个人要在这茫茫的书海中找到一本竹简那里是那么容易的事。

    石室里灯光昏暗,伸手只可以隐约见到五指的端细,但洛君还是抱着他手上这本在外界早已经失传的道家典籍,细细翻看起来,文吏恭敬的站在一边,没有出一声打扰。

    忽然灯光黯淡,远处传来了不大的叫嚷声,洛君和文官这时同时起身,在转过拐角的时候却看到了一个意外的人物。

    “太子殿下。”

    “…………”

    洛君身后的文吏瞬间低头俯身向眼前出现的赢驷致礼,但赢驷的注意力明显不在他的身上,而是放在了文官面前的洛君上面。

    洛君一言不发,他皱着眉头看着眼前不大的少年,没想到竟然会在这里遇上了他在整个秦王宫里最不愿意遇到的人物,若是公子虔大不了唇枪舌剑一番,如果对方敢动手洛君不介意亲自出手将其制服,但赢驷却不同,他是当今秦王的儿子,秦国的太子,若是真的与他产生什么争端的话,自己有恙倒是事小,要是耽误了卫鞅的大计,因此导致卫鞅和秦王的关系恶化的话……

    “是你?!”

    赢驷也认出来眼前这个不向自己行礼,看上去比自己大不到那里去的俊美男子就是卫鞅身边的那个书童兼护卫,但话到嘴边的时候,赢驷忽然意识到了什么,讲话硬生生的咽回到了嘴里,故作大气,实则咬牙切齿的鼓起袖子三步做两步走的离开了。

    “恭送太子殿下。”

    文吏虽不清楚洛君和赢驷的关系,但他却需要履行他的本分,洛君站在原地,手上拿着他的书籍,看着赢驷的离开,回头一瞥时无意间与低头从他身边走过的一个留着山羊胡的精瘦老头那闪烁着异光的眼睛对上了一瞬。

    等等,那道目光是……

    洛君心头一凝,再转身时只见赢驷和他身后跟随的老头已经消失在了有一个拐角处,洛君紧紧的盯着赢驷两人离去的身影,他没有看错,他敢保证,刚刚那个跟在赢驷身后那个老头,就正是当初在“御前大辩论”上用那近乎毒蛇一般的眼神偷窥着自己和卫鞅的那双眼睛的主人。

    “你知道刚刚跟在太子身后的那个老者是谁吗?”

    洛君转过身,看似不经意的询问起了那个老头的身份,文吏停顿了一下,或许是在斟酌得失,最后幽幽说道。

    “刚刚跟在太子之后的老者,正是太子的老师,公孙贾。”

    ………………………………………………………………………………………………………………

    之所以不选择在作家的话中交代这事是因为为了防止一些外站或是盗版网站看到此书的人看不到这一条说明,其他求票事宜会在作家的话中书写,谢谢大家体谅谢谢。

    注①:金匮石室,《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述秦朝“拨去古文,焚灭诗书,故明堂石室金匮玉版图籍散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