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雷动
字体: 16 + -

【第二卷·深海之战·落日红潮】_(100)【那时唐人】

※※※※※※※※※※※※※※※※※※※※※※※※※「颜小桥作品」※※※※※※※※※※※※※※※※※※※※※※※※※

(100)「那时唐人」

白头山“水荭坞”地区居住的人们,不但同有着一个姓氏,而且也不知具体什么原因,那里的人还有个很严格的风俗。

那就是很多年以来,水荭坞村落部族的女子们,一直都不与任何外村以及其他姓氏的人通婚。

充其量会是水荭坞这里的男人,把外姓的女人娶回村子里来,他们所生下的孩子自然仍旧一定要姓“荭”。

也许这是一种自我种族的崇拜吧,但是这其中确切的具体原因,外界的人们还真就没有人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本来在这偏远的山区地带,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也是不错。只可惜天有不测风云,红尘里的事情,似乎总是那么纷纷扰扰!

貌似在几十年前白头山的地区,忽然出现了一伙很强悍的马贼。这帮人也不只是从哪里来的,仿佛突然就来到了这一带。

而且行事诡秘,手段凶残,作案范围很广,流动性极强。

那是些从长相上看起来,几乎和当时的华夏人种没有任何分别,甚至还能讲出一口流利汉语的人群。

期初时几乎没有人能察觉,甚至没有人知道他们是从哪里来的,直到后来才逐渐的有人发现了他们的不同。

并且有不少人都认为,这伙人是从邻国“新罗”那一带地区,被驱逐的“百济”或者“高句丽”人,而亡命潜逃到这里的外邦人,却不是当时华夏国境内的游民。

关于那个“水荭坞”居住的族人们,突然发生了此类被屠村的血腥事件,似乎眼下更是一个活口不留的全部被杀了。

虽然眼下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什么,但是山区当地其他地段里居住的人们,却是认定“水荭坞”所发生的血案,多是那帮外来的马匪强盗所为。

。。。。。。

新罗——就是现在朝鲜半岛之中,古代唐朝时候的一个小国。

最初是由“辰韩朴氏家族”的“朴赫居世居西干”创建,与百济、高句丽组成朝鲜半岛的三个小国之一。

公元660年和668年,“新罗”联合“唐朝”,先后灭掉了“百济”和“高句丽”。

公元670年-676年,唐朝与新罗之间为争夺,百济与高句丽故土的统治权,而爆发了战争之后,新罗占据了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南地区。

在此次战争之后的三百年,才又分化成了半岛“后三国”,随即又经过了近半个世纪的纷争,终于由“高丽”再度统一了朝鲜。

。。。。。。

关于“新罗”成立的那段时期,却是唐玄宗李隆基还尚未出生,唐高宗在位的时候所发生的事情。

所以在本书故事里,海豚湾蒲家村的蒲仁一行人,来到白头山地区的“水荭坞”之时,朝鲜半岛的新罗国早已经成立几十年了。

据当地人讲,貌似那伙确切的来历不明的强盗,就是从新罗一带的地区被驱赶出来,流亡武士之流的某种人物。基本应该是属于是“百济”和“高句丽”人,被新罗战败后逃亡过来的一些军人和武士之流。

这伙人表面上是本地的外来游民,而且由于他们的长相等因素,可以和当时的唐人混淆在一处。

他们多是用倒卖珍宝、古玩字画之类的买卖为幌子,平时比较分散的行动,游走于大唐地界北部地区的很多城市与乡村。

实则却是一旦发现有了合适的发财机会,就会合力聚集的实施以抢夺为目的恶性事件,甚至会痛下杀手的进行屠村此类的行为。

或许是在这种山高皇帝远的偏远地区,当时的唐朝皇庭疏于对于这种地段的严密布控和管理。

后来就逐步导致了这一区域内的不少地方,某些掌握着实权的官府人物们,竟是为了自己得到利益与好处,而对这伙外邦来的贼人进行暗中保护,与这些外邦的贼人同流合污,抢掠、屠杀自己族邦人们的与之坐地分赃。

据说当时早在武则天时代的皇廷,就对于有外邦游民贼寇在这一片地区内,流窜作案的事情多少也有所察觉。于是也曾接连的派出过手段强硬的人物,率队来过白头山这里查访并力求将其剿灭。

但是由于这些外邦流窜的武士贼人,此类强盗们作案的手段又是相当的隐秘和残忍,每次大的恶性事件发生之后,这些人采取的策略基本都是一个活口也不留!

而且一旦朝廷派下了剿匪的搜捕队,这伙人就会仿佛早有消息似的,马上偃旗息鼓的没了踪迹,短期之内再无任何恶性案件发生。可只要上头的人前脚一走,这些人就又会继续出现活动起来。

以至于直到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伙人也仍旧活跃在北部白头山各地的地区。

他们常年的潜伏在普通民众之中,却是时不时的又会突然有血腥残酷的案件发生。为非作歹、杀人越货之下,表面上却是始终没有人能够掌握,并擒住这伙人杀人的证据极其具体的人员数量,更是没有被彻底铲除。

。。。。。。

话说,这股凶残的马贼势力,还确实就是血洗“水荭坞”的那伙人。

更是涉及到本书后续故事里,其他卷章中的另一个大事件。此处暂不多提,继续说蒲家村运输车队的事情。

海豚湾蒲家村浩浩荡荡的车队继续前行,行至逐渐就快要脱离了白头山区的时候,经过了一处曾经用来养鱼的水塘。

由于近些天有山中的寒流突袭,水面上已结成了薄薄的一层冰碴。

水塘旁有一所留守鱼塘的屋舍,却已被人荒废了很久的样子,这处已经漏了屋顶的房屋,门窗全都破损失落了的简陋且狼藉。

但是蒲仁等人远远的看过去,那所早已被人荒废了的屋子里,却似乎有隐隐约约的人影在里面。

于是蒲仁派了几个人过去看看,回来的报侍者说——屋子里面有一老一少的两个死人。可能是由于这几天突然来袭的寒流,又赶上了这场连降了两天初冬的大雪,那两个人的身体似乎早已经被冻僵了。

蒲仁听后只暗自的摇了摇头,本想就此引领着车队里去的。

可是身旁的儿子蒲牢却说:“父亲,现在是国富民强的盛唐时代,既然这偏远的地方还有人会有这般悲催的境遇,我们眼前虽然急于赶路回去,不妨也抽些时间做件好事。不如派人把那两个被冻死的人,就地起坟的让他们入土为安吧!”

蒲仁看着当时年仅十三岁的小儿子,露出赞许的目光点了点头。

于是安排了七八个人手,去那间破屋里把那两个据说已经被冻死了的人抬出来。然后准备再选个风水好些的地段,把那两

个苦命的人就地埋葬了。

年少的蒲牢自然按耐不住好奇心,也跟着那七八个人来到了那间破屋里。

却见那屋子光秃秃的土炕上,正又一个身形瘦高、相貌端正、紧闭着眼睛,却是神情仍旧带着哀伤和愤恨的样子。正直挺挺着僵直的身子,仰面朝天平躺着的一个年过半百,头发和胡须却是依旧漆黑的老人。

这位平躺着早已经死去的老人身侧,正有一个看上去年岁不过七、八岁的样子,却是把自己身上的外套和围巾,全都盖在了那死去的老人身上的女孩子。

这女孩子坐在土炕前的一条破木长条凳子上,身子一动也不动的似乎也早已被冻得僵硬,她前倾着把自己的头依偎在那老人的臂弯处。

这女孩子身上的衣衫已很单薄,很显然是在那老人还活着的时候,她担心老人受不了这寒冷,竟是把自己身上的外套和头巾,全都盖在了那老人的胸口和腹部。

那看上去也早已是被冻僵了的脸上,一滴已经风干了的泪痕,仍旧挂在她那白净且姣好的小脸蛋上,紧闭着眼睛竟像是睡熟了的样子。

蒲家村的人走到了那两个被冻死了的人身旁,年少的蒲牢眨着惊讶的眼睛,仔细而毫不胆怯的观察着那两个全身动也不动,被这场突发的风雪冻死的人。

目光停留在那个女孩子的脖颈处,她白皙修长的脖子上系着一条精细的鱼线,那细线上面却是佩挂着一枚,很是惹眼的十字方形的血红色水晶!

那是一颗足有羊眼般的大小,成色纯度极好的罕见精品水晶。彷如钻石般楞次分明的水晶表面晶莹剔透,其内部更是有着少女秀发般丝丝萦绕的纹理。

死者为大!

过了世的人,应该受到必要的尊敬!

更不应该有什么人,对其生前的恩怨,再凭心臆断的说三道四......!

这是在当时的唐人时代,人类的品格已被升华、衍生到了一定层次的道德形态,并且被人们发自内心的遵守着。

逐个走进这间废弃屋子里的人们,在屋外门前的时候,就纷纷的掸了掸身上的灰尘。

这些人严肃且尊重的神情,纷纷挽起各自的袖口,准备把这一老一少两个素不相识的人,抬出屋外之后再进行埋葬。

其中的两个壮小伙子,先是从死去的老人身上,挪开了那个也早已被冻僵了的小女孩的身体。又把那位身体早已经被动得,僵直的无法弯曲的老人抬出了屋外。

这些人只是惊讶的目光看过之后,却是谁也没有动过一下,那女孩子身上脖颈处佩戴的红宝石。

倒不是这些人们不识货,更不是不知道那宝石昂贵的价值,只是那时候的“唐人”不齿于去做此类抢夺死人物品的事情。

即便他们明知道那枚宝石的价值,甚至已经可以抵得过他们一生所能够赚到的财富,可那时候的唐人,品格高尚的唐人,他们绝对不会认为了得到别人的东西,而放弃了自己的人格和尊严。

死者生前的东西,本来就是人家的,应该跟随着故去的人,一同埋葬......!

这或许从某种角度上来讲,多少有点中庸、刻板似的恪守陈规吧。

但是却可以十分说明一个问题——那时候的唐人,哪怕只是个平头的百姓,都是很有尊严、人格和严守原则的人......!!!!

「待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