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游说(上)
焉耆汉军编制规模是现在大汉安西各镇中第二大的,仅次于没有兵败之前的龟兹军,而且并不像文恬武嬉的龟兹,焉耆汉军因为有张公瑾的领导,所以训练充足,现在战斗力与巅峰时期的汉军野战部队相比,因为某些兵器盔甲的缺失,还有军心士气因为河西走廊被截断与帝国本土断绝联系等原因的影响,有所降低,但也起码达到七成左右,堪称是一支强军。
但之所以现在焉耆汉军一直坐困焉耆一地,毫无让人值得称道的战绩,除了因为焉耆汉军的主要对手是拥有大量骑兵部队的北完部,除了一支两千人的长水胡骑,其余皆是步兵的焉耆汉军,完全无法掌握战争主动权,只能被动防御外。
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焉耆汉军并非是紧密一致的,力量和意志很难统一为一体,他们施行的是一种叫做部曲制的制度,跟西欧的封建制度很是相像,在焉耆,都督张公瑾的家族大约掌控全部军队的三分之一,另外还实际统治着包括焉耆城在内三分之一的焉耆土地,其余三分之二的军队和土地,都是由几个被称为南阳大族的大家族支配着。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焉耆镇的位置,处在紧靠河西走廊的出口,原大汉凉州交河郡的西边,北面又紧靠着原大汉北庭都护府,在百年前大汉帝国本土农民起义爆发,国势衰弱,无力再支援远隔千里外的中亚之地后,北庭都护府很快就被虎视眈眈许久的北完部占据,而交河郡也是被另一个游牧部落秃发部夺去。
北完部和秃发部都曾是大汉帝国的手下败将,对汉人恨之入骨,所以两个臭味相投的游牧部落立即一拍即合,联合出兵攻打焉耆,当时苏家也将发动兵变,诛杀异己,安西大都护府异己分道扬镳,所以焉耆只能靠自己之力去抵挡两路凶悍的胡虏大军。
自身实力有限的焉耆自然是无法以一敌二的,不得已下,当时的焉耆都督张巡只能是让将部分焉耆土地做为抵押,向当时滞留在焉耆境内的一批汉帝国南阳郡商人们借贷,筹措出一笔巨款,雇佣到一支强大的雇佣军,才免去了焉耆覆灭的危机。
但过后焉耆自然是无法偿还这笔巨大的债务,张家人又都是仁心君子,无法做出翻脸不认帐,过河拆桥之举,所以在无力偿还下,只能是将抵押的焉耆土地交给那些南阳汉商们运营。
此后,焉耆又是遭遇过许多次强横外敌入侵,每一次都是那些南阳汉商出钱出力,才让焉耆渡过难关的,毫无心机的张家人每一次都是投桃报李,一击退一次敌人,就让渡一部分自己的权利去犒赏那些汉商,到张公瑾这一代时,那些南阳汉商们后裔们形成的所谓南阳大族,已经是尾大不掉之势。
在现在焉耆被众敌环伺,随时可能覆灭的局面下,那些南阳大族倒还是老实本分,并没有取代张家和内斗想法,各大家族间反而很是团结,但那只表现在抵御外敌上,因为他们不想自己的家族祖业遭到破坏,族人遭到杀戮,所以在防御外敌时格外卖力。
但对于军队外出作战,各个家族就不会那么上心了,因为到那时各个家族就会因为利益之争,而互相指责攻讦和算计起来,所以百年来焉耆汉军,即便是掌握对周边敌人掌握优势的情况下,也是从来没有出过焉耆,攻伐过其他势力。
“幸好,这一次我要借的长水胡骑,是归张都督统领的,而不是那些自私自利畏首畏尾的南阳大族,但稍后等击退北完部,解放出现在正在鹰娑川与敌对峙的焉耆军主力后,要怎样让这些南阳大族同意去疏勒作战呢?”
在李铮的胡思乱想中,他的队伍终于是来到焉耆汉军建立在鹰娑川南岸的鹰娑川大营,早就得到李铮预先派出骑士禀报的焉耆都督张公瑾,此时已经带领焉耆的一帮文臣武将,在军营门口翘首以盼着。
行到近处的李铮一见张公瑾竟然如此隆重的迎接自己,不敢拖沓,立即下马,步行来到张公瑾身前,单膝跪地,抱拳恭敬的宏声说道:“拜见定国将军。”
李铮做出这番谦恭举动后,站在张公瑾身后的那批大多原本面色阴沉,目有怒意的焉耆文武官员,终于是面色稍霁,看向李铮的双目也不再那么锐利,显然他们对身为将军的张公瑾屈尊降贵去迎接一名都尉,是非常不解和不满的。
但心怀宽广,心中磊落的张公瑾却是没有觉得委屈自己或是有失身份,这位希望自己有生之年能再见大汉兴盛繁荣,再成为当世第一强国的爱国者,对于李铮在碎叶取得的那些大扬汉军威名的大胜,惊喜不已,一直将李铮当成亲侄的张公瑾,还有一种与有荣焉喜悦之情,所以比起以往更是看重青睐李铮。
虽然张公瑾并没有像黄贲和李长辕那样将李铮当成了再世霍骠骑,但他认为李铮已经是年轻一辈中的佼佼者,是自己复兴大汉梦想的最好继承者,甚至动过在自己百年之后,将焉耆都督之位让给李铮的念头,所以张公瑾才如此隆重的迎接李铮。
“贤侄不必客气,你在碎叶为灭敌近万,是我大汉的真正大英雄,是我大汉军人的楷模,理当受此殊荣!”
张公瑾笑呵呵的搀扶起李铮,而后拍着李铮的肩膀,不停的夸奖。
李铮谦虚的应对张公瑾的夸奖,一边打量起这位张都督,张公瑾大约五十余岁,中等身材,脸上颇多纹横,胡须杂乱交错,双眼并不像其它军人那样泛着凶厉之光,反而是多平和仁善之意,看起来根本不像一支军队的统帅,反而更像一名普通田间老农。
“世叔,过奖了,在碎叶,侄儿赢得十分侥幸,当不得夸奖的。”
李铮继续谦虚,有求于人的他,可是不想太过锋芒毕露。
“贤侄不必过谦,过分的谦虚就是虚伪,你的确是做了一件常人难以做之事,老夫就敢说在我焉耆军中,包括老夫自己,都是无法做到你在碎叶所做的那些事,你们说谁能像贤侄那样敢歼灭猰颜蛮子的军队,并且深入碎叶腹地攻城略地,而后击退诺曼蛮子的追兵。”
张公瑾不知是真不懂人情世故还是真的是为李铮取得的功绩高兴,一直在猛夸奖李铮,竟然还问他身后站着的那些焉耆军众将的意见,让那些不想承认技不如人的将领颇为难堪。
不想自己被焉耆众将厌恶的李铮,立即出言打断了张公瑾:“世叔,疏勒城还在被围,军情紧急,我们还是尽快商议援助解围之策吧!”
“贤侄所言甚是,那么我们就去帅帐讨论吧!”
张公瑾也是心忧安西恶劣的局势,经过李铮的提醒,立即停止了夸奖李铮之举,带着李铮还有焉耆的众文武官员向自己的军帐走去。
在自己军帐中张公瑾依然热情不减的向李铮介绍了手底下的一干文武,跟李铮料想的差不多,张公瑾手下的文武一共就分为两派,一派是由张公瑾亲自提拔忠于张公瑾能顾大局的,大部分都是会同意援救疏勒城的,另一派就是那些南阳大族子弟,他们多为自己的家族私利考虑,是李铮这一次焉耆之行达成目地的最大的阻力。
李铮稍稍观察了一下那些南阳大族子弟后,立即就是对张公瑾抱拳说道:“此番小侄前来,除了看望世叔外,另外就是要与世叔商议解救疏勒城之策,现在的局势可是对我大汉安西来说是岌岌可危,因为龟兹军的主力,还有龟兹之主苏代也都陷入疏勒城中,如果我们见死不救,那么那些十字军和卡尔鲁克人可不单单是攻克疏勒一地那么简单,现在已经人心惶惶龟兹也定然是保不住的,到时候就仅剩焉耆一地了,我想焉耆男儿是不会袖手旁观的,不然,到疏勒龟兹一一败亡,三面皆面敌的焉耆,也就只能坐等灭亡了。”
张公瑾点了点头,而后面色凝重的说道:“我们焉耆是大汉安西的一份子,而且又事关我们的安危,当然不会坐视不管,但我们焉耆军现在被北完部牵制在这鹰娑川,就是有心救援,也是无法。”
“世叔放心,我有办法让北完部知难而退,只需世叔将长水胡骑派来助我。”李铮信心满满的对张公瑾说道。
“哦!贤侄如果真有奇计能让北完部退去,别说是长水胡骑,就是焉耆军的其它部队,也都能归你调动。”
张公瑾对李铮信任有加,立即就答应了李铮的要求。
但这时一员一直阴沉着脸的焉耆将领,终于是忍不住,站起身阴阳怪气的对李铮说道:“骁骑都尉,只用区区几句言语,就将我焉耆军唯一一只骑兵部队弄走,而且还让都督让渡出调兵权,真是本领了得,但不知能否告知我们这些小卒子一下,骁骑都尉所谓的让北完部知难而退的奇计到底是什么?免得我们这些小卒子,不小心坏了骁骑都尉的大计,又或是被当成替死鬼死得不明不白。”
但之所以现在焉耆汉军一直坐困焉耆一地,毫无让人值得称道的战绩,除了因为焉耆汉军的主要对手是拥有大量骑兵部队的北完部,除了一支两千人的长水胡骑,其余皆是步兵的焉耆汉军,完全无法掌握战争主动权,只能被动防御外。
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焉耆汉军并非是紧密一致的,力量和意志很难统一为一体,他们施行的是一种叫做部曲制的制度,跟西欧的封建制度很是相像,在焉耆,都督张公瑾的家族大约掌控全部军队的三分之一,另外还实际统治着包括焉耆城在内三分之一的焉耆土地,其余三分之二的军队和土地,都是由几个被称为南阳大族的大家族支配着。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焉耆镇的位置,处在紧靠河西走廊的出口,原大汉凉州交河郡的西边,北面又紧靠着原大汉北庭都护府,在百年前大汉帝国本土农民起义爆发,国势衰弱,无力再支援远隔千里外的中亚之地后,北庭都护府很快就被虎视眈眈许久的北完部占据,而交河郡也是被另一个游牧部落秃发部夺去。
北完部和秃发部都曾是大汉帝国的手下败将,对汉人恨之入骨,所以两个臭味相投的游牧部落立即一拍即合,联合出兵攻打焉耆,当时苏家也将发动兵变,诛杀异己,安西大都护府异己分道扬镳,所以焉耆只能靠自己之力去抵挡两路凶悍的胡虏大军。
自身实力有限的焉耆自然是无法以一敌二的,不得已下,当时的焉耆都督张巡只能是让将部分焉耆土地做为抵押,向当时滞留在焉耆境内的一批汉帝国南阳郡商人们借贷,筹措出一笔巨款,雇佣到一支强大的雇佣军,才免去了焉耆覆灭的危机。
但过后焉耆自然是无法偿还这笔巨大的债务,张家人又都是仁心君子,无法做出翻脸不认帐,过河拆桥之举,所以在无力偿还下,只能是将抵押的焉耆土地交给那些南阳汉商们运营。
此后,焉耆又是遭遇过许多次强横外敌入侵,每一次都是那些南阳汉商出钱出力,才让焉耆渡过难关的,毫无心机的张家人每一次都是投桃报李,一击退一次敌人,就让渡一部分自己的权利去犒赏那些汉商,到张公瑾这一代时,那些南阳汉商们后裔们形成的所谓南阳大族,已经是尾大不掉之势。
在现在焉耆被众敌环伺,随时可能覆灭的局面下,那些南阳大族倒还是老实本分,并没有取代张家和内斗想法,各大家族间反而很是团结,但那只表现在抵御外敌上,因为他们不想自己的家族祖业遭到破坏,族人遭到杀戮,所以在防御外敌时格外卖力。
但对于军队外出作战,各个家族就不会那么上心了,因为到那时各个家族就会因为利益之争,而互相指责攻讦和算计起来,所以百年来焉耆汉军,即便是掌握对周边敌人掌握优势的情况下,也是从来没有出过焉耆,攻伐过其他势力。
“幸好,这一次我要借的长水胡骑,是归张都督统领的,而不是那些自私自利畏首畏尾的南阳大族,但稍后等击退北完部,解放出现在正在鹰娑川与敌对峙的焉耆军主力后,要怎样让这些南阳大族同意去疏勒作战呢?”
在李铮的胡思乱想中,他的队伍终于是来到焉耆汉军建立在鹰娑川南岸的鹰娑川大营,早就得到李铮预先派出骑士禀报的焉耆都督张公瑾,此时已经带领焉耆的一帮文臣武将,在军营门口翘首以盼着。
行到近处的李铮一见张公瑾竟然如此隆重的迎接自己,不敢拖沓,立即下马,步行来到张公瑾身前,单膝跪地,抱拳恭敬的宏声说道:“拜见定国将军。”
李铮做出这番谦恭举动后,站在张公瑾身后的那批大多原本面色阴沉,目有怒意的焉耆文武官员,终于是面色稍霁,看向李铮的双目也不再那么锐利,显然他们对身为将军的张公瑾屈尊降贵去迎接一名都尉,是非常不解和不满的。
但心怀宽广,心中磊落的张公瑾却是没有觉得委屈自己或是有失身份,这位希望自己有生之年能再见大汉兴盛繁荣,再成为当世第一强国的爱国者,对于李铮在碎叶取得的那些大扬汉军威名的大胜,惊喜不已,一直将李铮当成亲侄的张公瑾,还有一种与有荣焉喜悦之情,所以比起以往更是看重青睐李铮。
虽然张公瑾并没有像黄贲和李长辕那样将李铮当成了再世霍骠骑,但他认为李铮已经是年轻一辈中的佼佼者,是自己复兴大汉梦想的最好继承者,甚至动过在自己百年之后,将焉耆都督之位让给李铮的念头,所以张公瑾才如此隆重的迎接李铮。
“贤侄不必客气,你在碎叶为灭敌近万,是我大汉的真正大英雄,是我大汉军人的楷模,理当受此殊荣!”
张公瑾笑呵呵的搀扶起李铮,而后拍着李铮的肩膀,不停的夸奖。
李铮谦虚的应对张公瑾的夸奖,一边打量起这位张都督,张公瑾大约五十余岁,中等身材,脸上颇多纹横,胡须杂乱交错,双眼并不像其它军人那样泛着凶厉之光,反而是多平和仁善之意,看起来根本不像一支军队的统帅,反而更像一名普通田间老农。
“世叔,过奖了,在碎叶,侄儿赢得十分侥幸,当不得夸奖的。”
李铮继续谦虚,有求于人的他,可是不想太过锋芒毕露。
“贤侄不必过谦,过分的谦虚就是虚伪,你的确是做了一件常人难以做之事,老夫就敢说在我焉耆军中,包括老夫自己,都是无法做到你在碎叶所做的那些事,你们说谁能像贤侄那样敢歼灭猰颜蛮子的军队,并且深入碎叶腹地攻城略地,而后击退诺曼蛮子的追兵。”
张公瑾不知是真不懂人情世故还是真的是为李铮取得的功绩高兴,一直在猛夸奖李铮,竟然还问他身后站着的那些焉耆军众将的意见,让那些不想承认技不如人的将领颇为难堪。
不想自己被焉耆众将厌恶的李铮,立即出言打断了张公瑾:“世叔,疏勒城还在被围,军情紧急,我们还是尽快商议援助解围之策吧!”
“贤侄所言甚是,那么我们就去帅帐讨论吧!”
张公瑾也是心忧安西恶劣的局势,经过李铮的提醒,立即停止了夸奖李铮之举,带着李铮还有焉耆的众文武官员向自己的军帐走去。
在自己军帐中张公瑾依然热情不减的向李铮介绍了手底下的一干文武,跟李铮料想的差不多,张公瑾手下的文武一共就分为两派,一派是由张公瑾亲自提拔忠于张公瑾能顾大局的,大部分都是会同意援救疏勒城的,另一派就是那些南阳大族子弟,他们多为自己的家族私利考虑,是李铮这一次焉耆之行达成目地的最大的阻力。
李铮稍稍观察了一下那些南阳大族子弟后,立即就是对张公瑾抱拳说道:“此番小侄前来,除了看望世叔外,另外就是要与世叔商议解救疏勒城之策,现在的局势可是对我大汉安西来说是岌岌可危,因为龟兹军的主力,还有龟兹之主苏代也都陷入疏勒城中,如果我们见死不救,那么那些十字军和卡尔鲁克人可不单单是攻克疏勒一地那么简单,现在已经人心惶惶龟兹也定然是保不住的,到时候就仅剩焉耆一地了,我想焉耆男儿是不会袖手旁观的,不然,到疏勒龟兹一一败亡,三面皆面敌的焉耆,也就只能坐等灭亡了。”
张公瑾点了点头,而后面色凝重的说道:“我们焉耆是大汉安西的一份子,而且又事关我们的安危,当然不会坐视不管,但我们焉耆军现在被北完部牵制在这鹰娑川,就是有心救援,也是无法。”
“世叔放心,我有办法让北完部知难而退,只需世叔将长水胡骑派来助我。”李铮信心满满的对张公瑾说道。
“哦!贤侄如果真有奇计能让北完部退去,别说是长水胡骑,就是焉耆军的其它部队,也都能归你调动。”
张公瑾对李铮信任有加,立即就答应了李铮的要求。
但这时一员一直阴沉着脸的焉耆将领,终于是忍不住,站起身阴阳怪气的对李铮说道:“骁骑都尉,只用区区几句言语,就将我焉耆军唯一一只骑兵部队弄走,而且还让都督让渡出调兵权,真是本领了得,但不知能否告知我们这些小卒子一下,骁骑都尉所谓的让北完部知难而退的奇计到底是什么?免得我们这些小卒子,不小心坏了骁骑都尉的大计,又或是被当成替死鬼死得不明不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