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之重炮帝国
字体: 16 + -

第六十六章 郑军出动

    对于福建总兵、南安伯郑芝龙来说,泉州是他的心脏,沿海是他的地盘,闽中是他的后院。

    尽管他并没有征伐天下的野心,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对福建任何能威胁到他的力量,都心生警惕。

    “高羽”这个名字第一次入他耳的时候,是在去年岁末,巡抚吴之屏数次让他调兵剿灭盘踞在大田的张山,顺带提到了高家堡。因为高家堡距离虎豹关就一百里,虎豹关一过,就是泉州地界。

    第二次听到这个名字就是在年初了,这个没什么印象的“高羽”,竟然带着一帮巡检,抄了张山的老窝大田县。

    他起初还认真关注了一下,但了解到这个巡检队只有三四百人后,又失去了兴趣。

    他麾下佣兵数万,战船三千,海船上万,打遍东亚海面无敌手,如果加上依附于他的海盗、海商等附属,至少能调动十五万人;荷兰人、葡萄牙人都被他揍出了翔,甚至把手都伸到南洋去了。

    高羽的三四百人根本对他够不成什么威胁,一帮“小朋友”打打闹闹,随它去,一个适度混乱的福建反而有利于巩固自己的地位。

    但他万没想到的是,仅仅过了半年,这个“高羽”竟然拉起了一支两千人的队伍,并且摧枯拉朽的攻占了尤溪县,又裹挟两万民壮,克南平,如同彗星一般崛起。

    这一下郑芝龙坐不住了,卧榻之侧的“小朋友”一下长成了少年,并且把他屋后的十字路口给占了,若是不管,福建有变天的可能性。

    只不过,这种事自然用不着他亲自出马,因为他此时带兵进入福州,正和弟弟郑鸿逵商量迎立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登基的事。

    迎立唐王一事,郑芝龙本来不愿,因为清廷那边已经派黄熙胤接洽了他,并且许给了一个侯爵,这对没什么陆权野心的他来说,已经很满意

    但弟弟郑鸿逵在长江边惨败一场后却对满清颇为敌视,想要取得佣立朱聿键的大功,大展拳脚,这让他有些犹疑不定。

    所以,他去信给镇守在泉州的心腹施福,让他出兵,以福建总兵的名义,勒令高羽交出尤溪、南平和大田的城防,最好能伺机吞并他的队伍。

    一句话,福建是他郑芝龙的地盘,不容他人染指。

    施福接到郑芝龙的命令,让麾下参将梁立和侄儿施琅带领三千兵马,过虎豹关进入延平。

    高羽手上的情报发出之时,这支兵马已经出永春前往虎豹关。

    老爹已经先一步回高家堡,召集屯垦堡的一部分能战之人入驻高家堡,打算坚守到自己回援。

    按照时间估算,高羽情报到手的时候,郑家军已经到达了虎豹关,距离高家堡不足一百里。

    军情十万火急!

    高羽立刻下令常柴镇守南平,自己率领高家军主力,星夜兼程回师高家堡。

    “快!快!不要磨蹭!药袋举过头顶,不要打湿了!”

    苍峡渡口,上百竹排纷纷靠岸,张龙冯大宝一边指挥竹排靠岸,一边大声喊道。

    为了加快速度,高羽放弃陆路,收罗和打制了上百竹排,顺着建江漂流而下,在苍峡上岸,如此可以缩短半日的时间。

    此刻高家军全军上下的心情和高羽一样紧迫,不论是高家堡的人还是屯坑堡的人,家人家业都在高家堡附近,若是高家堡被人抄了,刚刚开始的美好生活,就要被打断了。

    还不等竹排完全靠岸,兵士们便高举着鸟铳和弹药袋,跳进齐胸深的水里,飞快的上岸。

    靠岸的竹排全部推离岸边,让它顺水飘走,免德形成堵塞。

    ……

    此刻虎豹关通往高家堡的群山之间,一支三千人的兵马浩浩荡荡延绵数里,朝着高家堡进发。

    主将梁立骑在马上,与施琅齐头并进。

    施琅看向两边狭窄的古道,有些担忧道:“梁叔,这里的谷道延绵十数里,是打伏击的绝佳之地,咱们是否暂缓行军,探查一下?”

    梁立笑笑,“琅侄不必担忧,高家军的主力远在南平,不可能那么快赶到此地设伏。”施琅乃泉州施家的后辈新秀,饱读兵书,很受郑芝龙和施福青睐,就是胆子小了些,太过谨慎。

    施琅微微皱眉,不知道为什么,两侧的山谷让他感觉有些压抑。

    如果高羽在此,一定会两眼放光。

    明末初著名的海军将领,施琅,年纪轻轻就投身郑军中,饱读兵书,最善水战;郑芝龙投清之后,郑成功与父亲决裂,率郑家余部在金门坚持抗清,施琅也率部加入,并且屡立战功,却因为与郑成功谋略不合,加上小人挑拨,最后被排挤打压,无奈之下,只得转投清朝。

    抗清势力为此失去了一名得力战将,满清则如获至宝。康熙年间,清军攻占台湾的主将,就是施琅。

    用兵谨慎其实是作为将领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品质,梁立对此显然没有正确的认识。

    施琅的担忧其实是对的,若是高羽在高家堡,肯定会想办法打一次伏击,伏击不成阻击也可以,不然白白浪费这么好的地势。

    可惜高羽此刻离着高家堡,还有一天的路程。

    但,高羽不在,并不代表高家堡就没人了。

    “轰隆隆……”

    突然,两旁的山上山石滚滚落下,砸在行进的队伍中,将郑军砸的血肉模糊。

    队伍突然遭到袭击,顿时有些慌乱起来。

    梁立大吃一惊,急忙勒住战马,施琅心里咯噔一下,急忙道:“山上有伏兵。”

    话音落下,又听一声炮响,顿时林木中箭矢齐发,鸟铳齐鸣,轰隆隆的响彻整个山谷。

    郑军如同割麦子一般倒下,被砸死、射死一大片,余者急忙找地方躲避,或者朝后面涌去,一片大乱。

    但好在只是前面,中后部并没有遭受袭击。

    “梁叔,伏兵不多,听声音只有一百多人。”施琅见此,又道。

    “肯定不是高家军主力,他们是想要迟滞我们的行军速度。”梁立一听,暗暗松了一口气,而后大声下令:“鸟铳队上前,还击!还击!”

    数百鸟铳队听令,立刻跑步上前,朝山上射击。

    铳声大作,很开山上便滚下来一些被打死的尸体,没有统一的服装,武器看起来也很杂乱。郑军鸟铳队人数优势太过明显,火力齐射之下,山上的火力立刻被压制,哑了下去。

    “爬上去,给我杀光他们!”

    梁立见此,又大声喊道,郑军立刻开始爬山,从侧翼往山上的伏兵包抄过去。

    “队长,郑军上来了。”密林深处,一名高家堡人指着正在爬山的郑军,对李大田道。

    “炸一通,走人,去往下一处。”李大田当机立断。

    李大田是高家堡队第一任长矛队队长,在高羽第三轮扩军的时候,因上了年纪又有些伤痛,请辞了,退居二线。

    此次高家堡面临巨大的危机,他这个老队长便再次出马。

    高家军的主力回师需要时间,他的任务,就是率领堡内的一部分精壮乡勇阻击郑军,争取时间。

    “当当当~!”

    铜罗敲响,伏击的乡勇一听,立刻从背上取下一枚竹筒,点燃引线,朝着山下甩了出去。

    竹筒滚到人群中,引线飞快的蹿入桶内。

    “轰轰轰……”

    伴随一声声的爆炸,一股白色的气浪席卷谷道,白茫茫一片。

    郑军立刻感觉眼睛发热,刺痛,视线更是一点都没有了。

    伏击的乡勇趁机起身撤退,逃之夭夭。

    这便是曾经阻击麻帮立下功勋的“高氏震天雷”,威力不怎么样,要贴的很近并且伤到要害才能将人炸死,但因为里面加了生石灰,迷人眼睛制造混乱,却是一等一的好东西。

    数十枚高氏震天雷接连爆炸,顿时将郑军炸的人仰马翻,滚滚白雾更是沿着古道喷涌而过,一直到梁立和施琅身前才止住势头。

    施琅脸色一变,“是石灰!”

    “无耻!”梁立咬牙,但也只得下令撤退。

    半个时辰之后,梁立脸色愈加难看,郑军被伏杀两百多人,伤了三百多。

    其中大部分都是被生石灰蜇伤了眼睛,不休养几日已无法作战。高家军只死了不到二十个,相差极为悬殊。

    而且接下来这样的袭击还在不断的发生,虽然郑军有了防备,伤亡并不大,但高家军的目的已经达到了,郑军行进的速度变得极为缓慢。

    十数里的谷道,郑军足足走了一个白天才通过。

    出了谷道,太阳已经西斜山头,急忙落下,憋屈了一天的郑军蜂拥上前,将高家堡围的水泄不通,然而高家堡已经做好了准备,门前空地挖出了一道壕沟,壕沟两侧放布置了许多斜插着的木头和锋利的竹尖,看起来就像是一只刺猬。

    施琅拉开黄铜制成的千里镜,瞄了一圈后眉头微微皱起,高家堡的地形有些难以对付,堡子虽小,但三面都是水田泥泞,不适合大兵进攻,只能通过门前的那一小片空地,兵力施展不开。

    梁立此刻也收起了轻视之心,他原以为高家军不过是张山这种山贼一样的乌合之众,土鸡瓦狗,自己的正规营兵收拾它们,不过是一个冲锋的事情,甚至借用郑帅总兵之名,还能来个兵不血刃。

    可现在来看,高家军显然不会轻易将到手的地盘拱手相让,抵抗的非常坚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