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之重炮帝国
字体: 16 + -

第八章:羽哥要先开点小挂

    吃完午饭解散后,高羽便找来七叔,让他教自己放枪,高二也在一边陪着。

    仔细检查了一下七叔的鸟铳,他发现铳管里面已经磨的挺厉害,有些地方都不圆了。七叔打鸟用的是铁砂,一打一大片,这东西比弓箭省事。

    这一次,高羽要求装铅弹。

    只见七叔先用一根小木签把火门捅了捅,放下铳,拿出药壶摇匀,倒入壶盖中,再往铳里面倒火药,一共倒了两盖半,抽出通条捅紧实,又将铅弹用一小块亚麻布包裹,也塞入铳口,同样用通条捅实。

    收好通条后,七叔将铳端起,在火门外的药锅内也倒入一点点火药做引火,盖上药锅盖。

    最后点燃火绳,夹在鸟嘴型的击帽上。

    这样,鸟铳的装填就完成了。

    高羽微微点头,鸟铳虽然作为具有实战意义的初代火绳枪,大体的雏形都已经具备了。更高一级的鲁密铳,也就是土耳其火绳枪,也是在鸟铳的基础上改进的,增加了射程和可靠性。而巅峰之作的自生火铳,也就是燧发枪,也只是改进了击发方式。

    接着,七叔端起鸟铳,打开药锅盖,瞄准五十米外的堡墙,扣动扳机,扳机带动铳机杠杆,击帽往下,砸在药锅上。

    “嗤……嘭!”

    药锅的火药被引燃,急速蹿入火门,点燃铳膛内的火药,一声如同爆豆子般的脆响伴随一阵浓重的白烟,铅块推射出铳口,打在堡墙上,却不是正前方,而是右侧约两米左右的堡墙上沿。

    很明显是打偏了,但威力还算足,能打死人。

    这也是猎人打鸟用的是一把铁砂,而不是铳弹的原因,这个时代的前装滑膛枪,几乎没有准头可言,五十米能打中门板那么大的东西,就算是高手了。

    只有后世线膛枪出现之后,才逐渐有了准头。

    而弥补这个缺陷的方法,就是靠很多的火铳齐射,弥补精准度的不足。

    这就是队列和纪律的重要性,否则根本无法发挥火铳的威力。

    之后,七叔又打了两铳,高羽便在七叔手把手教导下,开始学习装填和射击。

    这一学高羽发现,这鸟铳最大的问题就是可靠性,细节很重要。

    首先就是火药装填之前,必须要将火药摇匀,充分混合,因为黑火药的三种成分,硫磺、炭粉和硝密的度是不一样的,不摇匀的话,最轻的炭粉会浮在最上面,导致装入的时候装的大部分都是炭粉,硫磺和硝含量不足。

    这样威力就会削弱,甚至只冒烟而无法爆燃。

    第二就是火门在每次装药之前都必须清理,否则药渣堵塞火门,就开不了火。

    这两个问题都不算大,最大的问题是铅弹的装填。

    高羽发现,为了增加鸟铳的气密性,这些铅弹的直径几乎等同于铳管的直径,包裹纸片之后整体就比铳管要大。装填是强行捅进去的,十分吃力,有时候卡住,甚至要敲打才能装填到位。

    平均下来耗时一分半,简直没法玩;一分半钟五十米,别说山贼了,就是个小脚老太都能走到跟前。

    高羽有些无语,尽管自己已一再降低期望,但还是乐观了。

    明军上阵很少用火铳不是没有道理,这东西是真不好用,射速低,杀伤距离近,一旦被敌人近身,还不如一根烧火棍。

    练习了一个中午,高羽熟悉了鸟铳的操作后,当即决定用后世的经验,对鸟铳进行改良,不改的话真没法玩。

    首先就是铳弹,他决定改用后世大名鼎鼎的米尼弹。

    十九世纪,英国第一个叫诺顿的上尉在检查土著人所用的一种吹管箭时发现,吹箭的底部是一个圆锥形能够扩张的结构,它可以在吹出去的瞬间在气压的作用下扩张,让吹箭底部紧贴吹管,从而封闭吹箭和吹管之间的间隙,达到气密的作用,否则凭人的一口气,根本不足以发射吹箭。

    受此启发,诺顿上尉立刻将这个原理应用到火枪弹丸中,创造出极大改变战争形态的武器——圆锥形底部扩张弹,也就是后世所称的,米尼弹。

    这乍一听好像很牛逼,但实际上,它只是一个很小的改动,只要懂得原理,制作出来并不难。

    米尼弹在历史上其实是为了解决线膛枪的装填和气密性问题,但实际上滑膛枪也一样存在这两个问题,尤其是后者。

    只有尽可能封住了铳弹和铳管之间的空隙,让火药爆燃的能量减少泄露,火铳的威力和射距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增加。

    圆形的铅弹很难扩张,无法满足这两点。

    说干就干,高羽抓上一把铅弹去了高家堡的宋铁匠那,他虽然没有见过十九世纪的米尼弹,但他见过气枪子弹。

    气枪的子弹,就是不断改良过后的米尼弹。

    前面是一个圆头,后面是一个锥形,就像穿了一件裙子。

    宋铁匠叫宋三才,四十多岁,长期打铁的生活让他长了一双麒麟臂,个子有些矮。找人帮忙高羽自然不会空手,从家里拿了一包盐巴。这年代吃盐也是一个大问题,普通人家里的菜都是吃不出咸味的,因为贵。

    宋三才闲来无事得了一包盐巴,乐得帮忙。

    按照高羽的要求,他先量了铳管的大小,然后开始用铁皮卷制模具,模具分上下两部分,弹头部和扩张部。

    弹头部高羽直接设计成后世的圆柱形,扩张部模具则采用圆锥形,接上防烫的握把一套简易模具的就完成了。

    高羽又让宋三才打制了一个小铁锅,放在炉火上加热,烧红之后倒入铅,将它们融化。铅的熔点只有三百多度,烧红的铁至少七八百度,很容易就融化了。

    高羽先用圆柱模舀起一勺铅液,然后用圆锥模合入圆柱模的底部,压出多余的铅液,而后缓缓放入水中冷却。

    等到铅液冷却凝固分开模具,用小刀修去多余的挂铅,这个世界的第一颗米尼弹,就诞生了。

    之后高羽试验了一下,却发现铅弹稍稍偏小偏长了一点,放入铳管之后,有些晃荡,很轻松就滑入火铳底部。

    偏长的弹头部致使铅弹偏重,这样会缩减射距。

    于是高羽马不停蹄的又开始了改良。

    宋三才看完了高羽制作米尼弹的全过程,也有了自己的见解,第二套模子很快成形。

    这一次改良基本解决了这两个问题。

    可试射的时候却又发现了新的问题,就是装填的时候,因为米尼弹比铳管小,装填之后,它竟然捅不实,会滑出来。

    高羽于是尝试用草纸包裹,结果发现不好用,草纸在装的时候因为铳弹不是圆形,容易脱落、烂掉,或者滑到一侧挤成一团,可靠性不佳。

    这让这个改良陷入了难题。想了很久,他突然一拍脑袋,想起来了。

    米尼弹和圆形铳弹还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锥形的底部,会加一个小木塞。

    装弹的时候通条一捅,木塞就会挤入锥形底部,锥底扩张,卡在铳管内,这样就不会滑出来了。铅的质地很柔软,不需要太大的力量,就足以让它扩张。

    等到开火后,木塞进一步挤压锥底,米尼弹第二次扩张,彻底封闭与铳管的间隙,达到极佳的气密性的。

    没错,就是这个!

    高羽大喜,又对模具进行第二次改良,增大了锥形底,方便木塞对它扩张,进一步缩短弹头部,维持重量不变。

    就这样一直忙活到天黑,足足四轮改良后,米尼弹,才达到了高羽的期望。

    趁着天色还没有黑透,高羽试射了一次,惊喜的发现,同样的装药,五十米的距离竟然能打穿门板。换而言之,它的有效射程,应该八十米左右,五十米已经足够破甲。

    而这个射程,是鲁密铳的标准有效射程!

    换而言之,高羽仅仅只是小小的改良了一下铳弹,就让鸟铳具有了鲁密铳的威力和射程。

    这让高羽大喜过望,鸟铳底子薄,没有完全发挥米尼弹的全部潜力,如果是鲁密铳或者燧发枪,它的射程增幅只会更大。

    力量,这就是知识的力量。

    高羽立刻试验,发现自己预估的没错,米尼弹让鸟铳的有效射程增加到了八十米。

    三十米的增幅是一个非常喜人的数据,这代表对上敌人的鸟铳和弓箭,高羽拥有了射程优势。

    之后,高羽又塞给宋三才几钱银子,一口气定制了五套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