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之重炮帝国
字体: 16 + -

第六章:这买卖有点亏

    出了郭府,高兴德父子便回到客栈,把高二高七叫上,去车行雇佣了两辆板车,便去了县城的府库。

    高羽看着手中用夜明珠换来的批条,有些肉疼道:“爹,咱这一趟不会亏本吧?”

    明末贪官污吏已经将这个大帝国蛀蚀的千疮百孔,说实话,高羽很担心县衙府库的东西,值不值三十两银子。

    可千万别被调拨二字迷惑的,官场规矩,这种“调拨”并不白送,而是要花钱买的。老爹这一送,就是三十两银子的差额,三十两银子,足够买二十石粮了。

    “十有八九亏本。”高兴德摇摇头。

    高羽有些傻眼,“那爹为何要用三十两银子换这个批条?”

    高兴德微微一笑,道:“有了这个批条,以后我们在市面上买兵事器物,就名正言顺了。”

    高羽顿时恍然,巡检和卫所不同,是属于文官系统,军事物资对于这个系统来说是很敏感的,而有了这个批条,以后大量采买军事物质就说得过去了,上面可是有缘由和盖印的。

    自己虽两世为人,但论滑溜鸡贼,还是差了自家老爹一筹。

    不多时县衙府库就到了,就是一间不大的小院子,管事见过批条,便带着高家父子一行人来到库房。

    高羽一看,情况貌似比自己预想的要好,府库里面还是有些东西的,最前面是一排鸟铳,一共二十多把,后面还有弓、箭和一罐罐的火药罐子,长矛和大刀也有一些,分门别类,摆放的还算整齐。

    而且看样子都是新打造的,上面刷的桐油都还没干透。

    高兴德也有些意外,想了想到:“看来是贼势让县衙感到压力,也开始准备一些守城的军资了。”

    高羽点点头,应该是了,昨天进城的时候,城墙上还有民夫在修缮,然而等他拿起一把鸟铳仔细一看才发现,自己高兴的有点早了,这些鸟铳的铳壁明显比七叔背上的那把薄,明显偷工减料了,一旦药子上多了,就会炸膛。

    花花架子。

    再看后面的弓弩,弓弦绷的不够紧,弓身张力也不够,有点软趴趴的。

    大刀用料也不足,刀背比刀刃厚不了多少,恐怕砍两下就得卷刃,长矛因为制作简单倒还马马虎虎。大明朝层层贪赃腐败的积弊,在这个府库体现的一览无遗。

    工匠得不到足额的制造银,就只能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应付差事,质量自然堪忧。这还是贼势威胁到了县城的安全的情况下,若是平时,恐怕这些装点门面的东西都不会有。

    高兴德刚刚舒缓的眉头也不由皱了起来,对管事道:“林老,请问这些兵资,要多少捐银?”府库调拨自然不能直接说买卖,只能说是捐献。

    林管事是个瘦小的老头,大约五十上下,道:“鸟铳十二两,刀弓三两,火药一两每罐,长矛五钱。”

    高羽眉头一跳,好家伙,真够贵的,鸟铳竟然要十二两银,两杆鸟铳加两把刀,就抵得上那颗夜明珠了。这时候普通百姓一年的收入也就六七两银子,这还是壮劳力,就顶半把鸟铳。

    果然是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高兴德反应倒是不大,因为他知晓这些东西不便宜,将林管事拉到一边,嘀咕了几句,又塞过去几两银子,林管事便说了一些什么,高兴德点点头。

    之后高兴德要了三十根长矛,十把弓,五十罐火药,箭支二十捆,火绳十捆,还有一百斤生铁和铅弹,花费了高兴德大半积蓄;唯独没有要鸟铳。

    火药,鸟铳,铅弹,火绳,铅块,都是高羽来之前重点要的东西。

    刀矛属于近身搏杀的武器,高家堡堡民和人多势众的山贼干仗,没戏。搭弓射箭则需要很大的臂力和射艺,弓箭临时抱佛也玩不转。

    能用的只剩下鸟铳,装填好扣动扳机,只要在有效射程内打中,就能致死致伤,简单高效实用,且易于训练。

    所以,高羽此次关注的重点,自然是鸟铳。

    高兴德递给高羽一个安心的眼神,没解释。

    等将所有的东西搬上板车,出了府库后高兴德才对高羽道:“那批鸟铳都是些样子货,铳壁薄不说,用的还是粗铁,只能装一钱药听个响,唬人的。”

    高羽无语,他对鸟铳已经有了一些比较细致的了解,鸟铳要达到五十米的有效射程,装药一般在三钱左右,一钱只有标准的三分之一。

    鸟铳之所以那么贵,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材料必须是精铁,据说三斤粗铁经过充分锻打,只能出一斤精铁。

    粗铁从工艺角度来说,杂质太多,是不适合制造铳管的。

    这样的武备,一旦山贼攻打县城,后果将不堪设想,大明王朝确实已经烂到了根子。

    “林管事推荐了卫所的王匠头,说他会打制专门卖给猎户的鸟铳,比官衙的好得多,能装到四钱药子。”高兴德又道。

    “这是个人才呀。”高羽眼睛微微一亮,四钱药这个标准,恐怕比营兵用的鸟铳还要好。

    想想也是,民间猎户用的铳,好坏、价值多少自有买家评判,而官方则是层层贪赃,落到工匠手中,已经不剩几个子,质量能好才怪。

    高兴德点了点头,到:“王匠头我听说过,是个匠户,就靠这门手艺吃饭。”

    于是一行人又推着板车出城,去了尤溪千户所。

    明朝的军事力量大致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营兵,一个是卫所兵。

    卫所兵是军民合一的世袭体制,中央设五军都督府,地方设都司、卫、千户所、百户所。

    但这套体制在明中期便已彻底糜烂,卫所兵长期受军官欺压,实际上变成了军官的佃农,早已经失去了战斗力,且大部逃散。

    营兵则是以州府为单位的募兵,大一点的设参将、副将,小一点的设游击将军、守备,一省或重要关隘、要城则设总兵、副总兵,由督抚节制。

    因为营兵是脱产士兵,所以还保留有一定的战斗力,明末历史舞台冲锋陷阵的明军,绝大部分都是这一类。

    其中又以北边防御建奴的九边营兵最为精锐,只是可惜这些精锐已经在满清和农民起义的轮番拉锯下,或投敌,或烟消云散。

    卫所内不论是军户、匠户,都是世袭的,不许分户,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世代都被捆绑在卫所内,不许从仕不许迁徙;军户就是兵丁,匠户则专司制作盔甲武器等军资的匠人。

    王匠头,就是尤溪千户所的匠户。

    自嘉靖朝废除了轮班制以后,匠户的人身自由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松绑,只要完成军官派发的任务,闲暇之余便不会多管,可自由谋生。

    尤溪千户所设在尤溪城外七里处,一路行来,高羽真没发现这里和地主士绅的私人庄田有什么区别,只见民不见兵,除了千户所的衙署和一个杂草丛生的校场。

    王匠头住在千户所的最南边,单门小院,看起来比普通的庄稼把式强一点,但也有限。院里有一个打铁炉,三名后生正在铁炉旁叮叮当当,赫然是在敲打一根铳管。

    高羽细细一看,这铳管就是县衙府库的那种铳管。

    王匠头不光接私活,也承担着卫所的兵器制造任务,难怪生活并不比百姓好多少。

    “王大匠可在?”高兴德询问。

    三名后生一看高兴德的官身,脸上有些惶恐,也不敢搭话,急忙跑进屋去喊人。

    不一会儿王匠头出来了,脸色有些暗红,典型的在炉火边上长期炙烤形成的,背有些驼,看起来五十岁左右。

    高兴德虽然只是个从九品的芝麻小官,但对百姓来说那也是官,王匠头急忙走上前下跪行礼,道:“小的王铁山,见过官爷。”

    “王大匠不必多礼。”高兴德走上前将他扶起,开门见山说明了来意。

    王铁山一听,顿时诚惶诚恐,鸟铳是军资,民间在律令上是禁制私造和交易的,只不过闽地多山,许多人靠打猎为生,需要鸟铳,所以官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做不知道。

    王铁山都是私下偷偷的打制和售卖,明面上是做农具谋生,现在炉上打制的铳管,因为是衙署派发的任务,所以倒也不怕人看见。

    乍一听高兴德要买鸟铳,本能的不是高兴,而是害怕。

    “王大匠不必害怕,本官前来是有求于你,我高家堡前些日子遭了山贼,急需鸟铳护堡,若是击退了山贼,王大匠可就是我高家堡的恩人了。”高兴德将自己的位置放的很低。

    王铁山讶然道:“原来官爷就是高巡检,时常听人说,高巡检是个好官,好说好说。”

    高兴德任巡检三十多年,没什么污点,名声一直不错,不敢说什么爱民如子,但至少不会过分压榨堡民。

    “那王大匠您看这买铳之事……您放心,银钱方面一定不会让您吃亏。”高兴德道,路上高羽一再要求,一定要买到合格的鸟铳。

    “别人来没有,高大人来有,请随小的来。”王铁匠将高兴德父子请入屋内,而后在后屋摸索了一会儿,抱出来一捆用油布包着的东西,打开来一看,竟然是一捆鸟铳的铳管,足有十根,还有一包铳机。

    高羽眼睛亮了,这些铳管明显浸泡在桐油里面保存,品相非常好,铳壁厚实,铁质看起来也比官衙那一批有质感得多,手艺相当不错。

    人才呀,高羽一时间都生出想把他抓到高家堡去的冲动。

    “高大人,这些铳管都是小的不忙的时候攒下的,只要安装上铳托和铳机,就能使用了。”王铁山笑道。

    高兴德拿起一根铳管端详了一下,满意的点点头,道:“这些我都要了,王大匠看看给多少银钱合适。”铳托是木质的,冯大宝的木匠爹就能做,铳机安装也简单,所以可以直接交割。

    “高大人要的话,就给一百二十两吧。”王铁山迟疑了一下道。

    “一百二十两太少,这是一百五十两等价的黄金,请王大匠务必收下。”高兴德从怀中摸出一个黄金饼子,直接拍在王铁山手上。

    高羽看了高兴德一眼,自己老爹其实还蛮有魄力的,一旦决定了,就全力以赴。他这是在交好王大匠,这个人以后肯定还会打交道。

    七叔和高二将铳管重新包好,抬上板车,高兴德和王铁山又说了几句,便告辞离开。

    王大匠送到路口,高羽想了一下,回头对王铁山道:“王大匠,将来有一天若是遇到的困难,去高家堡。”说完也不等王铁山答应,便又转身离去。

    县衙府库的那批劣质鸟铳,不用没什么事,用起来肯定要出大问题,到时候免不得就要找几个替罪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