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新史
字体: 16 + -

第一百五十九章 首犯落网

    张辅正何时逃出宫城,又躲到了何方没人能说清楚,凤凰门守将全家斩首,从马夫到丫鬟无一幸免。

    朝堂上知道这一消息时,守将的人头已经挂在城墙上了。

    这家伙死的不冤,被杨及骗开城门不说,还在叛军攻击时直接逃跑,不杀都对不起战死的将士。

    可翊卫车骑将军冯立和副护军薛万彻被捉拿就有些过分了,叛军攻入东宫时冯立还在玄德门一带驻防,等赶到东宫时叛军已经杀入内苑,李渊还是靠着冯立带来的百十号人才勉强守住甘露门。而今,东宫两名大将锒铛入狱,不但东宫守卫,就连左右侯卫都人心惶惶,再牵连下去恐怕会逼反长安驻军。

    裴寂坐不住了,催促孙伏珈三日之内必须抓住张辅正。

    张辅正就在长安,被俘的叛军交代过在东宫还见过他,而刘仁恭将自己的心腹都调集在城东一带方便叛乱,别的地方不是叛军巡逻。因此,张辅正不可能逃到城西,在清查了万年县五十二坊的人员进出后,孙伏珈敢肯定他就在东市附近。

    大唐还没有照片一类的东西,只能靠画师的毛笔勾勒出个大致形状,孙伏珈不放心,把张辅正以前的左邻右里和旧日同僚全部送到东市,搜查军士一队领一人,掘地三尺也必须找到。

    秦州城外已经能看到突厥游骑,若不尽快找到这颗扎在长安的钉子,大唐恐怕会遭受大乱。

    东市所有店铺被砸开,十人一伙的士兵拼命搜寻任何可疑人物,掌柜和伙计被押在店铺门口,但凡反抗横刀就朝脖子上劈下。

    右武卫的人为了证明清白,丝毫不顾铺子背后的主家是谁,抬着圆木就开始撞门,吓得沿街铺面把大门统统打开,连堆钱的库房都不敢关闭。

    “告诉那些伙计掌柜,但凡密告贼踪者一律抬籍厚赏,凡匿贼不报,查出之后罪同谋反。”孙伏珈下令,搜查的军士开始在东市宣传。

    谋反这种罪名对平民而言很可怕,那不但意味着你自己要掉脑袋,还会牵连你的父母妻儿,兄弟姐妹。

    倘若没有抬籍厚赏,伙计可能还会为掌柜遮掩一二,以便保住自己饭碗的同时还能被主家信任。孙伏珈开出的条件太过优厚,不大会功夫士兵便带来三个自称掌柜通贼的伙计。

    孙伏珈揍了两个明显是公报私仇的家伙后,把目光投向第三人。

    “小人是木料铺子的,城里戒严,小人就按东家吩咐住在铺里守着,前日管事非说柜上丢了两贯钱,把铺里的人全锁后院库房里,刚被被军士搜到才放出来的。”伙计的话让孙伏珈很感兴趣,挥挥手让他在前面带路。

    木料铺子门前已经围了不少士兵,掌柜的被绑在门口的柱子上,见到孙伏珈过来就大喊冤枉,顺便大骂伙计借机报复。

    “内外五屋,皆已搜遍,尚无所获。”一个军官出门禀报。

    孙伏珈似笑非笑的看着告密者,等待一个说辞。

    “小人所言句句属实,绝无欺瞒,他们可为小人作证。”告密者指着站在门口的一帮伙计说。

    孙伏珈瞟了一眼瑟瑟发抖的众伙计,皱眉走进铺子。

    东市铺子格局都是大同小异,前店后库的格局哪怕千年之后的华夏依然保留,看着后院三间房门大开的库房,孙伏珈闭目沉思。

    “房梁地面都敲打过,没发现暗室,进来时铺子大门是敞开的,几个伙计被锁里屋,是砸了门栓才给放出来。”军官恭恭敬敬的站在一旁禀告。

    孙伏珈懒得去搜屋,既然掌柜的有嫌疑,直接撬开口就行,当即吩咐军官把掌柜带到后院。

    “戒严几日柜上还能收到钱,你这路子挺广的。”老孙朝着掌柜冷笑。

    “都是些老主顾照看,却不想被家贼给惦记上,您可千万别听那小子胡咧咧。”掌柜习惯性挤出张笑脸。

    “说吧,都是谁过来买的料子?”

    “账簿上记着呢,永兴坊和平康坊的主顾最多,老汉可不敢欺瞒,这何时何府订的料子一笔一划都记得清楚,您只管带人查证,但有不实砍了老汉都不冤。”

    孙伏珈不在乎账簿的真假,他在乎的是掌柜的态度,事涉谋反,掌柜被人告发还镇定自若,这要么是背后靠山硬底气十足,要么就是装腔作势。

    掌柜的见孙伏珈一言不发的盯着自己,顿时有些不知所措,呆在院里半晌才试探着问:“要不我给您煮些茶汤去?”

    老孙估计也有些渴,当即点点头,旁边守御的军官还随口问了句:“光喝茶汤犯潮,有点心也给弄些。”

    “屋里还有两蒸饼,老汉一并给您拿来。”掌柜着急拍马屁。

    军官笑着说:“别弄些发馊的过来糊弄。”

    “昨日才做的,上官但吃无妨。”掌柜边走边赔笑。

    孙伏珈跟着掌柜进了小库房,这里是厨房兼库房,木头上解下的边角料都堆在这,散发出一股源自木头的混合香味。

    管事揭开大蒸笼的木盖子,从里拿出两厚蒸饼,比平日盛菜的陶碗都大,估计常人吃一个就饱。

    “还剩叁,上官您也尝尝老汉的手艺。”掌柜的双手把饼奉上。

    孙伏珈看看蒸笼中剩下的饼,又看看厨房的地面,一言不发的走出屋子,摆手让士兵进去。

    “把灶台拆掉看看下边有无暗道,派人上屋顶,一寸不漏的搜,再把那掌柜的捆好带出来,本官要他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孙伏珈咬牙切齿的发令,屋子里传来掌柜的惊呼。

    “这都是东家吩咐的,老汉不敢违背,反贼都在正屋房顶呢,老汉这就带您捉拿,求您饶老汉一命。”掌柜没对着孙伏珈说话,反而对着天空大喊。

    几个士兵已经开始四处寻找梯子,却被孙伏珈制止了。

    “把这屋的东西都搬出来,往里灌水接着搜。”老孙连看都不看掌柜。

    屋里除了当柴烧的废料,只有一个灶台和一个小木柜,十几个士兵半柱香的功夫就给弄得干干净净。

    几桶水倒进屋里,孙伏珈仔细观察着水的流向,果不其然,水流大部浸入灶台下方的地面,军官见状让士兵找来几把大锤开始猛砸。

    没砸几下,就听“哐当”一声,地面上露出个大洞,黑漆漆的如同个井口。

    军官扔了只火把下去,发现只有一丈不到深浅,一条暗道笔直的通向院子里。

    “张兄,本官佩服你的本事,前后数次,大唐几覆于你手。事到如今你就自己出来吧,本官不想在此行祝融之事。”孙伏珈朝着地洞大喊。

    等了不到盏茶功夫,洞内传来“窸窸窣窣”的脚步声,军官拔出横刀将孙伏珈拦在身后,一群士兵开始围住洞口。

    一把木梯从洞内伸出,几个武士打扮的人先爬出来,最后是个五十十多岁的文士。

    “老夫张辅正,恭喜孙法曹立此大功,可怜李唐气数尚存,老夫愧对先帝哪!”张辅正的话让孙伏珈有些脸红,毕竟他自己也曾是前隋的官员。

    站在一旁的军官没想到叛贼这么嚣张,上前一脚把张辅正踢倒,嘴里喊着:“杀千刀的老驴,死到临头还敢嘴硬,要不是陛下有令,耶耶这就叫你尝尝快刀的滋味。”

    跟在张辅正身边的几个武士有些激动,还想上前制止,被四周的士兵全都捆成了粽子。

    “张兄才智过人,为何不投效朝廷,却行这乱国之事,可惜,可惜哪!”孙伏珈对着张辅正悲叹。

    “昔年刘季百败而得天下,张某不过小试牛刀而已,岂止非福?”张辅正笑着被士兵押送出屋,孙伏珈皱着眉头开始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