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新史
字体: 16 + -

第八十章 钱有点多

    农历八月,别称仲秋。

    大唐南部已无战火,北边突厥亦偃旗息鼓。秋收乃是国之根本,李世绩,封德彝,刘弘基等戍边武将皆被恩准回京主持秋收,三省六部皆准假三日,只留胥吏当值。

    侯大宝趁机给村里的学堂放了假,名义上是农忙假,实际上是小侯教授的几何学遇到了瓶颈,除了勾股定律和圆周率,别的侯大宝还真记不住什么,只能先趁机缓缓。

    侯老汉照例穿成丐帮长老的样子开始跳大神,原本打算穿官袍的,得知自己被扣了一年工资,立马就扔柜子里了,虽说太子走前拍着胸口保证,一定帮老爷子要回来,可老头的牛脾气上来谁也拉不住。

    侯家村子今年牛多,两天时间就把后山北面的五百多亩麦子给拉了回来,侯大宝看了看自己试验的一亩旱稻,觉着种子问题是个大事。

    今年不知道李渊走了什么狗屎运,关中及山东大熟,除了巴州两县遭了水患,别的地方可谓是形式一片大好。

    刚翻晒了两天,侯老爷子就火急火燎的赶着牛车往蓝田县衙送秋赋,再不送就晚了,当初光想着承包那五百亩荒地,没想过收来的粮食放哪,现在连空置的祠堂都堆满了,再不运出去容易招老鼠。

    侯大宝这边也忙着交税,九江从宫里要来的管事太监做生意是把好手,可税务问题就是个棒槌,自从裴寂拿了香胰子河北道的销售权后,长安还有谁不知道这是宫里的买卖。万年县的税官走道都绕着香胰铺子,生怕被管事的太监怀疑。

    这不行啊,一帮子御史早看皇家不顺眼,要是连税都不交,指不定会出什么幺蛾子,尤其这铺子的流水有些大。

    八万七千贯,这是七月的进账,要不是宫里的管事嫌胡人太臭,不卖给人家,这进账怕是还要翻两番。

    “嘶......”侯大宝有些牙疼,九江一气干出去八万多块香皂,西市上的猪肥膘不定涨成什么天价呢,得赶快把税交了,顺便去看看。

    大唐征收的是实物税,三十税一,侯大宝不知道啊,以为是征的总账,大笔一挥两千九百贯就叫管事的拿去上税。

    大唐一贯钱差不多等于后世八斤重,两千九百贯就是两万三千多斤,太监管事硬是把东市的马车给包圆了,这才拉着钱往万年县衙赶。

    宣阳坊的街面还算宽阔的,可架不住一气进来六十多辆马车,门口的坊兵还想管管,被阴阳人一眼就瞪了回去。

    县令擦着冷汗迎接太监,往常见到这种人鸟都不用鸟,而今却要好茶好水的奉上,毕竟人家是来交税的,而且是代表宫里交税。

    “不知杨管事此次所纳赋税几何。”县令想先摸摸底,怕这家伙只是做个样子。

    杨管事头次被官员这么尊重,心里很是高兴,指着门口的马车说:“咱家按吩咐缴纳七月商税两千九百贯,都在车上呢,烦劳县尊清点一二,咱家还要赶着回禀。”

    “两千九百......贯!”万年县令的茶盏直接掉到了地上。

    杨管事以为嫌少,不满地拍着桌子说:“县尊当知晓,此物出处,主家按三十税一分文不少,县尊莫不是还欲加以埭程(唐初地方自定税种,无律法明文规定,主要针对胡商。)”

    “管事莫急,老夫怎会嫌少,适才乃是失手......来人,速着人清点,与杨管事回执。”万年县令陪着笑开始忙活。

    侯大宝不知道,唐初秉承北朝税制,反对征收商税,一切以农税为主,东市每年给蓝田县衙的税赋不足四万贯,这还要加上开出的各种商引收入。香胰铺子要这么发展下去,都顶上一个东市了。

    县衙这边,杨管事取了回执,开始往宫里拉钱,这次连西市的马车也给包圆了,二百多辆马车浩浩荡荡往延熹门驶去,人头攒动形同造反。

    九江知道今天能收到钱了,早早就叫上伺候自己的宫女赶着小马车到左藏库等候,心里盘算着要是一次拉不下就每人抱些走。

    车队到了,赶车的被宫卫看管着开始往院里抱钱,一堆两堆三堆......

    九江看着快堆成小山的铜钱把眼睛笑成了月牙形,就是这么久了怎么还没完,小马车估计拉不下,一会得朝母妃借些人手才行,杨管事着急地咒骂着车夫们,这才拉了不到三成,不赶紧喽怕是要拖到明天早上。

    账房记账的动静有点大,宫里一下就传遍了,说是左库藏院里在堆钱山玩,李渊下朝后听到传言,带着儿子大臣们就过来看热闹,心里盘算着能有个五千贯就不错了......

    “这是铺子赚的?”李渊看到不断升高的钱山有些发懵。

    杨管事满头大汗的跑过来,跪地行礼:“回陛下,这里不足三成,怕是还要跑两趟,奴婢斗胆请陛下拨车驾百乘听用。”

    老李站那发愣,李建成赶紧咳嗽两声提醒,这才缓过劲来,看看四周官员张大的嘴巴,只能解释道:“这是九闺女门客开的铺子,清彤这是收股息呢,是吧?闺女。”

    九江把头点的飞快,只有周围的大臣一脸鄙夷“公主还没及筝呢就门客,咋不说是未来驸马的。”

    李渊尬笑两声,吩咐宫中的马车随杨管事去拉钱,自己赶紧带着人往百福殿溜,今日的宫宴必须把这帮大臣给灌醉喽,不然明日又会有御史说朕与民争利。

    永嘉是抱着小箱子来的,她母妃死的早,宫里只有九江的母亲对她好点,所以和九江关系最好,听说今日能分红了,赶紧叫上自己的贴身宫女跑过来,李渊对儿女的大方是在成年以后,现在永嘉每月只有两贯钱的零用,连辆马车都买不起,九江好歹有亲娘做后盾,比永嘉宽裕些。

    “这就是侯方说的小买卖?”永嘉两眼全是星星,脚步有些不稳,只能坐地上喘气。

    “杨管事说还有好多,马车怕是拉不下,走,我们找母妃借人手去。”九江算术不太好,到现在都不知道应该拿多少。

    两个小丫头蹦蹦跳跳的往九江母妃殿里赶。

    “娘,把你殿里的人全借给我,钱太多,马车装不下。”九江进屋就开始撒娇。

    “小马车还不够你装的,别骗娘,先过来尝尝这扁食味道如何,永嘉赶紧过来,站那干嘛,来尝尝姨娘做的好吃不好吃。”九江母亲苏婕妤笑着招呼两小丫头。

    九江见老娘不相信,拉着永嘉作证:“娘,是真的,好多好多,左库藏那边都堆成山了,大哥他们都见到的,不信你问八姐。”永嘉使劲点着头。

    苏婕妤满腹疑惑,还是让殿里的人跟着九江去帮忙,顺便把自己的马车也赶过去。

    看着两个丫头心急火燎的出门,苏婕妤露出欣慰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