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后来者
只听老者说道,“目前你年纪尚幼,家中又是如此境况,不知你接下来有何打算?”在之前的交谈中老者已经知晓韩默现在孤身一人的窘境,这在村中不是什么秘密,所以韩默也是直言相告并未隐瞒。
“尚未有过多计划,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韩默这话却是不假。
“不知你可愿去淮阳城,我在城中第一大茶楼悦客来倒是有几分关系,可以推荐你过去做学徒或是跑堂之类的活计,依你这般机敏,想必讨口饭吃没什么问题。”老者说这话时却是也换上了郑重的神色,不像之前高谈阔论时的恣意。
老者这番话却是完全出于善意,不过他也知道这种选择并不好当即做出决断,毕竟不久前还是陌生人,小的来说决定着未来一段时间的生活方式,往大了说更是关乎身家性命,不会有谁轻易地把自己放心的托付给初识不久的人。
所以老者没等韩默开口便接着说道:“你不用急着回答我,我接下来几天还要去其他几个村子走走,三天后会回这里稍作停留,你若是决定要去便收拾好行李来找我。”
“小子先行谢过老先生好意。”韩默行了一礼。
接下来老者便晃悠着往北边六里坡去了。
~~~~~~~~~~~~~~~~~~~~~~~~~~~~~~~~~~~~~~~~~~~~~~~~~~~~~~~~~~~~~~~~~~~~~
韩默一边往家中走去,一边在心中思索。
通过和老者的交谈,韩默已经对这方世界有了初步的了解。前期和中国古代历史并无二致,同样有三皇五帝,有百家争鸣,有秦王扫六合,有高祖斩白蛇,有三国鼎立,有东西两晋,然而接下来历史的车轮似乎在不知不觉中已然悄悄跑偏,韩默熟知的历史在南北朝时期已经稍有出入。接下来是隋朝二世而亡,虽然结果和前世相同,不过其中人物与事件已经有很大差异。到了唐朝,什么安史之乱、藩镇割据、牛李党争等等,已经变得面目全非。最终,唐朝灭亡之后,在几十年的政权交迭中,周氏建立了……大宁!
这正是之前韩默暗自发苦的原因。本以为可以借着后来者的东风,搭上历史的顺风车,享受着先知的便利,顺顺利利走上人生巅峰迎娶白富美还可以凭借着时代的便利左拥右抱…咳咳…结果谁知竟不是原来的世界!
虽然历史已然偏差,不过目前来看与前世仍有许多相同之处,比如大宁太祖皇帝同样是黄袍加身而建朝,比如后来同样有杯酒释兵权,太祖到太宗同样是兄终弟及,现在大宁的北方同样有不断侵扰的异族是为大炎,当今圣上在几年前御驾亲征,后来与大炎签订澶渊之盟。而此时正是大中祥符年间。
而且现如今的社会也与北宋时期相同,朝廷重文轻武,市井商业繁荣,诸多行当应有尽有。
韩默心中计较着,不多时便回到家中。来回的在三间屋子里仔细观察了一番,不由得更加无奈:还真是家徒四壁啊!真没亏了这个词儿!
其他地方搜寻无果后,韩默接着把目光转向刚醒来时看到的三个箱子。打开第一个箱子,里面是一些衣裳,有新有旧,用料当然算不上名贵。第二个箱子里是码放得很整齐的书籍,韩默一本一本大致翻看了一下,多是四书五经之类的,当然,如今只有“五经”一说,“四书”的说法自然还没有出现。第三个箱子小一些,或许称为匣子更为合适,里面是一枚雕琢精美的佩玉,另外便是一些零散铜钱和几两碎银。
这也就是之前韩默没有当即拒绝说书老者的原因,因为他知道现在的处境,自己对种地耕作所知无几,以现在的身板很可能无法糊口,倒不如去城中多些机会。
下午的剩余时间,韩默去和吴老三聊了许久,主要是关于说书老人的建议。一方面是听听他对老人的评价,另一个目的便是让村人知道自己的行踪去向,这是出于以防不测的考量,那样的话也好有迹可循。
吴老三对说书的老李头观感不错,都是十里八乡知根知底的,安全倒是不用担心。不过这个汉子还是倾向于让韩默留在村里,他觉得由大家照料着总比去城里好得多。
对此韩默笑笑并没有多说什么,不过内心里对这份善意还是十分感激的。
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韩默的行为让村人更加不解了。
每天清晨他都绕着村子跑圈,在冬日清晨的寒气里,直跑得热气腾腾筋疲力尽。然后上午时分便一直待在家中读书写字。下午就去找别人聊天,却是听的多说的少。傍晚时分又在院子里做些奇怪的动作,双手撑地一起一伏之类的。总之村人觉得,韩书生这个儿子怕是魔怔了。
并不太在乎村人的眼光,韩默泰然地按部就班实施着自己的计划。
韩默这般举动自然有他的道理。
首先便是要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在这个时代里,若是没有健康的身体做保障,保不齐哪天又要像前世一般一睡不醒了。其次读书写字也是未雨绸缪,韩默自然不敢保证自己繁体字全部认识,所以对照书籍相互印证,至于毛笔书写,韩默倒是不惧,在前世便一直爱好书法,大学期间甚至在比赛中获得不少奖项。工作几年虽然不免落下不少,不过练习一段时间回归之前水平肯定是没问题的。
至于和村邻聊天,自然还是尽量多的获取信息,熟悉语言礼节习俗等细节。想要真正融入一个新环境,从来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
三天时间便这样过去了。
第三天上午时分,说书的老者如期在村口停留。
韩默走上前去,“老先生,小子思前想后,还是决定去城中混口饭吃,您老人家说的不错,这怕是目前最适合小子的道路了,此事还须劳烦老先生了。”说罢韩默行了一礼。
老者微笑着点点头,“说不上劳烦,倒是你能做出这个决定,却是有几分魄力,不过,我也只能推荐你去淮阳城中悦客来茶馆谋个差使,具体如何安排,还要到时主事人说了算,你要提前有个准备。”
“这是自然,小子怎敢苛求过多。”
“可有纸笔?我好修书一封与你,你好凭此前去。若不是身体老迈不胜脚力,老头子就亲自陪你前去了,哈哈哈哈…”
韩默一笑,“老先生稍等,待小子取来。”
片刻过后,韩默自家中取来纸笔。
老者在说书的矮桌上铺纸便写,不多时把几页信件交于韩默。
韩默并不翻看,收入怀中,然后又行了一礼,“老先生恩情,小子谨记在心。”
老者笑着摆摆手不置可否。
旁边围着闲聊晒太阳的村人看见,便上来询问,当得知韩默打算去城中谋个差使混口饭吃,也就七嘴八舌议论一番,却也并不感到十分奇怪。毕竟像韩默这个情况,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倒是来去无牵挂。
又谈论一阵,说书人便收拾东西返家去了。
韩默也回到家中,准备收拾行装。却也没什么可收拾的,把之前找到的佩玉和些许银钱揣入怀中贴身放着,又拿了几套换洗衣服挑选了几本书籍,一并打包。倒是轻装简行。
然后去找到吴老三。
“吴叔,我打算这就赶去淮阳县,家中倒也没有其他东西需要照看,两亩薄田您若是忙的过来,便一并种了去,三间屋子您也尽去使用,放些闲置物件之类的…”
吴老三连忙摆手打断韩默,“瞎说什么呢,你就放心去吧,你家的地和宅子我会替你照看着,可别说什么送人的话,这可使不得,日后你若是回来了,也还有个住的地方…”
韩默笑笑,心里不由感到温暖。
稍后韩默辞别村邻,顺着官道往淮阳县中赶去。
此时政治尚算清明,又是中原地带,距离开封府应天府等地都算不得远,自然不用害怕碰上剪径贼人拦路抢劫、吊睛白额大虫窜出吃人之类的狗血剧情。
韩默直到这时才把老者给的书信拿出,边走边看,倒不是有偷窥癖,只是关乎自身,而且老者当时交给自己也没有瞒着自己的意思,想必是不涉其他隐秘的。只见书信如是写道:
“子安贤弟惠鉴,
近日偶遇一韩氏少年,年幼而孤,然性情温和天资机敏且通识文字,相聊甚欢,不忍见其困苦,遂荐于足下,待其持书而至,望垂恩代为收留,若有闲职,尽可委之。
以上请托,恳盼慨允。顺颂时祺。
李青山手具。”
直到这时,韩默才知晓老人名讳。
一路无话。半日行程,韩默在下午申时左右来到淮阳城中。
进入城中,又是一番景象。
打城门进来便觉得有一股热闹的氛围传来,只见街道宽敞,两旁多是以木质结构为主的房屋建筑,鳞次栉比,井井有条,其中高出整体水平的楼阁此起彼伏,应是富贵人家。行人或匆匆或悠闲,路旁尚有沿街叫卖的小贩,待售物品上插着的草头标在风中摇晃。小巷里的民居前,三三两两的老人在冬日的余晖下聊着天,脚边卧着正在呼噜呼噜打盹儿的猫儿,几条狗儿在远处嬉戏打闹……
问清道路之后,往悦客来茶馆所在的坊区走去,随着邻近,便见这一带多是勾栏茶馆酒肆青楼,应该是商业聚集区。沿街的多是做生意的门店,有些门店显然生意不错,门前依然人来人往,招牌老远便可看见。楼阁之上书生的大笑声、青楼中的唱曲声、酒楼里的推杯换盏声,各种声音应有尽有,汇杂在一处,飘荡在楼宇间,飘散在天空中,飘进韩默的耳朵里,构成了他对这个世界的初印象。
红尘市井,众生百像。
“还不错。”韩默嘴角轻扬,一脚便踏入这红尘里……
“尚未有过多计划,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韩默这话却是不假。
“不知你可愿去淮阳城,我在城中第一大茶楼悦客来倒是有几分关系,可以推荐你过去做学徒或是跑堂之类的活计,依你这般机敏,想必讨口饭吃没什么问题。”老者说这话时却是也换上了郑重的神色,不像之前高谈阔论时的恣意。
老者这番话却是完全出于善意,不过他也知道这种选择并不好当即做出决断,毕竟不久前还是陌生人,小的来说决定着未来一段时间的生活方式,往大了说更是关乎身家性命,不会有谁轻易地把自己放心的托付给初识不久的人。
所以老者没等韩默开口便接着说道:“你不用急着回答我,我接下来几天还要去其他几个村子走走,三天后会回这里稍作停留,你若是决定要去便收拾好行李来找我。”
“小子先行谢过老先生好意。”韩默行了一礼。
接下来老者便晃悠着往北边六里坡去了。
~~~~~~~~~~~~~~~~~~~~~~~~~~~~~~~~~~~~~~~~~~~~~~~~~~~~~~~~~~~~~~~~~~~~~
韩默一边往家中走去,一边在心中思索。
通过和老者的交谈,韩默已经对这方世界有了初步的了解。前期和中国古代历史并无二致,同样有三皇五帝,有百家争鸣,有秦王扫六合,有高祖斩白蛇,有三国鼎立,有东西两晋,然而接下来历史的车轮似乎在不知不觉中已然悄悄跑偏,韩默熟知的历史在南北朝时期已经稍有出入。接下来是隋朝二世而亡,虽然结果和前世相同,不过其中人物与事件已经有很大差异。到了唐朝,什么安史之乱、藩镇割据、牛李党争等等,已经变得面目全非。最终,唐朝灭亡之后,在几十年的政权交迭中,周氏建立了……大宁!
这正是之前韩默暗自发苦的原因。本以为可以借着后来者的东风,搭上历史的顺风车,享受着先知的便利,顺顺利利走上人生巅峰迎娶白富美还可以凭借着时代的便利左拥右抱…咳咳…结果谁知竟不是原来的世界!
虽然历史已然偏差,不过目前来看与前世仍有许多相同之处,比如大宁太祖皇帝同样是黄袍加身而建朝,比如后来同样有杯酒释兵权,太祖到太宗同样是兄终弟及,现在大宁的北方同样有不断侵扰的异族是为大炎,当今圣上在几年前御驾亲征,后来与大炎签订澶渊之盟。而此时正是大中祥符年间。
而且现如今的社会也与北宋时期相同,朝廷重文轻武,市井商业繁荣,诸多行当应有尽有。
韩默心中计较着,不多时便回到家中。来回的在三间屋子里仔细观察了一番,不由得更加无奈:还真是家徒四壁啊!真没亏了这个词儿!
其他地方搜寻无果后,韩默接着把目光转向刚醒来时看到的三个箱子。打开第一个箱子,里面是一些衣裳,有新有旧,用料当然算不上名贵。第二个箱子里是码放得很整齐的书籍,韩默一本一本大致翻看了一下,多是四书五经之类的,当然,如今只有“五经”一说,“四书”的说法自然还没有出现。第三个箱子小一些,或许称为匣子更为合适,里面是一枚雕琢精美的佩玉,另外便是一些零散铜钱和几两碎银。
这也就是之前韩默没有当即拒绝说书老者的原因,因为他知道现在的处境,自己对种地耕作所知无几,以现在的身板很可能无法糊口,倒不如去城中多些机会。
下午的剩余时间,韩默去和吴老三聊了许久,主要是关于说书老人的建议。一方面是听听他对老人的评价,另一个目的便是让村人知道自己的行踪去向,这是出于以防不测的考量,那样的话也好有迹可循。
吴老三对说书的老李头观感不错,都是十里八乡知根知底的,安全倒是不用担心。不过这个汉子还是倾向于让韩默留在村里,他觉得由大家照料着总比去城里好得多。
对此韩默笑笑并没有多说什么,不过内心里对这份善意还是十分感激的。
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韩默的行为让村人更加不解了。
每天清晨他都绕着村子跑圈,在冬日清晨的寒气里,直跑得热气腾腾筋疲力尽。然后上午时分便一直待在家中读书写字。下午就去找别人聊天,却是听的多说的少。傍晚时分又在院子里做些奇怪的动作,双手撑地一起一伏之类的。总之村人觉得,韩书生这个儿子怕是魔怔了。
并不太在乎村人的眼光,韩默泰然地按部就班实施着自己的计划。
韩默这般举动自然有他的道理。
首先便是要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在这个时代里,若是没有健康的身体做保障,保不齐哪天又要像前世一般一睡不醒了。其次读书写字也是未雨绸缪,韩默自然不敢保证自己繁体字全部认识,所以对照书籍相互印证,至于毛笔书写,韩默倒是不惧,在前世便一直爱好书法,大学期间甚至在比赛中获得不少奖项。工作几年虽然不免落下不少,不过练习一段时间回归之前水平肯定是没问题的。
至于和村邻聊天,自然还是尽量多的获取信息,熟悉语言礼节习俗等细节。想要真正融入一个新环境,从来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
三天时间便这样过去了。
第三天上午时分,说书的老者如期在村口停留。
韩默走上前去,“老先生,小子思前想后,还是决定去城中混口饭吃,您老人家说的不错,这怕是目前最适合小子的道路了,此事还须劳烦老先生了。”说罢韩默行了一礼。
老者微笑着点点头,“说不上劳烦,倒是你能做出这个决定,却是有几分魄力,不过,我也只能推荐你去淮阳城中悦客来茶馆谋个差使,具体如何安排,还要到时主事人说了算,你要提前有个准备。”
“这是自然,小子怎敢苛求过多。”
“可有纸笔?我好修书一封与你,你好凭此前去。若不是身体老迈不胜脚力,老头子就亲自陪你前去了,哈哈哈哈…”
韩默一笑,“老先生稍等,待小子取来。”
片刻过后,韩默自家中取来纸笔。
老者在说书的矮桌上铺纸便写,不多时把几页信件交于韩默。
韩默并不翻看,收入怀中,然后又行了一礼,“老先生恩情,小子谨记在心。”
老者笑着摆摆手不置可否。
旁边围着闲聊晒太阳的村人看见,便上来询问,当得知韩默打算去城中谋个差使混口饭吃,也就七嘴八舌议论一番,却也并不感到十分奇怪。毕竟像韩默这个情况,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倒是来去无牵挂。
又谈论一阵,说书人便收拾东西返家去了。
韩默也回到家中,准备收拾行装。却也没什么可收拾的,把之前找到的佩玉和些许银钱揣入怀中贴身放着,又拿了几套换洗衣服挑选了几本书籍,一并打包。倒是轻装简行。
然后去找到吴老三。
“吴叔,我打算这就赶去淮阳县,家中倒也没有其他东西需要照看,两亩薄田您若是忙的过来,便一并种了去,三间屋子您也尽去使用,放些闲置物件之类的…”
吴老三连忙摆手打断韩默,“瞎说什么呢,你就放心去吧,你家的地和宅子我会替你照看着,可别说什么送人的话,这可使不得,日后你若是回来了,也还有个住的地方…”
韩默笑笑,心里不由感到温暖。
稍后韩默辞别村邻,顺着官道往淮阳县中赶去。
此时政治尚算清明,又是中原地带,距离开封府应天府等地都算不得远,自然不用害怕碰上剪径贼人拦路抢劫、吊睛白额大虫窜出吃人之类的狗血剧情。
韩默直到这时才把老者给的书信拿出,边走边看,倒不是有偷窥癖,只是关乎自身,而且老者当时交给自己也没有瞒着自己的意思,想必是不涉其他隐秘的。只见书信如是写道:
“子安贤弟惠鉴,
近日偶遇一韩氏少年,年幼而孤,然性情温和天资机敏且通识文字,相聊甚欢,不忍见其困苦,遂荐于足下,待其持书而至,望垂恩代为收留,若有闲职,尽可委之。
以上请托,恳盼慨允。顺颂时祺。
李青山手具。”
直到这时,韩默才知晓老人名讳。
一路无话。半日行程,韩默在下午申时左右来到淮阳城中。
进入城中,又是一番景象。
打城门进来便觉得有一股热闹的氛围传来,只见街道宽敞,两旁多是以木质结构为主的房屋建筑,鳞次栉比,井井有条,其中高出整体水平的楼阁此起彼伏,应是富贵人家。行人或匆匆或悠闲,路旁尚有沿街叫卖的小贩,待售物品上插着的草头标在风中摇晃。小巷里的民居前,三三两两的老人在冬日的余晖下聊着天,脚边卧着正在呼噜呼噜打盹儿的猫儿,几条狗儿在远处嬉戏打闹……
问清道路之后,往悦客来茶馆所在的坊区走去,随着邻近,便见这一带多是勾栏茶馆酒肆青楼,应该是商业聚集区。沿街的多是做生意的门店,有些门店显然生意不错,门前依然人来人往,招牌老远便可看见。楼阁之上书生的大笑声、青楼中的唱曲声、酒楼里的推杯换盏声,各种声音应有尽有,汇杂在一处,飘荡在楼宇间,飘散在天空中,飘进韩默的耳朵里,构成了他对这个世界的初印象。
红尘市井,众生百像。
“还不错。”韩默嘴角轻扬,一脚便踏入这红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