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臣
字体: 16 + -

第120章 落幕(求收藏、推荐)

    押到考题的不止陈氏一家,校考时间的敏感程度,注定每个书院都会将上元诗词准备妥当。

    只不过没人料到这一问会出现在这里,众书堂准备的是寻常对答,并未精雕细琢。苏侗这一问考问的依旧是学子的文底,与之前无异。

    所以关举说完,他目光熠熠,毫不掩饰的赞赏。半柱香能将词句雕琢的如此细致、典雅华丽,确实不愧于‘奇才’的名号。无怪乎高工林言他‘颜如榛蘑,卷真无殊’。

    在关举之后发言的是林枫不认识的一方,他们做了一首诗,虽不如前者,也足以令人拍手叫好。

    苏侗对两人略作点评,然后三方齐齐看向陈氏私塾。香马上燃尽,他们不会没想到吧?

    “你们可作出了?”苏侗满心疑惑,因为陈氏丝毫没有商讨的意思,笔直一字排开,胸膛挺得高高的,胸有成竹。

    林枫笑道:“作出了,林贵,将你的佳作呈于大人。”

    先是一愣,林贵立马想到林枫是给自己机会表现呢。他一步跨出来,激动将《青玉案》背出来: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声情并茂,苏侗不由得抚掌大赞道:“好!”他当即站了起来,在堂中转了两圈,欣喜像滴入水中的墨汁,不断扩张,他不由得仰天大笑起来。

    众人虽不知他笑的什么,多少也知道与这首《青玉案》与有关。

    “这词是谁作的?”苏侗瞪着林枫。

    “启禀大人,是一位叫辛弃疾的奇人所作。”

    “辛弃疾....辛弃疾....”这个名字在苏侗脑子里转悠几圈,直接被他甩出去。他大笑道:“好,好个辛弃疾,好个辛弃疾啊,哈哈!”

    情况有点不对劲。

    “大人...认识他?”林枫小心翼翼的问。

    “不认识!”

    舒了口气,林枫翻个大大的白眼,不认识你吼啥,特么吓死我了。

    他哪里知道,收徒之念已经在苏侗心里扎根。只待他考上州学,后者以监正的身份,收他为徒轻而易举。在苏侗心里,这个徒弟铁板钉钉,跑不掉了。徒弟有这等风采,他怎能不高兴?

    他已经记不得多久未曾如此高兴了!

    “你们去吧,明日还有策问,早做准备,莫要栽了跟头。”苏侗摆出师长谆谆教诲的架势。

    几人垂头应声,各自散去了。出门时,林枫不认识的那一方念念有词,“也没评出个一二三,就这么让人回去,端得让人揪心!”

    说话这人被其领队一阵训斥,灰溜溜走开。这小子看不出一二三,他这个领队可看的清清楚楚。不论从那个方面,他们都是第三,毫无争议。至于第一,呵,谁能比得‘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苏侗没有点评,是因为他也改不得一字半句吧!

    ...........

    往下再没有林枫的事了。策问与对考不同,只评定学堂三人的成绩,派三人去考即可。经过一番商定,林贵、小六子、张熙三人,代表陈氏私塾出战。

    林枫第二天难得睡了个大懒觉,起床后才发现林贵一行已经考完回来了。他揉着睡眼问道:“如何?”

    “考的很好!”林贵很兴奋,手在半空中不停画圆,神情激动。林枫想到了高考,偶尔有人考到原题,露出的也是这种神情。

    他笑道:“那就好,考的什么?你如此兴奋?”

    “考审查制度和仓库管理之法!”林贵滔滔不绝讲起来,将考卷完整复述。他没有注意到,林枫的脸色渐渐失望且暗淡。

    京畿库房常有存物腐坏,或粮食、或布匹、或木材,且腐坏数目巨大,损失之重,令人瞠目结舌。这次策问,考得便是应对之策。

    题目很简单,难的是其中含义。乍一看是管理不当,须从制度、保存方法、监察...多方面遏制杜绝。林贵兴奋的原因就在这里,贫寒子弟,尤其是农家子弟,对储存货物等心应手,考题为他量身定制一般。

    但深究起来,绝不是这个意思。

    京畿库房乃国之重地,常年人手不断,往复来去货物也都数量巨大,差错不得。在这么一个门庭若市之地,货物腐坏是不可能的。凡有腐败痕迹,必然会被发现,及时处理疏通。

    如果说腐坏出现了,腐坏的不是货物,是人心。有人暗箱操作,以次代好,从中牟差价之利。这干系朝廷法治、礼制、检举、巡查....诸多事项。理解得不够深入,这题要栽的!

    林贵滔滔不绝讲解他如何罗列十余种防腐之策时,林枫突然打断他问道:“你可有想到巡查监举?”

    “当然,找人勤查看嘛,俺家晒粮就这样!”林贵洋洋得意。

    捏了把汗,林枫心说还好,还算稍微切题,没跑的太远。否则真拽不回来了。

    这时张熙和小六子也匆匆过进来,神情与林贵一般无二。得,这两位也跑题了,估计跑的比林贵还远。

    想想,还是不告诉他们实情了吧,免得伤心。反正成绩下午就出,叫他们自己看去吧。

    “林师弟觉得如何?”张炜憋嘴支开三人。

    “第二名呗!”林枫长吁。他们对考成绩极好,三天全甲,这已经坐稳三甲了。所谓的‘三甲成三甲’就是这个意思。这样一来,魁首就成了书院校考中唯一悬而未决的,策问放到最后,就是要以科举试题的形式选出魁首。

    这样才令人信服。

    按策问难度,关举谢显不可能跑题,另外一队切题的可能不大,但不是没有。这么算,陈氏的名次在二、三盘桓。

    这些张炜也想到了,他微微叹息,又赞同又不甘,“差之一步,若你能参加策问,情况要好得多。”

    “呵呵,你不是不了解我,我哪有本事做策问。”

    “也是,好在入了三甲,回去能有交代。否则,我无颜面对他们的父母!”担子终于卸下,张炜整个人都轻松不少。林枫隐隐看到,他额头沁出汗水。这场鏖战四天的考校,终于在他的汗水中,落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