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臣
字体: 16 + -

第110章 对弈茅山(上)

    听了他的话,林枫也深觉蹊跷。结草衔环的典故出自两部分,结草在《左转、宣公十五年》有所记载,衔环则出自汉朝,史迹无证,但《汉书》及《后汉书》都有隐晦提及。

    此乃史实所记,算不得偏颇冷僻,中正平和。倒是楚元十九年甲科第四名的策论,林枫闻所未闻。科举取士虽有往次进士文义,却篇幅极小,及不可查。偶有提及,也尽是科举三甲,止步于探花。

    甲科第四名的策论,刁钻生冷,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都偏僻到骨子里。对其视而不见,反倒责令上家,说监审没有问题林枫还真是不信!

    “你与鹿山学堂关系如何?他们有没有可能言不符实?”林枫问道。

    关举沉吟道:“不甚相熟,不过姚琪此人素来磊落,不是输不起的人,不会在这种事上做文章。”

    林枫也觉得这种可能性不大,他点点头,忽然前头老者高喊“抽签”。两人对视一眼,挤出身子排在队伍最后。昨日二十三人的长队,今天只有十二人,其余领队领人去了偏堂,争取下午挑战两个名额去了。

    关举推了推林枫,努嘴示意道:“现在抽签的便是茅舍学堂的人。”

    抽签箱钱,一膀大腰圆的青年将手探入箱中,然后他一挥手,堆在堂前的四人随他进了右方副堂。一行所过之处,引动不少敬畏的目光。茅舍学堂名头也很响,在陈氏私塾之上,同样是夺魁的大热门。

    林枫一直盯着他们,分明瞧见他们纸条上写的是“丁”字。

    “他们抽到的是“丁”字,咱们多注意些,弄明白他们究竟有没有做‘考前工作’。”林枫对着关举说。

    关举呵呵一笑,“所见略同。”

    队伍前的人越来越少,没过多久林枫就成了第一个。他摸出最后两张纸条中的一张,嘴角猛地抽搐。丁,竟然是丁!

    他错愕了,关举也震惊了,不会这么巧吧,刚刚说过注意他他就来了!

    “这.....”关举不知说什么好,忽然很庆幸早一刻将情况告知林枫。可仔细一想,知道又能怎样,能跟监审对着干不成?这是找死!

    他心情很沉重。

    “这....你如何应对?”

    林枫笑了笑,很无奈,还有些苦涩,“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能有什么好办法?”

    关举也笑了,“没有,唯有如此!”他抽出最后一张,展开看了一眼,拍拍林枫肩膀便走了。

    后者深深吸气,无数画面在他脑海闪过,过了许久他才将气吐出,领四人入场。

    此次场地是在左副堂,甫一进门,林枫就看见正对门口的一排桌上列坐五人,为首的正是茅舍学堂那个膀大腰圆的青年。

    没有犹豫,几人上前一站,“陈氏私塾!”

    对方缓缓起身,似是被“陈氏私塾”几字镇住了,一时忘记了行礼。早已高座前方的两位监审也当即错愕,他们同样没想到这六甲之争中,茅舍与陈氏面对面了。

    这两方与东山书堂同为夺魁黑马,呼声极高,虽说魁首只有一个,但三甲却有三个。按当下诸多学堂的实力对比,三甲花落之地便是这三方,不做他想。现在便强强相对,为时太早了啊!

    “没想到这就对上了,”对方五人中不知谁私语一句,紧接着五人同时抱拳,高喊“茅舍学堂”。

    左边监审是位垂眉老头,声音略显苍老,他清了清嗓子说:“坐吧!”

    茅舍学堂五人齐齐落座,动作整齐划一,气势十足。林枫发现他们中除了膀大腰圆的领队,其余四人左手全包着白布,他暗忖那个新来的教书先生也是狠辣,下这么重的手。

    如此看来,这个领队就是后来添进的,不知是哪位地主家的傻儿子!

    林贵四人已经列坐整齐,胖子轻声提醒还伫立的林枫,示意他赶紧坐下。后者这才缓缓上前,一步一步,看似寻常,实则有意无意离监审的短桌越来越近,余光也早已盯着桌上一物。

    阿嚏!

    突然,林枫仰头打了一个喷嚏,他下意识捂住嘴巴,不想抬起的手竟打在竹筒上,竹签哗啦啦落了一地。

    “这....实在抱歉,恕罪,各位恕罪!”林枫大惊失色,蹲下身子将竹签捡到竹筒中。监审和茅舍学堂的人起先一惊,随后全都面露不屑。冒冒失失,难成大器。

    右边监审面色不悦。毛毛躁躁、举止失礼,校考多年不见这样的生员了,“行了,放在这里!”

    “是,还望两位大人恕罪!”

    林枫再三稽首赔罪,最后才坐到椅子上。他直面茅舍五人的嘲讽,嘴角勾起一抹让人看不懂的笑意。

    “你怎会如此失礼?”林贵附耳低声,林枫是他们中最沉稳的,怎么会犯这种错误?

    林枫笑意不止:“两相权衡取其轻,失礼总比失败强!”

    没有人注意到,他捡起竹签时用指甲在杂考竹签的顶头,划了一道印子。因为竹签是杀青后又烘干晾晒,与古时刻字的竹简如出一辙,硬度很高。所以指甲并不会划出很大一道,只有一行与纹路截然不同、且十分纤细的印子。不细心观察,根本发现不了。

    这么做非常冒险,但却是唯一的机会。茅舍学堂本就十分棘手,再有监审从中作梗,失败是板上钉钉。唯有放手一搏,兴许能瞧见曙光。

    林贵听出林枫话里有话,吓得他脸色猛变。这时铜钟响起,监审敲钟示意答题开始。

    “你二方谁先抽题?”监审问。

    林枫赶忙谦让,“小子失礼,不敢在先,还请茅舍学堂先。”

    监审又望向林贵几人,后者纷纷点头,监审道:“茅舍学堂上前抽题。”

    铜钟响了一下,膀大腰圆的青年上前一抽,通篇。

    抹了抹额头并不存在的汗水,林枫松了口气。如果对五项题型分个难易,最简答的无疑是通篇。翻来覆去考校的就那几本书,背不出的都不好意思出门,不能说自己是学子生员。

    这类题型的难点所在,在背诵之后的见解上。学子很少有在十余岁的年纪,对博大精深的古言有独到见解。他们所知仅限于师傅的教授,师傅怎么说,他们也怎么说。师傅的见解就是他们的见解。

    这样无功无过的表现,监审通常也睁只眼闭只眼,权当通过。但林枫这一场的监审,显然不好糊弄。

    茅舍学堂站出一青年,面色偏白,身材消瘦。他望着林枫道:“素闻陈氏私塾大名,此时相遇也算是幸事。这第一轮我们便请诸位背诵《论语》中孟子之言,不为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