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要装备、要粮草
李辉派乌烈去联系东部奚,还有一个意图,那就是告诉乌烈,我是你的后盾,如何利用我们汉人的影响力,为勃骨纥部争取利益,看他自己的手腕。
甚至,他都把手下的契丹人二营与一营二连派给了乌烈,到底怎么做,看乌烈自己的。
这也算是李辉拉拢乌烈的一个手段,乌烈不是很笨,虽然格局不是太大,但是当得了酋长的就没有一个蠢人。
甚至李辉都猜得出来,乌烈在自己面前大部分时间都是装傻的。
都是千年的狐狸,玩什么聊斋。
剩下的,就是武器装备的问题了。
从平州武库中,营州军只接受了五副明光铠,十副山文铠,一百副步兵甲,五十副骑兵甲。
至于武器倒是不少,木枪四百杆,漆枪一百杆,横刀角弓长弓若干,弓箭也不少,唯一欠缺的就是弩。
古代中国最出色的就是弩了,盖因为弩的射程远,穿透力足,精度也要比弓强的多,唯一的缺陷就是上弦慢。
但是有些弩,像那伏远弩、车弩等,在集群作战中的作用并不仅仅限于杀伤,最关键的是威慑,类似于近代战争火炮的作用。
明明需要一百步的时候冲锋,但是因为这种弩的存在,不得不在三四百步外就开始冲锋,马的体力消耗是截然不同的。
因此李辉撺掇刘二柱向幽州要求更多的弩与铠甲,就是兵器,也填写了好大的一笔。
这个时候,刘守光的精力在南方,围了稳定北方的局势,不会计较这点损失。
托了冯道的福,由于他此前在幽州期间善于结交,加上刘守光只是习惯性的减了一半的供应,李辉接受到了三十多张床弩与四十多张伏远弩,至于其他的擎张弩与角弓弩也有一百多具。
铠甲这块刘守光比较抠门,大概幽州方便也不是很多,最多只给了三幅明光铠,两百副骑兵甲,一百五十副步兵甲。
刘二柱的军队顿时鸟枪换炮,同样的,平州方面也看到了刘二柱的能力。
剩下的,营州兵并没有继续在卢龙停留,而是押送三千民夫运输三个月的粮草前往榆关。
本来李辉建议要三个月的粮草的,但是平州方便以开春粮草不济为由,说要继续筹措。
潜台词就是你们带着三个月的粮草赶紧滚蛋。
这次前往榆关,李辉还打着收服渝关守将的心思。
因为渝关那边的士兵,是坚定的反抗契丹人的。
不说家家都与契丹人有血海深仇,也差不多多少,几乎每个军户都有家人死在了契丹人手里。
这些人才是最好的兵源,因为他们最清楚如何与契丹人作战。
两天后,刘二柱就带军来到了榆关前。
榆关守将是一位四十多岁的老将,名叫元永年,是个沙陀人,已经镇守榆关二十多年。
镇守二十多年而不得升迁,可以看出来,这人是个没有靠山,且不被上面重视的人。
也可以说,此人不太会领会领导意图,不善于团结同志。
果然,第一次见面,元永年就对他们表现得很冷淡,只是象征性地带他们熟悉了下守关就回了自己的营帐。
刘二柱有些不高兴,李辉却觉得这个元永年十个人才。
从守关将士的态度上可以看出来,这个元永年是个不溜须拍马的人,用韦小宝的话来说,不拍马屁的,肯定都是有本事的人。
于是李辉决定,亲自出马把对方拉到自己的阵营里来。
当天晚上,李辉就亲自找元永年喝酒谈心去了,也不知道当晚他与对方都聊了些什么,只知道第二天早上他从对方帐内出来的时候,元永年拉着他直呼知己。
而且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元永年带着守关的一千多士兵主动开始按照李辉的陆军操典训练,甚至主动找营州兵求教。
李辉也不是小气的人,直接把当初的甲队,现在的一营一连,也就是原来的甲队派了过去。
就这样,整个榆关前都是训练的士兵们,不仅包括营州兵,还有当地的榆关士兵。
东部奚那边的情况如何,李辉还不太清楚,但是平营二州境内的一些高句丽人与渤海人倒是征募了不少的士兵过来。
半个月后,榆关前已经有三千多的汉人军队,加上新组建的雇佣军(高句丽人与渤海人)一千五百多人。
于是原本供应两千人三个月的军粮,顿时就有些不够用了,当打发人去平州要粮的时候,去的人吃了闭门羹,无奈之下,找到了冯道。
此时的冯道还没有后来那么大的名声,他几经周旋,不过才筹措了两千石的军粮,这还不够榆关那边五天的用量。
冯道没办法,只能从周边的州县筹措,甚至把主意都打到了幽州的头上。
即使这样,也不过筹措了不足万石,看起来勉强够用俩月,要是算运粮的民夫与牲口的嚼谷,其实也就能顶20天。
看平州如此油盐不进,李辉一边撺掇刘二柱上书刘守光,一边放话平州的文武官员。
鉴于榆关难守,营州兵会同榆关守兵撤出榆关,等契丹人攻城乏力之后,再来个关门打狗,中心开花。
意思就是劳资不伺候了,你们爱咋玩咋玩,等你们死光了,劳资再带兵来收拾残局。
这句话吓坏了平州的各个文官,但是武将们却不以为然。
燕王殿下要你节制平营二州,就是要你看好北方的,你还真的敢带兵跑了不成?
谁知道刘守光三天后传来指令,同意刘二柱的作战方略,同时还老话重提,只要不过古北口,一切由刘二柱做主。
这一下平州的武将们算是慌了,因为他们得到了榆关那边的确切消息,刘二柱真的带着大队人马离开了榆关,具体去向不得而知,他们猜测应该是往柳城去了。
这时候怎么办?
肯定是要追回来呀。
大家都不是傻瓜,平州能不能守住,就看营州兵了,因为这次契丹人大兵压境,不同于以前的小打小闹。
守城最忌讳的就是只守不攻,但是对付契丹人,骑兵扛不住什么都白搭,平州缺马,全部骑兵加一块,也不过刚刚一千多骑,面对契丹人的万人马队,估计手下的人刚出城,就会降了。
他们还是没有揣摩透刘守光的想法,在刘守光看来,平营二州相对于南边的定赵几州来说,完全就是芝麻与西瓜的区别,他现在的关注点全在南方,只要契丹人不兵临幽州城下,他的方略就不会变。
于是等冯道派人押运粮草的时候,不仅有五百的兵丁护送,还多了三万石的军粮。
甚至,他都把手下的契丹人二营与一营二连派给了乌烈,到底怎么做,看乌烈自己的。
这也算是李辉拉拢乌烈的一个手段,乌烈不是很笨,虽然格局不是太大,但是当得了酋长的就没有一个蠢人。
甚至李辉都猜得出来,乌烈在自己面前大部分时间都是装傻的。
都是千年的狐狸,玩什么聊斋。
剩下的,就是武器装备的问题了。
从平州武库中,营州军只接受了五副明光铠,十副山文铠,一百副步兵甲,五十副骑兵甲。
至于武器倒是不少,木枪四百杆,漆枪一百杆,横刀角弓长弓若干,弓箭也不少,唯一欠缺的就是弩。
古代中国最出色的就是弩了,盖因为弩的射程远,穿透力足,精度也要比弓强的多,唯一的缺陷就是上弦慢。
但是有些弩,像那伏远弩、车弩等,在集群作战中的作用并不仅仅限于杀伤,最关键的是威慑,类似于近代战争火炮的作用。
明明需要一百步的时候冲锋,但是因为这种弩的存在,不得不在三四百步外就开始冲锋,马的体力消耗是截然不同的。
因此李辉撺掇刘二柱向幽州要求更多的弩与铠甲,就是兵器,也填写了好大的一笔。
这个时候,刘守光的精力在南方,围了稳定北方的局势,不会计较这点损失。
托了冯道的福,由于他此前在幽州期间善于结交,加上刘守光只是习惯性的减了一半的供应,李辉接受到了三十多张床弩与四十多张伏远弩,至于其他的擎张弩与角弓弩也有一百多具。
铠甲这块刘守光比较抠门,大概幽州方便也不是很多,最多只给了三幅明光铠,两百副骑兵甲,一百五十副步兵甲。
刘二柱的军队顿时鸟枪换炮,同样的,平州方面也看到了刘二柱的能力。
剩下的,营州兵并没有继续在卢龙停留,而是押送三千民夫运输三个月的粮草前往榆关。
本来李辉建议要三个月的粮草的,但是平州方便以开春粮草不济为由,说要继续筹措。
潜台词就是你们带着三个月的粮草赶紧滚蛋。
这次前往榆关,李辉还打着收服渝关守将的心思。
因为渝关那边的士兵,是坚定的反抗契丹人的。
不说家家都与契丹人有血海深仇,也差不多多少,几乎每个军户都有家人死在了契丹人手里。
这些人才是最好的兵源,因为他们最清楚如何与契丹人作战。
两天后,刘二柱就带军来到了榆关前。
榆关守将是一位四十多岁的老将,名叫元永年,是个沙陀人,已经镇守榆关二十多年。
镇守二十多年而不得升迁,可以看出来,这人是个没有靠山,且不被上面重视的人。
也可以说,此人不太会领会领导意图,不善于团结同志。
果然,第一次见面,元永年就对他们表现得很冷淡,只是象征性地带他们熟悉了下守关就回了自己的营帐。
刘二柱有些不高兴,李辉却觉得这个元永年十个人才。
从守关将士的态度上可以看出来,这个元永年是个不溜须拍马的人,用韦小宝的话来说,不拍马屁的,肯定都是有本事的人。
于是李辉决定,亲自出马把对方拉到自己的阵营里来。
当天晚上,李辉就亲自找元永年喝酒谈心去了,也不知道当晚他与对方都聊了些什么,只知道第二天早上他从对方帐内出来的时候,元永年拉着他直呼知己。
而且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元永年带着守关的一千多士兵主动开始按照李辉的陆军操典训练,甚至主动找营州兵求教。
李辉也不是小气的人,直接把当初的甲队,现在的一营一连,也就是原来的甲队派了过去。
就这样,整个榆关前都是训练的士兵们,不仅包括营州兵,还有当地的榆关士兵。
东部奚那边的情况如何,李辉还不太清楚,但是平营二州境内的一些高句丽人与渤海人倒是征募了不少的士兵过来。
半个月后,榆关前已经有三千多的汉人军队,加上新组建的雇佣军(高句丽人与渤海人)一千五百多人。
于是原本供应两千人三个月的军粮,顿时就有些不够用了,当打发人去平州要粮的时候,去的人吃了闭门羹,无奈之下,找到了冯道。
此时的冯道还没有后来那么大的名声,他几经周旋,不过才筹措了两千石的军粮,这还不够榆关那边五天的用量。
冯道没办法,只能从周边的州县筹措,甚至把主意都打到了幽州的头上。
即使这样,也不过筹措了不足万石,看起来勉强够用俩月,要是算运粮的民夫与牲口的嚼谷,其实也就能顶20天。
看平州如此油盐不进,李辉一边撺掇刘二柱上书刘守光,一边放话平州的文武官员。
鉴于榆关难守,营州兵会同榆关守兵撤出榆关,等契丹人攻城乏力之后,再来个关门打狗,中心开花。
意思就是劳资不伺候了,你们爱咋玩咋玩,等你们死光了,劳资再带兵来收拾残局。
这句话吓坏了平州的各个文官,但是武将们却不以为然。
燕王殿下要你节制平营二州,就是要你看好北方的,你还真的敢带兵跑了不成?
谁知道刘守光三天后传来指令,同意刘二柱的作战方略,同时还老话重提,只要不过古北口,一切由刘二柱做主。
这一下平州的武将们算是慌了,因为他们得到了榆关那边的确切消息,刘二柱真的带着大队人马离开了榆关,具体去向不得而知,他们猜测应该是往柳城去了。
这时候怎么办?
肯定是要追回来呀。
大家都不是傻瓜,平州能不能守住,就看营州兵了,因为这次契丹人大兵压境,不同于以前的小打小闹。
守城最忌讳的就是只守不攻,但是对付契丹人,骑兵扛不住什么都白搭,平州缺马,全部骑兵加一块,也不过刚刚一千多骑,面对契丹人的万人马队,估计手下的人刚出城,就会降了。
他们还是没有揣摩透刘守光的想法,在刘守光看来,平营二州相对于南边的定赵几州来说,完全就是芝麻与西瓜的区别,他现在的关注点全在南方,只要契丹人不兵临幽州城下,他的方略就不会变。
于是等冯道派人押运粮草的时候,不仅有五百的兵丁护送,还多了三万石的军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