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五代
字体: 16 + -

第四十六章 文武分离

    “你就是陈进是吧?”

    陈进抬头一看,发现昨天远远见过的那位年轻军官正坐在案后写着什么,在下跪与不下跪之间,他思虑良久,最后还是拱手作了个揖,“蓟县陈进,参见团练大人。”

    那年轻军官不知道用着一种什么东西在快速地写着什么,头也不抬地说道,“义父跟我说过你,也算是自家人了,你先坐,我马上就好。对了,渴了桌上有茶,喝不惯找小石头要香料。”

    说完就没再搭理他,继续在桌案上奋笔疾书。

    陈进小心地扫了下房间,发现房间颇大,装饰也较为豪华,只是风格有些不伦不类,似乎具有浓厚的草原气息。

    对方莫非不是汉人?

    他心里不由得打了个突,接着就暗自苦笑起来,管他是不是汉人,只要是为汉人着想,那是不是汉人又有何关系?

    大唐皇室还身具胡人血统呢,不照样被汉人们拥戴。

    只是对方如此年轻,势力也没多大,就如此骄奢淫逸,是不是有些忘乎所以了?

    “不好意思,刚才想起点东西,怕忘了就赶紧写了下来。据我义父所说,你似乎对人事管理这块有些经验?”

    人事管理?

    陈进又听说了一个新名词,不过从字面意思他能猜出来这是何意。

    “是的,小人曾经在蓟县府衙干过一段时间,在户曹参军手下负责户籍与赋税等杂务。”

    李辉一听对方竟然是个当官的,就有些不理解了。

    “既然你有官身,怎会流落至此呢?”

    陈进苦笑一声,“大人难道不知道幽州现在是何情况吗?别说是官身了,就是有品级的,被杀被抓的都数不胜数。”

    怪不得刘守光那小子没多久就被打败了,原来幽州的形势都已经如此严峻了?

    李辉摸着下巴寻思着怎样从中赚些好处,忽然发现对方盯着他手里的铅笔好奇不已,反应过来,举着手里的铅笔介绍道,“此乃本官发明的速写笔,主要是为了抄录方便,唔,我毛笔字不太好,以后还要劳烦你。”

    “这样吧,你依然负责户籍与赋税这块,同时兼顾着难民们的安置问题,暂时就担任司户参军,我对这些庶务不会过多干涉,但是大方面你要按照我的想法来。”

    陈进没想到对方竟然上来就安排给他一个如此高的职位,要知道此时的燕郡城并没有文官,也就是说他成了燕郡城此时唯一的一位文官了。

    虽然与他理想的职位有些出入,但是这已经比他预想到的好多了,他急忙跪下,感激地大声道,“多谢大人提拔,进定然不会让大人失望!”

    李辉从案后走出来,扶起对方,“你先别急着高兴,职位只是暂时的,做不做得了还要看成效,另外,我们燕郡不行跪礼,你不是军人,作揖即可。”

    陈进见面前的年轻人似乎颇为和善,似乎是能听得进谏言的,犹豫了下还是说出了心中的想法,“大人年纪轻轻就武功显赫,按理来说享受一点并无大碍,只是燕郡草创,享受之物能少些还是少些得好。”

    李辉愣了下,扫了眼四周,才反应过来对方说的是什么。

    他不由轻笑了几声,这声音落入陈进耳中,不禁有些后悔,他认为他刚才的那番话,应该是惹得对方不快了。

    刚得到官职就翘起了尾巴,果然人不能得意忘形呀!

    “这个你多虑了,这些东西都是缴获而来的,平白放在仓库里招灰,还不如拿出来用,而且这点东西也叫享受?你怕是没见过什么叫享受吧?等以后天下太平了,我的使命也完成了,到时候教你啥才是真正的享受。”

    陈进心下讶然,暗道,这还不叫享受?那你所说的享受岂不是跟皇帝一般了?

    对方姓李,莫非是李唐皇室宗亲?

    他不敢再说什么,生怕惹怒了对方,只是唯唯应下。

    “听说城里参军的人很多,但是我们的粮食暂时不能供养如此多的军队,不知道你有什么办法没有?”

    这是李辉与对方的问对,他想知道对方到底有多少本事。

    陈进自是明白,皱眉思虑良久,说出了两条办法。

    一条是府兵制,也就是唐初无敌天下的重要资本,盖因为现在的燕郡周边人烟稀少,大片的无主荒地,具备施行府兵制的条件。

    只是他刚提出来,就被李辉否决了。

    李辉心里的军队,是打造出一支现代化的纯军事力量,而不是照着古代照搬,更不要近代那种只知道杀人的杀戮机器。

    五代的纷乱,有李唐的制度问题,也有军人不知道为何而战的因素。

    军队不是不能没有思想,而是必须要有正确的思想,太祖为何能依靠小米加步枪打败飞机坦克的鹰酱,就是思想创造的奇迹。

    军人也是人,是人就会有思想,如何灌输给军人们正确的思想,才是现代军队与近代军队的划分界限。

    只有军人们知道了为谁而战,为何而战,才会迸发出极高的战斗热情,爆发的战斗力甚至能用血肉之躯抵挡浩荡的江水。

    但是如何让士兵们明白这点,文化的普及必不可少,于是他就名人收集了各种黑炭,他打算今后每天要求士兵们学会至少一个字。

    当然这些他是不会跟陈进讲的,只是说府兵制不合适,就等待对方的第二条办法。

    陈进的第二条办法颇为老旧——兵屯。

    待李辉听对方解释了何为兵屯时,他忍不住眼睛一亮,这不就是生产建设兵团吗?

    想起后世生产建设兵团的成就,他不禁一喜,看来这古人挺有远见的嘛。

    他认真地打量了陈进一眼,发现对方正期待地望着他,便笑道:“这主意不错,就是军屯了。不过军屯不能由你负责,在我手下办事,文武必须区分开来,而且泾渭分明。你还是主要负责民屯为主,有什么需要的,可以与司务处的钱忠联系,向我报备即可。”

    陈进低头深施一礼,郑重应下,心里则想着,看来以后与那姓钱的打交道的次数不会少了。

    李辉随即又与陈进闲聊了一会儿,摸了摸对方的底,待明白了对方的实际情况之后,放心了不少。

    “好了,陈进啊,接下来民政这块就托付给你了,具体怎么组建,你自己解决,咱们这什么都缺,唯一不缺的就是牲口了,你可以从这方面想想办法。另外,我要求你尽量派人引进难民,不管是哪里的难民,都要,不要怕花钱,不日将有一大笔财富过来。”

    陈进知道这是考察结束了,他应该算是过关了,剩下的就看他办事的能力了。

    “好的,大人,那进就告退了。”

    李辉把对方送到门口,伸手招来小石头,对陈进说道,“这是我的亲卫队队长,让他带着你去办理交接,没人敢阻拦。”

    接着他靠近小石头,低声道,“小石头,你这几天不用待我身边,主要负责领着陈进熟悉下燕郡城,同时不涉及军事的物资,都要转交给陈参军,要是有人有意见,让他来找我,我跟他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