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五代
字体: 16 + -

第九章 护送

    李辉认薛麻子为义父的事情,当天就在丙都传遍了,大家并不觉得稀奇,毕竟薛麻子平日里对李辉如何,大家一直都看在眼里。

    相反,大家都觉得此事本该如此。

    五代时期,认义父这件事很常见,并且从律法与道德两方面讲,义子与真子享受一样的继承权。

    同样的,义子也要对义父尽到应尽的义务。

    李辉倒是没想其他,他之所以认薛麻子为义父,一方面的确有薛麻子对他十分好的一个缘故,他又不是傻子,自是能感觉得到;另一方面,就是希望消减薛麻子的丧子之痛。

    第一个来恭贺薛麻子的,是卢疯子。

    人还没进帐,就能听到他那豪爽的笑声,“老薛,你个老不死总算有儿子了!”

    李辉连忙笑盈盈迎上去,“卢大哥你来了呀,哎呀,还这么破费,这哪好意思。”

    说完不等卢疯子反应,就抢过了对面手里的礼物,不满地说道,“人来了就好,还带啥礼物,太见外了!”

    卢疯子愣了片刻,半响才反应过来李辉的骚操作,紧接着举起他那蒲扇般的巨掌狠狠拍了下李辉的肩膀,“臭小子,俺跟你爹平辈论交,这是故意占俺便宜?”

    李辉疼得龇牙咧嘴,他实在不喜欢这种打招呼的方式,这也是他为何一直躲着卢疯子的原因。

    “别欺负我儿子!你手上多大的劲自个不清楚吗,拍坏了我儿子,我跟你拼命!”

    卢疯子不在乎地说道,“怕啥,又不是女娃儿,拍几下不打紧,不过你的确该让你儿子多锻炼了,看他这小身板,哪像俺们丙都的人!”

    说完,就一屁股坐在了薛麻子边上,嘴里还啧啧称奇,“你个老不死这是把棺材本都拿出来了吧?这么多好菜,这下可以大喝一顿了!”

    “喝个屁!明天要开拔,今晚不准饮酒。”

    帐外粗犷的声音响起,不用看就知道是刘二柱。

    此时的他也喝得有些醉醺醺的了,一步三摇地来到帐篷内,斜眼看了眼薛麻子,“你个老东西收义子也不跟我打个招呼,小李子那是我的御用厨师,你就这么抢了去?”

    卢疯子最怕的就是自家的都头,而且刘二柱还救过他的命,看到他进来急忙扶着他,嘴上还帮着数落薛麻子。

    “刘头儿说的是,他个老东西竟然敢抢您老人家的东西,就该好好挨一顿军棍!”

    刘二柱没好气地推开他,“我还没老到走不动呢,扶什么扶,安心坐你的。”

    说完之后,他就打量起李辉,“同样都是读书人,咋差别会这么大捏?”

    李辉不知道刘二柱发什么疯,他也向来没大没小习惯了,“啥读书人,啥差别大,再说我什么时候说过我是读书人了?我可是富二……算了,说了你们也不懂。”

    刘二柱也没在乎李辉说话的语气,摇头说道,“你最起码也是读过圣贤书的人了,你看人家冯参军,说话有礼有节,让人挑不出丝毫毛病;再看看你,完全就是个棒槌!”

    李辉一听,顿时来了兴趣,他也很好奇冯道在酒宴上是如何表现的,竟然能折服这帮骄兵悍将。

    还没等他开口,门口就又进来一个人,还是那样的一丝不苟,穿戴整整齐齐,与众人那歪歪扭扭的样子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杨英杰抱拳对着坐着的薛麻子恭喜,“英杰恭喜薛大哥收了个好义子。”

    说完又对着刘二柱右拳击胸行了个军礼,“参见都头。”

    大家伙也都习惯了他的做派,也没在意,李辉却是左看右看一番有些不满意了。

    “我说小白脸,你贺喜都不带礼物的吗?这么大的人了,一点规矩都不懂!”

    杨英杰没搭理他,取出腰侧的一把比横刀略长的大刀递给薛麻子,“此刀跟随我也快六年了,乃家父在小子临别前,赠送给小子的,今天是薛大哥的好日子,谨以此刀算作贺礼罢。”

    薛麻子知道此刀十分珍贵,当初他们打契丹,杨英杰遗失了此刀,他就特意单枪匹马回去寻了回来。

    也是此战,成就了杨英杰的名声,让他从一个伍长直接窜到了队正。

    他刚要拒绝,李辉却是已经把刀接了过去,甚至还抽出刀身欣赏了下,嘴里啧啧赞叹着。

    “臭小子,这刀对薛队正极其重要,还不快还给人家!”

    李辉一看这刀就喜欢上了,这可比他的横刀强了许多,“哎呀,老爹,这是人家送的礼物,不收岂不是看不

    起人家,孩儿帮你收下便是。”

    杨英杰在旁幽幽补充,“这是给薛大哥的,又不是给你的。”

    李辉是谁,脸皮可比城墙还厚,“没事,我帮我爹保管,他老人家以后就不用上阵杀敌了,交给我便是。”

    说完,就把腰间的横刀扣解了下来,换上了这把上好的宝刀,丝毫没有违和感,仿佛天经地义一般。

    众人也被他的不要脸打败了,薛麻子摇摇头叹息了一声,似乎颇为后悔收了这么个厚脸皮儿子。

    刘二柱也为薛麻子感到高兴,大手一挥,今晚宰牛一头,全都一起跟着喜庆一番。

    众军士闻言大呼刘头儿英明,欢欢喜喜去宰牛去了。

    这一晚,大家虽然没有喝酒,但是却是饱餐了一顿。

    第二天大一早,乙丙丁三都就集结好了,照例是军师上台上做了番演讲,意思不外是忠心大王,奋勇杀敌,为燕国事业添砖加瓦。

    李辉在下面哈欠连天,敷衍着跟随众人喊了几句口号,好不容易等军使讲完了,众军士才整队出发。

    这次护送,是以刘二柱为主,乙丁两都的都头为辅,真实情况却是刘二柱根本就管不到那两都头上。

    不过大家也都知道,护送不是小事,出了差错,倒霉是大家一起倒霉,因此凡事也都是商量着来。

    护送大军以丙都为前锋,乙都护送着冯道的马车为中军,丁都为后队,朝着赵州行去。

    由于这次护送人数不多,因此并没有专门的辎重兵,埋锅造饭行军扎营都是自己做主。

    李辉这下算是见识到了古代是如何行军的,除了第一天,是辰时出发,后面的几天,都是五更就出发了。

    也就是说,大冬天的,半夜十二点就要埋锅做饭,早上五点就要出发,摸黑走了一个多小时,天才刚有鱼肚白。

    即使如此,每天也不过是行走七八十里,换成公里也就是35公里左右。

    至于为何走这么慢,有很多条件限制的。

    大部分情况下,走到下午两三点,前锋就已经找到扎营的地方了。

    也就是说,部队行军大约七八个小时,就要扎营休息。

    扎营也不是简单扎个帐篷就完事了,还要做鹿角、拒马、望楼等,为的是防止敌人偷袭。

    要是条件允许,还要挖壕沟,不过由于冬天土太硬,加上此去算是去结盟的,因此壕沟也就是做做样子,并没有认真挖。

    扎营地的同时,火头军们已经开始埋锅造饭了,等扎完营地,军士们正好吃饭。

    然后天就差不多黑了,除了留下必备的巡逻之人外,大部分军士就要睡觉了。

    这就是李辉见识到的古代行军,也算是给他上了一课。

    他并没有想要改变行军的想法,毕竟这是古人上千年摸索出来的,肯定要比他这个生瓜蛋子要强。

    像后世的很多知识,根本就运用不过来。

    很简单,后世的道路也好,机动力也罢,后勤补给这些,都是古代做不到的。

    等进入义武军的地盘之后,护卫队的速度就快了起来,也不过就是每天不到50公里。

    主要是王处直听说是幽州来的使者,特意派人护送,并且沿途提供住宿与粮草。

    六天后,李辉一行人终于来到了定州,他们被安排在城外的一处军营中,冯道则是被邀请进城赴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