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的野望
字体: 16 + -

第三十二章 经济合约

    “吕不韦,你到底想做什么?”齐王根本不相信他的诚意,从战事开启,齐国便准备投降,只不过大汉不接受,硬是开始了这场战争。

    如果大汉战败,汉人来乞求和平理所应当,可现在汉军气势如虹,就差直接打到齐国都城,又怎么可能愿意就这样收手?

    “今时不同往日。”吕不韦微笑着望着他,眸子里充满了善意,“如果不是齐国趁大汉内乱之际,出兵夺我城池,杀我百姓,本相从来没想过发动战争。”

    “这场战争的目的就是复仇,不管怎样,朝廷需要给大汉百姓一个交代,而打齐国便是最好的方式。”

    “可趁火打劫的并不止齐国,其他五国或多或少都有所动作。”齐王心有不甘,凭什么祸是大家一起闯的,最后要我一个人承担。

    “当然是因为本相最看好齐国。”吕不韦违心道,总不能直接说是为了杀鸡儆猴,或者齐国人傻钱多,军队实力又弱。

    “吕丞相居然如此高看齐国,可我们比军力不是赵国的对手,国土面积和人口又比不上楚国。”齐王略带惊讶道,“你到底是为何这么看重齐国?”

    “因为齐国与大汉最为互补,我们两国距离甚远,没有领地冲突,齐国人又豪爽大方,对我们大汉来说是最好的朋友。”吕不韦化身成影帝,继续忽悠道:“还有一点,齐王您宽厚仁慈之名令本相神交已久。”

    齐王当然没有那么单纯的相信他的话,但被大汉丞相如此恭维,脸上不免扬起自得的笑容,“既然吕丞相有心和我齐国交朋友,那为什么还要打这场仗?”

    “其一,是为了平民愤,其二,则是如果不这样做,我又怎么可能见到齐王你。”吕不韦脸上带着神秘的笑容,说道。

    齐王好像明白了他的意思,“你之前所说今时不同往日,是指打到这种地步已经可以给大汉百姓交代,所以现在只要我愿意,大汉就愿意退兵?”

    闻言,吕不韦颔首道:“大王是聪明人,现在只要你我二人愿意携手,这场战争立刻便能停止。”

    “不需要齐国的城池?”齐王问道。

    “当然,就连之前占领的齐国领地也可以一并还给齐国,所有大汉军队将全部撤出齐国。”吕不韦说道。

    “不需要割地,那赔款呢?”这下连齐王自己都感觉不自信了,大汉花了这么多财力物力人力,如果不要齐国补偿,岂不是做了赔本买卖。

    “只要齐王愿意接受本相的友谊,割地赔款都不需要。”吕不韦看了他一眼,说道:“齐国和我大汉可以成为永远的朋友,只要日后齐国不对大汉出兵,自然不用担心大汉军队。”

    “吕不韦,你不会是想当汉王吧?”齐王面色古怪,这位大汉丞相应该是有不臣之心,想要获得齐国的支持,否则根本无法解释目前的状况。

    “齐王的脑洞还真大。”吕不韦面色一怔,为了接下来的计划不露出破绽,他哈哈大笑道:“不愧为一国之君,果然瞒不过你。”

    齐王一脸早知如此的表情,说道:“正如吕丞相所言,大汉与我齐国可以成为永远的朋友,既然是朋友,你吕丞相的忙,本王一定会帮的。”

    说完之后,他心里松了一口气,世上最恐惧的事情就是未知,现在已经知道对方的野心,就等于有把柄握在手中。

    “如果齐王愿意同意吕某的和平请求,我希望大汉和齐国可以签订一份盟约。”吕不韦终于露出食肉动物的獠牙,之前所有的铺垫都是为了这一刻。

    “军事同盟?”齐王想了想,说道:“私底下可以,但若是被其他五国知晓,第一个便不会放过齐国,到时候还请大汉出兵相救。”

    虽然不想被其他五国孤立,甚至群起而攻之,但他现在骑虎难下,吕不韦表面上客气,但要是不同意这个建议,只怕对方立刻翻脸不认人。

    “齐王误会了,不是军事同盟,而是两国经济合作。”吕不韦又说道:“其他五国总不至于我们做一些生意便要喊打喊杀吧?”

    “经济合作?”齐王面露不解,但忽然想到吕不韦的出身,这位大汉丞相曾经是一名商人,便再没有疑惑,问道:“还请吕丞相具体说说两国如何合作?”

    在大汉丞相与齐王对话之间,在场的罗家兄妹仿佛变成了背影墙,连一丝一毫声音都不敢发出。

    为了缓解压力,吕不韦对两人笑了笑,口中说道:“最基本的是两国商品互通有无,可以加征关税,但必须保证公平,比如齐国对大汉商人加征百分之五的关税,大汉也会对齐国加征百分之五的关税。”

    “这点不难。”齐王想了想,说道。

    “其次,我希望对两国商人可以一视同仁,不得人为设置障碍,国家力量不能干涉正常的贸易活动。”说完,吕不韦又解释了一下贸易的含义。

    “只要大汉能够做到,我齐国也一定做到。”齐王不假思索道。

    “最后一点,与经济合作没有太大关系,我希望两国成为真正的朋友,允许两国之间自由嫁娶和教育互通。”吕不韦解释道:“齐国人可以去大汉求学任官,汉人也能在齐国求学任职。”

    这一次齐王没有一口答应,因为在这个时代虽然相对自由,本国人在他国做官很是常见,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最重要的就是领土和人口。

    一旦这个口子完全放开,他担心大量齐国人会涌向大汉,最后齐国会变得越来越弱。

    吕不韦自然清楚他在担心什么,“关于求学,我们可以限制人数,比如每年用相同数量的两国学子做交换生。”

    虽然依旧担心,但最后齐王还是勉为其难答应每年互换一百名学子。

    至于自由嫁娶,齐王答应如果两厢情愿不会阻止,但朝廷同样不会鼓励。

    又花了一些时间,两人就细节问题达成一致。

    当吕不韦离开齐国王宫时,身上带着一份盖有齐王印玺的经济合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