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末当球长
字体: 16 + -

第十三章-热闹的学校

    现在的根据地要说哪里最热闹,那就非学校莫属了。

    李明一直都将教育作为发展的重心,在这个时代,强大的军队只能保证一时的胜利,而发达的教育却能保证永久的胜利。

    为此,李明依据根据地的现实情况,制订了不同于后世的教育制度。

    根据地的情况与后世的情况不同,一没有足够的老师,二大部分民众是文盲,再加上李明又不喜后世那种僵化的教育方式,因此自创了一种名为“自由教育”的教育方式。

    这种自由教育,是一种与后世完全不同的教育制度。

    首先,学校内不再把学生按固定的年级和班级进行分配,学生在学校内也不再像后世的学生那样有着固定的年级和班级。

    其次,学生在学校教授的课程中自由选择教学内容进行学习。学校不再规定学生每天必须学习的课程,也不再要求学生什么时候必须进行学习,而是由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时间和需要选择不同的课程进行学习。

    学校内暂时没有后世的互联网,因此选课过程学校会让各位老师至少提前一周安排好将要教学的课程和时间地点,然后学生们则根据自己的情况至少提前三天进行课程的预约,最后在预约的时间内到规定的教室上课。

    如此,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进度等情况选择课程进行学习。

    当然为了避免学生预约了课程却进行逃课,浪费教学资源,学校规定了每个学生每年最多只能逃课三次,若超过则会有相应的惩罚,如此让学生预约课程时增加一分慎重。

    再次,每个人都可以到学校进行学习,不分年龄,不分男女。学校给予每人,每年一定数量的免费课程,数量相当于后世学生一年的授课学时,只有超过这个数量才会需要自已出钱,且金额不大,一般都能负担,而且正常情况下,大部分人免费课程数量都够用。

    最后,则是考试。李明将学校分为小学、中学、大学和太学四类,其中小学、中学、大学和后世类似,太学则相当于后世的研究生、博士阶段。

    小学教学科目较少,之后的中学、大学和太学则逐步增加,学生们可以自由选择四类学校中的课程进行学习。当然为了避免学生乱选课,低级学校未毕业的学生是不能选择去高级学校上课的,而高级学校的学生则可以去低级学校学习。

    在李明的规划中,小学、中学、大学基本人人都可以去学习,属于全民教育,太学则需要一定的要求,属于精英教育。

    小学、中学、大学每年都会定期举行各门课程的合格考试,学生们可以自由报名参加考试,通过考试的将会发放合格证书。

    为了建设学习型社会,鼓励人们活到老、学到老,李明给合格证书设定了有效期,分别为小学15年、中学10年、大学10年、太学30年,并规定同一类课程的有效期先计算高级的,再计算低级的。

    例如某位学生考取了数学的小学和中学证书,则小学证书的有效期将在中学证书失效后再进行计算,且当该学生在中学证书失效后,又在小学证书失效前再次考取中学证书,小学证书的有效期重新恢复,须等到中学证书失效后再重新进行计算。

    在李明的设想里,太学与前面的小学、中学、大学不一样,不是简单的进行合格考试,而是需要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或取得一定的成果。因此,太学的合格证书获取比较困难,不是每一个太学生都能顺利毕业的。

    李明之所以采取自由教育模式,是因为他自己亲身经历过后世的教育方式,整个教育过程就像工业化生产一样,流水线式一批一批的生产,每一个过程将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剔除,最后经过步步筛选留下符合要求的产品。

    像后世这种工业化式的教学方式,完全不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每个人学习的内容都是一样的,导致最后筛选出来的学生们的创新能力的薄弱。同时那些被淘汰的学生也并不都是一无是处,他们中也有很多人才,但就是因为某一方面不符合要求被淘汰了,失去了继续学习,继续发展的机会。

    后世的教学方式并不怎么考虑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情况,但事实上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不同的人学习同一种知识的进度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学的快,有的人学的慢,但要说学的慢的人不如学的快的人那就有点牵强了。在后世,学生们都会每年一个年级的升上去,如此就会导致一些学生前面的知识还没学懂就不得不升级去学习后面的知识,最终导致成绩越来越差,产生厌学的情绪。

    李明很清楚人和工业化产品不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不能按一种标准来衡量所有人,也不能像淘汰不合格工业品一样随意的将一个人淘汰,而是应该给所有人一个机会。

    人类的知识库始终在不停更新与增长,只有不停的学习,才能防止被时代所淘汰。一个停止学习的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会越来越差,性格会越来越固执,所谓的老顽固也大都是因此产生的。

    当然这一切都只是李明的计划,目前根据地建成的也只有小学和中学,且中学基本没几个学生。而这几个学生,都是原来上过私塾的,因此很容易拿到了小学语文合格证书。

    学校里每一门课程都有很多老师在教,且进度均不一样,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的进度学习,如此可以避免一旦跟不上进度就永远跟不上进度的情况出现。

    而这些老师,也同时是学生。目前根据地学校的老师除了少数几人,其他都是学生兼职的。由学习进度快的学生来教导进度慢的学生,同时为了弥补教师数量的不足。同时李明还准备了大量的教学课件和视频,如此学校的教学才勉强得以运转。

    晚饭后,李明心想着暂时没有紧急的事要办,就计算着到学校看看。

    夜里的学校与白日里的景象完全不一样,除了教室里那亮如白昼的灯火,里面的学员也完全不一样。

    白日的学校里主要是一些16岁以下的孩子在学习,夜里则有很多成年人来学校学习。

    现在,根据地里的人,都知道李明喜欢有文化的人,为此还规定了每一个岗位,工人文化水平越高,获得的薪水也越多。这就好比两个工人,同样的级别,干一样的活,具有小学知识合格证书的比没有证书的每月工钱高3两银子,具有中学知识合格证书的再增加5两银子,具有大学知识合格证书的再增加10两银子,具有太学知识合格证书的再增加20两银子,如此极大刺激了根据地众人的学习热情。

    此时,展现在李明眼前的情形是这样的,教室里的学生有老有少,有男有女,人人都认真学习的模样。

    董鸿志作为电力部部长,又兼任教育部副部长,平时都是在学校里办公。这是因为一方面学校图书馆里有大量的电力知识书籍可供他学习,另一方面他还从学校选了10来个学生作为未来电力部的人员进行培养。

    李明来到董鸿志的办公室时,董鸿志正在看课件自学知识。作为教育部副部长,李明给董鸿志单独配了一台放映机。

    “小董,很努力呀!这么晚了还在学习。”

    董鸿志听到声音,就知道是李明来了,于是赶紧站起身来转向李明抱怨道:“校长,你今天终于有空来学校了。你不知道,这一个月,你一直没空来学校,学校所有的事务都由我这个副校长在处理,忙的我都没有一天好好休息过了。”

    看到董鸿志满脸忧郁的表情,李明无奈道:“现在根据地里每个人都很忙,我自已也都很久没有好好休息过了。你说的情况我也知道,但没办法,现在有能力的人不多,许多人都一人多职,这种情况估计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没有办法缓解。”

    “校长,这些我都知道,所以我也只是嘴上说说。现在虽然每一天都很忙,但我一点也不觉得累,因为我知道我们为之奋斗的未来是多么的光明。作为开创者,我只有辛勤努力,才能让光明的未来早日来到这个世界。”董鸿志激情壮志的说道。

    作为一个明人,董鸿志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理解了李明口中“自由与民主的世界”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并为之深深吸引,甘愿付出自已的一生。

    在这个时代,李明一直很孤独,没有多少人能够真正理解李明的理想。董鸿志作为一个能够真正理解李明理想的人,一直很受李明的器重。也因此李明将最为重要的教育交给董鸿志管理,就是知道他的能力,清楚他能够尽心尽责地培养更多志同道合的人。

    随后,李明在董鸿志的陪同下,简单的逛了逛学校。

    在董鸿志的管理下,学校又扩大了许多。现在学校已经建成三幢教学楼了,并且每一幢都能同时容纳1000人进行学习。

    每到夜里,学校里都有将近2000人在学习,这个人数每天都在增长着,并且预计再过1个月,超过2000人是完全肯定的。

    “小董,你将学校管理得这么有声有色,完全出乎了我的预料,没想到学校里已经有许多人快学完小学数学和语文课程了。今天我看到学校的情况后,很满意,将学校交给你,我很放心。”

    简单的逛完学校后,李明对学校的情况很满意。有了这么多即将可用的人才,在今年下雪前将商洛山全部控制住是完全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