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末当球长
字体: 16 + -

第七章 种地

    在李明带着工程组轻壮们建设电台的时候,何立正拿着资料指挥辅助组的妇女们在山谷外种西瓜。

    李明从后世带来的西瓜种子在播种前需要催芽。而何立没想到种个西瓜也有这么多讲究,一个催芽就有很多步骤。先是选种,然后是浸种,最后才是催芽,每一步骤就有一堆要注意的,时间要注意,温度要注意,等等一大堆注意点。

    何立见此情况,觉得靠自已一个人不行,况且自已的爱好是工程建设,而不是种地。于是他从学校里找了两个对种地感兴趣的学生,让他们学习这些资料,自已则先指挥辅助组的妇女们去除草、平地,等两人学完了再来指导种植。

    山谷外的砂石地大概有一千两百亩,因为杂草丛生,一个人两天才能清除一亩地的杂草。何立计算了一下,目前谷外干农活的辅助组妇女不到五十人,因此至少需要一个半月才能清除完一千两百亩砂石地上的杂草。

    对此何立选择一边除草一边播种的方式,将西瓜苗分批播种,如此收获时也可以分批收获,减少收获时的人力压力。

    通讯电台建设结束后,李明就将重心放在了粮食上。现在时间已经到了阳历的4月底,山谷内的冬小麦即将收获。山谷内的冬小麦是在李明买山谷时已经种下的,没有优质的种子和良好的肥料,因此长势并不好,李明估计每亩最多也就200斤,按明代的计算则一石左右。

    现在山谷基地的粮食除了一小部分是在明代购买的,其余大部分是从后世购买的。因此粮食问题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不然以后人多了都从后世购买,不但所需的资金量大,而且还容易让人发现异常。

    李明计划在冬小麦收割后就进行水稻的种植。以前山谷内种不了水稻,是因为中间小河地势低于两边的土地,灌溉极不方便,而现在李明计划采用抽水泵来取水灌溉。

    李明找到了帮何立种西瓜的两个学生。

    这两人是一对亲兄弟,去年家里的土地因为遇到旱灾而颗粒无收,由此无法偿还向镇上地主家借的钱,最后被地主老爷逼的不得不将仅剩的几亩土地拿去抵债。

    因为家里已经拿不出钱财去买粮食,两人的父母只能带着两兄弟逃荒了。路上两人的母亲因为饥饿先倒下了,兄弟两人与父亲则坚持到了商州,最后被李明收留了。对于这痛苦的经历,两兄弟一直对种地的艰难感触良深。自从两人在学校得知,采用科学的种植方法,可以让粮食的产量翻几翻的事情后,就将大量的时间用于学习种植方面的知识。

    “祝奇思、祝奇文,这是水稻种植以及其他新作物的一些知识,你们两个可以好好学习,有什么不懂的来问我。我计划今年将山谷内的100亩平地改种水稻与小麦轮种,200亩坡地改成玉米与小麦轮种,并争取今年亩产4石以上,明年亩产5石以上。我想让你们负责这件事,你两有没有信心做好。”

    对于这两兄弟,李明很看重。他希望他们两以后能在农业种植上有所发展,成为此时空的农业专家。

    “公子,这行吗?我们两个一点经验也没有,怕种不好到时让公子失望。”哥哥祝奇思将自已的顾虑说了出来。

    “不用怕,种不好没关系,这是试验,试验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试验的勇气。我很看好你们,你们只要好好努力,未来一定能做到的。”李明对两人进行安慰,并鼓励两人敢于尝试。

    祝奇思看着李明鼓励的眼神,想起了自已饿死在逃荒路上的母亲,内心的忧虑一扫而空,进一步坚定了自已心中的理想,于是开口道:“多谢公子的信任,这件事就交给我两吧,我两一定会尽自已最大的努力将作物种好。”

    “很好,我很高兴你们能接受这件事。好好努力学习吧!农业种植并不是你们想像的那么简单,只要学好了,未来你们两的成就将不可限量。”

    在两人接受了粮食种植这件事后,李明将两人带到了佃户面前,向佃户们宣布道:“谷内的土地我打算改种其他庄稼了,你们也不用担心收成不好,以后我给你们每个劳力每月二两银子的工钱,并提供你们劳作时的午餐和晚餐,而土地的收成不管好坏全都归我。在此为了安你们的心,这次的小麦我就不收你们田租了。”

    下面的佃户们听了李明的话乱成一团,他们没想到李明会这样安排。这样的安排不是变差了,而是变得太好了,好得让人不敢相信。现在山谷里有十户佃户,平均每户能出三个劳力,如此李明一年要拿出720两的银子,这足够买360石大米了。目前山谷里只有100亩水浇地,200亩坡地,种小麦一年的收成最好也没超过300石,而且小麦的价格比大米低,如此算下来李明一年要赔很多银子,这让佃户们怀疑李明是不是说错了。

    李明看着下面众人的表情知道这些人不敢相信,于是开口道:“你们不用怀疑,这是真的,你们也不用担心我会赔钱,因为我有方法不赔钱。”

    佃户们听了李明的话,知道这是真的,顿时兴奋的不得了,只见领头的一人下跪说道:“多谢公子仁德!”

    其他佃户看到后也跟着下跪说道:“多谢公子仁德!”

    李明看到佃户们下跪的举动很不高兴:“你们都给我起来!”

    “公子,这是我等对您发自内心的尊敬,公子的大恩大德我等没齿难忘!”

    李明发现又是这个领头人在说话。这人名叫王世城,对于这人,李明知道他在佃户中颇有威望,原来的主家都是通过他与其他佃户沟通。但是这人品行不好,仗着能在主家面前说上话,经常占其他佃户便宜。李明在得知他的为人后很是不齿,因此一直没有重用他。现在之所以没有将他赶出山谷,是知道他没做过什么大坏事,于是将他留了下来看看他能否有所长进。

    对于王世城来说,以前仗着与主家的关系,其他佃户找他与主家说事时,他都可以从中收受好处,同时他在帮主家收租时还经常克扣佃户们上交的粮食,但是这一切在李明买下山谷后都没有了。李明没有找他做中间人,而是派人亲自管理佃户。这种情形让杨世城很害怕,因为这样他将再也得不到之前的各种好处了。

    因此,今日王世城表现得很积极,他希望他的行为能讨得李明的欢心,并重新让他做佃户们的领头人。

    李明看到了王世城的表现,很是失望,知道这人没救了,因此训斥道:“我没有让你说话,我是让你们站起来,你们再不站起来我就收回我之前的安排。”

    佃户们一听李明的话,赶紧站了起来,他们可不想因为这件事失去即将到手的利益。

    王世城看到这样的场景,心里一阵很是失落,他知道他再也得不到主家的信任了。

    李明看佃户们都站了起来,心里的不快暂时压了下去,然后开口说道:“很好,你们都站起来了,从今往后我不想再看到你们动不动就下跪的举动!”

    李明没有说太多,因为他清楚这种情形不是几句话就能改变的。

    接着李明指了指祝奇思、祝奇文,然后说道:“他们两个以后将指导你们在山谷种植庄稼,你们不要因为他们年纪小就瞧不起他们,他们的能力比你们强多了。在此我先把丑话说在前面,如果因为你们不听两人的指导,私自乱来,轻则扣你们的工钱,重则赶出山谷。相反若是你们认真按他们的指导种植庄稼,并获得丰收,我会给予你们额外的奖励。你们都听道了吗?”

    “听道了,我等谨记公子的话。”

    佃户们刚开始还觉得,李明让两个小孩来指导种地是不是太瞧不起他们,没想到后面的话还严厉要求他们必须按两个小孩的指导来种地。如此他们不敢不正视两个小孩了,不然以后扣了银子可没处说理。

    “很好,下面让祝家兄弟给大伙讲讲话。”说完李明让祝家兄弟站到前面讲话。

    祝奇思和祝奇文两人对视了一下,然后祝奇思先开口说道:“我就是祝奇思,旁边的是我弟弟祝奇文,公子让我两在山谷试验新式庄稼和种植技术,就是希望能让粮食产量得到提高,让世上再也没有饥饿。我两佩服公子的德行,愿意亲自去试验。在此我也希望大伙能够认真配合我两,认真按要求试验。当然我两知道大伙都是种了几十年庄稼的人,经验一定很丰富,因此我两以后也会多听大伙的意见,大伙有什么话都可以直接跟我两说,不用顾及。”

    “我是祝奇文,这次我们在山谷试验种植技术不是简单的种庄稼。我知道在大伙以前的观念中,种庄稼就是农活,是下等人干的。但是,今天我要告诉你们,这种观念是错误的,种庄稼是一门学问,这种学问并不比四书五经低下。我知道大伙现在肯定不明白,但未来大伙一定会明白我说的这些。以后我们不光要种庄稼,还要把经验进行总结,变成知识,同时还要学习各种知识,将种庄稼变成一门真正的学问。”

    佃户们听了祝氏兄弟的话,特别是弟弟祝奇文的话,感觉十分惊奇。他们没想到种地这种下等人干的活,在祝氏兄弟两人口中变成了救世救民的上等活,变成了跟四书五经一样的学问,顿时安静的人群嘈杂了起来。

    李明看着祝氏兄弟的表现很满意,不妄自己之前花时间对两人的教育。佃户们的表现也没出乎李明的想法,这些人的观念想要有一点变化都很困难,更不用说完全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