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到西晋初
字体: 16 + -

第二十八章 古代版流水线

    自从挖到了赭石与石墨后,大家就如同打了一剂兴奋剂,每天疯狂挖掘。

    仅仅几天功夫,洞内的资源便悉数开采出来,经过合计,光是赭石就挖了二十钧,而石墨更是挖出了上百钧。(1钧=30斤)

    如今,打造铠甲的原材料有了,当务之急便是利用石墨燃烧的高温,将赭石内的铁提炼出来,然后制造盔甲。

    刘楚数着日子,距离交贡还有十天,按照自己的设想,十天时间应该是刚好差不多了,只是为了确保不出现意外,速度必须的还往上提一提。

    “要怎样才能把速度加快?”

    蹲坐在铁石山山顶上,刘楚托着下巴,嘴里叼着一根狗尾草,不禁思索开来。

    想着想着,刘楚的思绪便回到了后世的时候。在后世,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进行社会化工业大生产,普遍采用的是流水线生产方式。

    这种生产方式的好处便是可以充分利用每个人的劳动力,而且分工明确,每个人都有自己固定的工作,可以保证生产有条不紊地进行。

    “对啊,可以搞一条流水线出来,那样效率还不是蹭蹭蹭的往上涨!”

    想到这里,刘楚笑逐颜开,“呸”的一声,把狗尾草吐出来,然后就向着山下走去。

    “流水线是什么?”

    赵照此时在跪坐在书案前看书,听闻刘楚过来和自己说流水线生产,不禁疑惑道。

    书案旁的刘楚耐心地把自己的想法徐徐道来:“屯长,现在还有十天时间,十天后就要交贡,我估摸着十天内制造四十副精铁铠甲应该还是可以的,只是我怕万一出差错,便没有回旋的余地,所以我提出了流水线这种生产方式。”

    刘楚知道赵照听不懂,便拿起书案上的毛笔,在白纸上随意画了一条曲线,指着那条曲线的尽头道:“屯长,你看这条曲线,假如在这末端是我们需要制造的精铁铠甲,那么这条线便是其过程。

    接着,刘楚把手指头移到曲线的另一端,注明道:“而曲线的这一端则是我们现在已有的原料,包括赫石与石墨。我们需要在十天内将原料制造成铠甲,则需要大家共同劳动,经过数道复杂的工序才能完成。

    可我观察过了,我们屯虽然有一百人,但大部分士兵都不懂制造铠甲,只有少部分人因为从军前多多少少接触过,才懂得一点,但技艺都不熟稔,更谈不上精通,唯有吴鑫和其他几个人,掌握制造精铁铠甲的技术。

    这样一来,真正能参与制造铠甲的人少之又少,所以我提议,懂得制造铠甲的人就只负责制作铠甲,无需去做其他事。

    而那些不懂得制造铠甲的人便负责熔炼赭石,而若是将熔炼赭石也不懂的人则可以负责生火与拉风箱,这样一来,大家只需要专心做自己的事,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大家的能力。”

    赵照听完,拍案叫绝:“这主意好啊!本来我还为这事发愁,害怕因为有技艺的士卒不多,怕万一完成不了。

    如今按你所讲,那我们的速度一定可以大大提高,那四十副盔甲都不用十天,或许五天就能完成了!刘楚,你小子怎么这么多鬼点子?”

    “哈哈,我也只是突发奇想。”

    刘楚谦虚一阵,两人便聚在一起谈论起来,先是在将关于制造盔甲方面的事,不过说着说着,便扯了老远,竟讲到了吴远。

    刘楚顺便就问起了赵照,前些日子在军贡阁中,为何对于吴远的一再忍让。

    经过这么天的相处,刘楚认为赵照绝非胆小惧事之辈,可在军贡阁的时候,吴远的确是对吴远的嚣张气焰一再忍让。

    赵照咬牙道:“那孙子,我倒也并非惧怕他,只是他父亲吴宁可是百工部的一位曲长。虽说和我们步兵部不相关,但也算是我们的长官,而且据说吴宁此人乃心狠手辣之徒,得罪了他,我怕我们屯以后生活将更为艰苦,所以才一再退让。”

    刘楚领悟过来,心中叹息,没想到在古代,不但朝堂之中有官官相护的陋习,在这小小的军营中也有这种现象,难怪当初那总管和自己说,在军营中有很多不得已的事,要自己约会忍受。

    不过刘楚也没有去多想,毕竟自己现在只需要操心半年后的军武比试,至于这种黑暗的现象,只要不在自己身上发生,也就没必要去多想。

    次日,赵照开始执行刘楚的计划,虽说开始大家都不明就里,但经过赵照的一再解释,大家似乎也领略了过来,而且似乎都觉得这东西挺有新意的。

    于是,古代版的流水线就这样诞生了,经过粗略的统计,刘楚发现,屯内的一百人,有八十人不会制造铠甲的工序,八十人中又有五十人不会熔炼赭石,而这五十人中,有三十人都是有点力量的汉子,剩余二十人身上则似乎没有任何看的上的卖点。

    赵照道:“这二十人都是曾经参加过战争的人,有的因为年岁已高,有的因为在战争中受伤,他们如今都没有劳作的能力,但是朝廷规定,这种人如果没有子孙扶养,则屯人必须照料好他们,所以大家都和我们一起生活。”

    “嗯,那剩余二十人就负责大家的伙食吧!”刘楚道。

    “行。”

    赵照同意。

    接下来,大家便各司其职,先是将铁石置于熔炼炉,将铁与其他杂质分离,随后使其硬化,再进行淬火,回火,退火,使其具有一定硬度后,便进行打造,使其成型,然后等会制作盔甲的人,便负责制作盔甲。

    这样一套完整的工序,就这样诞生了,大家也没闲着,明确分工后,就立刻干了起来。

    仅仅过了三天,吴鑫便告知刘楚与赵照,二十副铠甲已经制作完成。

    赵照捧起一副精铁铠甲,异常兴奋,“好东西啊,这是好东西啊!吴鑫你小子可以啊。”

    吴鑫被这么一夸,也是骄傲起来,竖着大拇指指着自己道:“当然,想我吴鑫以前也是洛阳城有名的铁匠,我的技艺可不比百工部那些人差。”

    刘楚在一侧也被吴鑫制造的精铁铠甲所吸引,这种铠甲制式应该是两裆铠,肩部有两条带子连接胸前和背后两大片,腰部束带,胸前呈鱼鳞状,由众多的铁札衔接而成,每两片铁札之间都是一节手指的距离,不多也不少,非常紧密齐整,可见其做工之精细。

    “没想到啊,吴鑫你有这般技术!”刘楚赞叹道:“这么精湛的技术,恐怕连公输班都得佩服你了。”

    吴鑫这倒是不敢当,道:“那还是差远了,公输班可是一个可望不可及的人物,我可不能和他老人家相提并论。”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