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代圣师
字体: 16 + -

第五十八章 司马策

    “哦?”司马白惊讶道:“那会是何人的推断?”

    司马白知道自己近来才投张平,自然是有许多不明白的地方,而薛松跟随张平多年,对于南阳的情况是一清二楚,倒也不在意自己对此不了解。

    原本司马白为弘农司马家之人,司马家与南阳张家多有交往,张平与司马白自小就相识,甚至后来还一起去洛阳为郎官,不过后来张平回南阳继承侯爵,而司马白回弘农老家耕读,张平也知道司马白之才,自然是多次相邀,然而司马白觉得局势不明,继续在家读书。

    直到黄眉道人进京,并且买国师之官,取得皇帝信任,司马白知道天下必然要因此而乱,于是斟酌再三,最后来到南阳投张平,张平对他也是极为信任,将他与薛松视为最为信任的谋士了。

    薛松笑道:“司马郎君可知武当周大才子否?”

    “周云?”一说到周大才子,司马白又岂会不知道?且不说他的一首《水调歌头》已传至弘农士林,许多人争相模仿,却又无人可超越周云,单说他来到南阳郡之后,看到的那水车被称之为周子水车,又有沤肥之法,近来又是听闻周云弄出了二季稻来,最重要的还是周云早就预见到了道人要反,通过李向之口,传入张平之耳,可见其才学之博。

    只不过,方才他只是想到李向,却并未将之与周云联系起来,所以才没想到这一出。

    而薛松对于周云的了解多是纸面与传闻,但对于李向却是交往过的,所以他肯定这不是李向的推断,既然不是李向的推断,那整个武当县,恐怕也只有周云才有这等眼光与大局观。

    薛松说道:“李向已在文中写明,替周云求官,显然是想要让周云助他守武当县,既然李向如此依靠周云,可见此提议应该是周云所提出!”

    司马白点点头,说道:“若是如此,君侯可令周云为武当县丞,协助李向,征召民役,抓紧操练,抵挡汉中来兵。正如李向所说,汉中张林虽然会响应天道军出兵南阳,但其人早已在谋划后路,必然以固守汉中为主,出兵不多,若是早作准备,以武当县之民役,守之不难!”

    张平点点头,说道:“那便将爵与加官之事一同进行,即刻送往武当县!”

    事实上,在李向的文书未到之前,张平已与薛松和司马白三人讨论过此事,只是同时四面受敌,难免让张平感觉到有些压力,毕竟他是以一郡三万之兵,对抗来自四方的数十万反军,虽然有民兵相助,却也是压力巨大。

    如今武当县无须派兵驻守,光凭民兵便能将问题解决了,张平自然是乐意见到,而其他方向也自然会轻松许多。

    司马白说道:“另外,关中如今大乱,君侯可遣人去策反武关守军,武关守军必然投君侯,一旦武关在手,北方无忧!”

    张平点点头,心中已有人选,又问道:“那南郡与颖川,如何处置?”

    司马白说道:“颖川能人众多,有颖川书院的学子相助,正如李向所言,天道军必败,而南郡所面临的自然是天道军溃兵,只须派兵三千助其守城,此路无忧!”

    张平又点头微笑,此刻他的整个人都轻松了许多,因为之前的压力,在司马白的一番解说安排之下,竟然如此轻松化解,倒是让他感觉到一片明朗,又问道:“那南郡如何解决?南郡太守成封向我求救,救还是不救?”

    司马白说道:“南郡之事,其实不在于救不救成封,而在于君侯想不想要南郡!”

    听到这话,张平怔了一下,随后突然眼睛一亮,问道:“为何如此说?”

    司马白与薛松相对一笑,然后司马白说道:“若是君侯想要南郡,此刻正是最好的时机!南郡为荆州最富庶的郡,不但产粮颇多,而且其位置极为重要,若是君侯拿下南郡,东可取江夏,西可进益州,南亦可将长沙、武陵纳入囊中,之后再取零陵、桂阳,荆、益为君侯所有,此乃君侯之根本!随后可东下扬州,北进中原,西取关中、凉州,进可成帝王之事,退亦可划江而治……”

    随着司马白解说,登时一副大好愿景便出现在张平的脑海之中,令张平既是激动,又是期待,试问,谁又不想要这大好江山?

    不过,随后张平突然冷静下来,不由得暗暗苦笑,这司马白倒是好大的想法,这不是根本就不是问自己想不想要南郡,而是诱惑自己取南郡啊!不过,张平的确是心动了,于是问道:“那如何处置?”

    司马白说道:“既然成封请求援军,那么君侯只管答应下来便是,只是要求其提供粮草,然后派重兵前往南郡,收复南郡失地,并且广施恩德,收买南郡官吏,然后可收纳天道军降兵,养之为重,借故驻守,久而久之,南郡之人必然不知有成封,而知有君侯……”

    听到这话,张平看了一眼薛松,似乎想问他还有没有什么补充,薛松微微点头,显然是同意司马白的想法,而且薛松也知道,司马白虽然为君侯发下,但是终究是初来乍到,君侯最信任的还是自己,只不过,司马白潜伏多年,如今一朝出山,必然是雄心壮志,所以在司马白说话之时,薛松只言不语,任其发挥。

    “好!”张平说道,“我即刻给成封回复,若是他答应粮草要求,便立刻发兵南郡!”

    ……

    襄阳。

    成封依旧吃得香,喝得足,睡得饱,玩得开怀,日御数女,仿佛根本就不知道南边正有反军杀过来,更不知道他如今危在旦夕。

    有人曾劝他赶紧发兵平乱,成封则笑道:“不必惊慌,我已向张侯借兵平叛,张侯兵至之时,自然能将叛军招灭!”

    如今,成封集所有兵马于襄阳,固守不出,生怕是兵败了,自己也没命了,反正有如此重兵守城,料想叛军无法攻破此城,而且他自作聪明地觉得,借他人之兵来平叛,自己真的是太睿智了,至于粮草什么的,他也没有太过在意,直接答应了。

    “不可啊!”有忠于成家的人大叫道,“平定南郡之乱,只须发兵即可,无须借兵啊,况且那张平狼子野心,到时候只恐怕请兵容易送兵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