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代圣师
字体: 16 + -

第十七章 戏精们

    周云也没想到,李文华回县城之后,居然在黄昏的时候又来到了丁里,跟着过来的还有县尊李向以及一干县内的官吏。

    从里正丁叔到所有里民,齐齐跪倒了一地,也不知道该说啥好,就知道见到了县太爷要跪的,要知道,他们平时能见到的官就只有丁叔这么一个里正,连亭长都很少见,更不用说县太爷了,据说县太爷身边随便一个官都比里正大好几个级别。

    倒是周云没有那习惯,也没谁在意这个,毕竟周云是读书人嘛。

    “周兄,快,快带我爹去看魏公手书!”李文华当即说道。

    周云猜测到这一点,却没想到最终事实还真是因为魏老头的事情而来的,便带着李向等人一起进了住处。

    住处的一大堆简书被翻了出来,李向等人纷纷打开来看。

    “是真迹,是真迹!”一个官员激动地说道,“真的是魏公亲笔所书!”

    其他的官员也是一个个激动得不行,就连李向也是颇为激动。

    周云这才意识到,这个魏老头,恐怕不止是司徒那般简单,应该是在文化界也是了不起的人物,因为如果仅是司徒,总有人走茶凉的时候,但是文化界名人就不一样了,可以说就算是死了,也一样非常显赫,甚至有些人正是因为死了才更加显赫。

    这时候,有人推断出来:“魏公晚年不知所踪,想必就是在此结庐隐居!”

    “可恨我们在此为官多年,居然不知道有如此大贤在此隐居啊!”

    “不能侍奉魏公左右,听从他的教诲,真乃平生大憾啊!”

    ……

    看着这些官员一个个锤胸哀叹,周云也是无语,这些当官的一个个果然是戏精,估计他们没有几个是想要用心求学的,所求无非名利二字罢了。

    丁叔虽然见过比县令还要大的官,但是也从来都没有交往过,更不可能像今日一般,由他来招待,他也有些担忧担待不好,拉过周云来,问他怎么办。

    周云说道:“没什么,他们因为魏老头来的,不敢在这里造次的!”

    丁叔说道:“我原本以为魏老头有些来头,却没想到居然来头这么大,对了,那个司徒究竟是什么官啊?”

    周云说道:“大约跟宰相差不多!”

    “我的妈呀,那不是说,除了皇帝,就他的官最大?”丁叔也吓了一跳。

    周云笑道:“关键还不是司徒这个位置,而是他在文人当中名气太大了,这些人估计是来蹭名气的!”

    “嘘——小心点,别让他们听到!”丁叔小心翼翼地看了那些当官的一眼,“那接下来怎么办?”

    周云笑道:“接下来嘛,嘿嘿,咱们就让他们参观参观魏公执教的地方,明天可以带他们去魏公的墓地扫一扫……你按我说的去做……”

    丁叔听了周云的计划之后,也是有些担忧地问道:“这样能成么?”

    周云说道:“放心吧,绝对没问题!”

    丁叔这才点点头,然后按周云所说的去布置了。

    周云暗叹一声,丁叔虽然算是丁里最有见识的了,但他毕竟也只是一个里长,而且还是这个时代的人,对于官员的畏惧,似乎已经到了骨子里头了。

    可是,周云不一样,他来自那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虽然说官员仍然有着很高的地位,但绝对不是像现在这般能随意决定人的生死,周云对于官员也不是那般畏惧,甚至对于这时代的官员,还有着一些小小的轻视。

    毕竟受时代限制,这里的官员在周云的感觉上,就像是一个个土狍子似的,只能欺负一下无知小民罢了,对于周云来看,这实在是上不得台面。

    当然,周云也不会有意惹怒对方,让对方下不了台,那样就跟找死没什么区别了,不过倒是可以利用某些方法来让他们来“献爱心”,或者说是“拍马屁”。

    丁叔去布置之后,周云又来到李向等人的面前,等那些官吏一个个演完悲情戏之后,这才停止对魏老头的追悼,周云又带着他们参观了魏老头的故居,引得一帮子戏精又称魏公乃是清贫典范,值得他们学习。

    而周云与李文华耳语几句,李文华点点头。

    等到丁叔再过来之时,周云这才说道:“魏公自然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典范,不仅是他在生活上的清贫俭朴,更是体现在他在教育上的先行,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魏公不在意自身的身份如何尊贵,更不在意自己年事已高,在此偏僻之所,竟然也发光发热,将一帮孩子教育成人,正所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可谓是魏公的真实写照啊!”

    “好!好!好!”李文华此刻倒是做起了最好的捧哏来,不由得叫了起来,“好一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好一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前者道出了魏公的伟大理想,后者深刻地体现了魏公的完美一生,魏公为人值得称道,周兄这两句亦是大善啊!”

    众人听到这话,也是点头称赞,李向笑道:“可能诸位都不识得眼前这位青年才俊吧?呵呵,不过就算诸位不认得他,也应该是知道《怨情》和《水调歌头》两首诗词吧?”

    听到这话,几乎所有人都是眼前一亮,似乎都反应过来。

    “莫非这位便是那位周大才子?”

    李向哈哈笑道:“正是周云本人!也是如今魏公故居如今的居住者!”

    于是,众人立刻表示自己对周云的久仰,以及对于这两首诗词的喜爱。

    周云虽然口中说着谦虚的话,但是表面却极为淡然。

    李文华笑道:“周兄可能还不知道吧,如今这两首诗词不但在武当县传开了,而且还传到了宛城,亦是广为传诵,如今恐怕整个南阳郡都是对这两首诗词耳熟能详了,而周兄您的大名,说出去连小儿都清楚了吧!”

    周云对此也并不怀疑,因为他知道这个时代传递信息的速度虽然慢,但并不代表在妓院发生的事情也会传播得很慢,要知道去妓院的人,很多是有文化的人。当然,李文华也说得太夸张了点,要知道这时代的识字率恐怕是不足百分之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