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一宋
字体: 16 + -

第二十八章 中秋佳节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

    转眼间,时间来到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是赵秋霖即将在南宋度过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这天太学放假,而且还是连着放三天。

    所以赵秋霖在吃过早饭后,就兴致勃勃的和赵家下人一起外出采购。

    他们先是来到菜市,买了活蹦乱跳的鸡鸭鱼,和新鲜羊肉还有蔬菜以后,又来到邻街卖装饰物的地方,买了不少物品,准备用以装扮家中那座楼阁。

    今晚他们一家子,不分主仆,吃过晚饭后,要一起登楼赏月,所以要结饰楼台。

    等到将今天需要用到的物品,都采购完以后。他们才从原路返还到回家中。

    小福先是把买来的鱼放到水池中,这是一条生命力顽强的鱼,从鱼贩子那里买回来到现在,已经有将近一个时辰了,放入水中后,还能翩翩然的。

    鱼放好后,小福又把鸡鸭赶到了一处小木屋里,这些小动物都是要等到下午的时候,再来对它们动手。

    这是临安城大户人家准备过中秋节时的景象。

    至于那“小康之家”,到了晚上也能登上小小的月台,并安排了家宴,集聚子女,以度这中秋佳节。

    还有些虽然是居住在“穷街陋巷”的贫困者,在这一天也是当衣换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一年一次的良辰美景。

    所以说,每个阶层都有自己度过节日的方式,也都有自己的活法。

    至于处在封建王朝最顶端的皇族,则是另一番景象。

    比如临安城皇宫内,太监和宫女早早的就已经起来干活。

    除了对“大内”进行必要的装饰,和准备晚宴以外,他们还要为今晚皇帝进行“祭月”仪式时,需要用到的器物和供品等做好准备。

    祭月源自于古时候,人们对月亮的崇拜。

    等到了天上的月被“神化”以后,就有了“月神”这个称呼,而皇家则称月神为夜明之神。

    北宋时,笃信道教的宋徽宗,又喜欢随道教的叫法,称月神为“太阴星君。”

    “祭月礼”在每年的“秋分”进行,今年秋分正好与中秋节是同一天,所以皇帝在参加祭月仪式,读完文臣写好的祭文以后,还需赶去安排好的宴席中赴宴。

    在这规模较大的宫中饮宴里,除了皇亲国戚以外,还有朝廷重臣,都会陪着皇帝一起饮酒赏月。

    另外还有“教乐坊”的艺人,在旁演奏宫廷音乐以活跃气氛。直到深夜以后,宴饮才会结束,音乐也随之停止......

    眼看日头渐渐西斜,明月升起,节日的气氛也愈发的浓郁了起来。

    此刻,扬子街的赵家,赵佑元和赵秋霖再加上管家他们四人,正其乐融融地围坐在一起吃饭。

    赵佑元他们对桌面上,一道赵秋霖所做的菜赞不绝口。

    如果说赵秋霖是“穿越者”的话,那白斩鸡这道菜,则是“穿越菜”了。

    这道菜赵秋霖在还没穿越以前特别爱吃,所以对它的做法也是了然于胸。

    具体做法就是,先将杀死的鸡去毛洗干净,然后准备一锅水,放入葱姜蒜和米酒。

    等水烧开以后,将鸡身放入水中浸烫,然后又马上提起,这样反复四五次后,再将整只鸡放入锅中,然后盖上锅盖。

    等煮了差不多半炷香的时间后,再把鸡从锅内捞出,放在早已准备好的冰块里面,这冰块还是赵秋霖在地窖中找出来的,不得不说赵佑元也是个懂生活的人。

    把鸡给浸凉以后,再拿出来控干水分,这样能使鸡皮脆嫩,鸡就鲜美多汁了。

    再搭配上熬制好的蘸料,真是人人爱吃,老少皆宜。

    在这只白斩鸡被吃得“干干净净”的同时,大家心里也都产生了一个疑问。那就是,为什么以前从不下厨的赵秋霖,在今天却能作出如此好吃的美味?

    作为资深厨娘的春娘先开口问道:“公子,你是怎么做出如此好吃的鸡肉来?这种口感的鸡肉我还是第一次吃。”

    赵秋霖笑道:“春娘,我这也是前几天偷偷从同学那里学来的,据他说,这是一本书上记载的做法。”

    “噢!”春娘问:“竟还有此等好的书吗?”

    一旁的赵佑元接话道:“确实是有专门记载饮食烹饪之法的书籍,如南北朝时的《时珍录》等,但这道菜,我还是第一次吃过,即使以前在朝的时候,在宫廷中,我也没吃过做法如此好吃的鸡。”

    “既然大家喜欢吃的话,以后我再做给大家吃。”赵秋霖开心道。

    “公子不如将这制作之法教与我,这样就不用劳烦公子动手了。”春娘在旁说。

    “你刚才不是在厨房中看了公子是如何制作的吗?”管家方正插话进来。

    春娘嗔怪道:“你懂什么呀,这做菜岂是看一遍就能学会的,就算记住了流程,但真要做起来,还是会有细微的差别的,这其中的道理只有真正做菜的人才懂。”

    方正被她这么一说,反而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只是举起酒杯喝酒。

    赵秋霖看老实的方正在那默默无言,于是出来打圆场道:“这个容易,改天我就教春娘。方叔也一起来学,省得被人说不懂做菜!”

    此言一出,大家都笑了……

    等吃完饭后,大家又都上楼去赏月了。

    赵秋霖可以肯定,这月亮是他二十多年来,见过最圆最亮的。

    他把这归结为,是古代空气和环境比现代好的原因,所以月亮才这么好看。

    正当大家都在楼上开心的聊天,和赏月的时候,小福却看到了有三个人走进了庭院。

    “公子!你的同学来找你了。”他喊道。

    赵秋霖低头看向庭院,果然,在这“月色如银”的庭院之中,出现了三个他熟悉的身影。

    于是他和大家打了个招呼以后,就下楼了。

    “子仁、云飞、磊磊你们来了!”知道于磊的名字以后,赵秋霖也就不称他为“蕾蕾”了。

    “对!”杨云飞笑道:“如此良辰美景,你怎舍得一直待在家中?”

    赵秋霖道:“刚吃完饭不久,正陪我爹他们赏月呢。”

    “如此说来,是我们打扰了。”曹子仁作了个揖道。

    赵秋霖知道他说的这是玩笑话:“你们怎么出来得这么早?”

    “因为我们陪不了老爹呀!”杨云飞说。

    曹子仁的父亲和杨云飞的父亲今晚都在宫中,而于磊的家人则在平江府。

    “我们准备去哪玩?”赵秋霖问。

    “是云飞最先闹着要出来的,我们听他的就是。”曹子仁道

    。

    “哈哈!”杨云飞说:“我本来是打算带磊磊去看那年轻女子的,既然你们要听我的,那大家就一起去吧。”

    他这么一说,于磊的脸倒是红了起来,在这明亮的月色里,看得很清晰。

    赵秋霖不知道他这话是什么意思,只是以为他在开玩笑。

    等大家来到西湖以后,才发现还真是去看美女的。

    原来,在那西湖之中,此时已汇聚了众多的男男女女,很多平时足不出户的年轻姑娘,此时也都出来赏月观景。

    而这些女子手中,大多都拿有被称为“一点红”的羊皮小水灯,她们将这一点红放置于湖面上。

    等那一盏盏水灯浮满水面以后,真是灿如繁星,引来无数人驻足观看。

    赵秋霖他们四人自然也是不甘寂寞,在一旁的小商贩那里买来这种灯,也凑热闹的来到湖边,将它们放置于湖面。

    赵秋霖看着眼前无数盏漂浮于水上的水灯,又再看放灯的年轻男女,真是不胜感慨!

    杨云飞就在他旁边站着,看到他正对着眼前的景象入神,于是拿胳膊撞了撞他道:“嘿!是不是看到中意的了?”

    赵秋霖被他这么一打扰,也就回过神来了。

    他刚才的思绪已经飘到了千年以后的“二十一世纪”,这是杨云飞不可能会知道的。

    赵秋霖笑了笑说:“哪有这么容易就中意上了?”

    “你看那边那个怎么样?”杨云飞偷偷用手指了指,离他们有十几步远的一个女子道。

    赵秋霖顺着那个方向看过去,对方一身绿衣,十六七岁的年龄,显得很是活泼。

    “太稚嫩了,”赵秋霖在心里道。

    其实他的审美会更偏向于“御姐风”一点,这种未满十八岁的女子,真是不适合他。

    “你觉得喜欢吗?”赵秋霖反问他。

    杨云飞耸起肩摇了摇头道:“不,她太年幼了。”

    “哟呵!”赵秋霖心想,想不到他也和我一样,喜欢“成熟”一点的。

    “不过有一个人倒是和她很合适。”

    “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