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毅
字体: 16 + -

第一百零一章 刘皇叔

    幼指桑树作华盖,少怀壮志展俊才,

    蛟龙岂是池中物,今朝腾飞九天来。

    雄心勃勃的刘玄德,身披黄金锁子甲,系着一领玄黄色战袍,腰悬双股剑,左有关羽,右有张飞,三个人骑在马上,表情淡然,看着对面交头接耳的军阵。

    张济、樊稠二人对视了一眼,也不敢轻举妄动。本来听说长安发生了变动,两人赶紧点起麾下近两万人马,从弘农出发,准备赶往长安,结果半路上正遇刘备,并且也知道了李傕、郭汜已经被杀的消息,事情变化的如此之快,让他们猝不及防。不过看刘备这架势也不像是要厮杀,他把大军驻扎在后面,只带了两个人就来到了阵前。

    刘备觉得气势已经处于上风了,打马上前两步,高声道:“二位将军,岂不闻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李傕、郭汜意图谋反,已经伏诛!刘备对二位早有了解,虽然同属西凉军,但是平日里并没有和叛贼同流合污。如今何不早点归附,一来给麾下兄弟洗脱叛党的罪名,二来也不失封侯拜将之位啊!”

    樊稠对着张济小声说道:“李傕、郭汜尚且败了,你我二人势单力薄,岂是对手?不如早降!”

    张济回头看了一眼,手下兵卒都开始窃窃私语了,便也说道:“我看这刘玄德一副英雄的模样,仅仅带着两个人就敢到我军阵前,想来也是很有诚意,不如投降!”

    二人抛了兵器,翻身下马,上前道:“我等愿降!”

    刘备也下马,扶起二将,道:“二位请起!二位将军果然深明大义,备定会在陛下面前替二位请赏!”

    刘备勉励张济、樊稠几句,为了打消两人的疑虑,便让两人仍然带兵,前往弘农驻扎,二将拜谢而去。刘备和关张二将相视一笑,引兵回长安。

    长安,未央宫。

    众臣鸳行鹭序,山呼万岁。13岁的汉献帝高居宝座,俯视群臣,此刻的心情无比的畅快与激动,如果他会写诗,此情此景,他一定会吟诗一首。

    傀儡一般的生活,任人摆布的命运,身为君命神授的大汉天子,看着往日强大的帝国四分五裂,山河破碎,群丑肆虐朝堂,忠良或死或黜,却只能黯然神伤,无能为力。这么多年,每天就这么浑浑噩噩地煎熬过来。

    今天,暗无天日的日子,到!头!了!

    他刘协站起来了!再也不用任由奸佞摆布了!

    13岁的刘协,由于饱受生活的磨难,有着比同龄人更加成熟的脸庞,由于常常夙夜忧叹,有着比同龄人更加深邃的眼神。

    “众爱卿平身!”刘协今天的底气很足,说话声音比平时也要大三分。

    刘协的眼神先是在朱儁、杨彪、皇甫嵩、董承等重臣身上飘过,这些人都是父皇留给他的忠臣良将,也是之前万马齐喑的朝堂上的一点荣光。继位伊始,刘协就认得他们,如果没有这些股肱,刘协恐怕走不到今天。

    紧接着,一个新面孔映入眼帘,这人三旬之上的年纪,生的一副异相:双耳垂肩、两手过膝,面如冠玉,坐在那里目不斜视,眼神中有着一股百折不挠的气概,能身先士卒、血染疆场,亦能舌绽莲花,计定天下。

    这就是刚刚凯旋归来的汉室宗亲刘备!劝吕布,间李傕,杀郭汜,降张济,此次内外结合,谋定大事,此人当属头功!

    “取族谱来!”刘协吩咐道。

    宗正卿取了帝室族谱,当庭查验,这刘备是刘弘之子,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玄孙,一排世谱,乃皇帝之叔也。

    宗正卿把刘备的身份一宣读,众臣看向刘备的眼神,有羡慕、有敬畏。献帝看着刘备,惊喜道:“原来是朕的叔父!有此英雄皇叔,实乃朕之大幸!不知皇叔现在身居何职?”

    尽管集万千目光与一身,刘备面上依旧是不惊不喜,躬身答曰:“回禀陛下,臣现任平原县令!”

    尽管离开平原好久了,不过从官方上讲,他确实是这个职位,这是之前累积军功一刀一枪换来的。

    献帝道:“皇叔如此英雄,功在社稷,岂能担任区区一县令?众卿说说,朕当封皇叔何职,以彰功勋?”

    朱儁奏道:“老臣以为,玄德能文能武,又是帝室贵胄,可拜为左将军,开设将军府,封侯爵!”

    “好,便依从老爱卿所奏!”献帝见朱儁说话,想都不想便答应了。

    关于封赏之事,刘备和朱儁等人事先都打过招呼,刘备深明低调做人之理,此番他高调地干了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如果再得高官,就会惹旁人嫉恨。

    几番斟酌,左将军这个职位既显尊贵,又不算太拔尖,正好合适。再把更高级别的官位分封给外镇诸侯,以示安抚,这样矛盾就不会集中到他身上来。

    随后众人又议定了其他官位,吕布有斩杀李傕之功,拜为右将军,又提拔朱儁为太尉,二人当庭谢恩。

    外镇诸侯中,提升曹操为大将军,在大司马空缺的情况下,大将军即为武职之首,加封冀州牧韩馥为骠骑将军,荆州牧刘表为车骑将军,远在青州的袁绍也没有被遗忘,加封为卫将军,袁术仍为后将军,前将军一职,则授给了刚归附的张济,以示恩宠。

    终于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封官了,献帝心情大好,也不吝啬,一一准奏。

    商议完了大事,朱儁又道:“陛下,前几日冀州军击破匈奴,昨日冀州使臣来长安献囚,现在殿外等候!”

    献帝点头,命令小黄门宣入殿中。

    使臣毕恭毕敬,缓缓入殿,拜倒在地,“冀州使臣拜见陛下!”

    “来使免礼!”

    使臣恭声道:“启禀陛下!前日我冀州都督韩毅率军与南下的匈奴军激战,赖陛下天威,斩获上万,并生擒匈奴左贤王,特命小人前来献囚!”

    来使很聪明,没有说在长安附近生擒的左贤王,要不然让朝堂上这群人的脸往哪里搁。

    献帝觉得今天真是喜事一桩接着一桩,堂堂匈奴左贤王交给朝廷处置,让他有种扬眉吐气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