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毅
字体: 16 + -

第八十九章 白马义从的传承

    “驾!”

    “杀!”

    广袤无垠的旷野,骑士在争先恐后地奔驰,凛冽的北风并不能吹散勇士们心中的热血,枪锋如林,刀光闪闪,他们是北疆的又一道长城。

    赵云是个雷厉风行的人,听了张辽的建议以后,马上派出一名校尉,手持调令,带领一千骑兵前往上谷,用他们换回五百幽州老军。在调令中写的明白,换回来的这批老军都会授予伍长、什长的职务,有了这些百战老兵,可以让新兵们提前感受到血的气质。

    随后赵云又重新分配训练工作,让两名副将各自发挥所长,阎柔负责基础骑术,张辽则负责马上劈刺技巧。

    由这两位负责操练,赵云就不必参与具体的训练细节了,他在训练场中四处游荡,观察,挑选出他想要的人。

    一整天下来,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赵云只选出了几十个人,都是腰粗腿长、臂力过人之辈,用赵云的话说,这样的人更容易在马背上保持平衡,能稳住弓箭。

    赵云的目光一一从这几十个人身上看过,这几十人也是挺直胸膛,勒紧战马,双眼饱含斗志与渴望。

    “你们都知道,在我们幽州,曾经有过一支天下闻名的轻骑兵,他们的名字叫——白马义从!”

    见赵云提到白马义从,所有人都是肃然起敬,白马义从是幽州人的骄傲。

    “尽管,白马义从已经不在了,但是他们的战斗精神,我们要传承下去!而你们——”

    赵云身手一指,大声道:“你们将承担起这个使命,成为我军新的骄傲!”

    “吼!吼!”骑兵们放声怒吼,用自己昂扬的斗志回应着主将。

    赵云训练骑射之法倒是有些独特。他先不着急训练射击技巧,甚至都没让这些人拿弓箭,反而先让这些人脱了铠甲,然后在衣服外面又裹了厚厚的好几层绢布,练习不依靠马缰,只用双腿夹紧马腹,在马上保持平衡。

    这是一项很有趣的挑战,这些人松开马缰,在马背上摇摇晃晃的,战马再稍微跑得快一点,有时候手来不及碰到缰绳,就会从马上跌下来。好在赵云很有先见之明,让他们脱了铠甲,身上裹得又厚,不然这大冬天摔一下可是够惨。

    这种训练要求人和马之间具有默契,所以赵云选的也都是之前在邺城带过的老兵。现在幽州战马充实,也不用像之前那样多人共用一马,每个人都配备了自己的战马,训练起来就更容易一些。

    “不要怕摔!大胆的加速!”

    “要把战马当成你的伙伴,你要用心去感受它奔跑的节奏!”

    如此这般训练了几日,在赵云的言传身教下,还真有几个机灵的掌握了窍门,甚至可以在战马上做出各种花式动作。这几个成功者也刺激了那些还不得要领、摔得不亦乐乎的人,剩下的都铆足了劲练习,没有人愿意放弃,赵云从上万人中就挑选出了他们几十个,这是何等的荣耀,要是这么放弃了,那简直是没脸见人。

    训练的时候,赵云忙里偷闲,还去看了看张辽。张辽这边也很热闹,除了基础的“砍草人”训练,还把少数精锐分成两拨,面对面高速冲锋、刀剑对撞,来来往往数个回合,很是精彩。

    “文远练得不错,不枉都督如此夸赞!看得出来,这段时间的训练,弟兄们进步不小!”赵云道。

    张辽见赵云过来了,谦逊道:“那是你们之前基础打得好,我从第一天来就能看出,冀州军从上到下都是严守纪律,执行命令不打折扣,这一点比并州军要强不少!这样的部队训练起来也是得心应手。”

    幽州这边练得热火朝天,冀州的韩毅也没闲着,在便宜老爹的推荐下,韩毅驱车前往清河东武城,去拜访崔琰。韩毅虽然对世家大族不甚了解,对这个崔家更是一点印象也没有,但是对崔琰他还是很了解的。

    崔琰在历史上算是冀州第一名士,原本在袁绍帐下,后投曹操。当初曹操初得冀州,任命为崔琰为别驾从事,两个人曾经有过一段很经典的对话,曹操对崔琰说:“昨天核查户籍,冀州可以征上来三十万兵,真是天下大州啊!”因为当时曹操治下的兖州、豫州这些地方,都没有能力能征如此多的部队,所以很是感叹。

    结果崔琰来了句:“如今汉家天下分崩,九州分裂,袁氏兄弟同室操戈,冀州百姓露尸荒野。明公带兵前来,不是先施行仁政,却先看能征召多少甲兵,这难道是冀州百姓所期望的吗?”这句话说得让曹操动容,让宾客吓得不敢说话。

    崔琰一生刚直不阿,说话基本都是这个腔调,曹操对他都很敬畏。不过后来,不知是说什么话触犯了曹操,被曹操下狱赐死,人们纷纷叹息,一代明臣,不明不白地冤死狱中。

    天寒地冻,韩毅也没多带人,除了驾车的车夫,就只有典韦和刘悍两个护卫。

    到了目的地,刘悍当先跃下马车,前去递了拜帖,韩毅看着豪华宽广的门脸,心道:又是一个土豪大家啊,这些世家是真他奶奶滴有钱啊!

    不一刻,崔琰便亲自出来迎接,双方寒暄一阵,韩毅见那崔琰虎目虬髯,声音高昂,当真是个美男子,难怪历史上曹操接见匈奴使臣的时候,曹操怕自己的长相给汉人丢脸,就让崔琰扮做魏王,去接见匈奴使臣。

    作为世家大户,冬天里的取暖设施还是非常丰富的。暖烘烘的火墙,墙面上还挂着锦绣壁毯,屋里面摆着铜制兽耳熏炉,香气袅袅。侍女还给每个人脚下安置了一个小巧的脚炉,再奉上热茶,会客室内温暖如春,浑身寒气被驱除一空。

    韩毅感觉辈儿舒服,笑道:“真不愧是世家大族,礼数如此周全!”

    崔琰也是微微一笑,道:“公子远来,敢不尽心招待?公子近几年来名头很盛,不知此来鄙处,有何指教啊?”

    韩毅开门见山道:“我冀州如今招贤纳士,准备在邺城建立一个文馆,不拘一格,招收人才。早就听闻清河崔琰先生刚正不阿,广有才华,所以小子特来登门拜访,邀请先生就任这馆主一职!”

    崔琰对刚正不阿这四个字很是受用,抚髯笑道:“看来公子是想把天下英才一网打尽啊!那崔某敢问公子,何为人才?”

    韩毅道:“在某看来,普天之下,但凡有一定的才能,只要人品无缺,即为人才。又或者是,本身尚不是人才,但经过我们的培养,将璞琢之成玉,这样其实更是我想看到的!”

    “明白了!公子深谋远虑,是在做长期打算!那公子认为,只要有足够多的人才,就一定能成就大业吗?”崔琰又问道。

    “非也!”韩毅回答的很果断,说道:“成大事者以人为本,但并不是只要把人聚起来就一定能成事。作为君主,要懂得识人、用人、信人,发现人才的特长,并且能够人尽其用,还要给予足够的信任,才能成就大业。若不善用人,那对人才而言,岂不是明珠暗投?”

    历史上袁绍占据北方四州,人才倒是不少,但是不懂得任用,实力那么雄厚,照样失败了。

    “好!好!好!”

    崔琰显然是很满意这个答案,他郑重地点了点头,道:“公子年纪轻轻,但确实见识不凡。崔某自问还有几分识人之能,既然如此,也不能让公子这趟白跑,崔某便接下这个馆主之职,替公子多多甄别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