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毅
字体: 16 + -

第五十一章 曹老大讲和

    韩毅带领两万余大军,气势汹汹,直扑黎阳。

    夏侯渊率部与前锋高览激战一场,双方互有杀伤,夏侯惇在城头上,观看了冀州步军的战斗力,也是微微皱眉。等到韩毅主力前来,夏侯惇固守不出,并派人飞报曹操。

    “呵呵,这个韩毅,很有一股血气之勇,和其父大不相同啊!”曹操倒是没回陈留,这会儿正在东郡休养生息,听了夏侯惇手下的报告,先是赞扬了韩毅一句。

    曹洪对此不以为然,接言道:“天寒用兵,就算是挟大胜之威,亦不可取。以此观之,此人无谋之辈尔!”

    和兄长曹仁不同,曹洪年轻性躁,对只大了自己两岁的韩毅不以为然。

    曹操听了曹洪略带不屑的语气,也不反驳,对着众将说道:“诸位觉得,我军应该如何行动?”

    曹仁等都陷入了沉思,场面一时间很安静。

    “主公!”一人终于打破了安静,说话的是青州新归附的大将臧霸,见众人的目光都集中过来,臧霸抱拳道:“如子廉将军所言,天寒不宜用兵,此话对冀州军适用,对我军也同样适用。黎阳一城,孤悬黄河北岸,离邺城近,离我东郡远,如果真起大战,于我军不利。”

    臧霸停顿了一下,继续道:“还有一点,主公初得青州百万人口,眼下以安抚百姓,编练壮丁为重,这时和冀州军冲突,实为不智。故末将以为,趁冀州军尚未集中,将夏侯将军撤回来比较稳妥。”

    曹仁道:“我赞同宣高所言,在黎阳开战,对我不利。但现在黄河尚未结冰,恐怕撤退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吧。”

    “不错,如果没有接应,冒险撤出城,恐怕损失会不小啊!”众人小声地议论纷纷。

    “诸位!”曹操环视一遭,脸上露出了睿智的微笑,道:“我其实也不想在这个时候和冀州交兵,先前派出元让和妙才,一方面是呼应本初,一方面也是试探一下冀州军的实力,现在目的已经达到,自然没有必要继续待在冀州。所以,我的意思是,上兵伐谋,主动和冀州讲和!”

    “求和?”

    曹操摇摇头,强调道:“不是求和,是讲和!夏侯惇本部将近两万人,韩毅堂堂的一州都督,为什么也只带两万人来?这说明他也不想打仗!我们和冀州都是刚刚结束了大仗,需要休整,韩子坚的这个行为,只是因为我们占据了冀州的土地,他在向我示威啊!”

    “主公高见!把对手的想法猜的这般清楚,吾等不及!”众将拜服。

    曹操捻须笑道:“这件事做两手准备,我修书一封,遣人送去和谈。子孝引一军北上,做好接应准备,这韩毅做事每每出人意料,不可不防!”

    曹仁道:“孟德想的周全,我这就下去准备!”

    对于韩毅,曹仁一贯是很重视的。其实不光韩毅,整个冀州有名有姓的人才,曹仁都很重视,作为一名大格局的统帅,曹仁很清楚不久的将来冀州就是个大威胁,欲平天下,先定北方,欲定北方,则冀州是绕不过去的门槛。

    看着曹仁龙行虎步地走下去,曹操眼中也闪过一丝忧虑,倒不是担心战事,只是他一眼看去,现在座下都是沙场争锋的武将,武将中倒也不排除有曹仁、臧霸等文武双全之辈,但感觉还是差点意思。

    还是需要有运筹帷幄的谋臣啊!很多事情都是曹操自己做决断,也没个人商量,这样绝对不行,包括对未来战略规划,曹操感觉自己迫切地需要一位谋臣来辅助。

    对了,听说颍川多人杰!这颍川紧邻兖州,地理上自己就占了先机,并且自己又是刚破了黄巾,名声大振,趁此机会,何不赶紧招揽一批人才过来!

    “哈哈……”曹操想到妙处,不由得抚掌大笑。

    众将见曹操突然大笑,一个个都摸不着头脑,恐怕场面尴尬,几人眼神交流一番,便一起应和着主公,放声大笑……

    “兄长,这韩子坚刚平了渤海,又急匆匆赶过来,却不攻城,打得什么主意?”

    韩毅抵近下寨,站在黎阳城头上,就能大概看到冀州军的营寨布置。夏侯兄弟并肩而立,北风起处,战袍向身前翻飞,衬得两员大将威武不凡。

    听了兄弟的发问,夏侯惇也摇头道:“我也猜不透韩毅的想法,不过你我都久经战阵,应该明白冬天不适宜攻城作战,唯一担心的是,这黎阳本是他们的城池,里应外合是很容易的,所以我才让你这几天加大各城门的警戒力度。”

    “兄长放心,此人的成名之战,都是以偷袭为主,我是不会给他这个机会的!”

    其实依着夏侯渊的想法,在得知韩毅破了渤海以后,黎阳就应该放弃了,赶紧撤回去才对,不然成了孤军,很危险。但是夏侯惇的脾气他也拦不住,所以他只能尽量配合。夏侯渊在城门处添了双倍的军力,又命骑兵早晚往来巡视,所以他有这个自信能防御偷袭。

    “不过,”夏侯渊又道:“这城中粮草不多,撑过今冬就很勉强,如果韩毅打定主意困死我们,又当如何?”

    就算防御跟铁桶一样,但没有粮草物资支持,一切都是白费。

    “不会的!从子孝提供的情报来看,韩毅、沮授都是仁义为先,黎阳治下都是他冀州的子民,他怎么会忍心困死呢?”夏侯惇道。

    “二位将军,主公信使到!”一小卒前来报告。

    “有多少人?”

    “只有一人一骑,就在南城门外!”

    听到只有一人,夏侯惇放下心来,道:“开门,带过来!”

    曹操其实派了两拨信使,一拨去城中知会夏侯惇,另有数人,带着曹操的亲笔书信,来韩毅大营中面谈。

    曹老大的亲笔信啊!穿越来了以后,韩毅在阵上见识了刘备兄弟,这会儿又是曹操的亲笔信,不知何时能见识一下小霸王孙策。

    韩毅怀着激动的心情,打开书信,曹老大的字,不甚工整,但是霸气不凡,属于对书法有着特殊理解的那一类人。

    韩毅一字不落,从头看到尾,问那信使道:“你家主公要和我军结盟?”

    “正是!”来使毕恭毕敬,道:“我家主公常夸都督英勇善战、善出奇谋,临行前,主公再三叮嘱,要我转达他对都督的敬意!”

    “时下两家人马都亟需休整,故我军主动提出,与贵军结盟。为表我方诚意,我军愿意主动退出黎阳城,并且我家主公已上表朝廷,表奏都督为平北将军,表奏公与先生为军师将军!”

    好一个主动退出黎阳城!眼下如果真的要在黎阳城下干一仗,十有八九吃亏的是曹老大,当然冀州也得不到什么好,曹操这么一说,倒显得他很大度,真不愧是腹黑鼻祖。

    至于官职什么的,韩毅倒是不在意,平北将军这个头衔,要低于四征、四镇、四安将军,不过也不算低了。并且还连带着给自己师父也弄点好处,这个曹老大确实是有心人!

    妙!真是妙!和这等人周旋,真是要长一百个心眼才行。

    韩毅没说话的功夫,典韦一双眼睛瞪得跟铃铛似的,死死盯着几个来使,心想:公子怎么还不下令,把这几个卖弄口舌之人拖出去砍了!

    “好!对于结盟之事,我深表赞同。不过这件事,我要上报父亲,方有定论,另外,黎阳军队,你们可以放心撤出!对于曹将军上表,替我和师父求官,韩毅深表感激,我就不写回书了,劳烦先生替我一一回禀,务必向你家主公转达我韩毅对他的敬仰、感激之情!”

    作为穿越者,这种套话还是张口就来的。

    写回书?不存在的!如果沮授在这里可能还会考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