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宋风云
字体: 16 + -

第56章 兄弟情深

    “学生认为南下的机会会大一些。”韩晨判断道,“他们必定以为我们会在长江一带严查,而在南边会有所松懈。”

    “我认为北窜的可能性也很大,毕竟从这里到长江实在是太近了。”刘亮有不同的看法。

    “正因为如此我才会断定他们肯定不会渡江的,不过我们要在长江边上造出严查的声势。”韩晨看着孙思恭道。

    “好!刘亮你速去准备,一定要擒住贼首。”孙思恭下令道。

    韩晨也领着朱瑞等人下了山,向东边的句容河而去。句容河在江宁城东边,韩晨判断叶同等人下了山就会奔向这里,过了河不远就是润州,就到了两浙路,韩晨判断他们应该会从这里一路南下。

    此时的叶同躲在路边一处被遗弃的房子里,“大哥!好像官军在这里的人很多啊!是不是他们已经断定我们要南下!”薛山沮丧道。

    “不一定,估计这里离着钟山近,官军下来的早,咱们在这里住一晚,明日再走吧!”看着薛山的伤势越来越严重叶同决定休息一晚。

    自从自己有造反的想法并付诸行动之后,薛山一直是自己最重要的支持者。看着他现在虚弱的样子自己真的不忍心了。

    “大哥,你们走吧!别管我了,我现在这个样子走不远了。”薛山声音虚弱道。

    “你说什么呢!咱们一同起事,肯定要一同走,我怎么能把你扔在这里。”叶同语气激动道。

    薛山笑着摇摇头,“你听我一句,走吧!再不走来不及了。官军可能就要来了。”

    “大哥,你就听二哥一句吧!”一个头领劝道。

    啪的一声,叶同甩了他一个巴掌,“你特么还是不是人,老二都这样了,你把他扔下?”

    “大哥!”薛山叫了一嗓子,随即说不出话来。

    几个人就在这沉默的气氛中待了许久。

    韩深领着十几名衙役沿着小路搜索了好久,已经是疲惫不堪了。

    天色渐暗,好不容易看见前边一个村子,韩深如释重负,“咱们到前边村子里休息一晚。”

    很快保正就赶了过来。

    “保正,你去收拾几间房间,准备点饭食。”韩深吩咐道。

    里正笑道:“都头,我已经让人去准备了,您安心在这里休息吧!”

    韩晨笑道:“那就麻烦保正了,明日还烦请保正召集些人随我在这里进行搜捕。”

    “那是自然。”保正赶紧道。

    韩深这一行人已经是行动最迅速的了,韩深是急于想首先捉到叶同等人,这也是孙思恭最为怪念的。

    “都头,咱们明日是继续向前还是在此拦截?”一个衙役问。

    韩深想了想道:“在此拦截半天,他们应该跑不快,如果是带着个薛山的话速度应该起不来。”

    从俘虏的口中得知薛山受了箭伤,行动不便,如果叶同带着他一起逃窜的话应该不会走出太远。

    韩晨等人已经回到了江宁城。

    “大哥,大府找你会是事情?”朱瑞疑惑道。

    他是想去捉叶同等人,刚走出十几里便被府衙的快马追了回去,说是大府要召见韩晨,一行人只得打道回府。

    “晓之,你看看吧!”韩晨接过孙思恭递过来的一封信。

    韩晨认真地看起了信中的内容,很快他抬起头来道:“大府,不知道此事的真实度?”

    “可以确定!”孙思恭肯定道。

    韩晨心中腹诽道,这外患还未平息,府衙里的内斗就要开始了。

    “那大府可要及早想好对策,省得到时应付不迭。”韩晨小心道。

    他原以为许清这些日子消停了,毕竟叛军大部已经被平定,只剩下小部分人流窜,已经不成气候了。

    万万没想到,许清会抓住没有擒住贼首这件事情来发难,参奏孙思恭赈灾不利以至于产生叛乱,又在随后的平乱中未尽全力,致使贼首潜逃,留下隐患......

    “唉!”孙思恭长叹一声。没想到自己一心为了大宋基业,却被小人诬陷,想到这里便心生郁闷。

    “大府不必烦恼,现在只要能捉住叶同等人,那许清的攻击就不攻自破,到时候官家和各位宰执也会看明白谁真的在做事!”韩晨劝道。

    孙思恭点头道:“是啊!当务之急是捉住叶同。”

    “明日一早城里的禁军、厢军、衙役都出动吧!一定要抢在政事堂给出处理意见之前捉住叶同,这样到时候就能扭转局面。”韩晨知道这个时间政事堂肯定还不会给出意见的,毕竟孙思恭的身份不同于一般人,肯定还是会顾忌官家的面子。

    天蒙蒙亮,江宁城的城门就已经打开,几十名禁军士兵纵马狂奔,他们是奔赴各个县城和两浙路,发下海捕公文。

    不多时,城里便涌出一个指挥的禁军向东边行去。韩晨也随着大队禁军出了城,孙思恭对他言听计从,特意让他跟随禁军前去搜查。

    经过一夜的内心挣扎叶同等人最终还是将薛山留了下来。

    “兄弟!哥哥对不住你啊!”叶同眼中涌出了泪。

    薛山费力地挤出了笑容,“不能陪哥哥东山再起是弟弟的遗憾,一路保重吧!”

    叶同最终还是离开了这座破落院子,他不忍心回身去看,薛山留在那里只有一个结果——死亡,无论是冻死饿死还是被官军捉住。

    成大事之人不拘小节,这是薛山常跟自己说的,没想到今日自己能将他抛弃。叶同心里只有无限的感慨。

    “大哥,走吧!”一个头领小声道。

    在这官道上他们几个人必须尽快前进,等到天色大亮的时候,他们就不能这么大摇大摆了。

    韩深也起了床带领着衙役和民壮上了管道设了路卡,开始排查路上行人。

    “都头!叛贼真的会来走这里?”一个衙役打着哈欠道。

    韩深摇摇头,“不确定,不过既然上边这么命令咱们就这么做就行了。”

    他对于这个上边的命令从来都是认真执行,不管对错,而且他也倾向于叶同向东边跑。

    衙役苦笑道:“上边动动嘴,咱们就得跑断腿了。”

    韩深笑了笑没有说话。

    天色渐渐亮了,冬天的早晨人依旧很少。陆陆续续地过去了几拨行商后,韩深有些怀疑叶同已经逃出去这边了,正在犹豫要不要去句容河去守株待兔。

    “大哥,前边好像有官军。”一个头领趴在墙上向外望去。

    叶同几人躲在村子里,此时的村里还没有人出没,冬日里农人总是很悠闲。

    只是村口的一张告示让他们知道了自己的处境。这则告示明确标出了叶同头颅的价码——二百贯。

    二百贯看上去不多,但在一般人眼里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叛贼如能擒获叶同则赏格翻倍,还能减免罪责。这句话让叶同心中一惊,这一招确实厉害,此时人心难定,保不齐这几个人有这种想法。

    “咱们绕过去吧!”一个头领道。

    叶同点点头,几个人悄悄来到村子另一边,那边有片小树林,冲过去就能绕过官军的路卡。

    一个头领趴在地上,正要起身向前跑去。

    忽然,官道上一片喧闹,叶同定眼一看,一大队禁军正在官道上前进。

    韩晨正在跟禁军的指挥攀谈着,指挥对这个钤辖眼中的红人十分客气,对韩晨的问题都是毫无保留的回答。

    看着前边的路卡,韩晨惊讶道:“二哥,你如何在这里?”

    “昨日一路搜查到了这里,所以就在这里设各路卡,准备堵截叶同。”韩深看着大队人马出来后心中有些着急,不过当看到来人后心又放了下来。

    张镇是大府的亲信,自家兄弟又深得大府信任,看来大府还是想先捉住叶同。

    韩晨举目四望,四周都是田野,附近只有一个村子。

    “那个村子有没有人守着?”韩晨指着村子道。

    韩晨觉得天已经亮了之后,叶同等人不会沿着官道前进的。

    “我们刚从那里过来没多久。”一个衙役回道。

    “我们这点人如何能在这广阔的地方捉住他?”韩晨看着身边这几百人,在这个交通、通讯都很落后的时代,搜捕几个人难上加难。

    韩晨决定将禁军和衙役分散到各个村子里,发动人海战术,“张指挥,我看还是将人都分开到各个村子,然后带领各个村子民壮严防死守各个要道,包括各种小路。”

    张镇皱眉道:“这个.....怕是遇见了叛贼擒不住啊!”

    “无妨,只要咱们能找到他们的踪迹,还怕他们跑了吗?”韩晨笑道。

    叶同等人难以找到马匹,所以官军慢他们也慢,大家都在同一个水平上。

    很快,禁军就在衙役的带领下奔赴附近的各个村子,其中一支则是奔向了句容河,他们是去各个渡口把守,只要不让叶同过河,那找到他们也就是早晚的事情。

    韩晨在禁军临行之前特意让张镇强调了军纪,有胆敢扰民者,杀无赦。

    张镇看了看远处官道上稀稀拉拉的行人道:“咱们是不是撤到村子里,在这里盘查叶同等人肯定不会过来的。”

    “嗯!留下几个机灵点的,其余的都到村子里藏起来。”韩晨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