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宋风云
字体: 16 + -

第20章 普及教育

    “大哥,我父亲答应卖地了,直接让我用地入股。”林绪来到了书坊笑道。

    韩晨点点头道:“好,咱们筹措钱财去收地。”

    林绪有些发愁,“咱们上哪去凑钱啊?”

    “林家的钱很快就会到,咱们的我会想办法。”韩晨对棉花产业很是看好。何况他已经得知林家在东京拥有一家有酿酒权的正店,以后酒上还可以赚一笔。

    韩晨是想拿书坊来当做抵押,找人借上一笔钱,找谁借呢?韩晨没有想好,江宁大户虽多,可是自己没有熟悉的,只得回家请教自己的老爷子了。

    “借钱,你要借干什么?”韩镇有些吃惊。

    韩晨耐心地解释了棉布的广阔前景,虽然韩镇频频点头,但是对于借钱这个事情还是保留了自己的态度。

    “一步一步来啊!怎么能想着借这么多钱呢?”韩镇摇摇头,“利息那么高。”

    韩晨只知道古代的借贷利息很高,但是具体多少没有研究过,只好询问道:“多少利息啊?”

    “不足一,高的每月1分利,低的也得5厘。借这么多钱如何能还得起啊!”韩镇忧心道。

    韩晨心中暗道果然是狠,怪不得这么多人破产要卖地卖妻儿。这么高的利息自己肯定是不可能负担的起的,那该怎么办?韩晨陷入了苦恼。

    韩镇还在一边劝道:“四哥,我知道你想做大生意,可是你也看到了,你爹我辛劳大半辈子,攒下了不少钱,可是到头来怎么了?还不得靠你们这些读书人来救。别人都说你自小便看出来是个读书的料,可你现在怎么就一门心思经商呢?”

    听着父亲的絮叨,韩晨有些无奈,自己身为商人却也看不起商人,看来还是地位低啊!

    韩晨赶紧逃离了家,必须尽快将钱准备好,跟林家的协议里有日期限制的,如果钱不到位怕是要被林家占去大部分股份。

    苦恼啊!看来在什么时候钱都是困恼大多数的人东西!韩晨来到书坊,看着一本本充满墨香味道的书籍被装订成册,韩晨十分高兴。他随手拿起一本书翻了翻,是《论语》,放下又拿了一本,很快就又拿了一本。韩晨忽然间发现了一个问题,印刷的书籍大多数是经史之类的书籍,这怎么可以?

    “周掌柜,咱们这里还有没有别的书可以印刷,怎么都是些经世之类?”韩晨问。

    “东家,咱们还有医书,佛经一类的,只是销量较少,便没有多印。”周文贵回道。

    “嗯!现在难道不流行诗集吗?找几个文人墨客写些诗集卖,不是也很火吗!”韩晨有些不理解,比如说欧阳修、苏轼这样的大文豪的诗作不都是风靡一时,就算去印他们的诗作卖不太好,但是找些名气小的也不是不可以,只要花钱,怎么会没有人呢?

    周文贵笑道:“东家,这诗集销量并不大啊,大多时候众人只是传诵,专门买诗集的人还是少数。不过我们也可以做,江宁的文人还是不少的。”

    韩晨楞了一下,又失望了,不挣钱还是不费那力气了吧!找点什么书能畅销呢?周文贵看着愁眉不展的韩晨迟疑道:“东家,不如找些经常说书的人来口述,咱们再将这些故事印成书卖。既然大家愿意听那必定也愿意看,毕竟没有多少人能天天蹲在那茶楼里听书。”

    韩晨眼前一亮,“嗯!我看可以,咱们想要将书卖到东京,便就要有自己的特色,这样才能打开局面。”

    周文贵笑道:“种类多了,肯定是更吸引人。”

    韩晨想了想道:“我过些日子会写些东西拿来印成册子。”韩晨想到了一个很好的东西,一旦发明出来,必定对启蒙教育有很大的帮助。

    韩晨回到家便开始了编写,好不容易将23个声母,24个韵母,16个整体认读音节写了出来,他仔仔细细地看了好几遍,生怕有遗忘的,毕竟好多年都没用过了。

    每个字母后边都加注了如何读,后来,韩晨干脆拿出韵书将常见的一些字找了出来,订成了个小册子,算是一部小型词典。韩晨的想法是先将这个印出来占领市场,下一步组织人将所有的字都进行汇编,让以后所有大宋的读书人人手一部,那可是个大数目啊!

    韩晨拿着册子来到了书坊,周文贵接过了看着上面的大字——字典,翻看了一下,喜道:“那可是大好事啊!这样识字就简单多了。东家,这又是什么?”他指着前边中的标点符号道。

    韩晨笑道:“自有诗书以来,句子都没有隔断,引起了诸多的歧义,所以我发明了这个东西,就是在书中将句子隔开,让人们去探寻圣人之意时更加方便。”

    “那这个呢?圆圈是什么东西?”林绪凑过来道。

    “这个叫数字,代表数量的。”韩晨看着书中的阿拉伯数字道。现在的算筹他用起来着实不方便,还不如一同改成这个。

    周文贵皱着眉头道:“东家,这个东西好是好,就怕刚开始怕是不好卖这个啊?”

    “没事,可以当个饶头,只要多买书就送一本,过几天我去县衙一趟,跟知县商量一下给县立图书馆捐一些。”还有想法他没有透露,他决定寄给王安石一些,让他帮忙宣传一下,他相信王安石能看到这些东西的益处。

    林绪笑道:“如果全天下的学童能有一本这个词典,那可是一件幸事。”

    韩晨笑道:“但愿能有这一天吧!端之,你这两日去找几个博学的同窗,告诉他们我们要编大字典,看看他们有没有兴趣,包吃包住。”

    韩晨想一鼓作气将大字典编出来,其实也并不是很难,借着韵书就可以,只要按照拼音分类就行了。

    林绪点头道:“好的,我这就去找,应该有不少的。”文人总是对于在书上能印上自己的名字而感到高兴,林绪很快便挑选了几个同窗前来。

    韩晨很快就教会了他们拼音,给他们讲解了大体的步骤便不去管了,只是隔三差五去催一催进度,时间就是金钱,这一点韩晨这几日体会深刻。

    他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给王安石,告诉他自己的想法,想让全天下的孩童都能识字,所以请王安石帮他推广这部字典,并告诉他后面还会写更全面的字典,最后韩晨还托人送了刚刚印刷出来的二十本字典给他,希望他能给斧正。

    忙碌中的韩晨突然想到自己已经好久没有去书院了,怕是先生都把自己忘了,想想算了,反正过些日子就要去东京了,平日夫子看着自己便头疼,自己还是别去给他们添麻烦了。

    字典一经推出便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当然这里边也有周桐的作用,韩晨经常性的拜访让他看出这个年轻人的与众不同,而且深受王安石的器重,眼看着韩晨就要上京城了,该示好还得抓紧了。

    随着字典的推广以及各种诗集的出版,三贤书坊的名气越来越响,很多外地的书商都来江宁进货,这让行会里的书坊都赚了个盆满钵满。

    不过,韩晨从这名气中看到了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