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平叛(四)
方远连经战阵,却从没有像今日般意气风发。之前几仗,打得太苦太惨烈了。无论小队夜袭,还是骑队突营,哪次不是以弱战强、死中求活?
今日,终于轮到他以强击弱,率虎贲而逐群羊。是的,眼前这队叛军,在方远眼里,跟绵羊差不了多少。
胯下“白龙”,已经撒开蹄子,欢快地跑起来。山道里那样缓缓行进的速度,对这等神驹来说,实在是不过瘾。现在高速疾驰,才是白龙的最爱。
两百精骑,兵利甲坚,每五十人一排,前后齐整地列了四排。左右两骑间隔约六步,前后排面距离二十余步,形成一个宽大方阵。
连日晴朗,地面干燥。近千个马蹄奔跑带起的尘土,遮天蔽日。隆隆蹄声,震得山川大地,颤抖呻吟。
马上甲士,人人神色冷峻,眼睛里却有抑制不住的兴奋。那是饿狼见着猎物的眼神。
方远身披银甲、座跨白马,平举三尺长枪,冲在骑阵方队的最前头。阳光映照盔甲,反射出闪闪银光,在一片尘土飞扬中,显得格外耀眼。
叛军骑队,正变得越来越混乱。长蛇阵已经绞成了一团麻花,有人拼命往前冲,有人掉头向后跑,更多人则是三五成群、零落不成阵列地往官道两旁平原,四散而奔。旗号兵刃,抛得满地都是。
一个军将打扮的叛军头目,高喊着什么口号,一脸无畏状地向方远这边冲过来。他身后,跟着几十骑叛军,挥舞着长短兵刃,大呼小叫,不成队列地挤在一块。
方远轻蔑一笑,心道,这队伍倒还没有料想中那么不堪,总算有几个敢厮杀。但是,他也绝不会心慈手软。双方距离,已不足百步。他伏低身子,枪尖略略朝下,准备对冲突击。应付这等弱鸡,他连弓箭都懒得用,倒是给吕如松省下不少银子。
七十步。
六十步。
五十步。
眼看就要与对面骑队冲撞一起,那叛军头目忽然猛拽缰绳,硬生生掉转马头,狠抽马鞭,居然什么也不顾地往斜侧空地逃去。直把他身后跟随的一众叛军,看得目瞪口呆。随即,这些头脑发热的家伙也回过神来,嘴里骂骂咧咧着,手脚却不慢的赶紧掉头,以比刚才冲来时更快的速度,背对着方远骑队,扬尘狂奔而去。
方远一脸懵逼状地瞧着眼前景象。这一下,完全不在他预料中啊。还有这样打仗的?先前与鞑子连番血战,令方远对此刻这种胜仗,实在有些不适应。
好在他心念转动极快,脑子里立刻对作战计划进行了调整。原先他只打算试试叛军斤两,把眼前这支前锋哨队打垮掉,压迫叛军大队不能上前。现在,他要往大了打。上万敌军又怎样?他方远,又不是没有突营过。
疯狂的念头在方远心底滋长,他猛打手势,示意冲阵队伍压低骑速。韩山举着将旗接连挥动,郭怀舞号旗,吴海吹号角,数道指令快速下达。各哨队军官很快作出反应,骑队保持阵型不变,冲击速度降低了不少。
这就是精锐骑兵的厉害之处。高速冲锋过程中,各级军官士卒高度默契,调整速度、变化队列情况下,仍能保持良好攻击阵型。
一众宣镇精骑,都是打老了仗的队伍,此时自然明白方远意图。不再以杀伤眼前叛军为首要目标,而是要驱赶这三百多溃乱骑兵,去将后面更多叛军阵列冲垮。这方校尉,端的是好计谋!好胆略!
这些死人堆里杀出来的悍卒骁将,眼见得方远居然要带这区区两百骑,去冲击叛乱大军,人人心底竟无一丝害怕,反而更生万般豪气。叛军队伍什么个德行,大伙也见识了,那就跟着这胆识泼天的方校尉再冲杀一场也罢。男儿大丈夫,随着这般英雄厮杀一场,今生今世,夫复何求?
无数兵刃、铁蹄,将官道上犹自提不起马速的数十叛军,劈落、踏碎。饶是宣镇骑队放低了马速,还是有许多叛军,如无头苍蝇一般,不辨方向地盲目乱窜,直到被风卷残云般扑来方阵吞噬掉。
更多叛军,扔了兵刃,弃了甲胄,有多快跑多快,朝着深井堡方向,漫山遍野,狂奔而去。两百多溃骑,加上几乎同等数量的追骑,合起来数百骑兵扬起的尘土,沙暴一般滚滚向前,即使隔着数里外,都能看得真切。
方远一马当先,刚刚追上那个叛军头目,一枪就把这作恶多端的盐枭挑落马下。后面百骑踏过,头目尸首转眼变成碎泥。
“解东阳,举旗。”眼见驱狼吞虎追势已成,方远圆睁双目,大喝一声。宣镇追骑队列,立刻升起十几面白底黑字大旗,上书八个斗大楷体字:“晋王谋逆、宣军平叛”。
方远手中长枪高高斜挑,大声吼道:“晋王谋逆、宣军平叛。”岳川、韩山、杨小五......一众人等,跟着方远,齐齐高呼。两百多条汉子的喊叫,响天震地,声传数里。前头逃命的叛骑,有那胆小之人,冷不丁被这一声巨吼,吓得跌下马来,屁滚尿流地往边上山脚爬去。
--------------------------------------
按照行军序列,备边班军两营五百骑队,走在叛军勇壮营后面,两支队伍间隔约两里路程。所谓备边班军,是指靠近边镇的内地行省,每年定期组织良家子,集训驻扎于邻近边镇州府。一旦鞑靼大举入寇,边镇军情吃紧,这些二线部队,就要补充入边镇,与边军一起守御。备边班军,良家子服役期为一年,每年轮换。所以,班军士卒,普遍纯良朴实,很少边军老兵的兵痞气和卫所军户兵的懒散样。但缺点就是训练和装备一般,士卒普遍缺乏战斗经验。
但晋王手里没啥过硬的队伍,几个班军营已算叛军当中素质最好,因此也最为晋王所依赖。按大赵制度,没有边镇请求或朝廷调令,班军不能入边镇。晋王这次,还是花重金买通班军几个主要军将,才换得班军跟随。普通军官士卒,根本不晓得,他们这次出征,居然是跟着晋王造反。
眼下,行进中的两个班军骑营,就是被蒙在鼓里那种。得到军令是,鞑靼犯边,北上增援。因为前头有一营勇壮,再加是去宣镇助战,这两个骑营也根本没有进入临战状态,只按惯常行军队列,四平八稳地走在官道上。
直到前头沙尘飞扬,蹄声大作,无数人马嘶吼喊叫厮杀声,铺天盖地传来。惊得行进中的数百班军士卒,人人惶恐,不知发生了何事。几个领兵军将面面相觑,慌乱中百思不得其解,前头好像打起来了。看声势,起码有数百骑兵正冲撞过来。可这附近,哪来那么大规模敌人?
难道是鞑子打过来了?一个念头在几个军将脑中一闪而过,当即有人脸色变得刷白。鞑子居然冲到了这里?
今日,终于轮到他以强击弱,率虎贲而逐群羊。是的,眼前这队叛军,在方远眼里,跟绵羊差不了多少。
胯下“白龙”,已经撒开蹄子,欢快地跑起来。山道里那样缓缓行进的速度,对这等神驹来说,实在是不过瘾。现在高速疾驰,才是白龙的最爱。
两百精骑,兵利甲坚,每五十人一排,前后齐整地列了四排。左右两骑间隔约六步,前后排面距离二十余步,形成一个宽大方阵。
连日晴朗,地面干燥。近千个马蹄奔跑带起的尘土,遮天蔽日。隆隆蹄声,震得山川大地,颤抖呻吟。
马上甲士,人人神色冷峻,眼睛里却有抑制不住的兴奋。那是饿狼见着猎物的眼神。
方远身披银甲、座跨白马,平举三尺长枪,冲在骑阵方队的最前头。阳光映照盔甲,反射出闪闪银光,在一片尘土飞扬中,显得格外耀眼。
叛军骑队,正变得越来越混乱。长蛇阵已经绞成了一团麻花,有人拼命往前冲,有人掉头向后跑,更多人则是三五成群、零落不成阵列地往官道两旁平原,四散而奔。旗号兵刃,抛得满地都是。
一个军将打扮的叛军头目,高喊着什么口号,一脸无畏状地向方远这边冲过来。他身后,跟着几十骑叛军,挥舞着长短兵刃,大呼小叫,不成队列地挤在一块。
方远轻蔑一笑,心道,这队伍倒还没有料想中那么不堪,总算有几个敢厮杀。但是,他也绝不会心慈手软。双方距离,已不足百步。他伏低身子,枪尖略略朝下,准备对冲突击。应付这等弱鸡,他连弓箭都懒得用,倒是给吕如松省下不少银子。
七十步。
六十步。
五十步。
眼看就要与对面骑队冲撞一起,那叛军头目忽然猛拽缰绳,硬生生掉转马头,狠抽马鞭,居然什么也不顾地往斜侧空地逃去。直把他身后跟随的一众叛军,看得目瞪口呆。随即,这些头脑发热的家伙也回过神来,嘴里骂骂咧咧着,手脚却不慢的赶紧掉头,以比刚才冲来时更快的速度,背对着方远骑队,扬尘狂奔而去。
方远一脸懵逼状地瞧着眼前景象。这一下,完全不在他预料中啊。还有这样打仗的?先前与鞑子连番血战,令方远对此刻这种胜仗,实在有些不适应。
好在他心念转动极快,脑子里立刻对作战计划进行了调整。原先他只打算试试叛军斤两,把眼前这支前锋哨队打垮掉,压迫叛军大队不能上前。现在,他要往大了打。上万敌军又怎样?他方远,又不是没有突营过。
疯狂的念头在方远心底滋长,他猛打手势,示意冲阵队伍压低骑速。韩山举着将旗接连挥动,郭怀舞号旗,吴海吹号角,数道指令快速下达。各哨队军官很快作出反应,骑队保持阵型不变,冲击速度降低了不少。
这就是精锐骑兵的厉害之处。高速冲锋过程中,各级军官士卒高度默契,调整速度、变化队列情况下,仍能保持良好攻击阵型。
一众宣镇精骑,都是打老了仗的队伍,此时自然明白方远意图。不再以杀伤眼前叛军为首要目标,而是要驱赶这三百多溃乱骑兵,去将后面更多叛军阵列冲垮。这方校尉,端的是好计谋!好胆略!
这些死人堆里杀出来的悍卒骁将,眼见得方远居然要带这区区两百骑,去冲击叛乱大军,人人心底竟无一丝害怕,反而更生万般豪气。叛军队伍什么个德行,大伙也见识了,那就跟着这胆识泼天的方校尉再冲杀一场也罢。男儿大丈夫,随着这般英雄厮杀一场,今生今世,夫复何求?
无数兵刃、铁蹄,将官道上犹自提不起马速的数十叛军,劈落、踏碎。饶是宣镇骑队放低了马速,还是有许多叛军,如无头苍蝇一般,不辨方向地盲目乱窜,直到被风卷残云般扑来方阵吞噬掉。
更多叛军,扔了兵刃,弃了甲胄,有多快跑多快,朝着深井堡方向,漫山遍野,狂奔而去。两百多溃骑,加上几乎同等数量的追骑,合起来数百骑兵扬起的尘土,沙暴一般滚滚向前,即使隔着数里外,都能看得真切。
方远一马当先,刚刚追上那个叛军头目,一枪就把这作恶多端的盐枭挑落马下。后面百骑踏过,头目尸首转眼变成碎泥。
“解东阳,举旗。”眼见驱狼吞虎追势已成,方远圆睁双目,大喝一声。宣镇追骑队列,立刻升起十几面白底黑字大旗,上书八个斗大楷体字:“晋王谋逆、宣军平叛”。
方远手中长枪高高斜挑,大声吼道:“晋王谋逆、宣军平叛。”岳川、韩山、杨小五......一众人等,跟着方远,齐齐高呼。两百多条汉子的喊叫,响天震地,声传数里。前头逃命的叛骑,有那胆小之人,冷不丁被这一声巨吼,吓得跌下马来,屁滚尿流地往边上山脚爬去。
--------------------------------------
按照行军序列,备边班军两营五百骑队,走在叛军勇壮营后面,两支队伍间隔约两里路程。所谓备边班军,是指靠近边镇的内地行省,每年定期组织良家子,集训驻扎于邻近边镇州府。一旦鞑靼大举入寇,边镇军情吃紧,这些二线部队,就要补充入边镇,与边军一起守御。备边班军,良家子服役期为一年,每年轮换。所以,班军士卒,普遍纯良朴实,很少边军老兵的兵痞气和卫所军户兵的懒散样。但缺点就是训练和装备一般,士卒普遍缺乏战斗经验。
但晋王手里没啥过硬的队伍,几个班军营已算叛军当中素质最好,因此也最为晋王所依赖。按大赵制度,没有边镇请求或朝廷调令,班军不能入边镇。晋王这次,还是花重金买通班军几个主要军将,才换得班军跟随。普通军官士卒,根本不晓得,他们这次出征,居然是跟着晋王造反。
眼下,行进中的两个班军骑营,就是被蒙在鼓里那种。得到军令是,鞑靼犯边,北上增援。因为前头有一营勇壮,再加是去宣镇助战,这两个骑营也根本没有进入临战状态,只按惯常行军队列,四平八稳地走在官道上。
直到前头沙尘飞扬,蹄声大作,无数人马嘶吼喊叫厮杀声,铺天盖地传来。惊得行进中的数百班军士卒,人人惶恐,不知发生了何事。几个领兵军将面面相觑,慌乱中百思不得其解,前头好像打起来了。看声势,起码有数百骑兵正冲撞过来。可这附近,哪来那么大规模敌人?
难道是鞑子打过来了?一个念头在几个军将脑中一闪而过,当即有人脸色变得刷白。鞑子居然冲到了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