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誓师
大赵咸佑五年,八月十九,晨,宣府南校场。
数千军士,顶盔掼甲,跨马肃立。人人身子挺得笔直,目不转睛地盯着将台方向。北地秋晨,风冷露寒。整齐排列的六个方阵甲士,呼出的白气云雾缭绕,在一片红缨铁甲映衬下,别有一番浩然肃杀景象。
偌大校场,静无人声,惟有战马,间或发出低低嘶鸣。
将台上,身着金漆山文甲的吕如松等几个宣镇高级军将,正簇拥着宣镇总兵吕宗宪,将牛羊牲血浇淋在旗号金鼓上。这是在行出征祭祀。
方远尊重古人的信仰礼仪,但他自己对这些却是一丝兴趣都没有。此时,他骑着新得白马,站在台下甲旅丁营队列中,饶有兴趣地观察这个宣镇甲旅军容。
整整六个满编营,足有三千军卒,全都是骑兵。除开标配的甲胄骑弓、长短兵刃外,每人还负一把骑弩、背两杆投枪。这超级豪华的装备阵容,这些一看就是久经战阵的悍卒,在宣镇乃至大赵,恐怕也是独一份。
大赵不似前朝宋代那么缺马。但战马培育养护成本极高,训练使用一个骑兵的成本至少是步卒的三、五倍。即便大赵国力最鼎盛时期,骑兵数量也是远少于步卒的。更何况现今国势日下,许多边军士卒连吃个饱饭都是勉强。是以,各军当中,骑队比重都在日益降低。像北口寨守军,近三百军卒,不过三十多人的骑队而已,这还是宣镇边军野战主力。虽说因为是守寨营头,骑队比例本就低些,但也可见骑兵的宝贵程度。如果内地卫所兵,骑兵数量还要少得多。
光是全骑兵的旅,九边各镇和京师诸军,每处总还拉得出几个。但人人都配骑弩、投枪的,恐怕就少之又少,更何况还是全旅满编。
要知道,骑弩虽然杀伤力大,但骑兵高速冲刺下,接敌也不过发一矢机会,不像骑弓可以连射,且造价昂贵。投枪同样如此,扔出去就是一次性消耗品,同样造价昂贵。为了提升些许战力,宣镇在这甲旅可真够下本钱的。
至于满编旅营,也是稀罕。大赵军中惯例,营中实有人数能有编制数的五分之四就相当不错了。再加上各级军将吃空饷,一般来说,边军营头,实际军卒数多在编制数的六成左右。像北口寨,就是编制五百人,实有三百人不到一点。而内地卫所就不好说了,极端点的,名义五百人的营头,只有五十个羸弱老军也不稀罕。
所以,方远瞧着眼前这支宣镇第一强军,羡慕得就差嘴角流口水了。“哼,老子总有一天,也要拉出这么支强军出来。不,老子要建,就要建得比他们更强!”方远心里暗暗许愿。
此时,将台上祭祀礼毕,吕总兵正在台上慷慨激昂地作战前动员讲话。方远悄悄把目光转到左前方甲字营方阵,那颇为显眼的两哨骑兵身上。这两哨骑兵,身形特别高壮,人马都着重装具甲,军卒手握的骑枪也远比普通轻骑长许多。
“这些应该就是重骑兵了。”到这世界以来,方远还从未见过重骑兵。眼前这两哨重骑,尽管人数不多,此刻也只静静站立,但方远却敏锐地感应到其中蕴藏的惊人力量。重骑踏阵的威力,没见过之人,是很难想象的。
大赵面对的主要敌人,是北方草原机动力强悍的鞑靼骑兵。鞑子资源困乏,铁器紧缺,以轻骑为主。所以大赵军队,历来也以步卒和轻骑为主,对昂贵笨重的重骑兵兴趣不大,认为发挥不了什么作用。仅在宣镇和京师,保留了少量重骑兵。
但方远作为现代人,知识量可比古人多上几个数量级。他十分清楚,重骑兵若与轻骑、步军配合得当,会在战阵上带来突破性的影响。可惜,现在的方远,也只能想想而已。重骑兵,是吃钱的老虎,那成本又是轻骑兵的好几倍!
不一会,吕总兵讲话完毕,在数千甲士群情振奋高呼声中,前呼后拥地离去。旅将吕如松简单训话后,各营将士纷纷卸甲打包,按预定行军队列,鱼贯出营,正式踏上讨逆征程。
这时代打仗,军卒甲胄并非时时穿在身上。几十斤重铁甲,整天挂身上赶路,换谁也受不了。再说也没有那必要。大多数时候,军将士卒只穿戎服、战袄。待有哨探戒备任务,或邻近作战区域,再着甲备战。平常时候,甲胄多打包后由战马携带,或由随军驮马、大车运送。
骑兵队伍开进,也不是一大帮人拉开了阵势,哗啦啦策马狂奔。那是临阵冲刺用的。即便临阵冲锋,也是先催动马速,小步跑起来,待到离的近了,再急速飞驰。马力有极限,战马是娇贵的动物,用极了,短时间内缓不过来,甚至永久报废。
何况道路状况也是个问题。官道宽度,通常仅容数骑齐头并进。遇上狭窄山路,则行军队伍会拉得更长。再加上,一支大军,每天人吃马嚼的粮秣,以及军帐、炊具、攻守器具等各种军资器材,都需要由大量民夫组成的辎重队伍运输。
是以,骑军大队行军,非紧急情况下,通常只比步军略快些,并不是日行千里。那些传递紧急军情的八百里急递,都是一路驿站换马,昼夜不停疾驰,才能达到那样速度。
因此,宣镇自昨日上午接到急报,一昼夜准备后,今日上午就能动员起三千骑兵加上近千人的辎重队伍出动,在这时代,已属难得的高效率。
各营按着行军序列,一个营接着一个营的逐次开拔,在宣府校场向南的官道上,拉出了连绵不绝的一字长蛇阵。片刻之后,校场里只剩少量步卒护着的辎重队和民夫驮队,排队等着出营。
方远所领丁字营两哨轻骑,作为大军开路先锋,须行哨探警戒之责,早已打头出发。他因为跟吕如松还有些战阵布置上的设想待细商,故此带着岳川等人暂时留了下来。待商定妥当后,再去追赶哨队。
方远正待卸甲,忽听得宣府方向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抬头张望,只见一个英姿飒爽的年轻女子,一身戎装,披件猩红斗篷,策马朝校场疾奔过来。她身后十几步外,另有两个年纪更小些的戎装女子,紧紧跟随。更远处,还有六、七个看来也是女孩模样的骑士,闷头赶路。而最前头的三个女孩,相互之间好像在嚷嚷着什么。
这是怎么回事?方远不由一楞,抬眼向吕如松这个土地爷投去一个询问眼神。却见一向淡定洒脱的吕大公子,此刻双眉紧皱,瞧着很是郁闷的模样。
数千军士,顶盔掼甲,跨马肃立。人人身子挺得笔直,目不转睛地盯着将台方向。北地秋晨,风冷露寒。整齐排列的六个方阵甲士,呼出的白气云雾缭绕,在一片红缨铁甲映衬下,别有一番浩然肃杀景象。
偌大校场,静无人声,惟有战马,间或发出低低嘶鸣。
将台上,身着金漆山文甲的吕如松等几个宣镇高级军将,正簇拥着宣镇总兵吕宗宪,将牛羊牲血浇淋在旗号金鼓上。这是在行出征祭祀。
方远尊重古人的信仰礼仪,但他自己对这些却是一丝兴趣都没有。此时,他骑着新得白马,站在台下甲旅丁营队列中,饶有兴趣地观察这个宣镇甲旅军容。
整整六个满编营,足有三千军卒,全都是骑兵。除开标配的甲胄骑弓、长短兵刃外,每人还负一把骑弩、背两杆投枪。这超级豪华的装备阵容,这些一看就是久经战阵的悍卒,在宣镇乃至大赵,恐怕也是独一份。
大赵不似前朝宋代那么缺马。但战马培育养护成本极高,训练使用一个骑兵的成本至少是步卒的三、五倍。即便大赵国力最鼎盛时期,骑兵数量也是远少于步卒的。更何况现今国势日下,许多边军士卒连吃个饱饭都是勉强。是以,各军当中,骑队比重都在日益降低。像北口寨守军,近三百军卒,不过三十多人的骑队而已,这还是宣镇边军野战主力。虽说因为是守寨营头,骑队比例本就低些,但也可见骑兵的宝贵程度。如果内地卫所兵,骑兵数量还要少得多。
光是全骑兵的旅,九边各镇和京师诸军,每处总还拉得出几个。但人人都配骑弩、投枪的,恐怕就少之又少,更何况还是全旅满编。
要知道,骑弩虽然杀伤力大,但骑兵高速冲刺下,接敌也不过发一矢机会,不像骑弓可以连射,且造价昂贵。投枪同样如此,扔出去就是一次性消耗品,同样造价昂贵。为了提升些许战力,宣镇在这甲旅可真够下本钱的。
至于满编旅营,也是稀罕。大赵军中惯例,营中实有人数能有编制数的五分之四就相当不错了。再加上各级军将吃空饷,一般来说,边军营头,实际军卒数多在编制数的六成左右。像北口寨,就是编制五百人,实有三百人不到一点。而内地卫所就不好说了,极端点的,名义五百人的营头,只有五十个羸弱老军也不稀罕。
所以,方远瞧着眼前这支宣镇第一强军,羡慕得就差嘴角流口水了。“哼,老子总有一天,也要拉出这么支强军出来。不,老子要建,就要建得比他们更强!”方远心里暗暗许愿。
此时,将台上祭祀礼毕,吕总兵正在台上慷慨激昂地作战前动员讲话。方远悄悄把目光转到左前方甲字营方阵,那颇为显眼的两哨骑兵身上。这两哨骑兵,身形特别高壮,人马都着重装具甲,军卒手握的骑枪也远比普通轻骑长许多。
“这些应该就是重骑兵了。”到这世界以来,方远还从未见过重骑兵。眼前这两哨重骑,尽管人数不多,此刻也只静静站立,但方远却敏锐地感应到其中蕴藏的惊人力量。重骑踏阵的威力,没见过之人,是很难想象的。
大赵面对的主要敌人,是北方草原机动力强悍的鞑靼骑兵。鞑子资源困乏,铁器紧缺,以轻骑为主。所以大赵军队,历来也以步卒和轻骑为主,对昂贵笨重的重骑兵兴趣不大,认为发挥不了什么作用。仅在宣镇和京师,保留了少量重骑兵。
但方远作为现代人,知识量可比古人多上几个数量级。他十分清楚,重骑兵若与轻骑、步军配合得当,会在战阵上带来突破性的影响。可惜,现在的方远,也只能想想而已。重骑兵,是吃钱的老虎,那成本又是轻骑兵的好几倍!
不一会,吕总兵讲话完毕,在数千甲士群情振奋高呼声中,前呼后拥地离去。旅将吕如松简单训话后,各营将士纷纷卸甲打包,按预定行军队列,鱼贯出营,正式踏上讨逆征程。
这时代打仗,军卒甲胄并非时时穿在身上。几十斤重铁甲,整天挂身上赶路,换谁也受不了。再说也没有那必要。大多数时候,军将士卒只穿戎服、战袄。待有哨探戒备任务,或邻近作战区域,再着甲备战。平常时候,甲胄多打包后由战马携带,或由随军驮马、大车运送。
骑兵队伍开进,也不是一大帮人拉开了阵势,哗啦啦策马狂奔。那是临阵冲刺用的。即便临阵冲锋,也是先催动马速,小步跑起来,待到离的近了,再急速飞驰。马力有极限,战马是娇贵的动物,用极了,短时间内缓不过来,甚至永久报废。
何况道路状况也是个问题。官道宽度,通常仅容数骑齐头并进。遇上狭窄山路,则行军队伍会拉得更长。再加上,一支大军,每天人吃马嚼的粮秣,以及军帐、炊具、攻守器具等各种军资器材,都需要由大量民夫组成的辎重队伍运输。
是以,骑军大队行军,非紧急情况下,通常只比步军略快些,并不是日行千里。那些传递紧急军情的八百里急递,都是一路驿站换马,昼夜不停疾驰,才能达到那样速度。
因此,宣镇自昨日上午接到急报,一昼夜准备后,今日上午就能动员起三千骑兵加上近千人的辎重队伍出动,在这时代,已属难得的高效率。
各营按着行军序列,一个营接着一个营的逐次开拔,在宣府校场向南的官道上,拉出了连绵不绝的一字长蛇阵。片刻之后,校场里只剩少量步卒护着的辎重队和民夫驮队,排队等着出营。
方远所领丁字营两哨轻骑,作为大军开路先锋,须行哨探警戒之责,早已打头出发。他因为跟吕如松还有些战阵布置上的设想待细商,故此带着岳川等人暂时留了下来。待商定妥当后,再去追赶哨队。
方远正待卸甲,忽听得宣府方向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抬头张望,只见一个英姿飒爽的年轻女子,一身戎装,披件猩红斗篷,策马朝校场疾奔过来。她身后十几步外,另有两个年纪更小些的戎装女子,紧紧跟随。更远处,还有六、七个看来也是女孩模样的骑士,闷头赶路。而最前头的三个女孩,相互之间好像在嚷嚷着什么。
这是怎么回事?方远不由一楞,抬眼向吕如松这个土地爷投去一个询问眼神。却见一向淡定洒脱的吕大公子,此刻双眉紧皱,瞧着很是郁闷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