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我讲过去的故事
字体: 16 + -

第六十九章 国泰民安

    “你听谁说的?”江海心里没鬼,说话也不慌不忙。

    “谁说的你不用管,有没有这个事儿?”小云气哼哼的问道。

    “是有这个事儿。今天朱书记问我有没有合适的公社妇女主任的人选,我就提了二丫儿。其他在场的人也都是这个意见,谁和你说这个的,是什么意思?”江海不打算因为这个和小云多纠缠。

    小云却是不依不饶,“你提别人我不管,就那个小寡妇不行!”

    江海眉头一皱,“我推荐谁都是为了工作,她能干好我才推荐她的。你别一口一个小寡妇,对人尊重点儿好不好?做寡妇又不是她的错。”

    “呦呵!这就开始心疼上了?叫小寡妇都不行,那你说说我该叫她啥?二太太?”小云的声音瞬间提高八度。

    “你说话能不能注意点儿影响?什么叫二太太!”江海有一些被激怒了。

    小云的脾气上来了自然是不甘示弱,“你自己干的事都不怕影响,我说话就有影响啦?那么多人你凭啥就要提她呀,还不是为了天天和她在一块儿眉来眼去的吗?”

    刚刚的好心情,此刻都变成了愤怒。这么多年过去,小云的性格丝毫没有改变,这让于江海彻底崩溃了。

    “我不想和你吵,孩子们也要睡觉了。组织上想用谁还要通过考察,这不是我个人就能决定的。我是一个党员,做事凭党性良心,不是靠那些流言蜚语!”说完,把厚厚的棉被往头上一蒙便不再言语了。

    他越是这样,小云的气越是没地方出,只顾絮絮叨叨的数落个没完,直到兴国带着一兜子家雀儿回来。发觉家里的气氛不对,兴国把心里的喜悦压抑住,也乖乖的上炕爬进了被窝。

    江海眯着眼睛,内心无比的难受。工作、生活上多大的苦,多少的累他都不怕,最怕的就是家里没有一点温暖,还把孩子都影响了。家里最安静的时候还是小云生孩子的时候,她就没有那么多精力和自己吵了。哎?要不再生一个?还是这个办法最管用。

    吃完了晚饭,小宝带着兴国着急忙慌的跑到了老村长爷爷的家。老村长李宝山正等着他们呢。

    地上摆着高粱秸秆,竹篾,还有一堆工具。

    “坐下吧。”老村长一指身边的两个小板凳,“帮我一起干活儿。”

    “嗯,好嘞!”两个孩子响亮的回答了一声,麻溜的坐下来,爷儿仨一起扎起了鸟笼子。

    老村长先用削得溜光的木棍搭起了鸟笼架子,用锥子在木棍上扎了孔;竹篾穿着高粱秸秆,再一根根插在架子上。小宝和兴国在一旁打下手,忙得个不亦乐乎。用了半宿的功夫,一个宫殿模样的鸟笼子基本成型了。最后,在“宫殿”的顶上安了两片可以滚动的“小窗户”,一个漂漂亮亮的鸟笼就正式做好了。只要在“下窗户”上面放上谷穗,小鸟来吃的时候就会被“滚”进鸟笼子里逃不出来。“滚雀儿”也是乡下孩子最喜欢的一个游戏。

    天天和小宝哥带着鸟笼子和弹弓去打鸟儿,坐着用木板和铁丝做成的“滑冰车”去南沟子滑冰,是这个冬天兴国和兴泰最开心的事,也成了他们一生之中最美好的一段回忆。

    转过年没多长时间,江海正式上任七区公社党委书记,小云和孩子们还住在红旗村。江海这样做是出于几点考虑:第一,公社的房子紧张,家里人口又多,搬过来要给组织添麻烦。第二,小云的脾气不合群,避免她和公社的干部家属发生矛盾,毕竟这里不同于红旗村。第三,组织通过考核和民主推荐,同意二丫儿接任公社的妇女主任。这样一来,小云对二丫儿的火气就更大了,让她们分开一点总归是好事。也是正赶上“农业学大寨”刚刚开始,工作的事千头万绪,江海也索性常住在公社的办公室里,很少回到红旗村了。

    这个夏天,兴泰也上了学。和哥哥比起来,小家伙显得特别的活泼,爱说爱唱,脑瓜儿也好使,什么东西一教就会。再加上三个孩子里他长得最像江海,大眼睛,虎头虎脑的招人喜欢,很快就成了学校里的小红人儿。

    老村长李宝山年纪大了,想让出村长的职位。考虑到他的身体情况,江海同意了他的请求。李宝山的儿子一直在部队好多年没有回来,现在要把父母接过去,可这老两口子在屯子里已经住习惯了,又不想去给孩子添麻烦,就留在红旗村里种种地,铲铲草,乐得个自在。

    年底的时候,江海和小云的第四个孩子出生了,又是一个男孩儿。恰巧刚刚安排好公社的工作,江海匆匆忙忙赶回了红旗村。

    “江海呀,这回好,四个都是小子,给你凑够一桌儿了,这孩子小名儿就叫满桌儿吧。”一进门,正帮忙伺候小云月子的李婶儿就喜笑颜开的和江海报喜。

    “婶儿啊,多亏了你了,又帮忙接生又给伺候的,真过意不去。”江海笑着和老婶子表达着感谢。

    “你看你跟我还外道啥?我和你叔也就能帮这点儿忙。行了,快点儿看看你儿子吧,我给你去做饭。”老人家高高兴兴的忙着去了。

    “哎!”江海答应一声走到了刚出生的孩子旁边。小家伙儿闭着眼睛睡得正香,兴国,兴泰趴在弟弟身边,大气儿不敢出一声,好奇的看着这个小东西。

    江海从帆布包里掏出一本书,这是今年刚刚出版的《毛泽东诗词》,“给你们俩去看看吧。”

    “嗯。”看到了新书,两个孩子很高兴。和爸爸一样,只要看到带字儿的就爱不释手,立刻抢过这本书跑开了。

    “你这回来一趟是真难啊!”小云盖着厚厚的棉被,说完一句话就闭上了眼睛,也许是心里的滋味儿不好受吧。

    “我也是脱不开身,这不有李婶儿照顾你吗?”江海虽然嘴上这么说着,可心里也觉过意不去,语气也温柔了许多。

    “他们说等你回来再给孩子起名字,叫啥好呢?”小云小声的问道。

    “就叫兴安吧。”名字江海早就想好了,就看是不是男孩。“他们哥儿四个正好是‘国泰民安’。”

    于江海,郭小云,这对在特殊时期,特殊情况下被命运捉弄硬生生凑合到一起的夫妻,愣是凑足了“国泰民安”四个孩子。不管怎么样,于江海算是完成了给家里传宗接代的任务。从这一点上来说,小云没有功劳也是有苦劳的。

    人到四十又添了一个孩子,江海在工作之余回家的次数渐渐地多了起来。兴国和兴泰在学校里的成绩也都是数一数二的,人人都夸。尤其是兴泰,认的字还没多少,竟然把一本《毛泽东诗词》背了个差不多,越来越讨人喜欢,可就是这么个聪明的小家伙却惹出了一场大祸。

    七月末的时候,地里的玉米正在灌浆,嘴馋的总会想着弄几穗青苞米填填肚子,解解馋,于是各个生产队都会派人“看青”,防止有人偷盗。

    这天,正在放暑假的兴泰和几个差不多大的孩子疯了小半天,躲在树荫下乘着凉,叽叽喳喳的说着说着就说起了地里的青玉米。

    “我看那些苞米好像能烀着吃了,要不大人们咋都看着呢。”小狗剩儿说着还连鼻涕带哈喇子的抹了一把。张狗剩儿是他爹,所以村里人图省事儿,直接把他儿子叫小狗剩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