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我讲过去的故事
字体: 16 + -

第十八章 第一个任务“抓小偷”

    当火车进入家乡地界的时候,过去的情景如电影胶皮一样在江海眼前一帧一帧的闪过,让他思绪万千。直到临近中午,火车的一声长鸣才把他拉回到现实中来。

    下火车出了车站江海马不停蹄的来到了县城中心财神庙斜对面的县委所在地——原来伪警察局的大院儿。

    “请问!同志,你找谁?”门口的一个小战士拦住了他,还敬了个礼。

    江海同样还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我刚刚从部队转业回来,到这里找朱书记。”

    知道江海是一个老兵,小战士脸上又多了几分敬意。

    “朱书记下去检查了,现在没回来呢。要不要在这里登记一下,朱书记回来我汇报给他。”

    “哦,不用了,反正没事,我在这等他。”江海笑了笑。

    “哎呦!这是谁呀!”一个洪亮的声音传了过来。

    江海转身,正看见朱大志和另外两个人骑着自行车从路对面拐过来。他快步跑了过去敬了个礼。

    “支队长,于江海回来报道!”

    “哈哈,从打你说要回来,我就盼着呢。”朱大志下了自行车,和江海一起走进大院。一边走一边给江海介绍,身边穿灰布中山装,面部消瘦的是印县长;圆脸,络腮胡子的是劳动局长郑云天。

    “老印,老郑,这个就是我当年在燕儿山打鬼子时候的联络员于江海,这小子当时机灵得很。后来跟我打四平,打锦州,小老虎一样啊。我还是他的入党介绍人呢!”

    “朱书记这几天就天天说你,今天终于见着了,果然是强将手下无弱兵啊,对不对老朱?”印县长半开着玩笑。

    几个说着话进了办公室。郑云天倒了四杯水,几个人分别坐在凳子上。

    “江海呀,这次回来想干点儿什么工作?”朱书记看着江海笑着问到。

    “支队长,您还不知道我吗?干啥不重要,只要不闲着,哪里需要就去哪里呗。”江海坦诚地说。

    印县长接过话头,“江海,你回来之前我们就在研究你的工作问题。国家刚刚建立,咱们县里的事儿也是千头万绪。尤其是物资短缺,商品要按上面的分配供应调剂,矛盾很大,还有不死心的敌特破坏,我们几个也非常头疼。所以我们的想法让你去县供销总社挂职,协助林书记把咱们县的商业先稳定下来。”

    “是啊,江海,以你的条件,我原打算让你去公安局的,主抓刑侦工作的。但是商业这里问题太多,去了几个人也见不到好转,所以先让你去救救急,等一切回到正轨了再重新安排你的工作,就是要先辛苦一些了。”朱大志说出了他的想法。

    “支队长。”江海认真的看着朱大志,“我在战场能活着回来,就不怕工作挨一点儿累。比起那些牺牲的战友们,我的命就算大的。工作您怎么安排我就怎么干。还是那句话,绝不会给你丢脸!”

    于江海还是那个样子,办事干练,语气坚定,身上总是带着那么一股不服输,不怕死的劲儿。

    “怎么样?我就说这小子行吧!”朱大志骄傲的看着其他两个人。

    “上过战场的人就是不一样,干净利落。”劳动局长郑云天一股河南腔。“这样吧江海,把你的部队介绍信给我,现在就算正式上任了。”

    从帆布兜子里拿出介绍信递给了郑局长,江海又说了自己的顾虑。“我别的不担心,就怕对商业情况不熟悉,导致工作做的不细,所以我想先了解一下。”

    “我先简单和你说一下吧。”印县长喝了一口水。“总社的林书记年纪大了,精力有限,全县供销点又分散,管理起来很困难。再加上商品供应不足,容易导致人心不安定。最重要的是,还发生过几次盗抢事件!”

    “还有盗抢?”江海很意外,“怎么会这样?”

    朱大志手指敲着桌子:“江海,在部队的时候,我们的敌人就在对面,真刀真枪的干就完了。现在不同了,有些敌人我们平时看不出来,他们会随时跳出来搞破坏,危险一点儿不比我们打仗的时候小啊。”

    “是啊,一些被我们斗争过的地富反坏右,虽然表面上安分了,但是在背地里还是不会死心的。”郑云天提醒着江海。

    “所以你在做好工作的同时,还要保证自己的安全。我们决定,给你配一把枪,好能处置随时发生的意外。”印县长补充到。

    “还要配枪?”江海有些不敢相信,可看着这几个人根本不是在开玩笑。“有这么危险?”

    “嗯,没错。”朱书记肯定的说。“这样吧江海,一会儿让秘书带你去安排住处。这两天你先熟悉一下,再想办法找找你弟弟江山,我回来后问过,还是没有消息。”

    “嗯,谢谢支队长!”江山还没找到,江海觉得希望越来越渺茫了,不觉有些难过。

    几个人中午简单吃了一口饭,下午江海就去政府的集体宿舍了。说是集体宿舍,其实就是简单改造了一下的土坯房。

    两天的时间里,江海骑车走遍了县里的大街小巷,也去了公安局和收容站查询,一点儿江山的线索都没有。第三天,他就去供销总社报到了。

    林书记今年五十二岁,带着一副近视镜,头发白了许多,脸色看起来很疲惫,但是还是热情的和江海打着招呼。

    “于江海,呵呵,听说你要来,我都急坏了。”

    “林书记,我是来配合您工作的,对商业我根本不熟悉,还要和您学习呢。”于江海谦虚的说。

    “你呀,年轻,一学就会,肯定没跑!”林书记对这个第一印象极好的于江海很有信心。

    两个人坐下来详细的谈起了他们需要面临的现状:全县城里加农村,四十五个供销点儿,位置分散,商品极度缺乏,供应不上,尤其是日用品和食品。最严重的是货物仓库被武力盗抢了几次,到现在主犯是谁都不知道。

    想不到地方的工作还这样复杂,看来以后要绷紧神经了。江海和老林仔细分析了一下,确认工作开展的方向。物资缺就要保证分配合理,不能让老百姓有埋怨;还要克服运输上的困难,做到及时运送;更重要的是保证安全,找到破坏分子。

    接下来的日子基本上都很正常,江海每天都起早贪黑的忙碌着,很快就熟悉了所有的业务,晚上还要加班带人巡逻守卫库房,中间的一个春节也没休息,这让老林一下感觉轻松了很多。也许是听说来了一个能打仗的,盗抢事件也没发生,大家都松了一口气。但是江海凭经验感觉,越是平静的时候越不能放松警惕。果然如他所料,四个月后的一天晚上,出事了。

    这天,江海带着几个工人把一大卡车新到的物资刚刚存进仓库,又四处查看一遍,就让工人们去休息了,只留下他自己和仓库保管员肖大军交代着要留神做好防火防盗。两个人正说着话,仓库对面的路上走过一个人。三月的天,棉袄领子挡住了半边脸,帽子压得很低,只留出两只眼睛,两手抄在胸前。当他向仓库大门张望的时候,正好对上了江海的眼神。这一瞬间,江海凭直觉感到他的眼神刻意回避了一下,走路的步伐也加快了。

    早早的吃了一点晚饭,江海带着几个工人回到仓库,嘱咐他们守好自己的位置,晚上要保持高度警惕,以防意外。都安排妥当了,江海又围着仓库转了一圈。当他绕到仓库西北角的时候,突然发现铁皮封闭的屋顶被撬开了一个很难发现的细缝!不好!今晚肯定要出事!他下意识地摸了一把腰里的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