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万万岁
字体: 16 + -

第二十八章:享年八岁

    翻过年头,赵勾八岁了。

    当公元一零零五年的春风吹来,宋辽双方所有人都知道战争要结束了。

    辽军已经到了强弩之末,宋军也心力交瘁。

    寇准一派依旧坚持要打下去的战略意图越来越被大宋皇帝赵恒反感,赵恒受够了每日间的喊打喊杀,来到澶渊城的日子里几乎每晚他都会梦见太宗皇帝提着断剑狼狈回到皇宫的场景。

    往事如历历在目。

    拍马屁成精的王钦若察言观色心领神会,联合所有主和派大臣每日劝谏赵恒,恳求官家息事宁人,以和为贵。

    毕士安留在汴京主持朝政,寇准一人独木难支,加之王钦若的蛊惑和赵恒的坚持,他知道战事打到这里也就止步了。

    可惜了。

    此时辽军虽然力竭,可生机尚存,以后还会是大宋的心腹之患。如果此时能一战而毕最是完美。

    可寇准知道真再打下去,辽军不一定就一定会溃败。他更无法替赵恒做主,僭越之举万万行不得,不然生性犹豫不决的赵恒在王钦若的蛊惑下,很可能会动摇自己来之不易才坐上的相位。

    那样,损失就太大了。

    寇准不敢想象王钦若登上相位后大宋朝堂的风气会不会再无铮铮铁骨。

    有时候气急,寇准甚至想一剑捅死王钦若,可一旦这个先河开了,他寇准瞬间就会被文臣集团所有人孤立。

    士大夫们享受着可与皇权分庭抗礼的优势,最大的依仗就是团结一致对外,互不伤及性命。

    政见不一,那就各凭手段,但不能危害对方性命的底线,寇准也不敢打破。

    这个底线是文臣集团能稳稳压制住武将集团的根本原因之一。

    士大夫们不管相互之间如何争斗,一旦有武将跳进来,双方就会瞬间合力先把武将干趴下,然后再回头来继续斗争。

    数十年后,韩琦一句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名者乃好汉儿,彻底将大宋的武将们打落尘埃,沦为了文官们的斗争工具。

    可悲,可叹。

    寇准站在澶渊城头,感慨万千。此时虽然战局已定,可后续要处理的事情还有太多。

    几时议和,如何议和,议和底线如何…

    种种都要寇准先打好腹稿,然后奏报官家赵恒批复。他不能让王钦若主持议和,不然鬼知道这个整天喊着议和息事的马屁精会干出什么遗臭万年的事情。

    正月里,百花开。

    可在澶渊城内外,只见残垣断壁,只闻四方哀声,不见花开,不闻诗词。

    再悲凉的边塞诗也不能描绘出实际战争悲惨的万一。

    站在春雪里的寇准,须发皆白,却虎目如炬。

    有个不太靠谱的皇帝,就必须要有一个靠谱的宰相。

    不然,国家危矣。

    ————

    辽国军营。

    耶律隆绪正在召开部族诸王大会,萧绰,萧观音奴参会。

    韩德让已匆匆赶回幽州,有太多大辽内部政务需要他拍板决策。

    身穿龙袍的耶律隆绪睥睨金帐内各处,除了萧绰外,其余所有部族首领皆低头以示臣服。

    他们都明白,此战过后,耶律隆绪将逐渐开始真正亲征,执掌诺大辽国的生杀大权。只要不是脑子缺根弦的部族首领,都会选择臣服。

    被皇帝记在心底小黑册上的人,一般都不会过的太好。

    耶律隆绪很满意所有部族首领或头人的姿态,尤其是萧观音奴的,这让他心底很是激动。

    不管此战最终大辽得失成败,起码,他耶律隆绪将开始真正掌权。

    言出法随,一言九鼎的睥睨帝姿才是他梦寐以求的帝王日常,他等这一天等的太久了。

    萧绰在一边冷眼旁观,江山早晚要交给儿子,自己已经为他监管了这么多年,是时候让儿子自己接手掌控了。

    萧绰的精力大不如前,她深知自己或许没有几年寿命了。

    一零零五年的大辽金帐会议和接下来进行的澶渊之盟彻底确定了耶律隆绪的真正执政权。

    也预示着萧绰和韩德让这对‘夫妻档’黄金组合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

    迁奚大王的营帐内,赵勾躺在萧观音奴的大床上百无聊赖。

    如今战事已经基本结束,剩下的就是两国议和和签署和约了。

    他不好评定澶渊之盟的好坏,毕竟有利有弊。利是因为签订了澶渊之盟后宋辽双边数十年内再无大战,鄙处在于它开了赔款的先河。

    仅此一点,赵恒就被后世无数史学家和愤青骂的狗血淋头。

    赵勾现在势单力薄,根本改变不了澶渊之盟的签订。他没有金手指,没有牛系统,更没有大神助手在侧,现在的他除了眼睁睁的看着事态一步步发展,别无他法。

    这也加剧了他要尽快壮大自己班底的想法,并且愈发遏制不住。

    把生命抉择权交给别人的人,注定没有人权。

    赵勾是社会主义自由人,他不会把命运交给耶律隆绪或者赵恒去掌控。

    自己的命运只能自己来掌控。

    萧观音奴回来了,这就预示着大辽高层已经基本达成了一致。赵勾是从来不会过问她任何和军政有关的事情。

    赵勾自问在萧观音奴眼里,自己也不过是个看着顺眼,能让她小小心动的纨绔子弟罢了。他可不会天真的认为这娘们会跟着自己私奔。

    那就太傻了。

    如果赵勾真的让赵漕此刻下聘礼求婚,一定会被萧观音奴拒绝并追杀他十万八千里。

    在没有足够的实力前,他甭想把萧观音奴娶回家。即便萧观音奴答应了,耶律隆绪也不会同意。

    赵勾蹦下床,很聪明的什么都没问就走出了营帐。

    他现在是迁奚大王的专用厨师,要伺候她一日三餐。

    萧观音奴自从吃过赵勾的饺子后,就抓了赵勾的壮丁,让他给自己做饭。

    晋级成为迁奚大王男保姆的赵勾每次做饭都有往饭菜里放不良药的冲动。

    这娘们就是欠抽。

    我堂堂一州防御使嫡子,怎么也算是个官二代,居然混到给人做小保姆的地步,真是自找的。

    煮了一锅稀粥,从隔壁冒着热气的蒸笼里偷拿了几个大白馒头,随便炒了两个菜的赵勾费力的把饭菜端进了萧观音奴的营帐。

    “怎么又是羊肉和野菜?”

    萧观音奴蹙着眉头,一双筷子不知道该夹哪个菜。

    “么的办法,后营只有羊肉和野菜,馒头我还是从咱们皇帝陛下的御用笼屉里摸出来的,你就知足吧。”

    萧观音奴搞不懂,她不明白为何赵勾字里行间一点对耶律隆绪的敬意也没有。

    难道是因为耶律隆绪对自己求过婚?

    萧观音奴想到这里有些好笑。

    你一个刚八岁的小屁孩吃一国之君的醋,也不怕掉脑袋。

    赵勾抱着胳膊,站在火盆边,静静看着萧观音奴吃饭。

    这个武力值和颜值一样爆棚的娘们吃饭和男人没啥两样,狼吞虎咽的,一点也不淑女。

    或许这才是一个大王该有的姿态。

    吃饱喝足,理所当然的由小保姆赵勾收拾残局。

    萧观音奴也不避讳他,直接召来麾下的大将们开始议事。

    在一边听得清清楚楚的赵勾不由感慨,童子军的保密意识和防患意识也要赶紧加强了。

    怪不得在古代没有什么秘密可言,开会之前签个保密协议也好啊。

    泄密者,让他赔偿三五十万两银子,赔不起就抄家充公,男的阉割,女的充奴,你看谁还敢泄密!

    赵勾一边心安理得的听着大辽迁奚大王透露给自己的内幕消息,一边腹黑的想着种种对泄密者的惩罚…

    这个时代,还没有人会怀疑一个八岁孩子会泄密。

    赵勾收拾妥当就走出了营帐,该知道的他都听到了。

    萧观音奴,你个败家娘们,如果你麾下的大将要是有那么几个被耶律隆绪收买的话…

    真替你捏把汗。

    赵勾想着,自己是不是可以用一下离间计…

    比如,偷偷在吕大熊的巡逻路线上丢一张某位萧观音奴的政敌同时又是耶律隆绪心腹爱将之人的手笔…

    内容就写,萧观音奴想造反…

    赵勾觉得这样肯定很精彩。

    不过,他还是否决了。

    万一萧观音奴拿着纸条去对峙,被耶律隆绪信以为真然后双方火拼…

    那萧观音奴十有八九要歇菜。

    算了,为了老赵家的未来能有丰厚十倍的嫁妆,还是不要用这么阴狠的计策了。

    那要不要用一下美人计?

    或者借刀杀人?瞒天过海?声东击西?…

    这个此刻一肚子坏水,寻摸着用什么手段破坏大辽君臣团结的赵勾,时年八岁。

    还别说,不管成与不成,起码能破坏一下大辽君臣之间的相互猜忌。

    正准备放下手里的碗和盆,好好寻思寻思怎么运作用计的赵勾被萧观音奴派人关进了小黑屋。

    吕大熊尴尬的说道:“俺对不住你啊,大王说了,在议和之前,不准放你出来。你忍几天。”

    已经生成了一肚子计谋的赵勾当时就怒了。

    这特么,欺负我不是自己人是不是?!

    “大熊,你去告诉萧观音奴,老子不伺候她了!我回幽州去!”

    扭头就准备跑路的赵勾被吕大熊一只手拎了起来,扔进了小黑屋里软绵绵的床上。

    “对不住了,大王还说了,你要是跑了就砍了我脑袋。”

    赵勾站在小黑屋的窗沿边上,踮起脚,大声朝外边喊到:“萧观音奴!有本事放开我!抽不死你!敢关你男人小黑屋了,谁教你的?没有一点做为娘们的自觉呢!…”

    开完军事会议的萧观音奴手持三尺宝剑,银牙紧咬,一脸黑线的跑到了小黑屋前,一脚跺开了房门。

    “你刚才说啥?”

    “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呱呱叫!哦,不对,是迁奚大王好,迁奚大王呱呱叫!”

    赵勾秒怂,他可不想自己以后的墓志铭这样写:赵勾,字曦之,大辽幽州防御使赵漕嫡长子,公元九九七年至公元一零零五年,享年八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