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万万岁
字体: 16 + -

第十七章:老骥虽老亦能伏枥

    万物以灵为尊。

    灵长以人为尊。

    所以人类的发展就可以代表这个世界文明的发展。

    中华文明发展到公元一千零一年,已经历经四千年的光阴了,老祖宗们的智慧积累让大宋文人站到了巅峰,可与皇权分庭抗礼。

    与士大夫共天下。

    孙忠善是被士大夫们从光阴长河的大桥上挤下来的,但这并不影响他换个姿势继续往上爬。

    今天是赵勾启蒙学习的第一天,值得老太太铭记。于是,赵漕,箫媚娘,刘雯清,小赵茜都被老太太拉过来做陪衬。

    “乖孙,好好学,奶奶等会给你煮牛肉汤。”

    赵漕像委屈的小媳妇,眼神幽怨的瞅着老太太和赵勾的亲昵劲,羡慕嫉妒恨。

    箫媚娘和刘雯清在一边泯着嘴偷笑,难得见自己男人吃瘪。

    整个老赵家老太太除了与孙子有关的事外基本不管事,能让赵漕吃瘪的就只有背靠老太太这尊大佛的小猴子赵勾了。

    所有登上讲台的先生都可以被视为是半个神明。他们为学子授业解惑,为天下文明薪火传承奉献生命。

    孙忠善皱着眉头看着乱糟糟的赵家私塾,手里的桃木戒尺沉沉往讲台上一拍。

    “学堂乃神圣之地,无关人等离去!”

    孙忠善偏执的认为,不管自己如何为五斗米折腰,圣人的学问不能玷污和,学堂的神圣不能玷污。

    老太太赔着笑脸,揉了揉孙子的小脸,拄着拐杖在丫鬟的搀扶下转身离去。

    老太太一走,赵漕如蒙大赦,轻轻捏了捏闺女娇嫩的脸蛋然后溜之大吉,箫媚娘也被老管家喊到了一遍,刘雯清抱着闺女也回了卧房。

    赵勾和其他九人忙正襟危坐,生怕先生的戒尺拍到自己身上。

    先生手里的戒尺可是专治顽皮学生的神器,而且是‘奉旨揍人’。

    “诸位学子,老夫孙忠善,你们可以叫我先生,孙老头,孙夫子都行。从今天起,由我为你们启蒙。”

    站在讲台上的孙忠善有理有节,不因学子们年纪小就罔顾己心,也不因自己是宋人先生就轻蔑这些辽人子弟。

    “今日我们开课。”

    赵勾等学子忙侧耳倾听。

    孙忠善从讲桌上拿起一张纸,纸上面写着一个斗大的宋字。

    “我是宋人,这个字念宋。”

    然后又拿起一张纸,纸上写着一个斗大的辽字。

    “你们是辽人,这个念辽。”

    赵勾啪的站起身:“先生,我是宋人。”

    孙忠善一愣,笑着摆摆手让赵勾坐下。

    “我写这两个字并不是要让你们忠君爱国,而是要告诉你们,人分国界,而知识和圣人学问,没有国界。”

    孩子们瞪大眼睛听孙夫子讲这些,眼里全是新奇,这可是爹娘不曾告诉自己的。

    只有赵勾觉得这孙夫子考不上秀才也许是大宋的一点遗憾。

    孙夫子看着孩子们懵懂和求知的眼神,自嘲一笑,也许自己今天讲的这些,底下的孩子们一会就会忘记,可他还是觉得自己要讲。

    一辈子读书,就琢磨出这么点门道,愧于先贤,愧于祖宗。

    “今天我们讲第一课: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此句是我大宋真宗皇帝近年所说,以此呼唤宋人读书,科举,为官,为万民,为天下。”

    “读书使愚民开智,科举为国家荐才,为官为万民开太平。”

    孙忠善讲课的时候并不严肃,也不照本宣科,他尽量用孩子们能听懂而自己又能转换出的话语教授孩子们。

    这些孩子未来也许会是大辽侵略大宋的帮凶,可孙忠善并不因此惭愧,国弱恒被欺,如果自己培养的学生们能让大宋吃痛,懂得变革,那自己虽受万民唾骂亦无悔。

    犹记得自己启蒙时候,老夫子教授自己的第一堂课叫:民为贵,社稷为轻。

    时间很快到了正午,孙忠善意犹未尽的说道:“孩子们,但愿十年后的今天你们会记得这堂课。”

    “最后,希望你们能记住一句话。”

    孙忠善一字一句甚为郑重的说道:“孩子们:莫欺少年穷,莫欺中年懦,莫欺老翁愚。”

    “下课。”

    孙忠善收拾好讲台,负手离去。

    孩子们有的昏昏欲睡,有的欢呼雀跃,只有赵勾看着孙忠善的背影,若有所思。

    这个老夫子,太可爱了。

    如果大宋的老叟都是这样可爱的人,那我为之付出一切都是值得的。

    以前,为大宋,是因为自己是宋人的后裔,汉族的子嗣,纯粹的一股子精气信念支撑。

    现在,他愿意为像孙忠善这样的大宋老叟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我愿大宋万万岁。

    我愿汉人一代代。

    我愿宋叟尽百岁。

    ————

    往后的日子里,赵勾忙的像个陀螺,白天听孙夫子讲课,下课了还要再备课教授那些储备娃娃们。得空还要召集所有孩子们开会,宣扬大头目的英明神武,宣扬童子军的种种不凡和好处。

    孙忠善除了授课,看书,其余大部分时间就静静看着赵勾忙碌,一点一点的仔细看,越看越觉得这个大辽的小孩子与众不同。

    那就再看看,再瞧瞧。

    当日这孩子的那一句我也是宋人,让孙忠善觉得,如果这孩子真是宋人,也许自己能以他为荣。

    孙忠善没有告诉赵家人,自己离宋一小半是因为屡试不中,另一大半是因为自己想趁着还能动,到幽云十六州为大宋将来的光复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老骥虽老亦能伏枥。

    ————

    时光荏苒,转眼三载光阴。

    赵勾七岁了,越发出类拔萃。

    童子军几次扩充,如今人数已近百人,平均年龄八岁。

    正式成员二十一人,余者尽皆候补。

    赵茜三岁了,整天跟在赵勾屁股后面溜达,鼻涕泡就没断过。

    赵小七个子窜的很快,可依旧矮了赵勾半个脑袋。

    玫子愈发成熟了,可惜赵勾还小。

    孙先生依旧瘦弱,可授课的时候声音总是洪亮如钟。

    老太太看着乖孙一天天长大,身体依旧硬朗。

    赵漕官职又进了一步,七州谍司首领。

    箫媚娘愈发雍容,刘雯清艳丽的越来越像妖精。

    就在老赵家欣欣向荣,好日子刚刚开始的时候…

    公元一零零四年,大辽大丞相兼北院枢密使兼南院枢密使,身兼大辽无数军政最高职的齐王韩德让与大辽太后萧绰联手布局数年后,终于再次发动了对宋大战。

    这一次,辽圣宗耶律隆绪亲征大宋。齐王韩德让,辽太后萧绰随行。

    初春,军马未动粮草先行。

    大辽这个强大的帝国机器全速转动,无数粮食,马匹,物资云集幽云。

    这一年,李元昊刚刚满岁。

    这一年,赵祯负六岁。

    这一年,完颜氏女真已经强大到让大辽焦头烂额。

    这一年,韩德让六十三岁。

    这一年,辽圣宗耶律隆绪三十二岁。

    这一年,寇准正式封相。

    这一年,赵勾和没藏讹庞刚满七岁。

    大争之世,一触即发。

    而院子里的桃花,依旧娇嫩如初,就像玫子仍旧红扑扑的脸蛋。

    ————

    第一卷终。

    下一卷澶渊之盟,大家伙一起来见证宋,辽,与党项,与女真,与高丽诸势力之间的角逐和战争。

    大宋万万岁。

    收藏推荐的亦万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