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班仙童
字体: 16 + -

正文_第五十六章 花开时笑

每天,刘牧除了修行之外,就是喜欢吃一些这里的食物,然后自己一个人欣赏普通自然的风景,虽然并不怎么奇特,可是,刘牧却觉得这一草一木都散发着植物的清灵的味道。

对了,这里的食物,刘牧也是很喜欢的,同样,每个地区的饮食都很丰富,嗯,刘牧只喜欢吃其中的几种,一个是主食米饭,当地人们喜欢用手抓,刘牧有时候也挺喜欢直接抓着吃的,不过也有时候,刘牧会觉得烫,然后找到双筷子。

一般这里最主要的食物都是放在一个大盘子的中间,像米饭的话,有时候会用碗装,有时候也会直接放入大盘子中,然后四周有些配菜,酱料等等,有的是用小碗小碟装着,有的直接放在大盘子中,餐具就没什么讲究了,大多都是勺子,或者刀叉,筷子也是会有的,不过,很少见到。

嗯,这些勺子,刀叉,小碗什么大多都是金属的,看起来简约但又很丰富,是刘牧喜欢的感觉。

刘牧的饮食口味,居然和当地的人们饮食口味是差不多的,一些配菜,然后和米饭活在一起,大把抓着吃。不过,刘牧还是保持着自己中华民族的吃法,依然是尽量有碗来盛着米饭,炸豆腐还有烤薄饼,刘牧不太喜欢吃,所以,刘牧就喜欢吃些米饭,配些咖喱,有点鸡肉和蔬菜,就够了。

因为,尼泊尔和印度都是宗教国家,牛在当地是有神性的,尤其是黄牛,是要尊敬的,不过,尼泊尔那里的水牛肉还是可以食用的,还有水牛奶。

刘牧知道这里对牛都是非常尊敬的,所以,也干脆不点牛肉,从来不点,吃一些咖喱饭,有些荤有些素就够了,而且,刘牧非常喜爱喝牛奶,酸牛奶也是非常的喜欢,恰巧,尼泊尔这里的酸奶特别的好喝,并且不贵,当然,都是水牛奶制成的。

在一千年前,刘牧年少之时,刘牧的师父就飞升成仙,留下了才12岁的刘牧,那时候,刘牧经常的饮食不规律,因为行走江湖,晚上需要警惕,到了早上才能好好睡觉,所以,早饭的时候,都被刘牧错过了,后来年纪稍稍增长,烦心事就多了起来,一个晚上,刘牧在床铺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考虑事情。

因此,刘牧一夜火大,第二天早上,刘牧一醒就感觉后背疼痛,后来才知道了自己饮食上长期不规律加上突然一夜上火,导致刘牧犯了胆囊炎。

从那以后,刘牧就不怎么吃蛋类食物,豆腐原本刘牧就不怎么爱吃,这回更是不吃了,反倒刘牧从小就喜欢喝奶,于是,就恰好改作饮用牛奶来补充营养。

此次来到尼泊尔,口味刚刚好符合刘牧的口味,刘牧不由得很是高兴。

嗯……咖喱饭,有些鸡肉,有些蔬菜,再有些酸奶,嗯,都放在一个大盘子中,很方便,食物也很合口味,刘牧几乎就感觉,这里根本不算是外国一样,刘牧也读过关于佛陀的传记,记载过尼泊尔,印度这样的国家,刘牧就很喜欢这的饮食,刘牧也感觉到自己像是一个吃货,连感悟佛法都不忘记佛陀故乡的饮食。

其实,并没有什么美

食,不过是,刘牧读到,佛陀与数年之中苦修,感悟自己修行方法不对,于是,决心走出苦修,改变修行方法。

当佛陀在一处小水塘中沐浴洗澡之后,依靠垂下来的树枝勉强回到岸上的时候,已经又饿又累,倒在地上,这时,恰好有一个家境不错的女孩子,带了些食物祭拜山神,恰好看到佛陀,无比消瘦,倒在地上,于是便拿出牛奶,喂了一些给佛陀,这才使佛陀恢复了一些体力。

后来,这个女孩子以后就经常带一些沾了盐巴的米饭来供养佛陀,并和一个放牛的男孩一起听佛陀讲法。

这个女孩子家境不错,所以带来的米饭都是新米,还有些盐巴,那个放牛的男孩家境非常不好,家中没有了大人,他是哥哥,需要照顾弟弟妹妹,每月靠给人放牛的一些报酬,只够自己和弟弟妹妹们吃些饭团,而且都是陈米,也没有什么盐巴。

佛陀知道了,便让他一起过来吃饭,无论是女孩子带来的新米还是男孩子带着放牛时吃的陈米,佛陀都很高兴的和这个放牛的小男孩一起分享,女孩子还会给佛陀带来一些牛奶,佛陀也是和这个放牛的小男孩一起饮用,而这个放牛的小男孩非常喜欢佛陀,他总给割很多干净的草来给佛陀当做坐卧的草垫,而且一直能保持草垫的干净清爽。

最后,佛陀在菩提树下悟道,这个放牛的小男孩在弟弟妹妹成年之后,也得以皈依佛门,成为佛陀的弟子。

其实,这个关于这段佛陀悟道的传记故事,刘牧记得不是很清楚了,不过,这些还能记住的记忆,却依然是让刘牧很感动,并不是说刘牧要赞叹,赞美佛陀如何的伟大等等,那些,刘牧觉得都不是真实的感悟,这个世界,这个世间,伟大的圣贤有很多,辉煌的成就也有很多。

抛开后世人对佛陀无与伦比的赞美和神化,刘牧真正的体会着佛陀一生的故事的时候,才能够感受到佛陀真正的心意。

且不说,佛法还是佛学中的种种精华和糟粕,起码,能在那些宗教狂热的信徒口中天花乱坠的赞美中,能在那些鱼目混珠的假和尚洗脑一般的灌输中,清醒后来,冷静下来,理智下来,真正的以智慧和心境还体会感受佛陀的这一生的故事的时候,那时,自心接触到的才是一个纯净的佛陀。

刘牧的感动,是因为读到这位被后世人们尊为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的大圣人,其实就是一个普通的凡人,而且,佛陀作为一个凡人,恰恰就是在平凡中,也是和凡人一样,有温暖,有感情,有语言,有动作,有思想,而不是后世人们天天膜拜的金身塑像。

不是么?一点撒了盐巴的米饭,一点牛奶,还有什么呢?一颗可以停靠的菩提树,一堆草垫。

刘牧此时,正坐在旅店中的床铺上,刘牧并没有刻意的去找一颗菩提树,去模仿佛陀的悟道,与其感受一个伟人的光环,不如与其神交,感悟他的思想。

静静的,慢慢的,刘牧的内心平和下来。

可是,却有一滴泪从刘牧的心中涌现出来,是的,刘牧在感叹,刘

牧在悲伤。

佛陀为了追求心中的解脱,放弃所有,最终得道。可是,谁又能代替佛陀那一辈子的修行和传法呢。

刘牧是在悲伤,原本,佛陀可是快乐开心一生,因为生在富贵人家,可是,尘世间的痛苦磨难实在是太多了,佛陀似乎是为了自己的一个责任而去感悟。

摇来摆去,如来如去,如同风一般,尽是空虚。

后世中论述的种种功德,种种来生的福报,在刘牧看来,当真是空虚,今生因果,今生实现,来生之事,又从哪里算是一个开始?

开天辟地时是因?地球末日时是果?

刘牧知道,让自己感动的其实原本不是什么佛学,佛法,而是佛陀本人……

后世中的佛门,让刘牧真正喜欢甚至感动的,也不过是众菩萨那甘愿救苦救难的大愿,一些高僧感悟得到的大智慧,还有佛经中说人人平等,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报的经文。

仅次而已了。

刘牧感动的不也正是佛陀那愿意舍弃一切,追求真理,追求解脱痛苦的大愿么。

因为,谁都有见到这人世间痛苦悲伤事情的时候,谁都有遭受苦难挫折的时候,如同大海中的灯塔,苦海那边的净土彼岸。

起码,佛陀的思想让人有了一个寄托,有了一个躲避伤害的怀抱。

有时,那与智慧无关。

有时,那就像我们所感动的仁德一样。

那就如同,最朴实的时候,农村夜不闭户,互相信任,没有种种罪恶。

生老病死很正常,不正常的是邪恶的人心。

而刘牧对佛法佛学的感知,全部源于佛陀那渴望人心淳朴,灵魂纯净的愿望。

是大愿么?其实,不是。无非是一种最淳朴的渴望。

如同我们希望世界和平一样。

世界上的苦难实在是太多了,不要再让这个世界受到伤害了,不要再让这个世界上的生灵受到伤害了,也不要让这个世界上的我们这样的人性本善的人再受到伤害了。

是的,刘牧的内心在流泪,好像在这佛陀的国度中,自己也能感受到佛陀当初的内心。

那善良,那泪水,那一朵好似在内心想要盛开的白色的花朵,那一缕似乎带有温度的光芒。

是共鸣吗?

刘牧此时,好像感受到了佛陀对他的呼唤,好像是在呼唤刘牧内心中的坚强。

是吧,再冷还能冷过人心吗?天地间再冷,不过生灵的生死,可是社会中人心的冰冷,自己内心中的寒冷,又有什么能抚平。

伤口临时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遗忘,解脱,就如同手术打了麻药,等病患解决了,就能恢复健康了。

那时候,解脱便成了良性循环的开始。

吽……

刘牧在自我思辨之中,也得以明悟,冥冥之中,刘牧好像也能感受到一个简单的声音……

是了,刘牧已经破除魔障,返璞归真。

花开时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