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破局
字体: 16 + -

第二百七十三章 年关1

    时间一晃就到了年关,秦文柏对过年的日子没有期盼的感觉,也许是因为在现代生活养成的缘故。

    作为在大医院工作的医生,过年就意味着或许你要连着好几日值二十四小时的班了。

    这段时日,暖房的搭建得到了整个岛上居民的支持。因为大伙来到海港建设基地上工后,渐渐对秦文柏等人有了信任的基础。特别是一小孩因发高热,在没有用任何药物的情况下,仅靠秦文柏在一边观察着,洗了几个热水澡,第二天就活蹦乱跳了。

    这不是神仙才能达到的效果么?

    当然,一行人一视同仁的态度也让他们颇为感动!

    原本,面对这群穿着打扮彰显着一份贵气的雇主,尤其是被称之为四爷的少年,那翩翩风度,当真是比画上的人儿还好看。

    虽然,他们不知道怎么描述这份好看,但就是觉得看着就让人心里舒畅!

    尤其是那些已懂人事的少妇们,看到这样美好的少年,内心里由衷感叹——像这么顶尖的公子哥,要怎样的女子才能有福消受?怕是要那长得特好看的公主才能配得上。

    这样的赞美与感叹只是私下里的话,却不小心让马小小听见,小丫头一身少男打扮,也挺俏皮的,只是年岁小,身量小了一些,要不然也能惹得少妇们啧啧赞叹。

    此时,马小小听了她们私底下的话,没来由的心里发慌,想骂人,“你们一个个的不好好做自己分类的事情,倒是在此评头论足的,是不是看我们四哥心善,好欺负?”

    少妇们不好意思地做了一个鬼脸,暗自相互递着眼色:分明是一个小丫头,却作男孩子打扮,看来是来盯着的。

    另一个的眼神回道:是得好妤盯着,只是这位大小姐如此年幼,就懂得这么多,当真是人精了!这么一想,觉得那时的自已当真是卢蠢得可以。

    几人这么私下里无声交流着,见马小小一直怒目而视盯着她们,还是悄无声息地逃开了。

    小姑娘的眼神当真是犀利啊!

    她们是受雇来喜衣服的,东家体贴,怕她们用冰水洗衣太冷,让她们用热水浆洗,那得多费枈啊!

    她们也没有那么娇气,所以也仅是头到用热水,清洗时用冷水。

    这时候,江里的水都结了厚厚一层冰,在上面都可以走人了,她们得用大石头砸开冰面,才能清洗衣服。

    也不知道这些人为哈这么爱干净,大冬天的换什么衣服?她们瞧这些衣服也并不脏。

    海港建造的很快,两个多月的时间,停船的大码头初步己经完成,只需再修饰一番。

    而那些配套设施,楼宇的基脚才刚刚完成。

    前来干活的岛上居民看着这样的工程标准,止不住地感叹:“像这样建造出来的房子,住着皆多么放心。”

    而且东家说了,海港建成后,需要招一批在这里上工的人,准备在本土招聘。

    而且,像暖房的蔬菜水果基地,如今就是一批有经验的种菜婆子掌管着。

    因为语言不通,总督大人还亲自过来当翻译,告诉他们,小岛人的好日子就要来了,让大家手脚勤快点。今后,不仅能吃饱吃好,还能穿得暖暖和和,条件成熟了,还可以离开小岛去外面看看。

    外面的世界很大,很宽广!

    这是海港的东家说的。

    朝鲜那边的人,看到这边热火朝天的场景,几个胆大的少年踩着冰面过来了。

    稍稍一观察,这六个少年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据了解,他们一天吃两顿饭,而且这冬日里不干活,家里定了量,每次一小碗黑糊糊,别说吃饱,就是一个角落都没有塞住。

    秦文柏很认真地和他们交流了半天,当真是扎扎实实的半天。

    六个孩子中,有三个孩子与他一般大,另外三个稍大两三岁,都没有上过学,平常都是帮着家里种地,其中有一个还是孤儿,大人留给他两间破草房,也是六个少年经常聚集的场所。

    秦文柏也只做了这些基础的了解,也没有介入自己的思维索求,去企图了解更多的东西,或许就是他想了解,少年人知道的也不多。

    最后,秦文柏留他们吃了一顿晚餐。六个少年初时还端着,过了一会儿便开始大吃猛吃,就像一辈子没吃过饭一样。

    “你们想不想来这里做工?或是学习我们的汉字?”

    上工的考量见到他们就有了,毕竟,海港的建设越快完成越好!

    但让他们学习汉字是临时起意,他决定办一个习字班,给一天到晚闲得发慌的马小小找点事情做,当然还有秦文启,他们年岁还小,不能让他们在工地上干活,但教书育人这神圣的老师职责应该适合他们。

    秦文启跟在秦文柏身边,一直没有停止过学习,而秦文柏采用的是即兴教学,想到什么或是看到什么就讲解给他。

    秦文启很认真,对秦文柏讲的任何东西都进行了详细整理,他怕光靠脑子记,肯定哪一天又忘了。

    六个少年听说能来这里上工,每天三餐都能吃到这么好吃的饭菜,高兴的不行,连连点三人。

    对于识字,能识字固然是好,不能也无所谓,没有比上工来得实在。

    不过,秦文柏发话了,家里有弟弟妹妹的都可以来学习,也可以在这里吃饭,用他们的工钱抵扣。

    六个少年迎着黑暮的降临,欢天喜地的回去了。

    第二天便领来一大群人。有做活的,也有读学的。

    初初一算,到这时,他们来这里工作与学习己经月余,虽说只是月余的时间,他们家中的生活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他们的内心引发了一份希望——从此以后,倘若都能这么过日子该有多好!

    过年的那天,整个海港基地范围内张灯结彩,平整的地基上,架设了特大的棚子,棚子内桌子,椅子摆了三百来桌,热闹非凡。

    除了轮值守卫的人都汇聚到了这里,三百来桌明显不够用,后来又临时加盖了棚子,老百姓家里的桌椅,总督府兵将的桌椅都搬了过来,为了避免引起什么意外,每处都有维持秩序的人。

    这样的军民同欢毛总督也曾经举行过,但也只是请了少数的代表,像这样的大阵仗从来没有过。

    当然也是因为海港建设,打好的地基都在一个平面上,不过,不架在地基上,就是留出的超大广场也能容纳下他们。

    不过,桌椅板凳还是少了一些,有些老百姓的家离得太远,似乎不方便拉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