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破局
字体: 16 + -

第二百六十三章 计将安出

    在这惶然的时刻,秦文柏的到来无疑带给朱由校力量。

    “没想到这些人有如此战斗力,看来是朕太过仁慈了,无法让他们心生恐惧之心!”

    朱由校一副气鼓鼓的样子,双手叉腰随时准备干一仗的架势。使得秦文柏不愁反笑。

    “不错,是挺壮观的,都抵得上一个军了!”

    “师弟,你这……似乎有些幸灾乐祸?你来这不会看我这师哥吃憋吧?”

    “呵呵!皇上见这阵势见得多了,所以不觉得有什么,可我却难得遇上这么一次……当真是人山人海,红旗招……不,是蓝旗招展!蓝色代表希望……”

    “我算是明白了,你就是前来说风凉话的!想你给师哥出点主意,肯定没指望。”

    “师哥别忘了,你是皇上,还用得着我一个小民出主意?再说,但凡改革新政,总会有保守派一时不能接受。而且,这次的教育改革,对国子监与太学冲击力确实挺大!要不皇上给他们一个台阶,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但传统的东西皇上也没打算舍弃,只不过新增了实用性的教学而已!任何改革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若他们支持皇上,在保留传统的东西基础上,增加实用性,至于怎么增,全凭他们作主。”

    “这……有用吗?”

    秦文柏摆了摆手,再摇了摇头,很是无奈地回道:“不知道!此刻我能保证的是与皇上同进同出,帮您分担一点唾沫星子。”

    朱由校对他翻了一下白眼,再在他肩头使力重重拍了几下:“难为我的好师弟了。”

    “皇上,要不动用军队强制他们离开?这像什么样子,倘若这次他们得逞了,今后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跟着效仿。”

    孙承宗似乎没有那么大的耐心,再者,他的话很有道理,理论与现实上确实不能助长这种风气。

    “动用军队?”

    朱由校忧虑了,国子监与太学院亦是天子门生,国之重器,里面的学监等都称得上是当世之大儒,学员原本是最有希望进士及弟,入朝为官的,而他突然来这么一手,彻底打破了他们的希望与信念……换位思考,确实应该愤然!

    可他忘了一点,这些学员传统学识牢实了,亦可进一步实用性学习,仍可通过考试,入朝为官。

    朱由校被这份推己及人的仁慈之心捆绑住了手脚,任凭这些老师与学员对着他质问与批评,竟无言以对!

    “皇上,不是说太学与国子监的大部分学员都转化成为新一代的大学生了吗?怎么还有这么多人?”

    “哎!其中许多人都是从地方上来的。”

    秦文柏蹙眉细思,正色道:“皇上,孙老师说得对,您不能助长这份气焰,相信这些人中,肯定有许多的投机分子,随着风向随时都会倒向。皇上不利动用军队,但可以动用维护京城治安的各司人员。”

    朱由校如恍然大悟般,一拍脑门:“对啊!这些酸人着实可恨!难道他们看不到如今大明经济实力与军事实力的增长,并不是他们舞文弄墨能够做到的?”

    “或许,皇上可以给他们找点事做!”

    “怎么找?”

    “文人嘛!皇上可以让他们做一个纯粹的文人,在文化圈里任凭他们怎么呐喊,只要不违背明朝法律,或是弄一些蛊惑人心的东西出来,便碍不着皇上什么事。”

    “你这么一说,朕似乎有些明白,但具体怎么运作,还请师弟明示。”

    “具体嘛?可以试着成立一家文化传媒公司,公司经营的经济利益与他们息息相关,或许大部分文人还是愿意为五斗米折腰的,只要不违背“文”这一字,就会开动起脑筋来……文人的圈子嘛!还是由他们文人自己去折腾。”

    “那国子监与太学院怎么办?”

    “这……皇上是否想过?若是按照皇上想的发展下去,这两所学院势必会被淘汰。如今,皇上可以选择两家并成一家,另外一家便可作为文化传媒公司的基地。”

    “这主意好是好!只是突然之间这样子……哎!容朕回去想想,今天先不理会他们,我们各自回去,该吃饭吃饭,该睡觉睡觉。”

    朱由校突然豁然开朗,他也知道,秦文柏说的是大实话,而且照形势看,国子监与太学院最终都会曲终人散,别说那些老师,就是他,一时之间也有些接受不了!

    回想起当初走出那皇圈圈,自己迈动的步子怎么会那么坚定呢?

    或许,当时的他确实深受其害,每天忙于焦头烂额的国事之外,还得应付后宫倾轨……那样的日子,他实在是一天都不想再过。

    倘若他可以选择,宁愿做一个在木工上不断创新的木匠,用自己的双手缔造一个美好的家园,与心爱的女子与孩子过一种简单平和而又充满温情的生活。

    但,这是他永远也无法实现的梦想!

    他的出身,便注定了他肩膀上应杠的责任。

    这责任太过沉重,一度他被挤压得喘不气来……如今,大明王朝在他手中有了一个美好的前景!

    今天的这一点波折又算得了什么?

    但他还是渴望一种简单的生活,把这些烦心的事情完全置之脑后!

    他曾经设想过,若是把皇位传给信王朱由检……

    不,这不行!

    不仅仅是听了秦文柏对他的评价,以及对他的预言,而是他却是了解自已这个弟弟——他有远大的抱负与理想,却是志大才疏,性情不定,对人对事疑心过重,每每遇事又喜欢患得患失,自己的内心没有一个足以站稳脚根的标谁。

    这样的性情,大明王朝交到他的手中,经不起他折腾!

    这时,这样的念头一闪而过,却经不住还是感到后怕!

    当初应付国事家事疲于奔命的自己,曾经也这么想过,只是那时的信王实在太过年轻,自己没有理由这么做。

    幸好!

    自己还是挺过来了。

    现在,对于手中权利的把握越来越得心应手,权利也多半集中到自己手上,又怎会被一群酸腐文人击败?

    他如此,完全是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但尊重,不代表妥协!

    他不会妥协!

    文化传媒公司!

    有点儿意思!看来这个师弟确实是大公无私的,说起来他完全可以自己做——秦人书行的根基与声誉摆在那里。

    这份情,朕记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