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破局
字体: 16 + -

第二百六十一章 初论军事1

    基于对秦文柏的信任,孙承厂宗试探地询问:“需不需要皇上参加,让他听一听?”

    “也可!学生不懂军事,只当与老师与师兄闲聊而已。”

    秦文柏的确没有十足的把握认为自己的一些浅见便是好的,但若能得到老师与师哥的认可,或许可以做到一劳永逸,减少没必要的流血牺牲。

    辽东之地虽是蛮族,但也属于华厦,华厦一统,若能以怀柔政策施为……当然,或许这只是他一厢情愿的想法,努尔哈赤及他的子孙们怎么想,他不知道。

    我们先看一看努尔哈赤一家和满族起源。

    努尔哈赤,满文是“野猪皮”的意思,舒尔哈齐为“小野猪皮”,雅尔哈齐为“豹皮”。凡此种种,努尔哈赤及其后代的名字都与动物有关。

    《努尔哈赤实录》记述努尔哈赤先祖起源曰:“满洲起源于长白山东北布库里山下布儿湖里泊。”该实录与《旧满文老档》还记载了努尔哈赤先祖起源的神话:天命山仙女沐浴于布儿湖里泊,最小的仙女吞食神鹊衔来的红果生始祖布库里雍顺。

    这个神话,本是广义女真人共同的神话,努尔哈赤家族兴起后将其攫为己有。

    说到努尔哈赤的发迹,似乎与一个人有莫大关系——李成梁。

    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是相当痛恨努尔哈赤的,他曾经给兵部下了一道“上渝”——没有什么奉天承运皇帝诏日的套话,开门见山就骂努尔哈赤:“朕以奴酋犯顺,陷我城堡,杀我官民,朕深切痛恨……”

    上谕的全文很长,也没有标点,看着很费劲……既然明神宗对努尔哈赤如此痛恨,那么大臣们自然也要想办法为皇帝排忧解难,一个叫宋一韩的兵科给事中想了一个损招:干掉李成梁就能吓住努尔哈赤。宋一韩在上表的奏折中说:“建酋,也就是努尔哈赤与李成梁谊同父子,教之和则和教之反则反,诛成梁而建酋自不敢动!”

    但是李成梁这时候已经退休在家,后来又起复委用当救火队长,坐镇辽东八年,努尔哈赤真没敢动……

    在明史的史料中,努尔哈赤是李成梁一手扶值起来的。要是没了李成梁,就不会有后金。

    一六一六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在赫图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成为后金大汗。

    此时,努尔哈赤统一了大部分女真部落。

    一六一八年,明万历四十六年,因为努尔哈赤认为明朝朝廷偏袒女真叶赫部而心生不忿的缘故,愤然颁布“七大恨”,起兵反明。

    -一六一九年,明万历四十七年,后金与明的第一场关键战役——萨尔浒之战爆发。明神宗任命杨镐率领四路明军合击后金军,准备直捣后金大本营赫图阿拉。四路军的主帅分别为山海关总兵杜公;辽东总兵李如板;开原总兵马林;辽阳总兵刘铤。

    然而,明军情报却泄露给后金军,使后金军早有准备。结果努尔哈赤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方法,即“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

    努尔哈赤以少胜多大败明军,从而改变了辽东的战略格局,使得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从此后金采取主动出击的方针,而明朝相对于后金处于被动局面。

    一六一九年,明万历四十七年,努尔哈赤称大金国皇帝。

    一六二一年,明天启元年,努尔哈赤于三月十三日率重兵围攻沈阳。沈阳城很坚固,而且埋伏火炮,故易守难攻。但由于城中降兵叛变以及金军不断加强兵力,金军攻克沈阳城。同年,后金军还成功攻取辽阳,并下令迀都辽阳。

    这仗打肯定是要打的,朱由校对自己的军队与大炮有信心,但由于以往的失败教训,他也不敢太过自信。

    而,变数最多的是人!

    三人相聚而谈,秦文柏首先想要了解的是他们的具体安排,才能针对性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依照朱由校的安排,只是将如今镇守辽东的熊廷弼降为副帅,听从孙承宗的全面调度以及训练。

    这里面就充满了变数。

    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些镇守辽东的将领中,哪些与后金的野猪皮暗通曲款?

    倘若把所有将领撤回,进行系统性的服从性的训练……是否可行?

    那些徘徊于两军阵营的人会不会将心收回来,一心一意为大明王朝所使用?

    可,这一点已不作思量。

    凭借这一仗,秦文柏希望今后没有后金。

    “:民族融合!”

    “民族融合?”

    “是,将我们汉人的文化以及部分民族触合进去,建立府制,县制……建造企业,与畜牧业有关的产业链企业,包括:奶业、毛皮业等。”

    牛羊等全身是宝,只要加以任用,能创造出莫大的财富……可以国企经营,也可以私企经营。

    只有文化与财富的积累,才能彻底根治野猪皮人身上的掠夺性的野蛮性质。

    老百姓安居乐业,孩童们有学可上,谁还能一呼百应,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去掠夺他人之物?

    “这前景似乎很理想!可问题是以现在大明王朝的军队力量真的能一举击溃他们已经成形的后金政权吗?”

    “能或是不能,且看我们军队的新老配合,所谓一鼓作气……皇上,难道你就不想检验一下军队这一年来的训练效果?分出两个师来派往辽东……以自愿请缨的形式……我相信,百分之百的人愿往!大明王朝的男儿不缺热血,只是这些年来重文轻武的畸形教育扼杀了这份血性!”

    “这……我知道师弟这话说得有理!此一时,彼一时,一个王朝的建立是多少男儿浴血沙场而来的——不容易!朕的祖先也是基于长治久安的想法,才抑武重文的……倘若在新的王朝刚刚稳定的状态下……呵呵,我说这么多做什么?师弟与我还有老师闲聊而已!”

    “是,仅代表我个人观点,其观点的对与错,老师与师哥都可以进行针对性的驳击。”

    “还是皇上说得对,此一时彼一时,从子庸铺就的对付辽东之外野蛮民族的远景看,老夫相信:大明男儿愿意为了这一劳永逸的战斗而恢复热血——争取参与这决定性的一战。”

    “辽东策略还有赖于老师,既然老师做了总结性的考量,就按这法子运行……或许师弟可以前往以助老师一臂之力?”

    “我?还是算了吧!我一个拿手术刀的人,只适合救命,不适合杀敌……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我怕自己骨子里流淌的因子最终害了自己……当然,仅害了自己那是小事,倘若害了整个军队,以至于整个大明王朝的发展,那就罪不可恕了!但,我有一个兄弟或许帮得上些许忙,到时老师见一见,与之聊一聊,若是觉得有用,就稍带上。再一点,关于后勤的医疗队伍,我可以无偿提供,也是出于对生命的尊重,为给我们大明王朝的热血男儿多一份生命保障。”

    “师弟此举乃大义,当属师哥一拜!”

    朱由校象征性地躬了躬身,立即被秦文柏拦住:“皇上如此,是想折煞小民?”

    “师弟何故自称小民,让师哥心酸!师哥多次授予官衔,可师弟都不愿受,是否让师哥把这天下之重责交付于师弟才可?”

    “师哥知道我志不在此,何故如此挤兑于我?想试试我的心?那就不必了,你我相交贵在诚心,倘若师哥不信我,我亦无别的法子,只不过今后少掺合如今日这般的事罢了!”

    秦文柏不卑不亢,没有激切的表白,只是淡然一笑,说完,抱拳躬身,就要拂袖而去。

    朱由校急了,急步上前将他拉住:“如果师弟今日如此退场,师哥今后以何面目再见师弟?恰好老师今日在此,我朱由校就此立誓,今后再不相疑于师弟……或许,师弟会怀疑师哥有作秀之嫌。然,师哥之所以相信师弟,只因为师哥与师弟志趣相投,对现在这位置也不是很喜欢,只待时机成熟,就想功成身退,做点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师哥这掏心窝子的话,师弟可信?”